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188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188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个人很仁慈,但那是对自己的臣民。
  那些土司就跟禽兽一样,时不时就要掠夺杀害自己的臣民,一遇到讨伐就装孙子,时不时的就反叛……这样的家伙,他早就想要收拾了,就是一直找不到人选。
  结果老天垂怜,把葛松道送到了贵州,从此贵州大治,皇帝心情非常的愉悦。
  你说他为什么要处罚这样的能臣干将?
  不可能的!
  饶是有多少御史弹劾葛松道,景和帝一律留中不发。
  实在闹得很的,景和帝干脆就派他们去贵州呆一两年。
  凡是去过的,回来这毛病就好了,再也不敢说什么葛松道残暴无道、大罪当诛了。
  不过丞相们却觉得葛松道的戾气太重了一点,于是派他去了西康,当西康巡抚,在他三十二岁那一年。
  按理说贵州都够穷了,结果西康更穷,这种意味明显就有点打压。
  但这是丞相和尚书们都公议决定的事情,皇帝也不好多说,只能是抱着锻炼人才的想法,给他写了一封御笔信件,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和鼓励。
  葛松道并没有让皇帝失望。
  他去西康的日子里,仍旧是残忍残酷的屠戮当地大山里面的土人,特别是那些和吐蕃、回鹘勾勾搭搭的部落。
  两三年的时间里,西康的土人少了二十多万,汉人移居过去了十几万。
  葛松道的另一个技能点也被激发了出来。
  他直接在边境地方大肆的修建完善城防,把一个个的城池打造成了全副武装的刺猬,让那些吐蕃和回鹘部落每次都碰得头破血流,干脆就不再来这边吃瘪了。
  于是,五年之后他就直接升任为西南总督,统管四川、西康和贵州三省事宜,一直到了现在。
  别看葛松道当了西南总督,可他对剿灭桀骜不驯的土人部落仍旧有着狂热的情怀,就这么五年的时间,他都又杀了三省的十几万土人。
  哦,对了,四川本来也有不少土人的。
  但听说了葛松道当驻地就在成都的西南总督后,这些土人立刻爆发了强大的融合热情,乖巧热情得差点让人认不出来。
  就这样,不少土人部落还是直接被扫荡了,吓得他们每天都心惊胆颤。
  现在在整个西南三省,葛松道就是一个魔头,就是一个阎王爷。
  不仅仅是土人怕他,就连汉人们都怕他。
  葛松道对于土司部落和外界的开放非常看重,要让他们多和汉人交流做买卖,但绝对不允许汉人商人对他们坑蒙拐骗、以次充好。
  遇到这样的商人,一旦查实了,直接抄家,全部发配到海南去喂蚊子。
  在西南地区的二十一年的时间里,葛松道手里流放抄家的商人就有四千四百四十五户,直接处斩的还有七百多户。
  你说这么酷烈的手段,哪个商人在他手下做生意敢坑蒙拐骗?
  那是活得不耐烦了!
  当然,就如同当年葛松道在贵州做的那样,如果他仅仅是一味镇压杀戮,那么他顶多就是个酷吏,几年之后就会下台。
  正因为他同时融合了民众,给贵州修建水利和道路,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大家才对他称赞有加。
  他在西康和四川同样这么做的。
  并且别看他对商人很严厉,但他同时更严厉的对待外来的商人、特别是大商人大商号,几乎就是对他们处处设限制,不要他们在四川做起生意来。
  这样有着地方保护,凭借着本身南诏、吐蕃、土司山区等地的珍稀商品,西南三省的商人小日子过得还挺不错,怨言并不是多。
  也因为葛松道恩威并济的管理,带来的结果也是很好。
  西南三省的物品流通很顺畅,农业发展也比较顺利,这些年以来,哪怕是经常有受灾,西南三省大致上都不用朝廷来分神。
  不用朝廷花大量的钱财在这么一个穷困封闭的三省,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功劳!
  好事的京城小官儿在排谁能进入京城,担当六部尚书或者是阁老丞相的名单之中,葛松道就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刘仁怀。
  只不过葛松道不被许多人喜欢,所以他入阁的时间肯定要晚几年,不像是刘仁怀那么的快。
  ……
  经过十六年的时间,阁老和大臣们已经彻底认识了葛松道,知道他是一个能臣干将。
  但唯独有一点,大家都很担心他的杀心太大。
  都说苗炎是杀神,他比起葛松道来说,就是个弟弟!
  对了,葛松道本来是儒家学子,经历大变之后,他转投了法家,现在成了法家在朝廷外面的一杆旗帜,亮丽得很!
  如果这一次的赈灾购买粮食、和商人打交道,全部都交给葛松道的话,连一向严厉著称的冯玉强都怀疑,几个月过后,四川的粮食商人还没有能活下来的。
  别怀疑。
  越是遇到大事,葛松道就越是冷酷无情,一切以最终目的为准,其余的什么都不重要。
  在四川你这些商人想要像在帝京府一样,卖四十文一升的粮食?
  呵呵
  恭喜你,最好的结局就是去海南晒太阳喂蚊子。
  一个搞不好就是斩首示众的下场。
  可这样一来,四川是不是就会变得很乱,从而无法应付这么大的雪灾呢?
  不能乱!
  千万不能乱啊!!
  一是担心吃不了饭的民众们会被有心人煽动,动乱之后,带来一系列的恶劣反应。
  另一个是担心葛松道杀心大起,直接来个血腥的镇压屠杀,杀得四川和西康尸横遍野。
  你说暴乱杀戮抢劫的人该不该杀?
  当然该杀!
  可这样一口气全部杀光,也未免太惨烈了!
  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小,葛松道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人,但作为一个国家的掌权阶层,大臣们却不得不考虑,不得不多想。
  所以大家都觉得,另外派一个人去统筹规划赈灾事宜,让葛松道在旁边协助和做具体事项,这才比较妥当。
  万万不能让葛松道这个疯子一个人干!绝对不行!!
  ……
  景和帝觉得他们大惊小怪。
  鸿廉又不是杀人魔王,他只是对那些十恶不赦的人举起刀子,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苗炎都能和那些粮食商人妥协,葛鸿廉不会?
  他把自家民众杀得尸横遍野就开心了?
  不可能嘛!
  这些年西南三省大治,人口增加了不少,还减轻了朝廷的负担,节省了不知道多少的军费开支,这就证明了人家的能力。
  就这样的人,你们还要制约他?
  但是群臣们反应太激烈,也让景和帝不可能硬生生的顶回去。
  他沉吟着道:“你们觉得谁去比较合适?是丞相们吗?还是太子?”
  葛松道是西南总督领兵部尚书衔,妥妥的从二品,和尚书们是一个级别。
  这样的边疆大吏,你要找个人去总揽全局,去让葛松道做副手,那么级别只能比他高。
  所以只有正二品的副相们和从一品的丞相才有资格。
  丞相曹仪不可能离开朝廷,那么就只有正二品的副相。
  副相之中南宫忌马上就六十一岁了,肯定不能去,因此剩下的人选就是马浩秋和钟昶。
  另外太子身份超然,而且还有两湖地区的治理经验,也是可以去的。
  听到这话,钟昶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陛下,太子忙碌了几个月,十一月才回京,此去西南恐怕又要花上三四个月,就暂且让他休息休息,让微臣去吧!”
  景和帝问众臣,“你们觉得呢?”
  “钟相可以。”
  “很好。”
  “微臣赞成。”
  一群人纷纷表示了同意。
  钟昶的身份能力自然不用说,他经常在外面跑,熟悉地方上,处事又不稳重,去西南正好。
  身为副相的他,在各种事务上面也不会遇到朝廷的推诿,得到的帮助也会更多。
  亲自派出副相赈灾,也会让西南三省的民众知道朝廷对他们的重视,心里更会安稳一些。
  灾情之下,景和帝也没有多迟疑,“那好吧,事不宜迟,青古你好好协调一番后,就尽快带人出发吧!”
  “遵旨!”
  钟昶认真的拜了下去,“微臣一定鞠躬尽瘁,不负陛下所望。”
  “言重了,言重了。”皇帝微微一笑,“你们大家都要好好的,这个天下才会好。去的时候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了,朝廷可缺不了你。”
  “微臣遵旨,叩谢隆恩!”


第279章 正月里
  朝廷之上的紧张和忙碌,一点都不能影响京城民众们的快乐。
  在他们看来,暴雪已经成为了过去,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放晴之后,整个儿都暖和了起来,正好可以到处窜门走亲戚,过一个欢快的春节。
  当然了,穷人一般也没有什么好走动的,但有钱人和商人们却是参加着一个又一个宴会,青楼和戏楼的生意特别的好,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
  皇上是没有心情过春节了,但皇太后有呀。
  她一口气叫了三个戏班子,轮流来宫里唱戏。
  同时她也邀请了许多的宗室和勋贵家庭,让他们一起来看戏。
  很显然,素老板的《梁祝》也肯定是在其中的。
  《梁祝》出现了已经有两三个月,许多戏班子都开始了排这部戏。
  比如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十家戏班子,全都在排。
  只不过本身《梁祝》的戏份就很考验人,音乐和服装等等配置同样的考究,所以哪怕是在腊月的时候,已经有戏班子拿出了盗版《梁祝》,反应也不是很好。
  不是没有人去看,而是很多人去看,然后一边看一边骂,差点还把人家的戏台子给砸了。
  戏班子一点儿都不敢挣扎。
  能赶着花钱看《梁祝》的,必然大部分都是之前看过原版的,全都是宗室公侯子弟。
  这些大爷小姐们的脾气可不好,见到一道美食居然变成了一坨屎,侮辱了他们心中的经典,哪有留情面的道理?
  连续开始演出的三家戏班子,全都享受了砸场子的待遇。
  京城十大戏班肯定是要脸面的,因此他们排得比较慢,如果是质量很差也不会急着去骗钱。
  到了现在的正月里面,这些戏班子才陆陆续续的放出了《梁祝》,此时的效果固然还是不尽人意,可终究还算是看得了。
  至少那些没看过的,还有一些中等阶层的男女老少们,看得是眼泪直流,大呼再来一场。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看过正版的人们,在听他们讲多么多么好的时候,都是冷笑一声,一副我不跟你一般见识,你就是垃圾的架势。
  在这种时候,素老板从江南再次归来,在宫中献艺《梁祝》,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美好的回忆。
  《梁祝》在宫外的首演,也就是顶多演了十五场而已,看了的人次还不到一万人,更别说很多人都还是“霸占”名额重复观看。
  就这几天,不知道多少家的戏楼找上了素老板,想要跟她签十场、二十场的唱戏协议。
  倒不是他们不想签多,而是知道自己没有这么能耐,独占素老板的《梁祝》。
  以前人家就是戏曲九仙之一,现在更是基本上板上钉钉成为裕王世子的小老婆了,你敢强迫?
  看那些文人士子不打死你!
  像是过仙楼这样的萧素琴的老合作伙伴,能签个十场都已经是谢天谢地,开怀大笑了。
  只不过这苦了萧素琴和戏班的成员。
  准确的说,是苦了想要和柳铭淇多相处的素老板而已。
  其余的戏班成员,巴不得一口气演个一百场、一千场,然后高高兴兴的回家当小地主、小富婆,从此安度余生。
  不是开玩笑的,《梁祝》真的非常赚钱。
  他们在江南只是演了三十多场,具体赚多少下面人肯定不晓得,但哪怕是戏班里面一个打杂的小厮,人家都抱了二百多两银子回来。
  二百多两银子都够在帝京府远一点的地方买下几亩土地,修一个小小的院子了。
  要是多赚一两年,哪怕是打杂的小厮,到河北、湖北这些周边区域,买下几百亩上好水田,当一个小地主都不是问题。
  大家演戏有多少是为了艺术?
  绝大部分都是为了钱!
  就连萧素琴之前想着的,都是赚够了钱自己就找个好人家嫁了,拥有自己的财富当保障,哪儿都受不了欺负。
  所以现在越累他们越是开心,毕竟累了有收获就是大好事儿。
  ……
  柳铭淇这几天也在走家串户。
  先吃了礼王二伯家里的,再去睿王三伯家里……最后还轮到他们裕王府当庄请客。
  没办法,这就是礼数。
  幸好来的人并不是很多,也就是五位亲王的一大家子,坐在一起不到一百人。
  在别人府上的时候,他们可能不好谈生意,但今天来到了裕王府,同柳铭淇一桌的八姑就开始问起来了。
  “铭淇啊,这越是到春节,白糖就卖得越好,怎么忽然这边就不供货了?”八姑道:“我们商号还等着给河北、山东的客户发货呢!”
  睿王府以前只做高利贷,属于是缺德生意的。
  不过最近因为有了裕王府的商号,而裕王对各位哥哥都说过,自家兄弟,你们要卖这些东西,我们都尽量提供……所以睿王府最近也开始慢慢的做起了这种商贸生意。
  和他们来往的,其实就是其它地方的利子钱、钱庄老板们。
  这些人家里都有钱,而且舍得花钱,同时也要去维护一些客户。
  裕王府的这些新奇珍贵玩意儿,就最适合他们自己用和拿来送礼。
  久而久之的,现在附近五六个省份的利子钱老板和钱庄老板,共计一百多家,都要找睿王府要货。
  每个月随随便便他们就能赚到两万多两,可不是一笔小收入。
  而且赚两万多两不是因为这群老板们的购买力不行,纯粹是因为裕王府的产量跟不上。
  也就是肥皂和厕纸能敞开供应。
  像是花香精油、白糖这样的王牌产品,每个月只能分配到那么一点。
  更别说是大白兔奶糖了,京城以外的富豪勋贵们基本上就没有吃过——全都被京城的富豪贵族们给包圆了。
  对于限量供应这事儿,大家本来没有什么怨言,可问题是现在白糖忽然就说快没有了,可能要断货一段时间,你说怎么不让睿王府心急?
  所以才有了八姑来问一问。
  “我也没办法,湖南和四川已经被暴雪给袭击了,甘蔗就在那儿运不过来,没有原料怎么办?”柳铭淇摊开双手说:“就现在生产的,都是之前我家巧莲聪明,花大价钱拼命抢运回来的,再生产十几二十天啊,就得断货。”
  “可现在总是有的吧?咋了,你还当奸商,准备囤货居奇的涨价不成?”八姑随口污蔑道。
  她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姐弟之间开玩笑,可旁边就有人看不顺眼了。
  “芷雨,你这是什么语气?什么态度?铭淇是那样的人吗?”礼王世子柳铭观当即驳斥道:“你连铭淇都不愿意相信,那这个世界你还能相信谁?你不能侮辱铭淇的人品!”
  八姑瞠目结舌,想要和这个书呆子争辩两句,又觉得自己说不过他,只能恨恨的闭嘴,对着桌上的食物就是一阵出气。
  柳铭淇对柳铭观笑了笑。
  很好。
  小伙子很有眼力劲儿,就是要这么维护新圣人!
  眼下少年可不仅仅只有铭观这一个铁杆拥趸,随着《劝学》散发了出去,全京畿地区起码有成千上万的读书人疯狂的崇拜这位圣人。
  他们之中许多人容不得别人说柳铭淇一句坏话,一心把柳铭淇想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还是不用上厕所的那种。
  要是这在网络时代,那就太爽了。
  柳铭淇在网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