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明人百姓全杀了,所有财富全烧了。”杜度这时厉声道:“决不能便宜丁老鼠。”
众人面面相觑,这样这次入关岂不是一无所获?
“报………”就在这时,远处有快马急奔而来。
众人纷纷回头。
“明军前锋…………到了一里之处。”快马惊恐大叫。
“什么?”众人不敢相信。
五分钟前还在三十里外呢,当然,这会他们没有五分钟的概念,但刚刚不久前,还说在三十里外。
怎么突然飞了?
大伙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现场安静了一会儿,多尔衮脑子有点混乱,实在无法接受,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轰隆隆,轰隆隆,远处密集的铁骑声中,一个骑兵突然出现在对面清水泊以西,正好与清兵隔河对立。
接着,一匹,两匹,十匹,一百匹,三百匹,五百匹。
黑压压的一片骑兵,一字排开,出现在对岸。
双方相互都能看到对面的样子,距离不到两百米,但因为中间隔着清水泊,现在谁也攻不到谁。
“吼”远处明军突然齐呼,声势大震。
原本王卫忠都快全军阵亡,突然看到自己的骑兵,纷纷狂吼,立马和打了鸡血似的。
明军士气大震,仅存一千人不到喊出上万人的声势。
多尔衮等人的脸色顿时变的很难看。
虽然明军才来数百人,但是对他们的压力来说,是非常压迫性的。
对面明军也不急着进攻,好像在等什么。
但黑压压一波骑兵在,已经击破了清兵最后的战意。
“传令,八旗先走,蒙古其次,汉军在后,全军往天津,撤。”多尔衮没有再犹豫,一声令下。
说完之后,他也不管其他人,架,一拍战马,嗖,直接往北就去了。
八旗其他勋贵们一看,跑啊。
纷纷骑上马往北就跑。
这下好了,战场上全本还在狂攻明军的清兵,看到主将先走,又听到这种命令。
整个战场突然崩盘。
清兵这边也不知道是谁先扭头,接着全军后撤,眼看快要大胜的场面,瞬息崩溃。
从东南角开始,崩溃的画面很快席卷四方。
这时不论八旗蒙古还是汉军,纷纷往北而逃。
现场几乎重演朝鲜撤退的惨样。
清兵个个奔路狂奔,完全不成建制,每个人都怕落在后面。
而清水泊东侧的道路也就这么宽。
更何况还有大量双方的尸体,伤员,和战马在场上。
随着溃逃的人越来越多,场面也越来越乱。
清兵前锋跑到前面又遇到明军钉下的拦马索等,又摔倒一批,把他们气的半死。
但现在也没时间找明军算帐,大伙赶紧往天津去。
本来是撤退,慢慢变成溃败,大伙都是疯狂的往西南跑。
孔有德快马追上多尔衮:“火炮带不走了,只能把炮兵带走。”
多尔衮咬牙:“炸了炸了,全炸了。”
“嗻”
又有谭泰来问,明人百姓怎么办?车子怎么办?
他们还有三十一万人畜,和两千多车财富。
多尔衮狠不能把人畜全杀了,车子全烧了。
但人畜现在都不在这边,车子也在几十里外,他们那有时间去烧和杀。
“能带多少就带多少,若不能带,人畜皆斩,大车烧掉。”
谭泰应了声,但也知道,这事没人愿意去干,因为太远,要多走路,现在,还是逃命要紧。
他们数万骑兵直接过河,往北去,现在谁愿意回头去杀明人百姓,这不是留下找死吗?
果然,多尔衮的命令也没什么人执行,现在逃命要紧,大部份纷纷往北逃。
有少部清兵则纵火砍人,百姓们四散而逃,这些清兵斩了一阵后,也不敢久留,同样往前逃走。
其余十几万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押送他们的骑兵突然纷纷往前狂奔,没人管他们了。
有人猜到可能明军来了,可这时也没人敢跑,主要怕清兵突然又折回来。
大伙只能继续沿着路线往前走。
清水泊这边的战场上。
清兵像潮水般的退去,并炸掉了自己的红夷大炮。
王卫忠和徐敷奏人人带伤,两人相互扶着,激动的对视一眼,不敢相信清兵突然崩逃了。
但他们也一屁鼓坐到地上,无力追赶。
其他明军也好像泻了气似的,纷纷瘫坐在地上。
打到现在,很多人都是强弩之末,全凭信念和意志在坚持,现在清兵要是再来一个反扑,这些人都没什么抵抗了。
可清兵们都在跑,根本无人管他们。
他们就像看戏一样,全在东南角看着满山遍野的清骑往北去。
“结阵,结阵,都站起来,再坚持下,当心清兵反扑。”王卫忠这时摇摇晃晃站起来,大声喝道。
明军们赶紧纷纷相互扶持,重新站起。
于是战场上出现很滑稽的一幕。
清水泊两边各有一部明军在看着中间。
中间的清兵也不攻他们,纷纷往北狂奔。
明军是打不动,清兵是不敢打。
此战清兵以四万七千之众,强攻明军六千人。
明军死伤五千多,清兵死伤八千,这是双方多年交手以来,清兵损失比例最小的一次。
清兵主要的损失还是在开战之初,后期随着明军大量兵马伤亡后,铳兵越少,清兵的损失就越小。
他们仅余的四万兵马,足足跑了半个小时才全部通过清水泊。
压后的谭泰一直在观看明军援兵方向。
但见明军先来的五百骑,在他们开跑时,一匹匹战马往下倒,很多人从马上跳下来。
谭泰顿时就知道,明军这是先头部落,马不停蹄赶过来的。
他深深吸了口气,脸上憋的通红。
他有心想组织一波人马去杀这股明军,但回头看看战场上,各部奔路狂奔,此时再想重聚兵马,简直比登天还难。
“又上了明狗的当。”谭泰非常不甘心,最后咬牙一甩马鞭,架,扬长而去。
清水泊东南的明军阵地。
看着清兵像潮水般的退去,并炸掉了自己的红夷大炮。
王卫忠和徐敷奏感觉像做梦一样,他们余下的一千不到,就站在原地,看着清兵在跑。
没有清兵敢过来。
“怎么不追呀。”徐敷奏这时扭头看了看刚来的骑兵。
此时清兵已经全部跑光,后面全是明人百姓,人畜,和财富大车。
但见对岸的明军,有一队骑兵正往他们这边过来。
快跑到他们身前时。
突然,扑通,一匹战马倒地,上面的人从马上摔下,连滚带爬几圈后才站起。
“尼娘的,老子的马都跑死啦。”袁有才脱掉头盔,骂骂咧咧的走过来。
“。。”徐敷奏和王卫忠。
崇祯十二年二月一日,清兵入关四万多兵马被明军王卫忠部和徐敷奏部六千多人以大车挡在清水泊。
一场战血,从中午打到下午,清兵留下六千多尸体后狼狈而逃。
王卫忠和徐敷奏部,战死三千多,受伤两千多,最后只有七百枪铳兵和一百多炮兵,一百多骑兵九百多人还能站着,战后有四千多人退出军队。
这一仗也创下了丁毅兵马和清兵对战中,死伤最多,双方比例最接近的一次。
但考虑到他们以六千对近五万,八倍之敌,且在大炮射程不如对方的条件下,没有全军覆没,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
事实上清兵的伤亡也不止这些,另有两千多人受伤离开,回去没多久,又死了好几百。
清兵总计阵亡当在七千左右。
清兵退的快是因为丁毅让袁有才带五百骑不顾马匹,拼命鞭策,快马加鞭的赶过来。
袁有才到时,丁毅的大部份还在二十里外。
全军最快最好的马都给了袁有才。
袁有才部跑的飞快,马不停蹄,五百人更是一天没有吃东西,马也没有停过,最后跑到现场,足足跑死了一百多匹马。
第642章 失地之罪
看到明军来了,多尔衮也心生恐惧之意。
因为就算他知道明军只来五百,也未必想再打下去。
明军又来新生力量,反抗只会越来越强。
打的越久,对他们越不利,不如直接撤退保存实力。
多尔衮是痛快的跑了,可留下几十万明人百姓和两千多大车; 在丁毅的兵马到了,俱被丁毅所截。
此次入关,清兵先是败给丁毅,接着在济南大胜,但最后忙了大半年的结果,有九成被丁毅拦截下来。
丁毅自然不客气; 立马安排兵马; 将这三十多万人畜和近百万两白银两千多车财物全送到登州,而大量的人口,一部被送往大员,一部被送往济州。
这次入关,几乎是次惨败的入关,也是清兵几次入关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
多尔衮从滨州进入天津庆云县,大概知道这样回去不好,而且估计明军丁毅部不可能再追上来,以丁毅的德性,肯定要护住那些人口和财富。
所以他又大胆的沿路抢掠,从庆云到沧州,再到河间州,再到保定。
清兵又绕了一个大圈子,把这些地方再抢了一遍; 在丁毅身上受的气,全发作在其他明军各部身上。
这次入关比原历史上更长。
大概又到了四月初才最后离开。
离开时,又抢了三万多人畜; 四百多车财物; 好歹也算没有空手而回。
二月一日天黑时; 丁毅带着近万骑兵才来到清水泊。
现场之惨烈让他动容。
王卫忠和徐敷奏俱受重伤,差点都死在现场。
徐敷奏的三千兵马几乎打光了,一下子变成光杆司令。
现场很多人叫着要追清兵。
但丁毅马上摇头否定。
他们本身有一大半是步兵,好不容易骑着马赶到现场已经不容易,再去追清兵,万一被伏击了可不妙。
而且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此战用惨烈的牺牲,加上和清兵巨鹿附近一役,他前后截留了几十万人畜和上百万财富。
仅各种大车就二千多辆。
大明朝几府几十州县的财富,都到了丁毅手上。
当务之急,是处置战利器,安抚伤员。
没多久,有千总张其栋单独求见丁毅,说出孔有德所说的话。
丁毅微微一喜,孔有德这是终于决定下注了。
有了孔有德这张牌,将来有机会一战灭了满清。
那现在再追清兵,完全没有必要。
袁有才这时又道:“咱们收集鲁必铳; 最少有一半被清兵带走了; 6磅野战炮,也被带走两门。”
丁毅不动声色:“无妨,我们还有燧发枪,而且,有时候汉军强了,未必是坏事。”
众人深以为然,大伙以为丁大人的意思是:汉军强了,满清就要忌惮。
这次清兵入关,从山东北返至天津卫,渡运河东归。到四月初九,清军从青山口出关,退回辽东。
是役,清军入关达七个月,深入二千里,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畜四十六万余、黄金加白银百余万两。
大明王朝又一次损失惨重。
但大部份人口和财富最后都到了丁毅手上,清兵其实也是损失惨重,等于忙了大半年,替丁毅白干了。
丁毅事后统计,总共得到人畜四十一万,黄金两万多两,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其他各种物资两千多车。
此战之后,大明朝的威严再次荡然无存,崇祯的脸都被满清打肿了。
他当然急于板回点颜面,同时秋后算帐。
明廷于卢象升战死后八天,让孙传庭为兵部侍朗接替卢象升督援军,同时征召洪承畴入卫京师。
但卢象升的兵马死的死逃的逃,孙传庭号称总督实际上手上没多少兵马。
一月十二日,崇祯又令孙传庭为保定总督,负责保安,山东,河南军务,当时清兵已经攻下济南,并在山东境内到处抢掠。
明军各部按兵不动,只有王卫忠和徐敷奏的兵马和清兵血战了一场。
到清兵四月初出关,明军只有孙传庭坚持不轻出、严守备、伺机攻的既定御敌方略,在东安,武清等地阻击清兵,取得一些小胜。
这还是因为当时多尔衮急着逃离山东,不愿与他缠纠的原因。
三月,翰林院修撰吴伟业奏陈时政:今日阽危至极,皇上当下哀痛之诏,悯人罪己,思咎惧灾,吊死恤忠,赏功禁暴,使父老子弟,悲愤同仇,人心勃然,战气自倍。临清,只系一州,贾人千金购士,辄用破贼。今以京师之大,公候贵戚之盛,皇上召之便殿,忠义激励,共捐家财以募死士,更出空头告身数百道,悬犒有功,使入敌营,烧其辎重,毒其水草。臣以为敌气已惰,陛下威灵四畅,敌必逃遁。但敌去之后,方劳圣虑。今日之计,急遣知兵大臣选九边锐卒,再益以川浙兵各数千人,预防今秋。然后大更法制、选将备边,严肃武试、积粟足食。
这段话的前面很有意思,吴伟业是说临清在这次的清兵入境中守的很好。
临清是山东总兵刘泽清的地盘和驻地。
清兵入关时,崇祯派人再次传令让刘泽清入卫京师,然后在清兵兵锋进山东时,让他援兵济南,结果刘泽清说自己从马上摔下来,身体不好,不能走。
后来清兵围攻临清,临清的商人们纷纷出钱,共捐助了五千多两黄金,折白银四万多两给守军。
刘泽清的兵马士气大振,守的挺好,没被攻破。
吴伟业就说了,一个小小的临清都能这么干,咱们京师这么多勋贵,这么多有钱人,大伙你捐一点,我捐一点,那怕千万两军费都能捐出来。
历史证明吴伟业这话真没说错,后来李自成打到京师,无人肯出钱,李自成进来之后,随便弄弄就是七千多万。
但吴伟业这话简直就是捅马蜂窝了,立刻遭满朝文武口诛笔伐。
说啥呢说啥呢,谁有钱啊?商人们下作无耻,都是奸商当然有钱,咱们都是大明勋贵,有啥钱啊,你吴伟业是不是很有钱?你的钱那来的?
原历史上就因为这次奏陈时政,他被当成过街老鼠,群臣怒骂,没多久发配到南京国子监去了,第二年他就索性辞官,李自成占京师后,他又出来到南明干了两个月,然后一看南明的马士英和阮大铖也不是东西,干了两个月又辞职了。
清兵入关后,大概感觉他倒是个忠臣,而且又是个名士,所以拼命让他出来干,又有他母亲督促,他晚节不保,又投了清朝。但吴伟业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1656)底,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总体来说,吴伟业还算马马虎虎。
这次吴伟业更惨,刚说让勋贵们捐钱,立马被骂的狗血淋头。
崇祯皇帝的国丈,嘉定伯周奎几乎是跳出来指着吴伟业破口大骂。
骂着骂着还不解气,冲上去一把抓住吴伟业的头发,往地上一甩。
吴伟业顿时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很多文武大臣称势冲上去,你一脚我一脚,可谓斯文全无。
崇祯七窍生烟,又羞又怒,好不容易喝住群臣,又在群臣进言下,下旨让吴伟业回家反省。
得了,这次吴伟业连到南京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回家。
吴伟业也不客气,起来后抹了抹脸上的血,他原本就不想干了,当天就辞官回家。
他在家里也没啥事啊,于是考虑要不要回老家。
他是江苏太仓人,所以想了想后,打算回老家隐居不出,专心写诗词。
这天他没事去街上买酒,正好遇到酒楼有人说故事。
说书人绘声绘色,说这次入关,东江镇丁毅部又是大败清兵,杀死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