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355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355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他们来真的啊。”姜瑄的兵马怕了。
  主要严雄兵马精锐,甲胄齐全,他们也看着害怕。
  这时城头已经不能站人,而明军开始把火炮往前推,看这样子,明显准备来轰他们城门。
  城门被破,他们肯定挡不住丁毅的精锐兵马。
  “快,快,打开城门。”姜瑄一看大事不妙,赶紧开城门。
  他现在终于知道,没有什么事不是丁毅不敢干的。
  于是在五月七日,严雄占阳和卫,这是个大堡,附近还有阳和口和虎峪口重要长城口。
  他抓了姜瑄,从姜瑄三千兵马中收编五百精壮为兵,其余要么留下囤田,要么遣散。
  严雄在阳和卫留下一千兵马,五百新编精壮,两千囤兵和家属,加上原先一千多边军一起囤田。
  这样这边有一千五百兵马驻守,四千多人囤田。
  兵力虽然比以前少,但更精锐,囤田能力更是成倍成倍的上升。
  接着严雄继续往天成卫,同样收编,再留三百兵马,加五百囤兵和家属。
  然后往西。
  他用半个月时间,从东往西,走边大同各边堡,收编精壮数千,把五千兵马和一万囤兵全分布下去。
  第一年是为训练收编精壮,第二年成形后,他的五千兵马会回收四千,之后的防守,就有一千东江老兵,带四千当地边军和军户。
  到六月底,丁毅已经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伤亡,全面控制住大同镇所有各堡,各卫所。
  前后共收编八千精壮为战兵,这样丁毅在大同镇,有了一万八千步营,三千骑兵,三万多囤兵。
  另从代王府和卫所手上,得到粮田五十二万亩,全部交由囤兵和逃难跟来的流民囤种。
  囤兵税三成,流民税四成,并保证三年后各递减一成,每户有人当战兵者,再减一成,从而鼓励他们将来踊跃当战兵。
  至于再三年后,丁毅估计自己已统一全国,可以统一定税,到时候再说。
  而大同这边的靠边关的沙地较多,很适合种红薯。
  这里种稻麦产量比较低,但种红薯产量可能比登州还高。
  丁毅开始大力推广种植红薯,现在也不怕被大明朝和满清学去,因为这两家也蹦嗒不了几年。
  大同府实际粮田在四百万亩左右,需要照例先组织吏员再进行下一步重新量田等。
  这些工作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交由旅顺来的文员陈明林组织。
  搞定了军事,丁毅开始搞民事、商事,一步步进而掌控全大同。
  六月上旬,丁毅在大同成立矿科,税事科,商业科等。
  优先准备煤矿,铁矿的事。
  此时大同这里没什么大铁矿,只有灵丘等地有些小铁矿,山西的几大铁矿都不在这里,这边盛产岩石矿,包括石灰岩。
  但这会的大明朝基本只认石灰岩,像后世有用的火山岩,花岗岩,玄武岩等各种岩石在大同几乎无人问津。
  当然,当地很多墩堡,都会用到一些岩石,只是连工匠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丁毅靠撒石灰起家,石灰岩当然不会放过,其他岩石暂时也不打算碰。
  除了石灰岩外,丁毅最看重的就是煤矿。
  大同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煤矿,储量大,可采煤层多,平均厚度30~40米。灰分低,硫、磷杂质少,发热量高,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
  山西冶铁业发达,而用煤练铁更是这边的标配,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过,当时明朝冶铁,七成用煤炭,三成用木炭,并且炼钢最好是煤。
  所以在辽,宋,元时,当地采煤业都很发达。
  到了大同,丁毅算是老鼠掉了米缸里,这里的煤矿又多又好采。
  五月份,丁毅就让情报司葛洪山调查,最后发现这边煤矿(特别是大的煤矿)都已经被各商人承包,每年交税少的可怜,商人还是贿赂官员,官员少收税,大伙都得到好处,大明朝最吃亏。
  另有一些小矿,都没有人承包,和当年山东一样,都是老百姓自发组织,或几家联手一起开挖,然后运出来卖,只要交些钱给当地的官员即可,根本无人管。
  丁毅马上决定,召集大同府境内所有煤商议事,理由是,昨晚知府衙门发生火灾,很多册薄都被烧掉,煤商们的合同(契书)也不在了,请带好你们的契约重新核实。
  六月十日,大同知府衙门,二十几个煤商齐聚一堂。
  煤商们闹哄哄的坐在大厅,相互在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两个煤商,一个叫范永亨,一个叫王修业,是他们当中的头。
  范永亨祖籍介休,目前家住在张家口,也就是在宣府总兵王承胤的地盘上,范家涉及的生意有粮、药材、茶叶、煤等。
  王修业王家也是介休,但产业主要在广灵,广灵的铁矿就是他们家的,王家主要经营铁料和煤。
  范家和王家就是满清开国的八大皇商中的两家。
  这两家不顾朝廷对外贸易的严令,偷偷运粮,铁,药材等各种物资到满清,一个从张家口堡出货,一个从新平堡出货。
  这几年赚的盆满钵满,也为今后做满清皇商奠定了基础。
  此时丁毅还没来,堂中只有知府衙门一个小吏,众人纷纷问他,火灾怎么样,我们的契书如何?小吏一问三不知,只说等知府洪大人来了再说。
  “范掌柜,你怎么看,丁毅这是几个意思?”王修业此时低声道:“我收到消息,可能是丁毅召集我们?”
  范永亨脸露奇怪之色。
  “哦,丁毅一个总兵,召我们何事?”边上有人奇怪道。
  “你们都不知道?丁毅一来,就夺了兵权,姜瓖兄弟被关。”
  “王全被杀。”
  “代王府的田和粮,被他抢了很多。”
  王修业似乎什么都知道,脸上露出忌惮的神色。
  “这么胆大包天?真的假的?”四周好多人围过来。
  “不是说代王支持他囤田练兵吗?”
  “俺听说代王主动给他田和银的嘛?”
  王修业冷笑:“代王现在被圈在代王府,连大门也没的出,这种话也就骗骗朝廷里一群蠢书生,谁会信。”
  “这家伙这么贪?”有人瞠目结舌,显然被丁毅的事迹震惊了。
  “那咱们这,会不会太少?”刷,所有人看向范永亨,范永亨手上拿了个拜贴,里面写着各家给的献礼。
  来之前,大伙就准备了礼金,原本准备给知府的,现在突然听到可能是丁毅召他们。
  “老王你不早说,早说是丁毅召,咱们得多准备点?”有人不满道。
  “这些统兵大将,比文官还要贪婪,咱们可得再加点。”
  “诸位掌柜莫慌,一会见机行事,咱们可以再加,再加,只要他肯收,什么都好说。”
  “我今早车队进大同,收的银子到没变化。”
  有人还觉的丁毅来了之后,没涨价。
  以前每换一任总兵,进大同都要涨一次。
  众人正在议论纷纷,门外听到大量的脚步声。
  来了来了,大伙赶紧安静下来。


第723章 放长线,钓大鱼
  他们先看到一个青年武将,后面是知府洪默章。
  按说以前王朴在时,对知府也态度比较恭敬客气,一般都是洪知府走在前。
  这下到好,大伙一眼就看出这个叫丁毅的,非常嚣张。
  “草民范永亨……”
  “草民王修业……”
  众人纷纷叩见知府,丁总兵。
  洪默章也没敢哼声,但见武将则沉声道:“都起来吧,丁总兵有事不在,我叫严雄,现在是大同副总兵。”(这会朝廷根本没任命,严雄自己先称呼起来了。)
  特娘的,是个副总兵?众人纷纷心中大骂。
  范永亨也不管,先把礼单送上,他看这架势,就直接递给严雄。
  说是各位掌柜为丁总兵练兵,尽一点薄力。
  严雄当着他的面打开就看。
  范永亨脸露震惊之色,因为明朝很少有武将识字。
  “白银五千两,粮米五千石,骡马一百匹,盐一百担………”严雄读了一遍,大厅里所有人表情尴尬。
  现在收礼的人不尴尬,他们送礼的反而有点尴尬。
  严雄估计着这些东西加起来,大概值一万五千两到两万两左右,也算是大手笔。
  但是现场有二十多商家,平均下来,也就没多少了。
  “我替丁总兵谢谢诸位掌柜,来,坐坐。”严雄也老气横秋的,当仁不让坐在上首。
  范永亨余光看到知府洪默章小心翼翼陪坐在下首。
  一看知府这德性,他就能猜到丁毅这家伙在大同有多狂。
  众人纷纷坐下,一个个大拍马屁,说丁总兵到了,大同面貌焕然一新,门口兵士也更加精锐。
  这到没有胡说,的确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进城门时能明显看出来。
  就是这些精锐的兵马,一样的收银子。
  他们有时私下偷偷给钱,丁毅的兵马也照收。
  因为这次丁毅下令,暂时允许他们收的。
  如果丁毅的兵马个个表现的正直无私,今天这些掌柜,估计有一大半不敢过来。
  严雄挥手示意他们先停停,不要拍马屁。
  “今天叫诸位掌柜过来,是有件重要的事情想和大家讨论研究下。”
  众掌柜马上个个神色严肃起来。
  “前天知府衙门,不知为何起了场火,库房很多帐册书簿被烧一空。”
  “听说在场的都有经营煤矿,偏偏不巧,这批煤矿册簿皆在大火中遗失了。”
  众人不动声色继续听严雄说着。
  严然道:“原本诸位手上还有一份,本来我们的意思,也是照诸位手上那份,重新签署。”
  众人纷纷点头,当是如此。
  “可是。”严雄语气突然一转:“这煤矿看起来并不起眼,其实关乎我大同军民生死存亡的大事,建奴可以用来冶造铁料,打造兵甲,冬天取暖,生火烧饭。”
  “可见这煤矿,乃是国之重物,不能由民来经营。”
  现场顿时一片喧哗,很多人脸色通红,不敢相信。
  以前朝廷都不重视的煤矿,现在居然上升到国之重物的地步?这是要明抢了?各掌柜又惊又怒。
  大同历任总兵,从没有像丁毅这么无耻贪婪的。
  以前的总兵巡抚们,谁会关注到煤矿这种东西。
  就在大厅里人群激动之时,哗啦,外面传来一阵兵甲晃动的声音。
  众人这才想起来,现在是在知府衙门,有人扭头,依稀能看到外面刀光闪动,兵甲如云。
  大厅里很快安静下来,很多人看到这场面背后生凉,脸上冒汗。
  “严参将说的有理,草民愿把范家煤矿,交给朝廷经营。”范永亨突然起身,重重拜下,一脸谄媚。
  “好,你是范家的人?范永斗是你何人?”严雄微笑道。
  “永斗是我堂兄。”
  “好好,范家深明大义,朝廷和丁总兵不会忘了你们。”
  范永亨大喜。
  王修业一看,赶紧也跟着,愿把王家煤矿交给朝廷经营。
  严雄又赞,王家为国为民,忠心大明。
  王修业笑的嘴合不拢,心里却是鄙视严雄,他们王家忠的,当然是忠于银子和满清。
  这两个大户一开口,其他小商小户也没办法,纷纷表态,愿交出来,给朝廷经营。
  严雄一一赞叹,接着看向范永亨。
  范永亨突然想到什么,赶紧拿出自己带来的合同,当着严雄的面,哧啦,一把撕成粉碎。
  众人纷纷学着,很多人心里大骂丁毅贪婪无耻。
  这里面,范家生意广泛,少了个煤也没什么,但有人专门靠煤为生,这会心里恨的不得了,只是敢怒不敢言。
  众人以为事情就这么完了。
  不料严雄这时又道:“大同知府衙门将成立新的煤矿局,并将大同境内的煤矿,重新分派承包出去,诸掌柜要有兴趣,欢迎你们继续参与。”
  这什么操作?现场范永亨也是目瞪口呆。
  以国之重器的名义强行霸占,然后再重新拿出让人承包?
  这也算是不要脸到了极致了?众掌柜被严雄这番操作,雷的里嫩外焦。
  洪默章低着头也不敢抬头,好像在说,我不认识丁毅,我不认识丁毅,我不认识丁毅。
  这对读书人来说,太特么不要脸。
  大厅里屎一般的寂静。
  严雄脸上也有点发红,丁大人这操作,果然是惊天动地。
  片刻之后,就在气氛有点尴尬的时候,又是范永亨,他小心的问:“敢问严参将,草民要是重新承包,如何计算?”
  “年租金根据矿区大小来分,最低一千两,最高一万两。”
  众人眼神一亮,租金没多大来去啊,以前也差不多,只是他们大头给了当官的,从而压低了租金。
  “但要交税。”严雄这时又道。
  “税几何?”王修业赶紧问。
  “税三成,或收银,或收煤。”严雄道。
  “嘶”有倒吸冷气,有的觉的震惊,也有人觉的可以接受。
  也就是说,丁毅现在就是明显想占他们所有人三成的煤。
  考虑到丁毅给的租金不高,像范家和王家这样的大煤矿,损失不大,还是可以经营的。
  王修业想了想又问:“我们交了税后,可还要四处打点?”
  这意思是,如果交了税给你,还要不要再给钱别人。
  以前他们的出钱大头,就是给当地官府税课司等官员,从而得到其低的租金和税费。
  就是双方一起得好处,让大明朝受损。
  现在只是换了一个合作对象,丁毅和他们一起得好处,让大明朝继续受损。
  “严参将能保证?”有人不信。
  “交了煤之后,谁敢再收你们的钱,必斩。”严雄冷然道。
  众掌柜相互对视一眼,王修业抢先道:“干了。”
  干了,干了,众掌柜们咬牙,纷纷再次决定和严雄签承租契约。
  六月丁毅都在做这些事,回收所有大同境内的煤矿,铁矿,铜矿等各种矿,反正原本签的合同,丁毅到了都不认,重新签定。
  大同境内到处是骂声,但骂归骂,新合同大伙还能赚钱,众掌柜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然后煤矿收三成税,金属矿收三点五成税。
  税率奇高,但还是有人干,必竟这会,无论是煤还是铁和铜,都很赚钱。
  因为这边距离满清太近了,铁和铜卖过去,至少十倍以上甚至十五倍的利润。
  丁毅在日本的铁料运到登州卖,也只有五倍利润。
  正因为利润高,所有人都能承受丁毅的高税赋。
  严雄事后问丁毅,为什么不直接抢过来?自己干?
  丁毅笑道说不急,咱们得放长线,钓大鱼,咱们刚来大同,有很多事要干,不能花费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先让当地商人干着,这些国有资产,等我将来统一大明,当然全部没收,重新再拍卖。
  关键是,他得让八大晋商看到自己很贪,又可以合作。
  八大晋商一大半在太原地盘,还有在宣府地盘,丁毅正琢磨着,怎么把他们一网打尽。
  他用矿业合同,稳住晋商们,私下还见了几个来拜访的晋商,别人送的银子,更直接收了。
  没多久,晋商们认定,新来的丁毅,贪婪成性,胃口比王朴在时还大几倍,只要有银子,没什么事他不敢干的。
  丁毅肯收银子,又和他们签定合同,按合同办事,这在晋商们看来,还是属于能接受的。
  也愿意和丁毅加强合作。
  七月初,丁毅以成立晋商商会为名,要召集各晋商来大同开会,请各家家主和管事的来。
  但因为丁毅不讲武德,在代王府处理大同军将,晋商们很小心。
  四日,大同总兵府。
  总兵府今天很热闹,山西大量晋商基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