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250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50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有,按丁大人你所说的,咱们也养着很多翻译。”朱向阳道。
  “不但要养,还要让他们教,要教出我们自己的翻译,没事干的让他们译这些书,以后军事书,农业书,技术书都要翻译。”
  “诺。”众人纷纷点头。
  丁毅顺势问问这几个月的成果。
  按丁毅的要求,大员白糖现在不卖,只换。
  明国的商人都喜欢带人口,因为知道丁毅这边喜欢人口,眼下大明到处战乱,他们会在大明国内用粮食换点人口,装到船上后来换白糖。
  明人在这里十分廉价,朱向阳没来之前,赵大山用一百斤糖换一个成年人。
  朱向阳和姚新汉来之后,马上降价,五十斤白糖换一个成年人,三十斤换小孩子,女人是二十斤。
  就这种价格,还是有大量的明国商人来换,特别是福建广东那边来的多。
  他们距离近,送的快,一批批送过来。
  所以这几个月,大员人口增长还可以,当然,比起登州引流灾民,还是差很多。
  丁毅记得五十斤白糖,在大明最偏宜的松江都要2。5两银子。
  而在战乱遍布的大明朝,有时一袋米粮,几分钱子就能换一个成年人。
  所以现在明国商人都拿人来换糖。
  他们商船上来时肯定装满了人,然后有多余的空间会装大员需要的棉布等其他物资。
  至于外国商人,现在换糖的东西,有部份是他们自己带的外国货,有部份是稀项古怪的东西,还有部份会是火器什么。
  比如澳门的葡萄牙人,他们上个月过来,想用炮来换糖。
  朱向阳当时没答应,回他们,等丁毅来了再说,因为他不知道该换多少。
  丁毅一听,好啊,他早就想这个炮厂的事,这时代的澳门,有个葡萄牙人的火炮厂,明朝的火炮,红夷大炮,前期全是从那里购买的。


第552章 换炮和最强大肚社
  嘉靖36年(1557年),葡萄牙人多禄·卜加劳,在澳门建设炮厂,由卜加劳亲自任经理。
  铸炮厂所需铜料大半购自日本,而铁矿,硫磺之类则从邻近澳门的地区就地取材。生产的大炮分铁炮及铜炮两种,铁炮始自华工,铜炮创自葡人。
  铜炮射程远而且耐用,英,法战争时,英国名将克灵顿就曾使用该厂生产的铜炮在半岛战役中大显威力。到17世纪20年代,该厂已发展成为一间具有相当规模的铸炮厂,不仅生产大炮,还生产炮弹,火药,甚至敎堂的铜钟等。
  为了和明朝搞好关系,葡萄牙人每年给明朝两万税金和五百地租。
  这个时代的澳门炮厂的炮,不比丁毅造的差,甚至可能更好。
  想到他们每年铸炮就能赚大钱,还能上交明朝两万两,可见这行业是很好赚钱的啊。
  丁毅喜道:“他们要怎么换?”
  “他们好像打算用白糖去日本换铜矿,用12磅的铜炮想换咱们的白糖一万斤。”
  丁毅盘算了下,一万斤白糖,大概值五百两左右,卖到日本的话,要翻几倍,值数千两,这炮卖的有点贵啊。
  此时明朝自己造炮,大概也就是几十,甚至上百两银子的成本。
  当然,考虑葡萄牙人用的铜炮,价钱还要再高点。
  葡萄牙人卖的有点贵,但丁毅要考虑在这边造一门炮的代价现在很大,因为如果自己造炮,铜矿,铁矿,硫磺之类都要从旅顺运过来。
  而且关键是,他制糖出来的成本,大概只要两百两。
  两百两换门12磅铜炮,勉强可以接受。
  等他在大员找到铜矿,铁矿,硫磺等矿,可以就地取材,那造炮的成本就下来了。
  丁毅马上决定,同意和他们换炮。
  “下次澳门再来,不,你们直接过去,说我同意了,尽量换铜炮,咱们出九千斤。”丁毅笑道。
  做生意当然讨价还价,不能一下说死。
  “以后我们建立防线后,需要岸防重炮,24磅,32磅都不够用,等我走后,你们去澳门,请他们替我们造重炮,我们用白糖或铜矿来换。”
  丁毅打算直接从日本运来铜矿,到澳门换炮。
  大员这边,24磅及以上的炮,他要让澳门人造,24磅以下的炮,由旅顺造,再运过来,比较容易,又省时间。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记下。
  丁毅又问,我要挖矿产的人才,有了没?
  朱向阳和姚新汉面面相觑,暂时还没有,不过,他们每天派生番和明军到四处搜寻。
  眼下只有一个铜矿,石油矿,都是原生番中的,他们现在每天挖矿,一边囤结,一边练铜。
  将来只要准备造炮,随时也可以造。
  这时赵大山道:“前段时间,咱们的人到台中画地形图,被当地的生番赶走,差点被杀,还好跑的快。”
  原来丁毅走后,赵大山按丁毅的安排,大量派人到全台勘察地形,画地图,记地名,山川河流,全部记录。
  目前他们已经到接近现在的彰化县附近,就是到了大员西部中间地带,这边也是嘉南平原最广阔的地方。
  这边有大员最大面积的适种田平原,但已经盘居着一个叫大肚社的番落,番王叫阿德狗让。
  这大肚社势力极为庞大,由27个村社合成,村民们囤田种地,和汉民没有什么区别。
  随行的段高林这时道,丁毅占领大员的当年初,荷兰人攻击麻豆社,迫使他们签订了麻豆条约。
  之后,有大概1500左右的麻豆社人,逃向北部,投奔了大肚社。
  眼下大肚社27个村,共计有三万多人,估计是整个大员最多的社。
  当然了,很多大员其他地方,他们目前也没去过。
  但经验告诉丁毅,住山里的生番人口一般不会太多,而住平原的熟番,动不动就几千人以上。
  所以这大肚社很可能就是大员地区最多的一个社。
  彰化那边山高路远,大肚社人又多。
  在原历史上,荷兰人到1645年才征服他们,而且是半独立状态,表面臣服,其实对荷兰人敌意很强。
  丁毅考虑都没有,马上道:“必须征服那边。”
  因为那边平原很多,而且大肚社已经有数万人,几十上百年的经营,那边的良田都是现成的。
  郑成功占台后,一度很缺粮,就去抢这些熟番的粮,双方打了很久,郑成功部下死了几千人,完全是用杀戮来征服当地人。
  丁毅现在不缺粮,但他需要田地和人口,没有什么同情和不入侵。
  这个时代,就是强者为尊。
  如果他不强,迟早也要被人吞灭。
  大肚社如果任他发展,几十年后,人口破十万,早晚也要打到他这里来。
  “打大肚社的话,需要好多兵马的。”赵大山道。
  他现在的问题是手上兵马太少,他一共就五千步兵,还要看着台南城和新港城。
  还要防着这边的生番熟番。
  实在不能动员太多的兵力。
  “没事,我这次就是帮你带兵来的。”丁毅笑了。
  …………………
  次日一大早,在一片巨大的广场上,四周已经有用树木盖的简易房屋。
  这时丁毅让大员生番们每天都在干的事,不停的建新房,越多越好,用来迁移人口。
  五百后金兵,两千户蒙古人眼下都在这里,密密麻麻的人,全集中在一起。
  其中家属在一边,后金兵和蒙古精壮在另一边。
  这么多人被集中在广场上,很多人脸露出恐惧之色。
  丁毅对大清敌意很重,很多人怕丁毅突然大杀开戒。
  四周都是铳兵和长枪兵,长枪兵在前,铳兵在后。
  有人原本还想着要不要反抗,再看看这阵势,反抗也没有用。
  而且他们一路坐船过来,很多人晕船,更别说丁毅还没被他们吃饱。
  如果现在明军要屠杀他们,他们也只能受死,毫无反抗的余地。
  “丁将军要杀我们吗?”人群中突然有人道。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伤势恢复的鳌拜,他当天被炮震晕,醒来已经到了船上。
  一路巅波,最终来到大员。
  丁毅没理他,回头看了眼。
  大员部落台吉图鲁和副台吉为多律木和拔都等人纷纷上前。
  图鲁大声道:“我大员部落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将在这里,得到囤田和牛羊,每户为良田十亩………”
  蒙古人呆呆的听着,在登陆大员之前,相同的话,他们已经在船上听了很多遍。
  有人半信半疑,有人比较激动。
  听起来他们比以前在草原上更加自由,更加有尊严。
  说了一堆他们的福利后,图鲁又道:“现在,部落每两户征一精壮为兵。女真人人为兵”
  “部落中愿意拿起刀箭,为丁将军效力的,免税一成。”
  “妻女儿子和父母,俱分房一间。”
  “在囤田没有出产之前,每月按人头,每人领米三斗,有立战功者,另赏。”
  “计每斩番人首级一个,赏银一钱或米一斗,活捉一个四肢健全的番人为两钱或两斗。”
  图鲁说一遍,会有人用女真话再说一遍,说完后,四周一片哗然,清兵和蒙古兵都在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鳌拜大声道:“若我们不愿意呢?”
  “杀。”赵大山毫不犹豫:“男子高过车轮者,皆斩。”
  “呜”家属阵中一片哭泣声。
  清兵面色如土,他们清一色是战兵,意味着,若不同意,皆要被斩。
  鳌拜身边围着几个心腹,他们都看向鳌拜,鳌拜马上明白他们的心思。
  先假装同意,找机会反出这里。
  于是,清兵那边率先同意。
  到十二日,丁毅为赵大山组建了一支一千五百的新军,大员称之为步兵20营。
  以鳌拜为游击,统领全军,其中女真人五百,蒙古人一千。
  他们一千五百人,分驻三个大营,女真五百人被分成三部,与蒙古人混居。
  蒙古军所有军官以上的妻儿家属全在台南城和新港城居住。
  军官们出门在城门口带刀和弓箭,回城在城门口排队上交。
  军士家属则与附近麻豆社、新港社等熟番住在一起。
  诸军出征,都从营门口排队领取兵甲,回来后,再排队上交。
  因为蒙古四千户(有两千户下批运来)都有家属,精壮出征,必不敢反抗,回来交出兵器,才能见到家人。
  令蒙古人监视女真人,女真人敢反,蒙古人杀之。
  但女真人刚到大员,人生地不熟,肯定不敢乱跑。
  丁毅的打算,让这一千多人和部份荷兰步兵去打大肚社,以后俘获的清兵或蒙古兵,皆派来打大肚社,让其两败俱伤,直到征服大肚社为止。


第553章 布局东南
  新港城。
  做为台南城的崎角,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东面已经用城墙把前期所建的炮台连成一线,按姚新汉的说法,明年这个时候,整个外城墙可以建起来。
  当地新港社和麻豆社出动了大量人力帮忙,也是这边的建城主力,但丁毅也为些付出了大量的糖、盐,布、铁等物资。
  按丁毅的设想,新港城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的建造,建好后的新港城会是台南地区丁毅的总部。
  因为荷兰的热兰遮城太小了,只能驻军一千多。
  而新港城,包含了原先新港社所有的地盘,(包括他们的部份粮田),南北沿海一线长达2600米,东西宽约1800米,最东面的城墙更长,因为这边平原多,丁毅圈了好多粮田在里面,总占地面积大概有一万两千亩。
  建好后,有一半麻豆社和全部新港社的人搬进来,能住进来的大部份是老弱妇孺,负责囤田的,因为里面丁毅也囤了三千亩田自用。
  麻豆社和新港社的战兵都是集中训练,住在城外,和蒙古兵,女真兵住一起。事实证明,当时设计还是小了,后来朱向阳他们越盖越大,新港城也越来越大。
  十二日下午。
  新港城一座简易的木屋里,丁毅坐在主位上,四周坐着赵大山,宋飞,西劳经,皮鲁特,许尔显,朱向阳,姚新汉,段高林,徐治,阿拉赫,纳其格,小米萨,赫律光等人。
  朱向阳对丁毅道,从去年十一月占大员到现在,近一年时间,这边已经用了五十八万两银子。
  包括驻台兵马的军费,平时让人筑城的人工费用,制糖的人工费用,其他各种费用,几乎完全是在贴钱干。
  其间阮思青来过一次,运了一船糖到日本,卖了十万两。
  但阮思青这一年也就来一次,所以整年来下,大员这边亏损近五十万。
  当然,这一年他们有大量的糖都用来换购,得到人口,布,铁,药材,甚至牛,马,狗等各种所需的物资,眼下台南这边囤结的物资很多。
  因为大伙知道丁毅喜欢囤物资,所以这边的糖除了阮思青会过来卖到日本,平时多出来的都拿来换物资,眼下台南囤好多物资。
  其实总体来说,丁毅制糖的利润是完全能抵消他在大员的开销,但他不卖糖,用来换购,所以导致他囤了很多东西,添加了人口,而每月军饷薪水什么都要照发,所以付出的真金白银比较多。
  “明年会好一点。”赵大山喃喃道:“去年把台南城完善好了,可以抽出人手来盖商场,浴场,回收饷银用。”
  大伙知道丁毅会想办法回收发出去的饷银,眼下台南百废俱兴,需要大量人手盖铳厂,炮厂,船厂,所以暂时还没盖到娱乐设施。
  丁毅点头:“去年有仗要打,用到了水师,今年我让阮思青水师分出几艘船,专门卖糖到日本,保证一年可以跑一到两趟,这样降低成本,但总体来说,未来几年,大员只会继续贴钱,而且会贴的更多。”
  “我的目标是四年后能回本,五年后赚钱,就算不错。”
  大伙纷纷点头,眼下也只有这个办法,打大员之前,大伙在旅顺就知道这边要贴钱,三四内能稳住老本就算不错,就算五年后还贴钱就受不了了。
  “暂时还是基础设施为先,娱乐设施可以晚点,今年用卖糖卖粮来维持支出。”丁毅也不急着回收饷银,基础设施更加重要。
  “今年秋收可以卖粮,也能小赚一笔。”姚新汉这时笑道。
  台南这边已经有十七万多亩田,其中一万亩种了新的红薯,土豆,还有玉米。
  这玩意产量高多了,极大的缓减了他们的粮食压力,明年肯定会扩大产量。
  按姚新汉他们估计,新的红薯、玉米,土豆足以应付他们一万多兵马半年的粮食。
  当然了,他们也不会天天吃这个,搭配着其他粮食后,加上税收,今年最少可以余粮十万石。
  大员这边,原本丁毅因为种了新的红薯,所以向熟番生番们征收了五成的税,明人百姓是三成。
  红薯等比水稻先收,当地生番和熟番看到了产量,欣喜若狂,而且红薯还有明人带给他们的各种吃法,所以一致同意五成的税。
  但考虑有很多番兵家庭都是免税的,所以平均下来,总体相当于收了三成的税。(这项免税措施,也使的现在当地番人部落,都抢着当兵。)
  现在水稻还没收,但估计下来,全年各种粮食作物,大概能收到六十五万石。
  这是今天红薯土豆等比较少,第一年试种的结果下,明年肯定只会更高。
  丁毅收税可得二十万石。
  自己近万兵马和工匠等,大概会用到十二万石。(因为他的兵马还要发粮。)
  全年能余粮八万石。
  这八万石,丁毅要保证全是稻麦,用来储存和卖钱。
  但他们也需要囤粮,今年是保持五万石存粮,并按人口,逐年递增。
  所以今年能卖的,估计只有三万石。
  眼下福建粮价还算平稳,算少点,能卖四万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