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抢粮赈灾是一锤子买卖,最终还是要让老百姓把田种起来,安稳的过日子。
马士英这时也表情很丰富,听完后他喃喃道;“小小的安南,岂不能抢……收了上千万石粮?”
“永乐时前明在安南收税都有数百万石,咱们现在去………购买上千万石也不算多。”很少说话的路超说话了,很注重的把‘抢’这个字,改成了购买。
耿直的吕大器听了嘴角直抽。
第818章 银行与新钱
这要换成前明,很多人要大叫起来,如此掠夺,何来天朝上国的风范,我大明礼仪之邦,岂能做出这种无耻的事情。
还好吕大器记着现在是大乾,不是大明。
这是为了大乾百姓,这是为了大乾百姓,吕大器在心里默默念了好几遍,脸色才算好看点。
“农业部和交通建设部要督促各地,兴修水利,囤田种粮,我大乾不比前明,有的是钱,该花的一定要花,西北地区的耕牛和农具,朝廷可以免费提供,一定要让天下的百姓,动起来,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盼头。”
“臣等遵旨。”
丁毅现在手上钱都用不完,加上后面云南、安南两地抢来的,估计有两三亿了。
丁毅打算尽快让钱流动起来,用后世的话说,那怕搞基建也可以,投入几千万搞基建,搞水利,修路,能带动各行各业和无数百姓的生活。
谈完了第一件大事,丁毅说到第二件大事,制定新的统一度衡量。
这件事秦始皇干过,丁毅要改下。
明朝的一斤大概是后世约594。6克,丁毅就按600克算,并不以后世500克来,因为后世大员一斤还是600克,香港和澳门甚至日本等都是如此。
简单说,克是全世界统用的,但斤不是,一斤多少克,各国各地都有自己有标准。
丁毅沿用大明的一斤594。6克,增数克后,设定为一斤为600克,并在大乾提出了‘克’的概念。
一斤改为十两,即一两为十钱,一钱为六克。
统一度平衡其实也不是很难,因为以前大明一斤就等于现在大乾一斤,只差了几克重。
一斤改为600克,只要民间和官方的秤砣重新打造更换即可。
但在斤之后,丁毅又进行了石和吨的改革,这个就比较麻烦,需要民间慢慢推广。
明朝时,石即当重量又当容量来算。
明朝一石为十升,二斛为一石,一石为153。5斤。(因为明朝一斤594。6克,所以相当于后世180多斤左右。)
丁毅将一石定为200斤,五石为一吨,只计算重量,容量采用升和斛来计。
这样改革后,全国统一重量单位,克、钱、两、斤、石、吨。
而容量关系到物体的密度,和后世一样,目前水和重量可以互换,其他物资只有靠大学的教学和推广一步步在全国展开。
而丁毅把石定为两百斤后,等于相应的提升了官员的福利和待遇。
一石米比以前更多了,米价也比以前略高了。
同样改制的还有米和步,从官方和学校开始,先用米代替步,其余的分米,厘米,里,公里皆与后世相同。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接受度和通迅,民间需要慢慢推广,主要是官方和学校先用起来,估计完全推广取消掉前明的,最少两三年时间是要的。
制定新的度衡量这件事,现场的内阁成员都很支持,一石改为两百斤,每斤比以前还重了几克,这是变相提升大伙的福利啊,当然通过。
“皇上,何为银行?”此时有人提问。
丁毅道:“北宋的时候,民间出现一种交子铺。”
丁毅一挥手,钟显拿了堆材料,给大伙人手一份。
丁毅每次开会,都会发点材料,材料里写清楚他们要开会的内容,要做的事情,如何做。
开始大伙有点意外,看了之后,发现这样挺好的,每个部门要干什么事,今天研究什么事,为什么要研究,有什么作用,材料里都写的清清楚楚,然后大伙一起研究怎么做更好。
以前上朝开会,就靠大伙的嘴吵来吵去,前面说什么,后面都能忘了,完全没有效率。
丁毅现在在皇极殿内上朝,每次都基本在中午之前就能完成一天的议事,非常看重效率。
现场有些官员还是听过交子铺的。
早在北宋初期,四川由于交通和矿产产能的原因,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此诞生的“交子铺”,便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金融机构。
交子铺的操作流程,与今天存款颇为相似:客户将不方便携带的铁钱存放在交子铺,交子铺给客户开具存款凭证,随时为客户兑换铁钱,并依照存款数额和时间收取客户手续费。交子铺开具的凭据就是“交子”。
交子由私交子发展成官交子,同样在北宋。交子逐渐被商人接受。当他们发现不需要每次交易后都要去交子铺兑换铁钱时,交子就直接成了交换媒介,承担起了货币的部分职能。
从物物交换到使用钱币,文明进步了不是一点点。交子使用后,交子铺发现如果动用一部分储户存款并不会影响交子的兑现和店铺信誉,便有了贷款性质。
原本这交子铺办的蛮好的,但后来,北宋的交子由于官家参与,官员们利用权力垄断和洗钱,走了一段信誉升值到贬值的过程。这直接导致了交子的衰落。作为金融形式,交子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
“交子有点像大明宝钞啊。”张慎言看过资料后小声道:“但又和宝钞有点不同。”
“交子和大明宝钞,都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都是官方的参与,交子是官员为了私利,宝钞是官方只出不进,毫不道德可言。”丁毅直接道。
大明发行宝钞,只出不进,发军饷用宝钞,收税却不承认,甚至不肯要,完全没有信用和道德,宝钞自然会失败。
“银行类似交子铺,打个比方,马士英你要从京城带一万银子到四川,路途遥远,带着现银很不方便。”
“但我们的银行,在京城有,四川也有分行。”
“你在京城里存一万两银子,然后拿着凭证,到了四川后,用凭证拿回一万银子,一路上不但没有风险,而且没有负担,非常轻松。”
丁毅这么一解释,众人自然听懂了。
历史上第一家类似银行的票号叫“日昇昌”,原本到1823年在山西,由晋商成立。
所以在这之前,其实是没有银票的,所有影视和里的银票,都是为了剧情需要。
有人问,若凭证掉了,或被人抢了,岂不是一样可以去取。
丁毅则道,你带着银子,更容易被抢,更引人注目,一张银票,那里都能放,安全很多。
“银行要办好,最重要的就是朝廷的信用,银行官员的素质。”
“所以朕对银行官员的要求很高,任何人只要做出损害朝廷信用的事,一个字,‘斩’,满门抄斩,所有财产充公,一个不留。”
群臣脸色一震,明显感觉到丁毅想办好银行的决心。
但丁毅留了个心眼,他是准备限制皇权,但还得让兄弟们和自己的后代有钱花。
他制定了前面由朝廷办银行,后面开始可以民间开办的方案。
当然,民间开办,首先是丁毅自己先干。
这样,由商业部下属的大乾皇家银行,正式成立。
首任行长为商业部左侍郎朱向阳兼任。
朱向阳以前是大员巡抚,一直在大员搞经济,丁毅现在把他调回来,专门搞银行。
明年年底前要在全省各布政司所在建立分行,后年建到各州府,五年后要保证全国各县都有。
丁毅说完创办银行的事,又挥手。
钟显很快又拿过一个盒子,并把其中的东西,一一分发到各人手上。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拿到。
钟显先给人一个钱币。
“这是?”兵问尚书张缙彦满脸惊喜。
只见他手上的铜钱,和大明朝的铜钱差不多,但这是崭新的,制造也很精良,纹理又深又清晰。
明朝和清明都有民间甚至日本防制的铜钱在流行,前面也说过到清朝中期,还有宋朝的铜钱在流行。
民间的百姓们是很认同铜钱的。
丁毅现在制订了新的‘大乾通宝’。
“大乾通宝,面额一文。”丁毅解释道:“15枚重一两,一枚约四克。”
“大乾通宝里,一克为铜,三克为其他金属。”
嘶,张慎言惊叫:“这不是欺骗百姓?”
你一斤铜造出四斤铜钱,朝廷这是赚黑钱啊,刚刚还说信用的?
“怎么叫欺骗百姓?”丁毅无语:“大明宝钞只出不进,那叫欺骗,咱们发出去,同样的收回来,怎么叫欺骗?”
丁毅就是降低铜钱的成本,而且明末到现在,全世界都缺铜。
丁毅以前就管个东江镇,还有多余的铜用来造炮,现在要管全大乾,恨不能把铜炮融了来造铜钱,所以只能降低成本。
“以后市面上,只有大乾皇家银行铸发的铜钱才能流通,其余的铜钱,不得流通,可以到银行更换,慢慢把大乾境内,其他的铜钱,全部替换掉。”
而丁毅回收掉这些铜钱后,可以回炉重铸,一斤铸四斤,又是爽歪歪。
最关键的是,丁毅造的这铜钱,是用水力机床加蒸汽力量铸压出来,纹理非常清晰,很难复制,你就是复制了,真假一眼能看出来。
他正面是大乾通宝四个字,反面有幅画,还有时间‘1645’。
特别这几个数字,能铸造的这么有纹理,民间是绝对不可能防制出来。
当然,丁毅铸造的银币不只这些。
第819章 投诉无门的解决办法
接着是‘大乾天宝,面额二十文。’一枚约五克。
“一克为银,三克为铜,一克其他金属,红白色。”
大乾天宝就更漂亮了,加入了白银,表面淡白色中带着丝丝红,用的是红铜。
然后钟显又发。
“大乾至宝,面额一百文。”
一枚约六克,两克为银,三克为铜,一克为其他金属,淡白色。
众人拿着三种面值的铜钱,还是能明显区别,首先颜色不同,然后大小不同,还有表面纹理和图案完全不同。
“漂亮。”众臣看的爱不释手,大乾的铜钱,看着就是好看,让人都不舍的用。
这三枚铜钱,都有艺术品似的,在他们看来比起以前大明的铜钱好看了十倍不止。
“最赚钱的来了啊。”丁毅笑道。
钟显再发,每人手上多了一枚银币。
“一圆(两)银币,面值一千文。”丁毅道:“重十克,七克为银。”
“抢钱啊。”吕大器叫了起来。
皇上这也太黑心了,这等于抢钱啊。
这所谓一圆银币就是以前的一两银,现在重两才十克,含银才七克。
那以前一万两银,现在能做几十万面值的银币出来。
这不是抢钱是什么?
“咱们这不叫抢钱,要合理压缩成本。”丁毅笑道:“朝廷认这面值,虽然只有七克银,但是能买到一两银的东西啊?这哪里叫抢钱?”
但还别说,这银币更加的漂亮和精致,有人笑言舍不得用,要收藏。
接着就是二圆面值的银币,面值两千文。
重十克,七克为银,大小和含银量与一圆的一模一样,唯一不同里面叫了红铜,颜色有红白,更鲜艳更好看好了点。
“真是抢钱。”连阮文龙都看不下去。
同样的含银量,到了丁毅手上,即当一两银子,用又当二两银子用。
然后是十圆面值的银币,面值一万文。
重十五克,十克为银。
这相当于以前十两银子,以前是一大绽银子,现在放手掌心都感觉不到。
大伙知道丁毅黑,没想到现在这么黑。
丁毅手上现在有一两亿两白银,这意味着,他以后可以铸造出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两的白银面值来。
难怪皇上又征兵又加吏员的,这多少人养不起?再来两百万兵马也养的起。
不过这要放在后世,有货币超发的嫌疑,容易引起通货膨涨,但丁毅肯定不会这么干,短时间也不可能造出这么多新钱。
钟显这时又发了。
“金币。”郑芝龙看到金币眼睛一亮。
这是一圆金币,面值相当于五十两银子,重二十克,十克为黄金。
这个就更过份了,以前一两金子好歹值十两银子。
现在丁毅十克黄金当五十两银子用。
但这金币同样制作精良,相当漂亮。
接是十圆金币,面值相当于五百两银子,重二十五克,十五克为黄金。
这套金属币,就被称之为大乾第一套币。
最大面值为五百两银子,只有一枚。
众人想想以前五百两银子,要背一个大包,现在只要一枚拿手上,相当轻松啊。
对于做生意也好,藏钱也好,很方面的。
郑芝龙这时脸色通红,终于忍不住了:“皇上,那微臣们,家里的白银和黄金呢?”
现场家里最有钱的就是郑芝龙。
郑芝龙为了支持丁毅丈量田地,福建的田基本都卖了,只留下一千亩。
但是他有钱啊,现在家里估计最少有两千万白银。
前面说过历史上清兵打破泉州都抢了他上百万黄金,黄金都有这么多,白银会少?
“和朝廷换,比如这十圆金币,你要用五百两银子来换。”
哧,边上陈有富忍不住笑了,然后赶紧板起脸,但还是忍不住。
郑芝龙哭丧着脸,这不血亏?亏到佬佬家?
“购买力是一样的,郑大哥。”丁毅当着群臣的面,语重心长的叫他郑大哥。
“你可能以为吃亏了,五百两银子,才换十五克黄金。”
“但是在大乾国内,购买力还是五百两银子,朕向你们保证,会稳定物价,不让钱币贬值。”
“不是朕吹牛,就这银币金币漂亮的样子,都值这么多钱。”
郑芝龙想了想,又道:“国外来大乾的商人怎么办?咱们要出国做生意,又怎么办?”
你在大乾是这样购买力,到了外面,谁承认?
“外商可以兑换再用,假设欧洲人来泉州做生意,先拿五百两银子,到当地银行换十圆金币或银币。”
“然后用金币在国内购物,购买力还是一样?”。
欧洲人过来做生意,要么是卖东西,要么是买东西,而且这个时代,进货买东西的更多。
他们买货物可以先用银子换大乾银币,买完后,有多余的再换回白银。
同样,他们过来卖东西,得到的是银币,回程时,可以把多余的银币换成白银。
只要大乾任意兑换,外国人用银子和用银币是没有区别的,都可以的。
大乾全面推广这样的钱币,只要外面没有伪造假冒,货币体系和物价是不会崩的。
当然了,这是丁毅的第一波货币改革,以后肯定和后世一样,要用纸币替换金属币。
而现在这个时候,他可以借用这个方式,大量收集国内的白银和黄金,然后拿到国外去赚更多的白银和黄金。
当然了,这前提是丁毅要个度,如果超量的铸造,超大批量的购买,就会引起相应物资的涨价,从而形成通货膨涨。
丁毅现在并不打算这么干,他只想回收国内百姓富人们藏在家里的白银和黄金。
明末并不缺银,就像李自成在京城里逼出七千多万白银一样,大量的富人和勋贵们把白银藏在家里的地下室都不用。
丁毅现在用新钱的方式,逼他们出来换,而且是以极低的价格换过来。
这种事,以前刘备在蜀汉干过,但刘备很缺德,没把老百姓当回事,所以他亡国了。
丁毅会注意控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