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鳌拜骑着马跟在后面,远远就看到稻田里稻子晃动,明显藏着大量的兵马。
他一时很纠结,即不愿意帮明军拼命,又不想自己人惨死。
还在犹豫中,砰,突然一声爆竹般的声音响起,大肚社在稻田两边的第二波伏兵四起,从两侧冲向蒙古和清兵。
蒙军和清兵也不慌,各自分开迎战。
对面兵器连明军也不如,所以他们心里也在鄙视这些野人,没开化的人。
这波伏兵有三四千人,人数比鳌拜的兵马还多,双方又在路上,稻田里展开大战。
蒙军和清兵的优势很快展现,因为他们个个能射。
而大肚社弓箭手比较少,不是个个都是射手。
蒙军和清兵的后队,站在中间,往四周八方抛射也好,直箭也好。
每拉一波弓,崩,对面一片惨叫,倒下无数。
丁毅用蒙军清兵打他们真是好,完全可以用弓箭来压制。
大肚社很快有点顶不住,他们以前伏击了荷兰人,都能把荷兰人打败,但没看到蒙军和清兵这么厉害。
荷兰人火绳枪打一通,装弹都要好一会,自然来不及。
这边蒙军和清兵的弓箭连绵不断,几轮之后,前排的大肚社人根本抵挡不住,纷纷后退。
穆图眼看大肚社前军后退,知道机会来了,大手一挥:“给我冲。”
“杀啊。”清兵和蒙军纷纷大叫,往两边冲去。
大肚社瞬间崩溃,全军后逃。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大肚社在跑,蒙军和清兵在追,还有人抢着割首级,因为明人会赏赐给他们急需的白糖,精盐,美酒,甚至贵人们才能品尝的茶叶和香料。
鳌拜又羞又怒,到底是谁主将?穆图简直没把他放在眼里,完全成了明人的走狗。
索真抬头看看不远处和大肚社力战的穆图,微微蹲在稻田里,拉起弓悄悄对着穆图。
突然。
“叭”有人一手搭在他肩上。
索真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鳌拜。
“别冲动。”鳌拜沉声道:“以后有的是机会。”
第560章 我只是为大清着想
时间往回,8月14日时,皇太极才得到消息,明军丁毅攻打义州。
当时他还在想,义州有蒙军女真兵近一万五千,义州城学着丁毅挖坑做陷井,再把大门用石头堵上,看丁毅怎么用炮轰。
以鳌拜的本事,肯定能守的住。
丁老鼠攻城也就一招,大清上下都知道,他最会拿炮去轰城门。
所以皇太极让鳌拜守义州时,就明确告诉他,丁毅要派人来攻,你赶紧用石头把大门堵住,他就没办法了。
丁毅人少兵少,绝不敢用蚁附攻城的。
所以当时皇太极很放心,因为鳌拜是他心中的良将。
不料,16日晚上,就有溃兵逃了回来,说义州被破。
皇太极闻言差点气死。
义州是他极为看重的地方,占据义州,可以随时进攻朝鲜,朝鲜的粮食和人口,银子都是大清需要的东西。
而且可以威胁丁毅的皮岛方向。
所以他把蒙古察哈部迁到义州,布置以重兵防守。
只要鳌拜听他的,不主动进攻,肯定能守的住。
偏偏鳌拜自做主张,想证明自己很厉害,主动攻击明军,结果大败。
很快,义州的败兵陆续的跑过鸭绿江,逃回清境。
到10月初,阿济格带着人畜18万,耀武扬威,得意洋洋回到盛京时。
却发现盛京上下一片哀愁。
原来丁毅又狠狠捅了下他们的屁鼓,还抓走他们近三万人。
阿济格顿时也笑不出来了。
和明军打了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他们有这么多人被明军反抓。
虽然阿济格带回了18万人畜,但是明军连人带畜,也差不多抓了十几万走。
双方等于来了个互换。
“鳌拜误朕。”当时盛京内,皇太极砰的一声,砸碎了眼前的杯子,四周诸大臣贝勒不敢哼声。
原本皇太极算计的好好的,先打明国,抢点人畜,再打朝鲜,抢点人畜和粮食银子。
这样到明年,大清国国力又会上升许多,远远把丁毅抛在脑后。
现在鳌拜没守住义州,还损失惨重,今年一年又白忙了。
丁毅却得到十几万人畜,势力又更进一步。
他皇太极怎么老是慢丁毅一步。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察哈部被丁毅抓了三分之一,损失极其惨重,盛京城内的察哈尔勋贵们现在都可能在后悔投降了后金,其他蒙古各部也会担惊害怕。
大家投靠大清,不就是觉的大清强盛,能护佑他们。
现在连大清也护不住他们,将来怎么办?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皇太极紧急开会,商讨下步如何办。
此刻他们最想做的事,当然是攻打丁毅。
但和丁毅打了这么多年,他们也知道,攻丁毅守的城,那绝对是不行的。
丁毅这几年苦心经营,复州金州加北沟城,已经把那边地方完全笼罩,经营的和铁桶一样。
除非皇太极有二十万步兵去蚁附,差不多可以攻一攻,少于这个数字,想都别想。
而现在丁毅攻下义州后,他们大清国的战兵还少了一万多。
众人皆不敢开口,不敢提打丁毅的事。
但这个仇要报啊?
大清的损失也要找回来啊?
总不能再去打明国出气?
这时,有人问:“丁毅守义州没有?”
“没有,他毁了咱们挖的坑和碉堡,又撤了。”
“打朝鲜吧,再从朝鲜抢点人,银,粮来。”有人喃喃道。
这次他们虽然从明国抢了大把的物资,但是粮食还是很欠缺,主要是复州和金州一带的良田都被那该死的丁老鼠占了。
原历史上,清兵也是在这年底打的朝鲜,也是因为国内粮食歉收。
所谓柿子还要捡软的捏,大清被丁毅打败,掠夺人口后,大清上下一致决定,再打朝鲜,把丁毅抢去的东西,从朝鲜身上抢回来。
即然决定要打朝鲜,就要准备周全。
皇太极一边准备打朝鲜之事,一边决定打造鲁密铳,但就在这时,工匠金世昌死了。
袁田很快被任命为匠作副官,顶替金世昌。
攻打朝鲜的事,因金世昌的死,晚了几个月。
十月初,袁田第一次以匠作副官的身份,参与大清匠作专铸馆的议事,现场有几十名工匠,都是大清最好的工匠。
王天相愁眉苦脸:“皇上要两年之内做出二千鲁密铳,大伙可有什么办法能增加速度?”
袁田现在身份仅在他和刘汉之下,马上道:“当把技艺传开,训练更多的工匠,自然就能提升速度?”
刘汉不满:“打造铳炮,可不是一两年就能练成的技艺,我们在坐的,谁不是学了十年甚至二十年。”
众工匠纷纷点头。
看的出来,他们都不想把技艺传给别人。
这些工匠在大明朝是地位低下,到了大清后,皇太极不拘一格的赏赐,纷纷给官给地给银子,生活有滋有味,成为人上人。
王天相更是相当于二品官员待遇,突然让他们把技艺传给别人,让更多的人拥有他们的技艺,他们当然不愿意。
更怕将来,有人超过自己,把自己给取代。
袁田心中好笑,表面仍然道:“可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如何完成两年两千支鲁密铳的任务?皇上的威严,你们也是知道的。”
大清这边,完不成就是砍头啊。
众工匠齐齐色变。
大厅里安静了片刻,也不知过了多久,刘汉缓缓道:“唯有降低火炮,铁甲的打造数量,集中力量,先打鲁密铳。”
众工匠不置可否。
袁田暗笑,表面长叹道:“我听大伙的意见,但希望两年后,不要让皇上失望。”
但火炮打造多少,也不是他们说了算,还要看上面负责匠作馆的佟养性,和火器营的孔有德。
诸工匠的意思是,大伙都是汉人,当好好与他们商量,请两位帮忙说话。
袁田马上道:“我与佟大人相熟,我去找他。”
刘汉只好道:“我去找恭顺王吧。”
袁田便事后找到佟养性,说工匠们都诉苦,怕完不成,想降低火炮和铁甲的打造。
佟养性大怒,都是你惹的祸,现在要降低这些数量,我怎么向皇上交代。
袁田道,我也不想啊,我只是为大清着想,但事以至此,也不要相互埋怨,先想个法子吧,若到时完不成,连我在内,所有工匠都要被砍头,大清没了工匠,以后火炮怎么办?
佟养性想了好一会,便道,要么多造小炮,少造红夷大炮,可以省时省工,节省人力。
至于铁甲,过去这十几年,他们兵马增加不多,铁甲优先供应八旗精锐,基本也做到人人都有,保证有足够的替换就行。
袁田又道,工匠们抗拒传艺,总不是办法,当想法设法,让他们愿意传授才是,必竟工匠多了,对咱们大清是好事。
很快这些事情便传到皇太极耳朵里。
匠作馆这么多工匠,只有袁田一心为大清着想,其他工匠,都想藏私,不肯尽忠,自私自利。
“这些混帐。”皇太极大怒,但他现在需要工匠,又不能处理他们,心中对袁田却是更喜欢。
竖日,正在李弥家里鬼混的袁田,突然听到外面有人进来的声音,好像是周大娘开了门,隐隐还听到周大娘在叫谁。
宋氏脸色耳赤,赶紧起身:“快起来,好像是东家来了。”
袁田也赶紧起身,脸上很快挤出一丝猥琐之色。
“袁副官在吗?”外面有人笑呵呵的道。
袁田回过身,狠狠在宋氏身上捏了几下,这才意由未尽的开门出去,弄的宋氏身子骨又酥又麻,几乎站不稳。
她又羞又嗔的看着袁田的背影,心想比以前死鬼李弥好多了。
“爵爷。”袁田不好意思的走出去,脸上表情有点尴尬。
外面正是李弥的老板李永芳。
历史上的李永芳在崇祯七年就病逝了,这次不知为什么,居然到现在还没死。
不过他现在身体很不好,脸色微白,经常咳血,皇太极念其功劳,封其三等子爵,世袭罔替。
李永芳一直是满清情报部门负责人,历史上为满清的情报事业,呕心沥血,做出巨大的贡献,相比之下,明朝的情报工作一踏糊涂,连李永芳十分之一都不如。
原本他都打算退居幕后,交给长子李延庚。
但皇太极这两年被丁毅屡次打败,不停催促他往旅顺放细作,李永芳怕长子李延庚做不来,只能勉强坚持,但实在身体有点抗不住。
“李尚书也在啊。”袁田又看到李永芳身边站着一个青年男子,正是满清吏部汉承政,李永芳长子李延庚。
满清也设六部,六部之首为承政,又分满汉承政。
李延庚为汉承政,这边汉臣们都习惯叫他吏部尚书。
“袁副官。”李延庚面无表情。
“找我何事?”袁田扰扰头,对方直接找到李弥家里,他有点不好意思,好像被人捉奸似的。
“东家,大公子。”这时宋氏也走了出来,她满脸俏红,有点不敢看两人。
李永芳含笑向她点点头:“有点事打扰袁副官,不好意思。”语气谦虚无比。
“走,外面说。”袁田赶紧道。
三人很快走到外面。
第561章 用间之道
咳咳咳,李永芳走了没几步,便重重的咳了起来,他手中有个手帕,咳到最后,手帕上全是血。
“父亲”李延庚脸上表情很古怪,似乎是一种无力感。
怎么咳不死你,还不死,袁田心中叫骂着,表面一脸关心:“爵爷要保重身体啊,您可是我们大清汉臣的顶梁柱。”
李永芳表情似笑非笑的回头看看袁田,看的袁田心里一个格登。
他突然抱拳向皇宫方向:“自投效大清,两位圣上皆对我恩重如山,永芳不知如何报答。”
“我想有生之年,该为大清做点最后的贡献。”
狗东西,袁田皮笑肉不笑:“与我有关?”我一个匠作副官,你找我何事?
实在是他最近做了点事,确实有点心虚。
不过想到刚才周大娘也在,应该没什么事吧。
“走,边走边说。”李永芳笑道。
外面有几匹马,李永芳帮袁田也准备一匹。
袁田翻身上马,但动作不干净,身体也摇摇欲坠。
他不怎么会骑马,王吉儿(巴特玛)是知道的。
李永芳余光一直在看他,当看到他笨拙的上马时,淡淡一笑。
三人骑在马上,身后跟着一队李家亲兵。
李永芳不时会咳几声,脸色也不好看,明明看起来随时会死,就是死不掉。
这把袁田给急的,巴不得他快点死,真想在马上踹他一脚,直接踹死他。
“圣上让我往旅顺放细作。”李永芳这时缓缓道:“其实我从天启年间就开始了,中间几乎没有间断。”
“。。”袁田听目瞪口呆。
难怪丁大人说这狗东西是大清汉臣第一,破坏力最大。
“以前经常有各种消息从旅顺传来。”李永芳继续道:“但是自从丁毅那狗东西到了旅顺,事情就慢慢不对劲了。”
袁田想笑,心想,老子以前也是锦衣卫,还不是被丁毅给抓出来了。
要论用间,当然是咱們丁大人第一。
“我仔细琢磨过,丁毅这斯看人比咱们还紧,加上他们皮岛孤悬海外,旅顺又从南关口建了个城堵起来。”
“所以无论咱们进去多少人,都无法出来。”
“我曾挑选水性极好之人,安排他们去旅顺,然后让他们找机会从海上游回来,从长生岛接应。”
袁田心中一震,这李永芳真是混蛋啊。
“可这些人也没能回来,没多久,丁毅那狗东西,又占了长生岛。”
“至此,水陆之路,皆被他堵死了,我放再多的人进去,也不见出来。”
袁田一脸茫然,好像在听,又好像不在听。
因为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在王吉儿眼里,是一个胆小无能,贪色好财之辈,会不会我过来之后,表现的太聪明了?
正如他和赵大山他们所讲,一个人时间长了,那怕隐藏的再好,也容易露出破绽。
王吉儿开始,也隐藏的很好。
但他仔细想起,自己一直是中规中矩,并没有突出的表现。
几次进言,也似乎没有突出之处。
第一次是提醒皇太极当心被簧轮枪打,第二次是建议做鲁密铳,第三次是让工匠们传授技艺,训练更多的工匠。
这三件事并不是特别显智慧的事,普通人也能想到,应该没暴露吧?
他一脸迷茫听着李永芳说话,好像没有听懂什么意思。
李永芳也不急,自顾自的说道:“我想再选一些人,经过训练之后放往旅顺。”
袁田不动声色,一脸疑惑道:“你不是说了能进不能出?还往旅顺放?”
“所以我想问问你,你在旅顺呆过好长一段时间,有没有机会能逃出来?”
袁田赶紧摇头:“很难,要不是王吉儿,我也根本跑不出来。”
“我一去就被分在复州城,平时根本无法出来,只有收粮时才能有出来,外面全是明军骑兵在看着,谁跑谁死。”
袁田的表情,好像心有余悸,回想到过去,就有点害怕。
“会不会被分到旅顺?”李永芳又问。
“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和王吉儿,李弥都是在复州。”
“所以我想赌一下。”李永芳缓缓道:“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再安排人进去。”
“然后约定时间,比如半年之后的某月某日,咱们从盖州南面派船过去。”
“让他从旅顺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