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毅大喜,这可是他立身安命的资本。
赶紧带人前往海边。
从堡后出海,骑马不到三分钟,步行也就半小时不到,远远看到了大海。
海面上,三艘黑船,静静的横卧着。
丁毅一路过去,感觉这里的地形真是好。
两边都是山峡,鞑子想过来就要翻山越岭,张成在两边选了高处设有峰火台,每天都有军士驻守,轮换。
军士们登高望远,若鞑子来攻,马上可以放峰火。
明军在里面上山容易,若兵力够多,马上可以分兵到两侧防守。
丁毅事后也爬到山上看了看,鞑子基本不可能翻山来攻的,实在难行,真的要来攻,派几十守着,几百精兵也难攻过来。
徐大堡,应该是宁锦一线中,地形最好,最利于防守的一个大堡。
若有一千以上的兵力,加上众多的火炮和铳,丁毅有把握,能抗住后金万人的围攻。
但这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如果可以选择,丁毅还是不想呆在这里。
等到海边,看到一个简易的码头,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堡里的兄弟们被派来好多,正在运刚进来的货物。
丁毅也终于近距离登上了这些属于自己的船。
徐大堡一共有三艘船,一艘是战船海沧船,前面说过,这是明军水师中型战船,吃水量七八尺深,风小时比较机动,明军一般用来配合福船。
原本上面标配佛朗机炮四门,碗口铳三个,噜密铳六个,其他火器若干,可有乘客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
现在在张成手上,主要是在近海做生意,配有佛朗机炮两门,碗口铳两个,没有其他火器,兵士十二人,俱是长枪大刀(兼操控火炮),水手九人。
全船就二十一人,空出来的地方,都是用来装货物。
两艘商船,是中型的商用福船。
他和水师的战船福船最大的不同时,船面没有城墙般的层高,而且只有两层。
福船本是明朝远洋行商用的船之一,但大明朝当年为了支援觉华岛,便造了近海用的中型福船。
这种福船,船底趋于平滑,呈U型,增加了载货量,主要作用是运送作战物资和粮草,吃水一丈(3。3米),长23米,深2。46米,宽7。2米,水手九人。
此时码头上人来人往,大伙都在搬运物货,丁毅看了看,发现运来了大量的粮米,看的出张成对粮食也很看重,每次做生意赚了钱后,先买批粮米回来。
除了粮米,还有铁料,火药等少许,都是补充堡里所用。
等丁毅上了一艘福船,居然看到有人在捉猪。
“还有猪羊?”丁毅目瞪口呆,走近后一股臭味,那猪羊好似也有点晕船,也不知死了没有。
这把我的船,弄成这般模样,丁毅气的半死。
“张大人在世时,常收购猪羊。”阮文龙小心翼翼的道。
张成赚了银子,也时常给兄弟们吃点肉食,这才是大伙支持他的原由。
阮文龙看丁毅现在越来越有威严,说话也变的小心翼翼。
以后可不能这么干了,丁毅心中想着,但也没说出来。
不多时,前面有两个男女走过来。
“思青,文燕,快来拜见丁大人。”
只见一个青年男子,一个年轻的女子,齐齐走到这边:“草民阮思青。”
“民女阮文燕。”
“拜见丁大人。”
丁毅愕然。
男子二十左右,个子不高,一米六八左右,看起来斯斯文文,极为清秀,但是一双眼睛堪是锐利,腰间还有腰刀,一看就知道是个凶狠之辈。
女子一米六零左右,在现在的明朝,也算个子比较高了。
她穿着袭青色长裙,裙子包裹着她的身姿,露出婀娜好看的体态,她脸蛋微黑,尤如小麦色,一双眼睛,却像宝石般的明亮。
看到丁毅的时候,她没有像普通小娘那么娇羞,她瞪大眼睛,死死盯着丁毅,当与丁毅的目光对视,她便浅浅一笑,左额上顿时绽开一个可爱的酒涡。
很显然,这是一个长相俏丽的小娘。
这便是阮文龙的一对儿女。
他夫人是明朝人,生了一对儿女,皆精通数国语言,并且善于在海上行商,还能读书写字。
这阮文燕从小在船上长大,跟着父母跑东跑西,性格外向大胆,居然敢直视丁毅,也不害羞。
“文燕。”阮文龙感觉不妥,立马叱声阮文燕。
“哦。”阮文燕俏皮的吐吐舌头,看起来极为可爱,接着她耸耸肩膀,努力学着明朝的小娘们,浅浅弯腰,曲身,柔声道:“奴家阮文燕,拜见丁大人。”
阮文龙苦笑,赶紧道:“小女从小在海上长大,跟着草民东奔西跑,实在是失礼。”
丁毅听他们都能讲几国语言还会读书写字,心中大爽,哈哈一笑:“都是自己人,不用多礼。”
“阮兄弟很沉稳,阮姑娘很可爱,哈哈哈,走,前面去看看。”
阮文燕听到丁毅说她很可爱,她睁着可爱的大眼睛,满脸都是欢喜之色。
丁毅这时正往船尾走,想站在海面上,看看大海。
身后诸将想跟随,阮文龙回头悄悄看了眼大伙。
徐威突然想到什么,伸手挡住大家。
赵大山开始若有所思,很快拉住了宋飞等人。
第58章 阮氏皆人才
于是,等丁毅站到船尾时,吹着海风,回头却只看到阮文龙一个跟上来。
阮思青和阮文燕两人,远远的站在几米外,不时的看向这边。
其他诸将,距离这边更远,都在悄悄低头,说着话儿。
他顿时就明白,阮文龙这是有事要和自己说了。
“阮先生是自己人,像是丁毅的叔叔,有事不妨直说。”丁毅笑道。
阮文龙回头,伸手招呼了下。
阮思青和阮文燕赶紧上前。
“你们向大人禀告下,这次的收获。”阮文龙沉声道。
阮思青看了眼妹妹,阮文燕悦耳的声音像银玲般的好听:“禀大人。”
“这次咱们带着五千两银子出海,先去皮岛和旅顺………”
她说话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简洁明了的把他们这次的行程说了个遍。
丁毅听的仔细,大概是先到皮岛收货,主要是辽东,朝鲜的一些商人,也有更远处的福建,浙江商人(但这类商人比较少,一般难得正好遇到,可以提前预约),大概就是毛皮,人参,东珠之类的货物,收了他们的货后,便到登州莱州。
这也是张成和阮文龙做生意的主要路线,偶而会去南京跑一趟。
然后从那边卖掉,再购粮,火药等军用民用物资,和其他商物,运回来,再经过皮岛和旅顺,卖掉一些,带回来一些。
来回这么跑一趟的话,顺风需要十五天,运气不好要个把月。
一般一趟来回,差不多能赚一千两银子,还会带回来大量的粮米。
当然,这根据物价和实时交易来算,像这次。
他们带出去五千两银子,带回来五千四百两,加一百石粮米,火药五百斤,生铁熟铁各三百斤,其他物资若干。
折算下,用了二十多天,赚了大概八百多两银子左右。
阮文燕说完,便递上了物资清单。
她兄妹两,专门替张成干这事,阮思青会功夫,负责带兵,阮文燕也学过武,而且心灵七巧玲珑,会做生意,配合的挺好的。
丁毅看着清单,五千两跑一个月,赚八百多两,不算太好,也不算差。
这两兄妹,还是有点本事的。
阮文燕讲完后,阮家三人都不出声。
眼下他们和丁毅还不熟,也不知道这新来的大人会是什么态度。
阮文龙虽然得到张成临死托嘱,但心中也不敢断定,丁毅会接受他们。
必竟明朝这个时代,商人地位极低,阮文龙要不是为了伴上张成这个粗腿,也不会愿意举家跟着张成。
只有身后有官家,他们的生意才能做的安生,也能在这个世道活下去。
三人沉默,都看着丁毅。
这父女三人不但都能读书识字,船上带着的一批人也有好多能写字的,绝对都是大才,丁毅脑海里组织着语言,片刻后,缓缓道:“我再重申一遍。”
“自义父托嘱之后,我便把阮先生,当成自己的至亲叔伯。”
“在丁毅心里,从今往后,无论荣华富贵,我丁毅与阮家,都是密不可分,至亲至爱的一家人呐。”
嘶,阮文龙三人听的脸色大变,那阮文龙的眼睛中,瞬息变的一片湿润,这是张成都从来没有说过的话。
“阮先生出生异国,却跟着义父多年,举家出生入死,忠心耿耿,义父能用的了你们,丁毅自信更能用得了你们。”
丁毅说到这里,轻轻抓起阮文龙的手,一脸认真道:“还记得义父临终前的话吗,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记住,不是主仆,是一家人。”
“丁大人。”阮文龙大哭,泪流满面,跪下。
兄妹两人慌张下跪。
丁毅赶紧扶起:“阮先生,你这是逼我跳海呀,快起来。”
阮文龙哭的和泪人似的,身为一个朝鲜人,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感觉,这么被人尊重过。
他一时哽咽不止,想说的话,都说不出来。
丁毅等他抽泣了一番,突然沉下脸来:“有些事,我也当想说你。”
阮文龙又是一惊。
“思青兄妹的事,你为何不早与我说?”丁毅皱眉:“若是早说,我上次捷报,当加上他二人的名字。”
“别的不敢包证,思青,必然可以谋个官身,阮先生,你这件事,做的不好啊。”
阮文龙又是大哭,他身为商人,地位低下,一心所愿,就是为儿子谋个官身。
没想到,丁毅居然主动为他着想。
边上阮思青神色激动,表情振奋,他刚刚也听说了堡中大捷,一时后悔莫及,若早回来,便也立下泼天的大功了。
谁想在这明朝,当个低下的商人啊。
“你们都听到了。”阮文龙痛哭:“快跪下,当日月发誓,此生今后,当为丁大人尽心做事,不惜身死。”
两兄妹慌张再跪,发着毒誓。
丁毅等他们发完,赶紧扶他们起身。
突然就感觉到手上一凉,那阮文燕的小手,顺势搭在他的手腕上。
两人肌肤相触,阮文燕脸色不变,眼珠滴溜溜的转着,大胆的看着他。
阮文龙看在眼里,神色似有所动。
按张成以前的惯例,三艘船回岛之后,会休息十天半月,看天气情况再出动。
一般春夏秋季跑的比较多,冬季很少跑。
眼下正是春夏,也正是跑船的时候。
但丁毅马上要坐船去旅顺,便吩附大伙好好休息,然后把诸将一起叫到船头。
“袁大人让咱们去旅顺保护十万饷银的事,大伙都知道了。”
“本官刚看了这三艘船,除了带少量物资,一共还能再坐两百八十人左右。”
“咱们堡里现在有七八百人,加上各类物资。”
“大概要分四批。”
徐威愕然:“全堡都要去?”
丁毅不动声色:“袁大人没让咱们全堡去,但是咱们要做好准备,万一袁大人突然下令全堡迁移,咱们不至于措手不及,匆匆忙忙,万事准备好,做起来也顺心。”
大伙神色各异,很多人家在这里多年,心中估计是舍不得的。
边上赵大山马上咧着嘴憨笑道:“要能驻到旅顺就好了,这边离鞑子太近,下次再来两三个牛录,俺们怕是挡不住呀。”
张经马上点头:“这边堡离海边也远,万一鞑子爬山过来,想撤退到海上,坐船都困难。”
“到了旅顺,随时可以坐船离开,那才安全呐。”
“听说旅顺那边有好多田地,要是能到那囤田,大伙都能分田了。”
丁毅几个亲信,你一言我一语,众将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
第59章 全堡撤离
“那是东江镇的地盘,毛文龙肯收我们?袁大人肯放?”钟镇奴有点不相信。
“本官只说准备好,必竟这个地方,不是长久之地,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堡垒,靠咱们两三百战兵是不够的。”丁毅明确表示了他的意图。
“丁大人现在是守备,兵员最多可有一千,这地盘这么小,咱们怎么扩军?”张经也道:“定要挪个好地方才行,大伙也能跟着沾光。”
这句话引的大伙纷纷点头同意,必竟关系到大伙自身的利益。
这次丁毅因功升守备,五品武官。
但守备一般要有八百到一千兵员,眼下徐大堡连伤员加一起都不到三百人,差的太远。
所以这会他们都没有操守,只有一个防守官张经。
如果能扩兵到一千,下面可以有操守,还能再多个防守官,大伙自然都有好处。
这么想想,徐大堡这地方的确太小,不能长久呆着。
“俺们都听丁大人的。”徐威马上带头表态。
大伙纷纷点头。
于是丁毅便定下基调,全堡准备撤离。
第一批人跟丁毅十日出海,除了船员,带兵甲两百人,百姓七十。
第二批人等船回来接他们,有兵甲七十,百姓两百左右。
第三批全是百姓和各种物资。
第四批估计全是物资了。
然后丁毅下令,堡中活禽斩时不要太多,这段时间,加紧吃肉,把猪羊鸡鸭啥的,尽量吃,酒也喝掉,众将听了大喜。
张经在边上听的仔细,丁毅第一波就带百姓,看起来对转驻到旅顺很有把握。
他觉的有点不可思议。
这次袁崇焕是让丁毅去护饷银的,没提让丁毅转驻到旅顺。
丁毅为啥这么肯定?
难道他准备投靠毛文龙?
你想投靠,毛文龙也未必会收啊?
张经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
但有件事他能肯定。
丁毅从来不做无把握的事。
他这么干,肯定有他的理由。
众人从码头回来之后,接着操练。
丁毅现在专门对这些中层军官先操练。
所有千户,百户,总旗,共计三十多人,现在又加上阮思青,编成三队。
从齐步跑步,向左转向右转,等基本队列开始。
他是正儿八经军校毕业生,队列上面可是专家。
前两天刚开始练的时候,大伙还觉的挺好玩的,然后很快发现实在是没意思,而且各种出错。
等到丁毅拿棍子打了几个人的屁鼓,大伙知道丁大人来真的。
练了两天后,杜如海和钟镇奴被踢了出去。
这两人差不多四十岁,练了两天左右都分不清,丁毅彻底放弃,决定让这两人以后专门在后勤上面。
但现在训练的时候,他们也要在边上看。
堡里训练的时候,好多百姓和小孩子也跑过来看,大家在边上指指点点,嘻笑打趣,众将都是脸红耳赤,觉的很没面子。
但丁毅现在很有威严,众将又都不敢说。
只有徐威小心的问,俺们这么练站着,转来转去,对打仗有啥用?
看出大伙有抵触情绪,丁毅想了想,在训练休息的间隙道:“当年戚继光戚帅,到北方蓟辽练兵,也就是咱们这里来练兵,朝庭专门征发了三千浙兵,做为咱们北方兵的样板。”
“有天浙江兵到了城下就地准备扎营,突然天降大雨,三千浙兵就这么站在雨中。”
“史书上说‘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也就是在大雨中站着一动不动近五六个时辰。”
“北方兵丁军纪废驰,见浙兵如此,无不惊骇。”
大伙听完,脸色剧变。
在大雨中站了近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简直匪夷所思。
“难怪浙兵这么能打,浑河之战,击杀鞑子无数。”赵大山惊讶道。
“浑河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