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40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40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山和宋飞很快结伴往营地走,发现到处都是人头,到处都在干活。
  这次新来的一千多人,除了儿童之外,都被分配干活去了。
  其中大概有七百多人,是准备当军人用的。
  但丁毅现在也不需要这么多兵,以搞建设为主,所以所有人到了旅顺后,都去干活。
  那七百多人,每天早上起来要跑步,做体能,然后吃早饭,干活,下午和晚上,还要跑一次,做体能,每天抽其中一百人轮流训练队列一次,其余的人,都是干活。
  必竟基础建设,是现在旅顺南营最重要的事。
  两人找到阮文龙,阮文龙很快拿出几张纸。
  “你们不识字,丁大人让我配合你们,我是现在念给你们听一遍?”阮文龙道。
  宋飞和赵大山目瞪口呆,丁大人直接和我们说不行吗?还要写出来?
  不过他们马上点头:“念吧。”
  阮文龙点头:“情报司的功能和作用,训练细作,安插细作,排查敌国细作,了解调查敌人经济,军事,文化,地理,民事,各种情况,绘制地图,学习贴身近战,剌杀………”
  两人听了一会就头大,太多了,也不知道丁毅什么时候写的。
  “停停停,这么多?还有多少?”宋飞惊叫。
  赵大山也咧嘴:“丁大人,什么时候写这么多?”
  阮文龙郑重其事道:“你们每晚睡觉了,丁大人就把我叫来,他口述,我来写。”
  “已经,写了一个月了。”
  当然,丁毅和阮文龙,不止只写了这个,还写了步兵和铳兵操练法典,等于是队列训练编成教材,以后要全军推广用。
  “这么多俺们怎么记?”宋飞头痛。
  赵大山一脸认真:“记不住也得记,阮先生,你慢慢说,俺们先大概听一遍。”
  “你们要好好学的,可以边学边试着干。”阮文龙一脸凝重:“丁大人说,情报司是咱们最重要的部门,关系着咱们南营生死存亡,是国之重器。”
  阮文龙说完,又加了句:“丁大人身边,就你们两人,最有资格,也最值得信任,可以学习这个。”
  这下宋飞和赵大山也是一脸凝重,果然咱们还是丁大人最心腹的。
  ………………
  两日后的上午。
  营中某个角落,三十多个年龄不等的男子被召集到一处,大伙围成一个圆圈,里外两圈,每圈二十多人,坐在原地。
  吴东三十岁左右,皮岛来的辽民,昨天上船前被登记了,晚上也没被派去干活,当时在岸边还举手报名参军的,但并没有被选中,今天一大早就到了这里。
  他疑惑的看向四周,马上发现几个熟人。
  同乡吴国春,隔壁村的朱刀儿,现场三十多个人,到有两个熟人在,而且都是和他一样在皮岛来的。
  “东子。”朱刀儿本坐在他对面,看到他后就跑了过来,和他挤在一起。
  吴国春也马上坐过来,三人坐在一起,面面相觑,都觉的奇怪。
  身边其他人也有熟人,很快都在换位置。
  听着口音,大伙发现好像都是老家金州附近的。


第90章 运动
  一会功夫,张经,赵大山,宋飞,阮文龙,带着一队兵过来了。
  众人一看,下意识慢慢安静下来,齐齐看着他们。
  张经轻咳两声,笑道:“欢迎兄弟来到旅顺,俺是千户张经。”
  “拜见张大人。”有人开始磕头。
  “不用拜,咱们旅顺南营不兴拜。”赵大山嗡声嗡气道。
  众人当然不管,先拜了再说。
  张经也不急,享受了下上官的感觉,这才慢慢道:“下面从这边开始,自己报下名字,家乡,村名。”
  张经正好点到吴东。
  吴东犹豫下,站了起来:“俺叫吴东,金州小吴村人。”说完站在原地,也不知道有没有说错。
  张经点头,示意他可以坐下。
  吴东赶紧坐下。
  轮到吴国春站了起来:“俺叫吴国春,金州小吴村人。”
  “你两认识吗?”张经问。
  “认识,当然认识。”两人异口同声。
  张经点头。
  接下来现场的人纷纷报名字,村名。
  有少量人都有同村,熟人,也有没有的。
  很快站起来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他憨笑了下:“俺叫牛二,金州南关堡村的人。”
  他说完就想坐下。
  “你等下。”阮文龙手上拿着个纸,叫住这人。
  牛二脸色微变,缓缓站起身,脸上还挂着憨笑。
  “刚才谁还是南关堡村的?”阮文龙问。
  马上前面有人站起来:“俺是。”
  “你两认识不?”
  “不认识。”那人摇头。
  牛二还在笑,但眼神有点慌。
  “你两年纪差不多,又是一个村的,为啥不认识?”
  “俺………长年在外………很小就出去当兵了。”牛二赶紧道。
  阮文龙冷笑:“我这里登记的,是你在皮岛上船时说的,你说是金州小牛村的人,金州有小牛村吗?”
  刷,牛二脸色大变。
  没等他反应过来,赵大山冲上去,一脚踢在牛二档下。
  “啊”牛二惨叫,马上两个兵士冲上去,狠狠压在地上,反剪双手把他捆起。
  四周众人纷纷摇头,好像没听过有小牛村。
  这里全是金州人,没有一个听过有小牛村。
  “说不说实话,不说,我们就直接砍了。”宋飞狞笑:“宁杀错十个,不能放过一个。”
  “铮”张经拔刀。
  “不要,不要杀俺,俺是被逼的呀。”牛二当场痛哭,终于承认了。
  他果然是鞑子奸细。
  之前在皮岛上船,阮思青问他,他随口报了个金州和没有的村名,因为他根本没想到,对方还会核实。
  以前的明军,谁会这么搞?
  毛文龙根不懂这些,那会去一个个核实家乡,村名。
  等到今天被召集到这里,他发现情况不妙,赶紧报了个真实的村名。
  但仍然没用,还是被识别出来。
  他哭着大叫,说妻子和女儿都在盖州,被逼着出来干这个的。
  张经带人拖着把他带走。
  余下的人面面相觑。
  赵大山这时笑道:“大伙别慌,那是奸细,和你们无关。”
  “来来,都说说,鞑子在你们家乡,都干了啥事,逼着你们都背井离乡的。”
  他和宋飞也盘腿坐下,和大伙坐在一起。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吴东一咬牙,大声道:“俺那天正好和俺爹出去打猎,回家后发现村子几乎被屠了,鞑子骑兵经过,见人就杀,俺娘俺媳妇,全被狗日的鞑子所杀,俺…………俺当时就想和他们拼了……后来,听说毛帅杀鞑子,俺……俺…就逃去皮岛了………”
  吴东说着,突然就大哭起来。
  过去的这段历经,他已经很久没想了,但今天突然让他说出来,他马上回想到过去悲惨的经历,忍不住痛哭。
  赵大山和张经对视一眼,率先大骂:“狗鞑子,咱们与他们誓不两立。”
  张经怒不可竭:“不杀鞑子誓不为人。”
  “杀鞑子”宋飞厉声大叫。
  百姓们纷纷捏紧了小拳头,脸上露出忿恨之色。
  接下来大伙相继开口,有人是听到风声提前跑了,带着家人跑的,还算好,没被杀全家。
  有的曾经是金州卫卫所军户,和败军一起逃向皮岛。
  总体听下来,有一大半人的家人或亲朋,曾经被鞑子所杀。
  有些人说着说着脸露恐惧之色,有些人表情愤怒,怒火冲天,若身边有鞑子,估计当场就想一刀砍死他们。
  赵大山张经宋飞三人不停在边上鼓动,换成我,必与鞑子同归于尽也要报父母之仇。
  儿子都被杀了,我还活个屁,定要与鞑子同归于尽之类的话。
  引的四周百姓纷纷问候鞑子祖宗八代们。
  他们一边说,阮文龙一边在边上记着。
  这以后,南营中每天都有各种同乡会。
  辽民们由各家乡的汇聚一团,坐着回忆自己的事情,说说自己对鞑子的看法。
  开始,只是从皮岛来的被组织起来。
  后来赵大山又把旅顺征来的兵马中的辽人,也组织起来。
  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旅顺南营展开了。
  最近不是东南风,从旅顺到登州用了近一天时间。
  丁毅的旅顺号到登州时,已经是次日上午九点多。
  大明朝在永乐七年(1409年),在登州府(今蓬莱市)设登州水师营,管登州、青州左卫、莱州三卫,以及福山、奇山等千户所。
  登州卫的管辖范围,约在山东半岛正北海面,也就是从蓬莱到威海一带的黄海海面。
  登州营与即墨之间的海防,由明宣宗在宣德四年(1429年),设文登水师营,管成山、靖海、威海、宁海四卫,以及百尺崖、金山、海阳等千户所。
  如此,则山东沿海的三大营连成一线,可保山东海岸线的安全。三大营的指挥权,由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共同负责。
  一个省两个巡抚还是比较少见的,登莱巡抚是天启元年设立,第一任巡抚为陶朗先。
  第五任孙国桢巡抚之后,崇祯皇帝停设了登莱巡抚,目前让袁崇焕代掌登莱军政事务。
  丁毅这旅顺号是千料大船,刚在登州巷口靠岸,便有当地税课司小吏带着人上船。
  三人看到丁毅时也愣了下。
  丁毅没穿官服,但气势不凡,不怒而威。
  身后十名兵甲,皆全副武装,不但有刀盾,还有枪铳。
  他们穿着统一的明军鸳鸯战祅,这鸳鸯战祅由纯布料制成,还是丁毅让营中的妇人,按明军式样最近赶制了几十套新的,由他的亲兵先一人配一套。
  因为是新的,加上他亲军的威仪,倒也很有气势。
  路超声音洪亮,大声道:“我家大人,有军机要务与张总兵相商,希望你们不要声张。”
  小吏三人面面相觑,很是尴尬。


第91章 登州办事处
  丁毅这两天留了胡子,看起来也算成熟,而且很有威势,加上身边的精锐亲兵,这小吏也猜不出丁毅官职大小,但能与登莱总兵张可大商量军务,那肯定官不小。
  原本他们是想上来准备收税的,这下不知怎么开口。
  丁毅这千料船在巷口很显眼,按明末这时的惯例,叫‘估船料定税’,征课以每百料收纳钞一百贯。
  如此要收一千贯,相当于一千两银子。
  那现在收不收?我们要收,会不会砍我们?
  这个时期登州这边对军人还是比较害怕,前不久毛文龙刚刚举兵来耀武扬威,三人顿时有点纠结。
  就在这时,丁毅向后面点点头,阮文燕二话不说,嗖,扔过去一个袋子。
  那小吏下意识接住,好沉。
  轻轻一捏,已然听到银子相撞的声音。
  他顿时脸上挤出亲切的笑容:“不敢打扰大人,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转身带着人就走。
  走到一半,又想到什么,回头从身上拿了根竹签类的东西,递给了路超。
  路超点头,面无表情的接下。
  这相当于是百姓的路引,按说有了这玩意,丁毅就是装满了一船东西,到大明其他地方,也不会被要求缴税。
  当然,这个时期明朝还是有点乱的,很多时候,到其他钞关也可能被强迫再缴一次。
  但这时的商家,大部份都是和丁毅一样,直接用钱买通小吏,免去征课,所以明朝商税本来就少,更加征不到。
  像今天丁毅给了这小吏三十两银子,省了纳钞一千两。
  肥了个人,亏了朝庭。
  这都是阮文燕的经验,丁毅带着众人下船,先送秦楠回家。
  秦楠父亲还在登州经营商铺,到了之后发现,是个很小的铺子,主要卖些杂物。
  秦父见到秦楠,也是激动万分,父女抱头就哭。
  丁毅一问才知道,秦楠嫁后,这是第一次见面。
  得知眼前是旅顺都司,比周勇官还大,而且与女儿好像关系不浅,秦父又是欣喜又是害怕。
  丁毅温言和他说了几句,最后丢下一千两银票给秦楠。
  秦楠抬头盯着丁毅看了很久,眼中隐隐也有泪水。
  丁毅没有久留,很快离去。
  等丁毅一走,秦父就把秦楠叫到屋里,语重心长道:“周勇死了,你还带着他女儿干嘛?”
  “赶紧把她送人,嫁给丁大人才好。”
  秦楠摇头:“爹爹,你不懂的,丁大人,和大明其他的官员不一样。”
  “那又如何?你带着周勇女儿总是不好?”秦父急道。
  秦楠还是摇头,心想,我若不管双儿,丁大人,又怎么会管我?
  她很快让父亲卖了店铺,重新在登州府中寻找更大的店铺。
  这个店铺,她将按丁毅的说法,类似于后世的超市,并且只卖辽东的精品物货,比如人参,毛皮,还有江南来的布料,青盐,粮食等民生用品。
  以后,这里将是旅顺商船在登州的出货处之一。
  丁毅离开时心情还是挺好的。
  他和秦楠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眼下他还不能娶秦楠。
  有了正妻之后,他才会考虑娶妾。
  所以他在船上和秦楠说的很清楚,也说服了她。
  秦楠将在这里开店,为旅顺出货。
  路超将会被留下,在登州另设一个秘密据点。
  对内称,旅顺充登州办事处。
  他会派十名亲兵,每半年轮流放两名在这里。
  此时他正和路超,阮文燕在街上逛着。
  十名亲兵两三人一组,分在四周各处,不紧不慢的跟着。
  不然这么多精兵在一起,很是显眼。
  这时他们走到一个街角,四周没什么人,丁毅看着对面的房子,小声对路超道:“你这边我每月给你们一百两银子外,再给你们两百两第一个月用。”
  路超眼睛一瞪,有点不敢相信。
  “算是你们的活动经费。”
  他也不说话,认真的听着。
  路超这人非常机灵,而且丁毅还知道他认字,这也是这次派他来的原因之一。
  “你主要做几件事?”
  “1找外国人,就是番夷,红毛鬼之类,登州府水路通四海,常年来往,必有番鬼。”
  “番鬼中,有精通火器,机械,海事的人,俱是你拉拢结交的对象。”
  “若能成功拉拢,带到旅顺,便算你立功,升官赏银。”
  路超的眼睛更亮了。
  “可娶妻。”丁毅这时沉声道:“找个当地良妇,你可成亲。”
  路超一脸不可思议。
  他眼珠一转,马上道:“鞑奴不灭,何以成家,卑职不敢。”
  “必须娶。”丁毅道:“有妻有子,别人才会以为你是普通百姓。”
  “几个大汉天天在一起,时间长了,隔壁邻居怎么想你们?”
  路超想想,好像有点道理?
  可是,这里又不是后金,为啥我们要像细作似的?
  但丁大人这么说,肯定有道理,他自然也想娶妻。
  男人,那有不想婆娘的,旅顺岛的婆娘,又怎么有登州的好。
  “俺尽力吧。”路超眼中已有喜色。
  “2找工匠,船匠。”丁毅继续道:“精通火器的工匠尤佳,一样,弄到旅顺,有赏。”
  路超点头,心中不明白,为啥大人对火器这么势着,以他对明军的了解,火器好像不行啊。
  但他自然不敢说什么。
  “3读书人,那种落魄的读书人,考试不中,生存艰难,怀才不遇的,路超你是识字的,也知道,咱们旅顺,识字的人可不多。”
  路超重重点头,他能得到重用,除了机灵,就是因为识字。
  大人对读书人,也很看重,路超明白了。
  “4,发展下线。”丁毅又道:“我给你两个人,但每月给你一百两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