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175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175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61章 又来天灾!?
  小孩子的乐趣永远比大人简单,也更容易满足。
  第二种的踩双脚滑雪板,让所有试过它的人都摔了好几次,有好几个人都不敢了,只能回去坐小木船。
  可出人意料的,小公主和熊孩子却坚持了下来,一个下午的时间便玩得有模有样,深深的爱上了这种游戏。
  柳铭淇手里的那副大人的滑雪板,也被熊大宝抢了过去,一个人玩得很溜。
  在这种情况下,当天晚上是没办法回去了,羽林卫和千牛卫只能找了附近的一个村子,住进了村里最大地主的宅院。
  至于大地主自己一家人,当然只能暂时的去住别的地方。
  结果进了屋子,小家伙们就纷纷喊身上酸痛,直到柳铭淇让人给他们烧水泡澡后,才一个个香甜的睡了过去。
  明明第一天那么累,第二天他们早上起来又是生龙活虎的玩了大半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本来景和帝要求他们最迟第二天一早就回去,但是一行人到了晚上才抵达京城。
  送小公主和熊孩子回宫,柳铭淇都认为自己要接受皇帝的指责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到御书房便看到一堆的人在里面。
  皇帝和他们在大声的说着什么,显得异常忙碌的样子。
  柳铭淇对于朝务没有兴趣,既然顺利的交差,皇帝又没有空,他乐得回家去休息。
  可是才从这边出来,他就看到和自己一同回来的熊大宝神色凝重的往御书房走。
  “宝哥,你不休息吗?”
  “不了,张勤已经值班了大半天,我得去换他。”熊大宝多说了一句,“唉,这下子糟糕了,湖南、湖北、四川、西康、安徽、江西六个省份接连下起了暴雪,已经持续了十来天了,看样子还没有一点停歇的样子。老天爷真的太狠了啊!”
  直到他错身离开,柳铭淇才反应过来。
  这不是素老板之前告诉我的情况吗?
  她从江南赶回来的时候,进入京畿地区之前的最后一站是安徽,说安徽已经持续在下大雪。
  当时自己还觉得那是京畿地区的暴雪扩散作用,等段时间温暖了就好。
  结果没想到,人家一直持续在下暴雪,而且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六个省份里面,安徽的灾情都不算什么,这是江南地区范围之一,有着富饶的土地和民众,民间的财富不算多,但积蓄还是不少,属于大康最中产的那群人之一。
  四川也还算可以,这里中间有着广阔的盆地平原,不但养活了大部分的四川人,更可以支援给旁边的贵州和西康两个省份。
  西南一直以来比较安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四川的粮食来稳定四周。
  江西比安徽和四川自然要差一些,但是这边河流众多,还有大康第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平日里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同样是经常输出大米粮食的产地之一。
  但是剩下的三个省份,就真的苦比了。
  西康省在四川盆地的西部,除了很小一部分是平地之外,大部分都是山脉、丘陵,是大康最穷的几个省份之一。
  可这个地方东面是富饶的四川,西面儿是青藏高原,南面就是南诏,地势非常险要,你不驻守又不行。
  否则一旦草原部落从青藏高原冲下来,一路平推占据了四川,那么对整个帝国的威胁就太大了。
  往东,顺着长江就可以一路抵达两湖地区,甚至是江南都能去。
  往北边,直接杀向富饶的关中平原,这就直接威胁到了距离不远的帝京城。
  再不济,他们可以把四川给封闭起来,靠着四川盆地的丰富资源和土地,大大的发展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帝国的心腹大患。
  所以哪怕是每年给西康省大量的粮食物资补贴,朝廷也不得不这么做。
  但西康省还不是最悲催的。
  它本来就穷,暴雪来临不过是再穷一些而已。
  剩下的湖南湖北才是今年最悲催的两个省份。
  特别是湖北,它还多了一个今年四月的云梦泽水灾,持续了一个多月。
  接下来就是八月份的蝗灾,又持续了一个多月。
  现在接着又来了暴雪铺天盖地的下。
  一年三次中等规模以上的受灾,在历史上恐怕都是罕见的吧?
  如果只下十几天,像是京城这样倒还好,但关键最怕这些地方不止下十几天,万一二十多天,甚至三十多天呢?
  那才糟糕!
  因为湖南湖北才熬过蝗灾没多久,哪里有什么资源再来应对暴雪?
  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起西康省都还要脆弱。
  这恐怕才是景和帝和朝廷诸公担忧的地方。
  柳铭淇也想到了他们现在在大声的讨论什么了——赈灾。
  没办法。
  虽然大家可能看着这个词就头疼,但你又不能不去做。
  不可能因为一二次我做了,第三四次我就不去赈灾了。
  一次不赈灾,死伤就可能超过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所以哪怕是今年已经有过好几次赈灾,让国库和内库都大量的损耗,也终究还是得拨出钱粮,供应灾区。
  眼看着还有两三天就要过年了,许多地方的官员说不定都已经开始封印休假了,却还遇到这事儿,只能加班加点的重新忙碌起来。
  皇帝和大臣们的忙碌只是一个缩影,未来的许多天里面,无数的官吏和民众们,才会更加忙碌。
  现在恐怕皇帝最期盼的,就是过年能有好消息,暴雪下了这么十多天就停下了吧!
  ……
  俗话说,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康朝廷在这边愁眉苦脸,几个草原的使团却是兴高采烈。
  当然他们也不在外面表现就是了,都在驿馆里面偷着乐。
  比如说最大的两个使团,西羌和室韦的重要人物,又聚集在了一起。
  “消息已经确定了,这一次的灾害很有可能要超过蝗灾。”韩乐古说着自己收到的情报,“最惨的是南方地区,也就是湖南湖北和四川西康这四个地方。”
  “湖南湖北是受到了诅咒吗?”乞勒都埋笑出了声,“一年三次大灾大难,也算是前所未有了。”
  耶律安翔也在笑,“是啊,本来两湖地区是大康有名的鱼米之乡,现在好了,哪怕是三五年时间都没办法恢复元气。”
  嵬雀罔麻点了点头。
  其实两湖地区的重要性还不仅仅在于他们本身是鱼米之乡,而在于他们紧邻着京畿地区,紧邻着帝京府。
  饶是有大运河的漕运,江南运送到朝廷的税赋粮食,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损耗用度。
  但两湖地区不一样,这里哪怕是陆运,通过官道来运输,狂奔两天两夜就能抵达京畿地区,三天就能看到帝京府的城墙。
  这样的损耗再多能有多少?
  况且这种时间效率,也根本不是漕运能比的。
  再有一点,两湖的西北就是西北三省,就是面临西羌压力最大的地方。
  平日里西北三省的一半粮食,可都是两湖提供的。
  如今两湖地区受到了如此大的打击,那么西北的粮食吃紧必然会带来军心动荡,也一定会给西羌的攻略带来好处。
  一年或许看不出多大的效果,但如果连续两三年都是这样呢?
  江南虽然富甲天下,可想要供应这么多地方的粮食也根本不可能,那里又不是仙境,不可能种什么都是十倍、百倍的粮食产量的。
  西羌实在是太穷了。
  如果能多得到大康的财富和人口,必然会更上一个台阶,真正的成为一方霸主。
  见到嵬雀罔麻若有所思的样子,韩乐古心中也是微微一笑。
  大家都是老狐狸,不然也不会被派来大康出使了。
  表面上看,两湖和四川受重灾,只是便宜了西羌。
  但如果西羌真的看准了机会出兵,和大康一定是打得难解难分。
  为什么?
  你看一看地形就知道。
  西北三省过来直接就是京畿地区,直接就是帝京府。
  大康的禁军九卫大部分精华都在这个区域,距离西北三省也就是两三天的行程。
  就算是边军不给力被打得节节败退,二十来万精锐的禁军九卫岂是开玩笑的?
  西羌人越是深入,越是对他们不利。
  而大康的日子也不好受,毕竟都打到帝国的京畿地区了,军事和政治上面的压力都大。
  既然他们对于西羌是疲于奔命了,那么如果那个时候室韦在东北拔掉一些钉子,比如锦州、甚至是山海关防线,那岂不是要轻松许多?
  多少年来,室韦都被这些顽固的防线挡在了外面,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勇士的鲜血和生命,都没有打开这些通道。
  真的能达成梦想,室韦直接就会面对富饶的山东,再下去一点便是梦寐以求的江南!
  只要掠夺一番江南的财富、人才、器械等等,室韦的实力就会大幅度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有了山海关防线,整个大康膏肥之地就成了室韦的马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到时候辛苦却得不到好处的就是西羌人,而最大的好处,必然是属于室韦人!!
  ……


第262章 还是裕王世子够缺德!
  景和帝的头很大。
  他本来还没满五十岁,但现在觉得自己几乎是六十岁的心境。
  考虑到他的父皇连四十岁都没有活过,似乎他还已经赚了。
  但这种苦恼的日子,他却真的不想过。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位向来宽厚本分,从来没有多少奢望的皇帝,很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
  你想想看。
  前几年的台风、干旱熬过了,后面又来洪灾,再后来就是蝗灾。
  蝗灾的影响还没有消除,这边马上就来了雪灾。
  哦,如果把之前京畿地区和西北的十七天暴雪加上去,雪灾就是来了两次。
  彼其娘之!
  景和帝在心中默默的骂了一句脏话。
  他很想撂担子不干了,直接把皇位传给太子,然后自己带着一群嫔妃,还带着母后,去一趟他心心念的江南,看看那人间天堂。
  可景和帝还是不敢。
  如果太子一继位就遇到这么扎手的事情,对他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干得不好的话,直接就会打击到太子的信心,还会打击到别人对太子的观感。
  一旦群臣们对太子有了不信任,那么以后的事情可就难办了。
  先入为主的印象会让他们事事都要用审视和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太子的每一个决定,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
  所以景和帝不能在烂摊子的时候甩手不干,也不能解决了雪灾之后就不干。
  他得给太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至少是风调雨顺、大丰收了三五年之后才能想着退位的事情。
  “陛下……陛下……”
  赵寿小心翼翼的叫喊,打断了景和帝的沉思。
  他转而望向这个一直跟着自己的老太监。
  赵寿低头道:“陛下,现在已经二更天了,您需要休息啊!”
  景和帝一愣:“都这么晚了?”
  “是啊,您之前说了要去王昭媛那里去……”
  “不去了,朕就在这边休息。”景和帝打断了他,顺带着苦笑:“现在的情况,哪里适宜去寻欢作乐?”
  “可是陛下,即便国事再怎么的繁忙,您也不该让自己休息不好,精神不好。”赵寿跪了下来,“要是您身体有什么不好,那才是天下臣民们最大的悲痛!”
  “我自己知道。”
  景和帝点点头,“但是我不想休息啊……想着这暴雪还没有停下来,不知道多少人会因此受灾,我的心就很痛啊!”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陛下您先保重身体,麻烦来了的时候才有精神去应付。”赵寿道,“那老奴就吩咐他们准备一下,您尽早安寝吧。”
  “嗯……”
  景和帝回答了一声,又道:“赵寿,你觉得朕是不是很失败?”
  赵寿本来刚刚才站起来,闻言又跪下了:“陛下,老奴觉得您这么说就太苛刻对待自己了,遇到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麻烦,还有谁能比您做得更好?”
  “可我却怎么都想不出办法来!”景和帝自言自语道:“实际上最紧缺的还是粮食和钱,可现在哪里去找?”
  赵寿小声的道:“陛下,别的事情老奴不敢参言,但说起搞钱这事儿,您不是有一个最懂此道的裕王世子吗?”
  他这么一讲,景和帝立刻眼睛一亮。
  旋即皇帝一拍桌子,“嘿!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赵寿,去找铭淇……呃,今天太晚了……明天……”
  看着景和帝纠结的样子,赵寿很愉快的卖了柳铭淇:“陛下,裕王世子是年轻人,或许没有这么早睡,不如老奴去请他现在进宫?您先听听他的意见再说。”
  “这样不好吧?都这么晚了。”皇帝很假惺惺的道,实际上眼中的迫切已经出卖了他。
  “老奴这就过去。”赵寿爬了起来,“陛下您要不先进点膳,吃点糕点喝杯奶茶提提神,老奴一会儿就带着裕王世子回来。”
  “好吧!也是为难铭淇了。”景和帝叹了一口气。
  ……
  两刻钟后,裕王府。
  “什么?现在?”柳铭淇披着外套,睡眼朦胧的瞪着赵寿,“老赵啊,你不是折腾我吗?我都睡着了啊!”
  “我的殿下哟,您这不是醒了吗?”老太监赔着笑,“皇上还在等着您呢,咱们还是走吧!”
  “不去不去。”
  柳铭淇坚决摇头,“这么晚了不说,我一个宗室,参与朝政那么多干嘛?你嫌这次佛门道家的青壮还俗和度牒事件,他们骂我还不够?”
  因为佛道强令还俗和高价度牒的缘故传开,不知道多少人在明面上痛骂跟皇帝出这个馊主意的人。
  连裕王妃去上香,回来都告诉柳铭淇,有人在佛前许愿,要一颗天雷劈死这个混蛋。
  柳铭淇当时就怒了。
  尼玛这事儿我就说一说,具体干事儿的是皇帝,你们不骂皇帝就骂我,是不是觉得我好欺负?
  可想是这么想,柳铭淇也没有信心和千百万人骂街能骂赢,只能唾面自干的忍了。
  现在皇帝又缺钱,又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家伙在他面前提起了小爷,又要叫我去出主意。
  出主意其实也没什么,关键我见不惯他们用着很爽,但嘴上却经常要说我没道德太唯利是图了。
  尼玛!
  要是真的嫌弃,有种你们不用啊!
  又要用又要嫌弃,真是过分!
  看着柳铭淇不愿意,赵寿轻咳了一声:“殿下,咱们有话好好说嘛,陛下信任您,这不挺好吗?”
  柳铭淇懒洋洋的回道:“陛下就算讨厌我,我也没有坏处啊。”
  赵寿又道:“可您想想,上次您遇刺,陛下多关心您啊?就差把高都督都给斩首了!”
  “但现在凶手都还没有抓到。”柳铭淇轻飘飘的道。
  赵寿顿时无语了。
  对一个无欲无求的宗室,还真的是有点单手抓刺猬——下不了手的感觉。
  最后他干脆心一横,直接带着哭腔道:“殿下,您可不能不帮忙啊!陛下正在宫里翘首以盼,您还是快去吧!老奴,老奴给您跪下啦……”
  说着,他作势就要下跪。
  柳铭淇吓得赶紧搀扶住他,并且破口大骂:“老赵,你怎么变得这么无耻了?”
  开什么玩笑!
  皇宫总管大太监居然给柳铭淇跪下,传了出去的话,御史们还不得集体堵在他门口天天骂街,并且大声疾呼除此国贼!?
  赵寿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没打算陷害柳铭淇,就是做做样子。
  柳铭淇一拉他,他就起来了。
  他眼中包含着泪花儿,“殿下,老奴是一个阉人,不知道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