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大久保长安一死,德川幕府立马将他抄家,领地遗产全部没收,七个儿子全被处死。
尽管这样,德川幕府还不满意,因为抄家的时候,没抄到多少银子,所以全日本怀疑大久保长安私藏了财宝,在他死后几十年里,都有人在暗中寻宝。
而且大久保长安儿女很多,据说私生活很乱,在外生了很多私生子,所以现在全日本也在找他的私生子。
松平河野接任银山奉行,一面继续开采,一面与明国商人做生意,因为他们怀疑大久保长安有个私生子跑到明国去了,而且大久保长安的财宝,只有这个私生子知道。
与他坐一起的明国商人是来自广州的周氏家族,周远海。
周氏家族几代经商,跑遍东南亚,每年必要来日本一次。
以前是和大久保长安交易,大久死后,与松平河野交易。
主要是以丝织口,糖,棉布,毛皮,来换松平河里的铜,铁,硫磺。(这些都是佐摩银山的产物)。
但周远海这次过来,只想要铜,不要铁和硫磺。
松平海野有点不高兴,大家做生意很多年,每次都是四样换三样,铁和硫磺是搭配着铜的。
因为大明现在急需铜,铁和硫磺只有军中才用的多。
而做生意的人,到了日本要么换银子,要么换铜,要么带回日本刀,工艺品回去卖。
不可能要铁和硫磺的,必竟这个明国自己也产的多。
周远海想了想,便道,如今明国和后金开战,铁和硫磺的产量大幅提高,我再带回去,没什么利润不说,可能要倒贴钱呢。
松平海野反问,即然打仗,铁和硫磺应该用的更多,更好卖呀。
周远海摇头,明国不信任火器,现在只信红夷大炮,无人用铳啊,大炮能用多少硫磺?
一仗打下来,能打几炮?
听起来好像也有道理。
但是松平海野这次从大田带了半船铁和一船硫磺,而且日本人做生意很讲信用,咱们之前说好的,你现在不要,以后不要做生意。
当即要拂袖而去。
周远海连忙叫住他,赔礼道歉,说让他考虑考虑,实在不行,亏本也收了。
松平海野便道:“你考虑好,再来找我,我只等你两天,佐摩银山事务烦多,我没空一直在这。”
“我和你父亲做生意多年,希望你不要让你父亲失望。”
说罢,便怒气匆匆的走了。
周远海三人坐在原地,一脸愁容。
“这可是好,松平海野生气了,这条路子可不能断。”边上有人对周远海道。
周远海摇头:“我也没想到啊,这铁和硫磺即占地方,又没利润,他们每次都要搭着卖与我们。”
“我们船都快装满了,现在只留下铜的位置。”
另一则道:“日本人重信,咱们一次不守信,怕以后断了这条路。”
周远海想了想:“不能怪咱们不守信,日本人这样卖东西,不讲规矩啊。”
这边的铁和硫磺是比大明偏宜一点,但他运回去要成本,回大明卖,几乎没有利润。
以前佐摩银山搭配铜卖,他买铜回去铸铜币,有十倍以上的利润。
所以搭点铁和硫磺就算了,只要不亏本就行。
但佐摩银山这两年铜的产量也少了,因日本人也在铸铜币,然后卖到大明去。
前面我们就说过,国内到乾隆年间还在用日本人铸的铜币。
周远海要是买铜币回去,利润只在两倍左右。
所以他还是要买铜料。
但松平海野降低了供量,他就不愿意搭铁和硫磺。
他仔细想了想:“日本又不是只有他一家卖铜的,咱们再找找看,不行就算了,咱们每年帮他们找大久保长安的儿子,都花费不少,这点钱也和我们计较。”
周远海考虑后决定,失信就失信,以后不和松平海野做生意了。
利润太少,他还跑日本干嘛?
不如跑东江皮岛卖粮呢。
要是丁毅能听到他心声,马上要说,好好好,赶紧来东江卖粮,俺们欢迎你。
三人也没心情吃东西,很快就回客户。
就在这时丁毅那桌的人,一分为二,沈世魁和阮思青跑了出去,追赶松平海野,丁毅则带人起身拦住周远海。
“这位老板也是来自明国啊。”
“恩。你们那边的?我们是广州的。”周远海警惕的道。
“哈哈哈,坐坐坐,刚才听到你们说话了,小弟是辽东关宁军都司吴三桂。”丁毅道。
呃,辽东关宁军?周远海一听,有点不敢相信,辽东人跑这来了?不过好像也有可能。
他打量了丁毅一行。
只见众人虽然没有穿甲,但个个确实有点像军人。
军人的气势,上过战场,杀过人,是与众不同的。
“吴都司好年轻。”周远海抱拳,坐了下来,双方距离远,他也不怕,淡定的道:“不知有何事?”
“周老板,咱们辽东军在关外抵抗鞑子,需要精良的装备和武器。”
“刚刚听你和日本人谈生意,不要铁和硫磺。”
“所以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合伙,我要铁和硫磺,你要铜,这样岂不是大家都好?”
“妙啊。”边上有周远海的人拍桌子,大喜。
周远海却是不动声色白了同伴一眼,然后缓缓道:“吴都司为国奋战,咱们老百姓甚是佩服。”
“但是这日本的铁和硫磺啊,也不偏宜呐。”
“和国内差不了多少,算上运费,你何必舍近而求远?大明朝国内,多的是。”
第191章 咱俩的信用
丁毅笑道:“我知道,主要是我带了好几船物货过来,已经找好买家,卖了之后,空船太多,不如带点铁和硫磺回去。”
“这样啊。”周远海听着,好像有点道理。
但他是什么人,失信的事都敢做,自然是无良商人,眼珠一转:“松平海野那里,铁料1。2钱十斤,硫磺1钱十斤的哦。”
边上同伴不由看了他一眼。
松平海野真正的卖价是铁0。9 钱十斤,硫磺0。5钱十斤。
周远海居然还想在丁毅身上赚一笔,不亏是黑心老板。
丁毅闻言大喜:“不贵,不贵,我各要五万斤,多多益善。”
大明朝的铁料1。2…1。6钱十斤,硫磺1。4钱十斤。
所以日本的确比大明偏宜,但因这玩意不值钱,几万斤也没多钱,却又占船的位置,所以一般商人不会来日本进货,来进硫磺的,肯定都是为了军用。
周远海心中暗喜,表面不动声色:“每样五万斤,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明天看过才知道。”
“这样吧,明天给你答复,你们也住的吧。”
“是的是的,我们也住这。”丁毅笑道,说着,叭,一张千两银票扔在桌上:“这是定金。”
周远海眼睛一亮。
“吴大哥。”边上阮文燕一把安住丁毅的手,小声道:“咱们不熟。”
“不好意思。”阮文燕收回一千两银票,叭,重新放了张一百两的银票。
“哈哈哈。”周远海大笑,这小娘还挺小心的。
“都是同乡,信的过你们。”他嘴上说着,伸手把一百两银票给收起来了。
丁毅瞪着她,不高兴道:“你这人,周老板这么大老板,岂能晃点我们。”
“出来做生意,小心点好。”周远海意味深长的看了眼他四周的二十多亲兵:“吴大人的船在那,明天,我能去看看吗?”
“当然,当然,明早一起去。”丁毅笑道。
另一边,松平海野刚回到屋里,泡了杯茶,越想越气。
周远海父亲做生意很讲信用,到了周远海这年轻人,越来越没武德。
咱们铜供的少,那是因为幕府也要做铜币,卖到你们明国去。
但是你居然不要铁和硫磺?
松平海野和周远海父亲关系不错,还想给他一次机会。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声。
他脸上露出喜色,还以为周远海回心转意了。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陌生人,而且是明人。
“你们?”
“松平海野先生你好,我们是来自大明朝的商人,在下沈世魁,这是阮思青。”
松平海野一脸警惕,但这是旅店,又是他本国,自然不怕:“进来吧。”
估计他们是来谈生意的。
果然,阮思青开门见山,直接道:“我们想买铜,铁矿和硫磺也要,还要燧石,硝。”
松平海野脸色微变,以他的经验,这都是做炮做铳的东西。
要是日本商人要,他马上会一口回绝,但是明人,到无所谓。
燧石我们都是半卖半送的,松平海野寻思着,他那边燧石产量也挺高,除了做火石,基本无用,也卖不起价钱,以前经常送半船给周氏的。
“不好意思,我已经明国的其他商人有约,做生意,一定要守信。”松平海野认真的道。
“没事没事,我们就是来认识一下,如果有机会,再合作吧。”阮思青笑笑,转手递上一
把精美盒子。
松平海野一愣,正要拒绝,阮思青放在桌上,已经和沈世魁走了。
松平海野苦笑,打开盒子,里面放的是一把纸扇。
刷,他打开纸扇,发现上面一面画着日本图的地图,另一边写着几个字。
“仁,信,义,武。”
“呵呵。”松平海野笑了,这两个大明国人,倒是与众不同。
阮思青走了不到五分钟,周远海来敲门了。
他说之前是我不对,回去后想来想去,应该遵守信诺,你的铁和硫磺,我都要了,不知这次带了多少斤?
松平海海大喜,语重心长的道,做生意,当是如此,我这次的铁和硫磺也不多,各五万斤而已。
周远海大喜,还巧了,当下约定,明天下午交货。
次日一早,周远海与丁毅约好了,两拔人去丁毅的船上看看。
一到岸边看到有十几艘船插着旗帜,上面都写着一个字“吴”。
上了第一艘船,就看到大量的兵士。
但这些兵士都没披甲,三三两两随意的坐着,看起来很精锐,但纪律一般。
看到长官吴三桂来了,很多人也没反应。
周远海和同伴对视一眼,确实是边军。
当下与丁毅约好时间和地方,下午在巷口另一侧交货交银。
可到了下午时间,他早早到了现场,与松平海野见面,结果左等右等,没等到吴三桂。
松平海野的脸色很快不好看了:“你到底要不要?不要再戏弄我了?”
他真的怒了。
看在周远海父亲面子,他已经给周远海机会。
“我要的,有人要的,怎么还没来,再等会。”周远海大急。
他还派人回去旅店,结果等到天黑也没等到人来,回去的人也说,吴都司退房了,不知去向。
狗东西,玩我呢?周远海大怒。
“再给我点时间,我去找他。”
“我对你太失望了。”松平海野长叹。
“又不是我存心骗你,是有人骗我的。”周远海大急:“谁你要搭铁和硫磺的,我总要找人合伙啊。”
你还嘴硬?不肯认错?松平海野无奈摇头,对他越来越失望,转身拂袖而去。
周远海气疯了,带着人跑回丁毅的码头。
船还在,只是上面全挂着‘祖’字旗。
“吴三桂呢,叫他出来。”他站在岸边叫着。
船上没人理他,远远的,几个兵士站出来,全身披甲,用冷冷的目光注视着他。
周远海看了几眼,脸色通红,混蛋,他转身骂骂咧咧的走了。
另一边。
松平海野带着人刚回到半路上,被丁毅拦住。
“这是我家主人,是我家主人想与松平海野先生做生意。”阮思青在身边介绍。
“松平先生你好。”丁毅柔声道。
松平海野面无表情看了看他,突然道:“是不是你和周远海说要铁和硫磺,然后又故意不来?”
“你们明人的技量,我都清清楚楚,做生意,岂能用这种手段?”
丁毅面不改色,淡定道:“周远海见利忘义,还故意抬高价钱,说你卖的铁是1。2钱十斤,硫磺1钱十斤。”
“他两边都想赚钱,又无信用,松平先生何必一定要再与他做生意。”
“我不是背后说他坏话,这种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给他,早晚出卖背弃你。”
“为何不由咱们两个极有信用的人,好好的合作下去呢?”
松平海野冷笑:“我与你素不相识,你那来的信用?”
“这是我的长兄,郑芝龙。”丁毅拿出腰牌。
第192章 铜矿很偏宜
眼下郑芝龙在平户是个金字招牌,不但是在平户,在整个日本也是。
前面说过,日本有朱印船,朱印船就是指拥有“异国渡海朱印状”,被许可前往安南、暹罗、吕宋、柬埔寨,包括明朝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活动的船只。
平均每年 11 艘左右。船主主要是西南大名、幕府官员、内外豪商。
小的能装12万斤,大的能装80万斤。
松平海野在银山赚的钱,就是为幕府提供这样的资金。
幕府用资金购买大船,装满了日本的刀剑,工艺品,铜,铁,银子等,到其他国家换来生丝,棉织物,象牙,药材,白糖等等。
而眼下,所有国家的船去东南亚,都要得到郑芝龙的关照,不然的话,随时都要被海盗打沉。
日本幕府等重要豪商,大名的船都不要交钱,而换来的是郑芝龙在平户的优待,以及他儿子在这里的成长。
所以郑芝龙眼下真是金字招牌,松平海野一听此人是郑芝龙的兄弟,立马另眼相看。
而且他知道,如今郑芝龙也在平户,自然没有人敢假冒。
是真是假,到时候自会知道。
双方很快找了个地方商谈起来。
丁毅一上来就说没钱。
松平海野也不急,朱印船出去,很多也是以物易物,只要价钱谈好就行。
“我有生丝,丝织品,用来换铜,铁,硫磺,燧石,硝。”
“铜要多,硫磺,燧石,硝其次,铁最少,你们要肯出银子,也行。”
丁毅很快把自己和条件说出来。
和日本人做生意,简单直接点好,不能浪费时间。
松平海里马上沉思起来。
这些东西里,最不值钱的是硫磺和燧石,还有硝。
因为这些东西几万斤还值不了多少钱,而且一般不用来打仗的话,几万斤放在明国一个城府,能卖好几个月甚至一年。
而且这些东西在日本产量都挺多的。
日本多火山,盛产这些物资,价格也偏宜。
铁的话,明国也有,产量也不低。
丁毅主要要的,也是铜。
他以为丁毅也是要拿铜来做私钱。
但他才不管丁毅干什么,只管自己能赚多少。
他沉默了片刻后,缓缓开口:“丁先生应该知道,眼下产丝季节,明国好多商人都运来生丝,码头上堆积如山,每天都是一个价。”
“如果真要以丝论价,每一百斤,我出三百两。”
“丝织品每一百斤,我出三百五十两。”
凭良心说,松平海野这价钱比一般日本商人出的稍高一点,丁毅大概有五倍的利润。
但和巅峰期十倍,二十倍的利润比起来,肯定不尽如意。
而且丁毅这些货物少,是主要赚钱的方向,其他货物,赚不了这么多钱。
丁毅马上问起他的铜矿多少一斤,一共有多少斤。
松平海野这次运了两船铜矿,每船十万斤,共二十万斤。
卖与周远海为每百斤1两银子,一千斤10两,二十万斤就是2000两。
周远海回去后,一般每百斤提炼50…60斤铜。
每斤铜加上其他偏宜的金属,可制200文。
100斤铜矿能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