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世魁酸酸的看着日本越来越远,同样是老丈人,松蒲隆信就比他大方多了。
原本他还在想,丁毅上次借的十万两白银,什么时候能还?
但松蒲隆信直接送了十万两,他突然感觉不好开口。
尼娘的,沈世魁暗暗想着,丁毅是不是故意和松蒲说好的?嫁妆正好十万两?
然后他琢磨着丁毅,这趟出去,丁毅搞了这么多铜矿,硝等物资,看起来全是军用的。
你说要他制铜钱,也不可能。
因为这铜制很难制,而且费时间。
关键是用出去需要更长的时候。
就丁毅那两船铜矿,能制的铜钱价值十几万银,全是铜钱,花到什么时候?
你旅顺的船以后出去,带一船铜钱去付帐,进货,别人也不肯收啊。
只能靠平时慢慢花。
所以他猜不透丁毅要这么多铜矿干什么。
或许,转手卖给大明其他商人倒是可能。
他正在琢磨着事情,丁毅慢慢走到他身边。
“沈太爷。”
“丁将军。”
两人相视一笑,都是自己人,也不用这么客气。
丁毅想了想,用缓慢的语气,淡淡的道:“这次回去之后,我想正式娶文燕和初盈。”
“文燕为妻,初盈为妾。”
秦楠的话,丁毅暂时还没打算娶她,但肯定要给她一个保证,稳住她的人心。
沈世魁听到丁毅的话,心中欢喜,赶紧道:“很好很好,初盈也等了很久了。”
话未说话,丁毅又道:“上次借你那十万两银子……”
“就当嫁妆吧。”沈世魁心中滴着血,忍痛道。
他当然知道丁毅不可能还了,这肉包子扔出去了,还能收回来?
关键那借条也被他撕了,而且丁毅肯定从初盈那知道了。
“这样不好吧?”丁毅一脸的不好意思。
你装,沈世魁无奈,语重心长的道:“丁毅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你好好待初盈,老夫一定全力支持你。”
“岳父大人请放心,我定好好珍惜初盈。”
“。。”沈世魁被他脸皮之厚折服,只能苦笑。
接着两人又谈到这次的利润分配。
两人这次来日本,丁毅前后花了大概二十五万银,全部的身家。
沈世魁出了十万,徐敷奏出了一万,
全部加起来三十六万货物。
丁毅卖完之后,松蒲隆信的十万两不算,他得到四十万两银,大量的货物。
货物自然全归丁毅,沈世魁得十五万,徐敷奏得两万。
这样丁毅还有三十三万两白银和大量的货物。
丁毅另外答应沈世魁,给他七千把日本刀。
这刀在大明,可以卖到12…14两一把。相当于十万两。
当然,七千把想卖出去,也是需要时间的。
丁毅自己还有四万把,更难卖。
沈世魁其实想要铜矿的,但丁毅只肯给日本刀,他也只好同意。
这样他来了一趟日本,前后一个月不到,等于赚了十几万两银子,利润很可观。
第206章 良民资格
15日,丁毅先到皮岛。
把徐敷奏的银子和沈世魁的日本刀留在皮岛。
徐敷奏大喜,没想到丁毅不但能打仗,还能赚钱。
丁毅另外和诸将约了本日26日,大婚,请各位光临,诸将都很高兴,纷纷表示祝贺。
16日,丁毅回旅顺,也有部分船直接去猪岛。
旅顺万人空巷,无数辽民过来卸货。
十几艘在岸边,足足五天五夜才被卸的差不多。
阮思青将带部份日本刀和日本货物,前往登州和松江等地以批发价,降低利润卖给当地商人,尽快脱手三万五千把,余下的五千把在登州等地慢慢卖。
这次丁毅带回来了大量的货物,足以支撑整个旅顺两到三年的用度。
但丁毅觉的还是不够。
因为他现在兵少,所以能用两到三年,万一兵多了,这点物资还是不够。
所以下一步,必须还要赚钱,大量的赚银子。
好在他现在有完整的路线和赚钱途径,终于没有后顾之忧,下面就是尽量苟着,全力发展。
没错,眼下他就是准备苟。
大明朝眼下气数未尽,全国兵马还是很多,李自城等人还刚刚出山没多久。
后金更是越来越强,他这时当然不会做出头鸟,真要冲在前面把后金兵拼光了,回头崇祯就要收拾他。
回旅顺后,丁毅先带着人跑了遍各部门,各营,各司。
先看了南关口的棱堡,两棱堡已经筑好,目前留仅一千降军在第一条长墙后面挖坑,进一步巩固,构筑纵深防线。
以姚新汉首,新成立的宣传司,在月初从降军中挑选十人,恢复自由身。
然后大肆在降军中宣传,这十人干活时卖力,人品端正,忠于丁大人,可编为旅顺居民,以后只要尽心工作,将由丁大人提供吃住。
工作两年后,若表现好,可转为辅兵(辅兵,每月有三钱银子五斗米)。
这在降兵中一宣传,很多降兵都激动起来。
这些降兵以前大部份也是明军,他们习惯了投降来投降去,以为只要是军人,总有人要他们。
有的人可能曾经投降过后金,又投降明军,然后再投后金。
在他们看来,他们会打仗,无论明人还是后军,都会继续重用他们。
但没想到,自从到丁毅这边,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丁毅这边比后金还要严历,干活时有军士持械监看。
干的不好,立马有鞭子棍子伺候。
第一个月,就当众斩了二十八个降兵,包括病兵,伤兵,干不动的兵,负责人姚新汉可不手软。
杀的降兵们一个个胆颤心惊,瑟瑟发抖。
因为丁毅不干优待俘虏这招。
在他眼里,这些后金汉军基本个个都手上沾过汉人的血,而且大部份反覆无常,不能信任。
历史上,原驻守旅顺的张盘,为人亲善而不好杀,就接收了后金过来的汉军降兵,以为都是辽民同乡,可以一起保卫大明守护旅顺。
结果最后被这些汉军出卖,旅顺被攻破,自己也被杀不说,连累旅顺全部军民五千余众,被后金全部斩杀殆尽。
所以丁毅对这些俘虏没有优待,也不学别人从降兵中收编人马,每个降兵不干一两年重活,也不会放他们出来。
他把这些人当畜口用。
建堡,抗坑,筑墙,旅顺所有的重力活,都让他们来,同时提供食粮,保证他们不被饿死,但又不会给吃太太饱。
每三天,从降兵中抽取表现最好的一百人休息一天。
每一年,从降兵中抽取表现最好的十人,升格为居民。
旅顺的居民,有相对的自由度,现在做的也比较轻松的活,每周有休息日,关键饭也能管饱。
表现好的,还有粮米甚至现金奖励。
所以在宣传司的宣传下,降兵们现在干活很带劲,每个人都想争取每年的十个良民资格。
丁毅看完现场还算满意,目前是徐威8营在守南关口棱堡。
每个棱堡有一个司兵力驻守,训练也就在堡边新建的空地。
徐威手上有三个司,一千人,另一个司驻守在两堡中间,这样可以随时机动支援两个堡。
每个月由辅兵中出两个司,轮流在现场训练和看守俘虏。
这样这边有一千五的兵力,防守是没什么大问题。
眼下就是堡中没什么炮,自从他上次去过匠作局,决定了以铜炮为主,铁炮为辅的任务后。
匠作局先做了三门千斤铁炮,加上一门原有的红夷大炮,几门佛朗机炮,分别放在棱炮。
丁毅看完后,要求随行的李忠义,优先先往这里配齐六十门24磅铁炮。
众人微惊,小小两个堡,要这么多炮?
“还不够,后金若来攻,必是雷霆之击,泰山压顶之势,先把两棱堡的炮做出来,然后长墙之间还要配,让降兵做炮塔,和我们边军的墩台差不多。”
“每一百米,做一个墩台,暂时先别挖坑。”
李忠义和建筑司等人纷纷记下。
丁毅要求两个棱堡的城墙之间,每隔一百米,再做炮台,炮台不需太高,十米就行,上面只能能炮一门炮,五到六个弓箭手。
炮台要求密闭式,相当于后世的碉堡,只留射击口,可以有效防对方射箭,第一层七米左右,可容五六个弓箭手。
第二层十米左右高,放炮一门,露出炮口。
这样有一定防护能力,就算被对方的炮打中,也伤害不大。
如果对方用弓箭,肯定没用。
这样按照丁毅的要求全部做起来,从南关口到东西两岸,十里不到的地方,最少五十个炮台,加上棱炮的,这条防线的炮,会达到一百多门。
绝对又是钢铁般的防线。
特别明朝这时,大伙的墩台都不是封闭式的,上面经常燃警烟。
丁毅开创封闭式碉堡,只留炮口和弓箭射孔。
即保护了兵士,又加强了防守。
当然,工程量也比较大,但有降军,可以放心的压榨他们。
看完了棱堡,丁毅带着诸将去看了辅兵的训练。
眼下旅顺有四千辅兵,每月抽一千,三个局训练,其余的囤田。
四千人轮流,差不多每人每年要训练三个月。
这边有两个司,还需要看守降兵。
丁毅看了辅兵的训练,大部份人都经过两个月以上的集训,相当不错,有些底子。
丁毅说了些话,勉励了大伙一番,众将士都一脸崇拜看着丁毅。
丁毅看着众将的脸,突然想到自己在田川松房间里的狼狈。
不由脑海里想着,前世很多权贵和富商们,在台前风光无限的谈笑风声,大概没人想到,他们很多人的暗地里的也有不为人知的龌龊和无耻。
第207章 信号弹
旅顺眼下有降兵两千多,一千在南关口,还有一千在西倾靠海处。
匠作局在那边有原先迁到猪岛之前的铁炉。
眼下要把铜矿练成铜料。
这是个苦力活,每天运矿的,就是降兵们。
丁毅这次运来大量的货物,很多仓库也建在这边,眼下这波降兵,就有一半在建仓库,一半在帮工匠们炼铜。
炼出的垃圾,还要运到南关口,用来筑炮台。
这些残渣与泥石一起筑成炮台,相当牢固,小点的大炮打上去,只会留个白点,根本不能破防。
要不是棱堡已经筑好,丁毅都想再棱堡中再加一点。
从南关口往南,很多辽民和辅兵都在囤田。
这边是旅顺最好的田地,以前金州城在后金手上时,明军也敢囤田,囤了无用。
眼下丁毅筑墙筑堡拦起来,就成了很好的良田。
大部份以前都是田,只是荒芜了,稍微整理下,打些井,造几个水车,很快大量的良田被囤起来。
按后勤司杜如海汇报,仅这边就可以囤十万亩以上。
前世的旅顺大概有十一万亩良田,另外有两万亩的各种水果。
丁毅在这边大搞基建,砍挖了很多林地,还占有了金州部分地方,估计到一年后,最多能囤出十五万左右良田来。
按他心里的计划,今年是苟,囤兵,练兵,明年等兵力有一万以上,可以占金州,扩大地盘,同时加大囤田。
金州一占,他能囤的田,最少能多出十万亩以上。
现在让他占金州,守不住不说,囤田也没用,后金兵等你收粮前过来,立马一把火能烧掉。
今天一整天丁毅就在各处跑,还去了猪岛,特意看望了匠作局的工匠们。
因为有铜矿到了,匠作局的工匠将分别开始铸野战铜炮和守城铁炮。
海军的炮暂时押后,必竟他现在重心不能放在海军上,那个太费钱,也费时间。
周大虎夫妻在研究燧发枪。
日本的燧石果然比大明的好,但周大虎认为,燧发枪击发率还是太低,他们夫妻正想办法改进零部件,提高击发率。
两夫妻告诉丁毅,短期内,鲁密铳还是主力,也是无可替代的。
丁毅也不失望,科技就是一步步发展,谁也不能一步登天,他勉励了两夫妻,示意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
丁毅又去看了匠作局其他工匠,提出几个问题。
一是上次在皮岛被人围攻,他们没有类似烟火这类的信号弹,问能不能做。
很快得到肯定,能做,现在大明朝就有,但丁毅要求高,用现代信号弹的模样跟他们说了说,工匠们都觉得没什么问题。
看了一天岛上的各项建设,丁毅还是很满意。
基本上他就算不在岛上,岛上各司,也是按步就班,各司其职的在做事。
整个旅顺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而且因为丁毅跑商特别历害,眼下很多朝鲜,登州,甚至日本的商人,在跑完皮岛后,习惯往旅顺来看看,能不能淘点好的货物。
这让他的旅顺巷口,比以前也热闹了许多。
再这么下去,他觉的将来可以替代皮岛,成为东江最热闹的巷口。
当天他也很早休息,第二天一大早,才进行回来后的全体会议。
此次参加会议的有,丁毅,徐威,财政司阮文龙,宣传司姚新汉,后勤司杜如海,建筑司钟镇奴,医学司赵理,宋哲。集训司高为民。
海军司西劳经,阮思青,阮文燕,宋飞,佛朗,情报司赵大山。
各营守备,各司千总。
这样的话,丁毅旅顺现在有财政司,宣传司,后勤司,建设司,医学司,教育司,集训司,海军司,情报司,匠作局,共九司一局,已经算是相当完善。
他这一两年,随着人口和地盘变大,几乎每次开会,都要进行人员和部门调整,使的旅顺这个团体,越来越完善。
这次开会,同样先是汇报,然后还要重组。
大伙照例先听了后勤司的汇报,反正都是好消息,无非是又有什么物资囤了多少多少。
以前大伙都怕没饭吃,没有饷拿,现在旅顺这边没有这个问题,丁毅每次人口增加,必定把囤粮也相应提升,以保持供给。
但人数多了,众人听了也是害怕,有时想想,也只有丁大人这么强的人,才能带他们做成这么好了。
眼下丁毅治下四万人,战兵六千,辅兵四千,民三万。
每月消耗粮米4000石,折银五千两,一年就要五万。
下发的粮饷不多,必竟还是只有战兵和军官工匠和家属等物殊人群,每月是1500石,折银2000两。
众人听了脸色微变,有记性好的,记得去年十月开会的时候,粮粮一石还算一两银的。
这才大半年过了,粮米已经然涨了好多。
大伙更加觉的丁大人养人不容易。
光养活全旅顺四万多人,一年就要费七万多两白银。
杜如海道:“丁大人说未雨什么谋,所以俺们仓库的存粮,都保持在两万石以上。”
“吃完五千就补五千,永远保持在两万石以上。”
众人脸色严肃的点点头,粮是所有人的根,没有粮,有再多的钱,什么强兵也没力气打仗,更无法守好家园。
丁大人这未雨什么谋,果然是厉害。
杜如海又道,眼下旅顺已经有囤田一万八千亩。今年夏收后,已经全种了秋粮。
预计秋收能收一万八千石,到时仓库又多了,还能卖点。
这样的话,旅顺的囤田产粮,差不多够他们四万人吃几个月,每年购粮的钱就省很多。
按夏秋两季算,丁毅的目标是一亩三石,两万亩就是六万石,差不多勉强不用买粮,但实际上估计达不到这产量,会略少,如果遇到恶劣天气,会更惨。
加上他的人口肯定会增,所以囤田还继续,买粮也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