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61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61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8章 蛋盾
  10月30日。
  一大早,丁毅就问宋飞和赵大山有没有回来。
  大伙皆说没有回来。
  丁毅有点担心,都是老兄弟,他可不想这两人出什么事。
  好在下午的时候,杨永回来,告诉丁毅两人都顺利进入了金州城。
  丁毅大喜,但他虽然知道后金兵十月入关,可具体日子不记得,而且后金入关后,京城知道,再传到这里,肯定又好几天过去了。
  这会旅顺风平浪静,什么事都没有,南营新组建的三千兵马,正在各自的营地训练。
  丁毅今天正带着阮文燕等人在看盾牌。
  有个工匠上个月改良了盾牌,因为他发现丁毅军中的盾牌和明军的不一样,而且想立在地上。
  于是他在盾牌左右两侧加了活动脚,平时折在上面与盾牌边同齐。
  想立盾在地上时,直接往下一拉,立马与盾牌直面形成三角形。
  这样不需用手,就可以把盾牌立在地上。
  如果想对抗骑兵,中间再加固一根铁棍,一头插在盾牌中间的卡口,一头可以钉在地上。
  即便不钉在地上,凭这三角形和铁棍形成的缓冲,这盾牌都无比坚固。
  李忠义专门拿一头准备杀的黄牛作试验。
  先立三层盾牌,中间都有人,为防撞伤身体穿铁甲再包裹棉被。
  他记着丁毅的话,人员一定密集,紧紧相靠。
  蹲到地上后,身体侧身,后腿跪在地上,前腿靠在盾后,左臂死死顶着盾牌。
  等于半个身体压在盾牌上。
  一头成年黄牛冲上去,砰,三层盾牌形成的队形,纹丝不动。
  第一排人员受到撞伤,但伤势都不重。
  李忠义便打造两种盾牌。
  第一种是第一列枪盾兵所带的,所有盾牌比较重,因为表面钉了一层钢皮。
  第二种是后面23列枪盾兵所带,木皮结构,比较轻。
  第四列用钢盾,56列再用木皮盾。
  这两种盾,前者重十二斤,后者重十斤。
  在中国历史上,这算是最重的盾之一。
  丁毅的兵马训练时,枪盾兵每天都要负盾行军。
  每天队列训练,也要训练一手持枪,一手持盾,相当艰苦。
  盾牌后面还有绑带,像后世双肩包的带子,正常行军时,可以背在背上,如乌龟壳一般。
  丁毅看到的第一眼,脑海里就闪过一个词“蛋盾”。
  前世他玩过魔兽世界,T6时有个经典的坦克盾牌,战士背在背上的蛋盾。
  眼下他的盾牌都是长方形,一米二高,军士背在背上,就和游戏里背着一个蛋盾似的。
  “重不重?”丁毅问一队正在训练的兵马。
  “不重。”那兵士年纪也不大,二十出头的样子,看到丁毅问自己,满脸通红的大声回答:“只要能打鞑子,再重也不怕。”
  “哈哈,好好。”丁毅笑:“大伙先辛苦下,以后咱们马多了,车多了,就不用天天背着了。”
  他寻思着,等再稳定点,要开始多买点马,做点车,形成车队。
  因为他以后肯定火器挺多,拉炮,拉弹药,拉粮,都要车队。
  还可以解轻军士的负重。
  但眼下这么练,对军士也只有好处,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看完了枪盾兵,丁毅去看铳兵。
  眼下他手上一共有一百四十多杆鲁密铳,有一百杆在徐威的第一司。
  四十多杆在王卫忠的第三司。
  其他没鲁密铳的兵士,还是先学着装弹,用鸟铳或竹筒练,每两天,再用鲁密铳轮流练。
  每五天,都要实弹打一枪。
  这会丁毅铳少,也不敢给他们多打,只能轮流让铳手每个月都能打一发。
  看完铳兵训练后,突然,不远处喧闹起来。
  接着有人向这边狂奔。
  丁毅抬头看去,正是张经。
  这家伙一路狂奔过来,脸上大喜的表情。
  “要打仗了?京城来人了?”丁毅没想到来这么快。
  “大人,大人,京城来人了。”张经老远就在叫。
  丁毅笑笑,但不明白,崇祯不可能到这里来调兵的啊?
  他赶紧带人迎上,同时扭头对阮文燕道:“你去拿些银两和银票来。”
  “恩。”阮文燕温柔应了声,转身就去。
  往前走了不到片刻,就遇到张经。
  “京城来人了,好像是赏赐的。”张经兴奋叫道。
  “。。”丁毅。
  没多久,他就看到了来人。
  只见领头是个长相白净的宦官,身后跟着两个佩着绣春刀,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还有四个京营军士,全部甲胄在身,威武不凡。
  看这模样有点像宣圣旨的。
  丁毅看这太监表情神色,还算温和,当下赶紧上前:“末将旅顺都司丁毅,拜见公公,不知公公………”
  “你就是丁毅。”边上一个锦衣卫突然厉声大喝,瞪了丁毅一眼,接着朗声道:“这位是京城来的王公公,你跪下接旨吧。”
  “丁将军,咱家王承恩。”王承恩柔声细语,微笑道:“请丁将军接旨。”说罢,扭头看了眼那锦衣卫。
  锦衣卫不动声色,也不说话,瞪着丁毅,好像有什么大仇似的。
  “旅顺守备丁毅接旨。”王承恩当众举起圣旨。
  丁毅觉的奇怪,为啥我又变成守备了?但也没犹豫,马上带人跪了一地。
  按说接圣旨要有一番仪式的,摆香案什么的,没想到王承恩当众就开始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丁毅听到前几个字,就知道是升官的圣旨。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一般是皇帝意在给官员加官晋爵时,告诫官员要戒娇戒躁,再接再励不要自满。
  果然,这次的圣旨是因为上次在登州城斩杀二十名鞑子奸细的事。
  丁毅因功进署卫指挥佥事,充任为旅顺游击将军,赐宝剑盔甲各一,内帑银三百两。
  跪着的众将听着,俱是大喜,不敢相信。
  丁大人这会,正的成将军了?
  丁毅则低着头,脑子飞速运转,想着这是怎么回事。
  上次登州事毕,袁崇焕替自己报都司转正,依明朝时的规矩,参将以下地方武官由督抚及指挥使上报,兵部审核,盖兵部大印后就可升迁。
  袁崇焕上次就报上去了,兵部一般都不会剥回。
  但眼下圣旨下来,却从都司变成游击,凭空多升了半级。
  这肯定不是袁崇焕的意思。
  王承恩又是崇祯贴身心腹太监?
  丁毅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招何其的相似,当初他为徐威等人请功副千户,结果袁崇焕当着他的面,全给提千户。
  徐威等人感动涕淋。
  老袁啊老袁,你也有今天?


第139章 惊天动地的跋扈
  他脑子里转来转去,也没听清楚圣旨里讲啥,一直在蕴酿情绪,终于等王承恩念完。
  “哇”丁毅学着赵大山,当场嚎啕大哭,身体趴伏在地。
  四周皆惊,谁也没想到丁毅突然会大哭。
  “圣上恩典,丁毅羞愧啊。”丁毅哭着,叫着,眼泪哗啦啦的流出来。
  王承恩莫名奇妙,但看丁毅哭的这么伤心,不由自己也觉的鼻子发酸。
  丁毅边哭边哽咽:“咱们大明军人,身受皇恩,拿着朝庭粮饷…………保家卫国,这是本份,没想到圣上如此厚恩………呜呜………毅,定以身死,效忠圣上……愿为大明,为圣上………拼尽最后一滴血………呜……”
  王承恩听了感动无比,来之前听说丁毅此人与袁一样跋扈,在登州城内大开杀戒,今天一看,简直胡说八道。
  天下那有这么忠心的将领,如个个如此,大明江山当永固啊,陛下还有什么烦恼?
  “丁将军快请起,圣上一定会明白丁将军的忠心的。”王承恩看四周全是人,丁毅这么哭的鬼哭狼嚎,不几天袁崇焕就要知道了,真是忠心。
  他赶紧扶起丁毅。
  丁毅抹着鼻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末将………原以为………能弄个都司………就算祖上有福……”
  “没想到………圣上厚恩…………升为游击………”
  王承恩拍着丁毅的肩膀柔声笑道:“圣上说,将军屡立战功,斩杀建奴无数,这是你应得的。”
  “圣上万恩,仙福永享,千秋万载啊。”丁毅哭着,又朝京城方向拜了拜。
  王承恩满意他的表现,拉着丁毅往边上走。
  丁毅赶紧回头,阮文燕已经来了,快步上前,塞了一张银票到他手上。
  “丁将军不满二十,累功积升为游击,朝中很多人,都有异议。”王承恩语重心长:“因为时日太短,前后不到半年呐。”
  “陛下力排众议,与诸大臣说,若有功不赏,将士何以用命?”
  “圣上大恩。”丁毅又要哭叫了。
  王承恩赶紧拉住他,行了,杂家有话和你说呐。
  丁毅随势一把银票塞在他手上。
  王承恩愣了下,但马上收到袖中。
  “听闻将军以前只是大兴堡一甲长?”王承恩若有所思道。
  “大兴堡破,全堡被屠,末将没能救得了同堡的兄弟们啊。”丁毅更痛苦了。
  “丁将军是辽东人喽,为何要到东江来?”
  “东江亦是大明国土,身为军士,当守卫大明,效忠圣上。”丁毅立马道。
  王承恩微笑点头,他最后拍拍丁毅:“丁将军,你还年轻,好好干,陛下记着你了。”
  丁毅感动的再次拜向京城方向,几乎是拍着胸脯,恨不能把心挖出来,告诉王承恩,俺是遗忠于圣上的,不是跟着袁崇焕的。
  王承恩甚是满意丁毅的态度。
  王这个人,总体来说,是比较敦厚的,那里玩过的丁毅这样的老狐狸。
  接着丁毅又顺势问了下登州方面的情况,必竟当天报功不只他一人。
  朝庭果然都有赏赐。
  袁崇焕没升官,赏了一千两银和蟒袍。
  登州知府王周业升山东布政使,同知刘元升登州知府。
  大伙都得了好处。
  王承恩勉励了一番丁毅,便要离去,也不愿久留。
  这会丁毅明白,王从京城出来的时候,还不知道后金兵入关了。
  王承恩走回去没多久,一个锦衣卫拉着王承恩说了几句,王承恩疑惑的点点头,然后便在原地没动。
  马上,那锦衣卫大摇大摆走过来。
  “丁毅是吧,登州城的王周两家,是不是你杀的?”这锦衣卫板着脸道。
  “都是逆贼,刚刚圣上有升赏,你没看到?”丁毅立马反问。
  锦衣卫大怒,低声喝叱:“你别小人得志,等过了这风景,你哭都来不及。”
  “。”丁毅一言不发看着他,脸上寒气扑面。
  锦衣卫没想到丁毅这么凶,被他盯的头皮发麻,原以为锦衣卫出马,一般明将总要害怕,礼让三分。
  他硬着头皮沉声道:“骆大人说了,以后银例照旧,每年三万两。”
  “呵呵。”丁毅大笑,笑着笑着脸色一沉下来,厉声道:“回去告诉骆指挥使。”
  “信不信我………杀他全家。”
  “嘶”这锦衣卫脸色大变,不敢相信的连退数步。
  “你………你……你说什么………”他不可思议指着丁毅。
  “告诉骆养性,以后出门在外,多带点狗腿子,滚你吗的。”丁毅说完,也不理他,转身换了副笑脸,迎向王承恩。
  锦衣卫气的全身发抖,一手握着刀柄,又不敢拔,站原地半响,终于一跺脚,跟了上去。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跋扈之辈。
  丁毅刚才说的话,简直是惊天动地,让锦衣卫指挥使出门多带点人?还要杀他全家?
  尼他娘的,这和造反有什么区别?
  他又惊又怒跟上去。
  王承恩这时笑问:“你和徐百户认识?”
  “末将与徐百户一见如故,好似旧久,不知徐百户是那里人氏?”丁毅笑眯眯的问徐百户。
  徐百户一言不发,脸色铁青,又不好发作。
  “徐百户好像是京城人氏吧。”王承恩笑道。
  “哦,住京城那呢?改天我当亲自上门拜访才好。”丁毅再问。
  尼娘的,徐百户吓的全身一寒,忙道:“我不是京城人,不是京城人氏。”
  “来人。”丁毅这时叫了声,马上有人递上银两两百两。
  当着王承恩的面,丁毅给京城的四名军士一人五十两,四人大喜,连连称谢。
  而两名锦衣卫一文没有。
  两人面面相觑,又羞又怒。
  王承恩也发现不对,奇怪的看了两人一眼,但也没说什么。
  很快,丁毅带着众将送他们上船。
  目送着王承恩等人离去,丁毅叫来杨永。
  “京城那边,怎么样了?”
  “丁石头在那边,买个间小屋,按大人的命令,暂时在当地招了两人,做点小生意。”
  丁毅想了想:“眼下京城是进不去了,等这次的战事完了,你亲自去趟京城………”
  杨永竖着耳朵想听,丁毅说到一半:“等过了这事再说。”
  “诺”杨永莫名奇妙,丁大人一直说最近有战事,怎么外面没啥反应啊?
  十一月一日。
  一大早,有旅顺快马来报,徐敷奏将军有请丁将军。
  丁毅想了想,带了魏继业,张经,两亲兵,四人骑马,往旅顺口去了。


第140章 幕僚周锡圭
  丁毅骑马去的路上,还遇到了陈有时,当下拍马赶上:“陈将军好。”
  陈有时面无表情看了他一眼,旅顺很多地方被丁毅的人马占了,他相当恼火,但眼下袁系的人马得势,他也不敢说什么。
  而且他觉的丁毅这人脑子有病,大伙都想着自己兵马多点,百姓少点,丁毅到好,拼命收留百姓,还从皮岛买人,这么多人,他养的起吗?
  陈有时本来不想搭理丁毅,突然眼珠一转:“恭喜丁将军,贺喜丁将军,听说你前几日,升游击啦。”
  语气满满的羡慕嫉妒恨,丁毅这才多大年纪?听说刚满二十,他陈有时,熬到快四十,才在东江混了个游击,要不是毛帅支持,他在其他地方,干到老死,也未必能做到游击。
  所以陈有时这人对毛文龙很感恩的,对袁系的人马很仇视。
  历史上,他后来就跟着孔有德他们反了。
  “全靠圣上隆恩,将士用命,丁毅愧不敢当啊。”丁毅谦虚道,不过他嘴上这么说,脸上表情可拽的不得了。
  陈有时暗暗冷笑,心想,听说袁崇焕举他为都司,结果崇祯给提了个游击,这明显是打袁的脸,拉袁的人。
  因为姓丁的以前不是袁的心腹,徐大堡一役才出的名,还是张城义子。
  而张城,当年立功,却被袁压着,驻守徐大堡。
  崇祯帝这一手,挺绝的啊。
  当然了,最不要脸的就是这丁毅,以前投靠张城,张死后转头就投入袁麾下,现在皇帝佬儿圣旨一到,他马上就投到崇祯大腿下,真不是东西。
  陈有时内心很鄙视丁毅,但眼下有事想和丁毅说,便笑道:“丁将军很会打仗,咱们好多东江兄弟也是很佩服。”
  “不敢不敢。”丁毅继续谦虚。
  “不过我看丁将军收留这么多辽民,一片善心是好,如何养活哦。”
  “只能大伙省吃检用,总不能让百姓生饿着,都是我大明的子民,都是我们自己亲人呐。”丁毅语重心长的道。
  “尼娘的。”陈有时心中大骂,自然不相信丁毅胡说八道。
  他想了想,便道:“丁将军你有本事养活,咱们西营举步维艰啊。”
  丁毅马上道:“陈将军治下人很多吗?”
  历史上陈有时造反时有七八千人,但那时几乎包括全旅顺的,眼下他治下有一千战兵,工匠辽民辅兵等也有一千多人。
  “也不多,就是有七八百人,快活不下去了。”陈有时边说边看丁毅。
  丁毅一脸为难,他想想,缓缓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