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出去的步兵死伤惨重,才死一百多人就几乎堵住通道,根本没法再冲。
连冲了几次,明军的铳兵都不换,再看看远处还有大量明军铳兵,张献忠果断放弃硬冲之法。
城中开始打造铁盾。
开始打造的比较轻便,可一个人举起,用木盾加铁皮。
当天到天黑时,打造了二十多个。
他们试着从南门往外冲。
砰砰砰,明军还是用铳打。
远处能打破,近距离能打穿。
铁盾完全无用,一样会被打伤。
关键数量不够,后面的人没有,也没有用。
失败后张献忠关上城门,寻找更多的工匠,打造更沉,更厚的铁盾。
也就在当天晚上,王卫忠接到袁有才的信使报道。
重庆在半个月前就已被他打下,张献忠留在重庆的兵马全军覆没,袁有才大军正往这边过来,让他支持几天。
信使说他们两人两马跑的快,大军从重庆出发好几天,最多两天能到。
王卫忠大喜,更有信心。
次日一大早,天刚亮。
轰隆,南门大开。
大量的大西军已经严阵以待。
前面是几十个力气很大的大西军勇士,每三人举一面铁盾。
这铁盾极长,又厚,非常沉。
三人举一面盾,还很吃力。
一晚上时间,他们共打了四面这样的大铁盾。
“冲。”随着孙可望一声令下。
三人举着一面大铁盾,顶在身前往前移动。
每移一会,就要休息下。
砰砰砰,明军打铳了。
当当当,声音响个不停,果然拿他们没办法。
“哈哈哈,冲出去,灭了这股明军。”孙可望来劲了。
大西军士气大震,拼命往前移。
但这铁盾太沉,速度快不起来。
就在他们要冲出城门通道时。
“轰”远处一声巨响,嗖,一颗炮弹飞了过来。
第一炮没打到铁盾,飞到铁盾后面。
扑哧,当场砸死后面一波人,落地之后滚了两下,轰隆,再次爆炸。
大西军后面准备冲锋的人被炸的人仰马翻,惨叫连连。
前面的正在侥幸。
第二炮直接打在他们的铁盾上。
举着盾的三人轰然倒地,撞在身后另一面盾上。
轰隆,现场再爆炸。
前三排拿盾的全倒,有的没被炸倒,却被冲击力掀翻。
轰,第三炮又打进来,打到后面。
三炮打完,前面铁盾纷纷倒地,大西军又是死伤一片。
那么重的铁盾倒地后,后面的大西军都扶不起来。
更何况明军的铳声又响起。
大西军顶不住,再次惨败,退回城里。
几面铁盾又白造了,根本拿不回来。
这样干白费力气,有人很快想到了清兵的盾车。
大西军并没有和清兵交过手,明军的铳也不利害,更没用过盾车。
可还是有聪明人想到,用普通车子,上面堆满泥土,用来挡铳和炮。
张献忠好好表扬了提出点子的人,再造盾车。
但等他们盾车推出去,嗖,明军的抛石机直接投过来汽油弹。
砰,盾车瞬息烧起来,大西军四散而逃,盾车留在原地,又把冲锋的路给堵住了。
张献忠大怒,疯狂斩了几个逃兵。
第二天他们依然没办法冲出去。
此时张献忠已经有点急燥。
明军死死堵在城门口,他们几十万人冲不出去,这意味着将来粮食吃完,都要死在里面。
怎么办?
这个时候,他们还以为明军是兵少不敢攻,所以只敢堵。
张献忠这时故伎重演,派人要见明军主将,原花钱买路。
王卫忠反正也要拖延时间,更问,你们能出多少钱?
消息传回来,张献忠大喜,马上又派人传话。
“五十万两。”
王卫忠大怒:“当我是乞丐?最少三百万两,我才会退兵。”
张献忠这边破口大骂,但为了稳住王卫忠,决定答应。
他们还想等王卫忠退兵时,趁势杀过去。
王卫忠说,你们先把三百万两银,让老百姓运出来,我们就退兵。
张献忠这边准备把人藏在箱子里,当白银运出去,到时突然起来袭击。
但王卫忠又说,十车十车的出来,我们要检查。
这就不好办了,张献忠苦思想着对策。
双方这么一扯皮,又一天过去了。
第三天,轰隆隆的铁骑声音中,袁有才那路三万多兵马赶到成都城下,同时还带了大量的粮草过来。
张献忠在城头一看官军多了数万,顿时又惊又怕不敢相信。
同时他也知道,重庆已丢,外面兵马都没了,大西军士气大伤。
袁有才兵马一到,王卫忠就不和他废话。
王卫忠准备攻城事宜,先分配兵马,再守好四周,然后就等潼川的辎重。
又等了数天,潼川的八千兵马,带着大量的辎重和马车才姗姗来迟,没办法,四川这路真不好走。
至此,丁毅进入四川的十一万大军都汇聚到成都城下。
张献忠最后时刻再出绝招,愿意招安。
王卫忠说可以,你带几个大将先出来。
张献忠当然不肯。
此时他已经黔驴技穷,只能准备与明军血战。
等潼川的辎重囤兵到了,张献忠才算真正见识明军的厉害。
大量的抛石机被运到四周。
第一天就嗖嗖嗖的就往城楼上扔汽油弹,一波扔完城头上无法站人。
然后组织俘虏和大西军的妇孺开始填护城河。
因为城头上无人,也没有弓箭射下来,填护河城很快。
大西军也知道城头守不住,纷纷准备在城中决战。
第二天明军上城墙,然后用铳兵守住,接着打开四周城门,火炮进入。
再把火炮移到城头,对准城内。
所有打仗的方式都按着明军设想的来,大西军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被迫在城中与明军巷战。
铳兵是巷战利器,近距离下,步兵都无法靠近。
张献忠八月初九攻破成都,王卫忠八月十四打破张献忠。
最后关头,张献忠疯狂屠杀被抓的蜀王家属和明朝官员。
大西军抵抗也很激烈,明军一直打到八月十六日,炮杀了张献忠,才完全平定全城。
战乱中,白文选,孙可望战死,艾能奇、刘文秀降,李定国重伤被抓。
大西军全军覆没,被杀两万,投降近二十万。
因为张献忠残暴,在重庆把三万多官兵一只手砍掉,军将文官皆杀,王卫忠也大怒。
将农民军什长以上,所有军将除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三人外,全部处死。
接着从降兵中挑选精壮,重组为官兵,得到五万精锐。
另十几万人中一部份解散,分田,一部份人转为囤兵。
但之前围城前破四门的大西军里有跑掉很多,还有继续做山匪的,到第二年才完全平定。
八月平定张献忠后,大明国内已经没什么重要的农民军,其余都是小打小闹,或以前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下,或各种山匪,丁毅在各省都布置重兵,剿灭只是时间问题。
没多久,新任四川巡抚黄伯端来到成都。
祖进忠为成都总兵,带领辽东兵一万加大西降军一万,丁毅的兵马五千,共两万五千人驻守成都,负责成都府、龙安府、保宁府、潼川府、顺庆府五府的防务。
马涛为重庆总兵,领一万丁毅的兵马加一万五千大西降军,驻守重庆,负责重庆府、夔州府、马湖府、叙州府、镇雄府、东川府、眉州等地的防守。
此时四川其他地方仍然有大量的明军官军,原历史上,张献忠打下成都后,感觉四周还有好多明军,又重新往湖广杀回去,最后沉船在江口,这就是有名的“江口沉银”。
王卫忠将其他明军转为囤兵,所有防区有马涛和祖进忠的兵马代替。
另四川总兵秦良玉仍然驻守原地,王卫忠代表丁毅,专门送去三十万两银,表示嘉奖,秦良玉连连表示感谢。
剿灭张献忠后,不但得到大量兵马,还有大量的银子。
张献忠打破武昌时,史载他从武昌的楚王府里搬出了“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而成都蜀王府又有“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之称。
原历史张献忠从成都撤退时,据说有船上千艘,装满了财富。
王卫忠故意让农民军先破成都,然后夺农民军财富,现在这些财富全落到王卫忠手上。
蜀王府加楚王府的财富,仅黄金白银统计,折合白银近六百万两。
加上大西军抢夺的其他珍宝和南京所得,丁毅的白银估计已经破亿了,反正几年是用不完的。
四川平定之后,国内都是小块小块的匪兵。
丁毅在一年之内相继换新巡抚,调新总兵,并把兵马布置到各省。
江西,陕西、山西、广东等,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底时,相继控制,后继只要徐徐剿灭零散的乱兵,就能平定地方。
大明江山,正一步步掌握在丁毅手中。
第781章 天下之大,无容身之地
九月,福建。
泉州总兵府这几天人来人往,大量的军将进出频繁。
郑芝龙愁眉苦脸的坐在中间,桌上一堆福州布政使司发来的诋报。
他身边的文武,此时也汇聚一堂,其中有个穿着总兵服的,正是他四弟郑芝凤。
现在改名叫郑鸿逵。
郑芝凤是郑芝龙的兄弟和手下中,一门心思想当朝廷命官的人。
当年朝廷招安,也是他力劝郑芝龙同意。
郑芝龙为泉州总兵后,郑芝凤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取武进士,不知道是不是不愿意让同僚知道自己和海匪郑芝龙的关系,还是其他原因,他很快改名为为郑鸿逵。
他先后担任南京锦衣卫都指挥使,镇江副总兵。
原历史他先到登州当副总兵,李自城攻破京师后,回镇江任总兵,带舟师扼守长江口,防范清兵。
这次因为丁毅势力在登州,他直接任镇江副总兵。
丁毅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后,郑鸿逵改任镇江水师总兵官,依然带水师驻守镇江,扼守长江口,以示对他的尊重。
此时郑鸿逵正抱拳道:“大哥,现在朝廷由王爷辅政,掌控大局,李自成张献忠俱被横扫。”
“天下即将大定,还请大哥早做打算。”
郑鸿逵话音刚落,边上施永大怒道:“移镇天津,为天津水师总兵官?咱们都是南方人,突然全到北方,怎么适应?福建千万旗银不要了?”
原来丁毅要郑芝龙移镇天津,另派驻守大员的俞亮泰任泉州总兵,简单说,就是要以自己的兵马,接替郑芝龙。
郑芝龙要移镇,以后这一年上千万的旗银,就彻底没有了。
他部下现在十数万,丁毅让他带一万精锐过去,其余的,都要交给俞亮泰处理。
所以郑芝龙的部下们,纷纷表示不满。
“丁毅就是想吞并了咱们,我当年就说,他野心不小,让一官你杀了他,杀了他,现在好了,他忌翼已成,挟太子以令诸候。”施永还在说。
“当年在日本就去嫂子房间里,果然是曹贼。”施福也道。
洪旭眉头紧锁:“何必还提往事,想想现在的处境呗。”
郑芝龙一脸郁闷,心里百味杂陈。
曾经需要他帮忙的小老弟,现在已经成为权倾天下的大权臣。
如今丁毅的司马昭之心,可谓路人皆知,天下百官都看在眼里呢。
这才多少年的时间啊?
郑芝龙不由想到十余年前,还略有青涩的丁毅主动找上门,开口就要和自己结为兄弟。
“哎”郑芝龙苦笑,摇头。
“大哥。”郑鸿逵又道:“咱郑家的钱,已经几辈子花不完了。”
“森儿也不小了,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森儿着想?”
郑森(郑成功)现在正在南京国子监求学,拜师钱谦益。
郑芝龙也是想儿子能当官的,所以一家人都急于上岸。
“这次森儿回来没有?”施大福突然问。
“没有。”郑鸿逵道:“镇北王来人传言,让森儿好好学习,准备会试。”
施大福莫名奇妙:“森儿都没过乡试,何来会试?”
原来明朝时科举有四步,第一步是院试,相当于现在县一级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可以被称为秀才。
郑成功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考中了秀才。
这一步严格意义也不算科举,后世都把明朝科举分为三步。
即后面的乡试,会试,廷试(殿试),每三年一次。
乡试不是在乡里举行,相当于现在省一级的统考,过关后就是举人。
郑成功乡试失利,所以郑芝龙着急帮他寻找好老师,送到了南京,拜钱谦益为师。
乡试过后就是会试,相当于全国统考,取三百人左右,录取者称之为贡生。
举人和贡生都有机会做官,等在职的官员死了,有漏缺时,可以替补。
第三步就是廷试(殿试),也就是由皇帝来考,合格者就称之为进士,这是能直接当官的。
郑成功现在才过第一步,只是秀才,都没机会当官。
还没算步入科举的大门。
郑鸿逵想了想,左右看看:“王爷下一步要改革科举,以后只有全省统考(会试),择优入取,直接当官,没有乡试,院试,殿试什么乱七八糟的。”
此言一出四周哗然,施永这些文官都不敢相信。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这些连秀才不是的人,都有机会去考试,能当官。
他们跟着郑芝龙干什么,除了赚钱不就是想搏个功名利禄吗。
“镇北王真这么说?”施大福也激动道。
“当然,我骗你们干啥?”郑鸿逵还小声道:“王爷亲自派人在南京教森儿。”
说罢向郑芝龙使了眼色,你懂的。
这是提醒郑芝龙,丁毅可能把将来要考试的内容提前教给郑森。
郑芝龙脸上的表情更加的复杂,内心无比的纠结。
历史上满清要他降,也没逼他移镇,只是让他去京城,泉州的旗银,还是他们郑家在收。
现在丁毅直接逼他移镇,要说不心痛这一年千万旗银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当然也知道,现在丁毅势力,几乎号令全国,如果不同意,他就得亡命海上。
做了十几年的富家翁,再回到海上真的行吗?
看郑芝龙不出声,所有人也沉默了,大伙都知道,他内心现在很纠结。
原本施永还想跳出来,但听到科举也要变,他突然也不想发声了。
大厅安静了好一会。
洪旭终于忍不住,沉声道:“一官,今时不同往日了。”
他十几年没叫一官,突然叫起,大伙凝惑的看向他。
郑芝龙也没生气,因为他心里知道,诸将里面,洪旭还算是有点本事的。
“你说?”
洪旭道:“要是以前,咱们大不了往海上去,带着十余万兄弟,数千战船,那里去不了。”
众人纷纷点头。
“但是现在,兄弟们十几年窝在陆岸,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大伙经过这十几年的养尊处优,再突然让他们离开,怕很多人都会不愿意。”
众人若有所思。
“如今外面形势又不一样,对面大员被丁毅占了,往北是朝鲜和日本,俱算丁毅地盘。”
“往南的吕宋也被丁毅占了,方圆千里之内,五湖四海,俱在丁毅兵锋之内。”
“这些年咱们安于收旗银,丁毅则四处扩张,战船纵横八方,连续打败荷兰人,西班牙人,论海上实力,早已远远超过咱们。”
“以前咱们只怕他步营,现在,恐怕连水师都不敌。”
“天下之大,五湖四海,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