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211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11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五营水师总共有7500人,水师增兵2500,这也是丁毅为将来船越来越多而准备的水师兵员。


第472章 另开财源
  去年丁毅这边两个船厂,一共造出三艘四百料海沧战船,两艘千料福船。
  因为长生岛船厂刚投入使用,按李织估计,今天到明年一年,丁毅可造海沧战船5……6艘,千料福船3……4船,后年开始要试造两千料最大的战船福船。
  两个船厂年产8……10艘船,丁毅当然不满意,但没办法,他受限于船匠和工人,目前每次出海都在找,朝鲜和日本很多船匠也被挖过来,也只有眼下的产量,还得靠时间来发展。
  新组的水师千料福船比较多,就是用来运兵的。
  接着丁毅放了个重磅炸弹。
  新组9营常建刚,10营俞亮泰,驻大员,兵马5000人,由赵大山负责,水师5营许尔显部配合9营,10营将长驻在大员。
  此次调整重组后,旅顺有24000人,皮岛有17000人,日本是2000人。
  济州岛本岛4500兵员不算,原先向怀来还有两千兵马在驻守和训练那4500人没回来,这两千兵明年回来后,丁毅将安排在北沟城。
  加上登州严雄32营3000人,青州王卫忠3000人,登州参将杨镇的2000人(正在被关着训练),登莱地区,丁毅有8000人。
  大员是7000人,再加五个水师营7500人。
  丁毅的兵马已经达到67500人。
  其中去大员的兵马基本都是从各部抽的老兵,新征的新兵再分配到各部补充,保证了赵大山手上五千兵马中,有四千是老兵。
  在会议最后,丁毅要求赵大山尽快组织自己的兵马,整训一两个月后,等他回来就出发。
  此时增兵比较多,丁毅每年的开支瞬息就提升了一大截。
  除了杨镇的两千人是由朝廷发饷,其余65500人,都要丁毅发饷。
  这也是丁毅事先和阮文龙仔细研究过,才决定增兵这么多。
  全军6万多人,一年饷银达到90万左右,加上衣甲和火药火器消耗等各项开支,最少150万两。
  再加上其他开支,丁毅现在一年开支妥妥破两百万。
  当然了,丁毅以后要保证各管各的。
  即登州的兵马由登州杜如海,刘元,宋哲他们负责开支。
  旅顺和皮岛的,由丁毅这边负责开支。
  大员的由赵大山自己负责开支。
  济州岛由钟镇奴、魏继业负责开支,从而让各基地能自负自支。
  但前期肯定要丁毅这边大量的投入,包括济州岛的第一年,丁毅也是纯投入的。
  现在丁毅产出的两块,登州加东江镇,合起来一年250万两左右,再加上工匠等的开支,也是勉强足够,余不了多少。
  今年靠卖学区房狠赚了一笔,但明年是没有了,要等各学校建立起来后,才有机会再赚。
  到目前为止,丁毅手头总余银不到一百五十万两,支出压力还是有点大。
  8月24日,丁毅再次来到登州。
  召集刘元,杜如海,严雄,宋哲等人议事。
  去年来时,登州当时算到年底要亏空二十多万两,杜如海手里的钱会少了一大半。
  今年丁毅增兵,经济压力比较大,以后年开支要破两百万,如果登州不能自收自支,他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所以他来看看经过这一年,登州做的如何了,有没有想到赚钱的新办法。
  没想到过来一看,今年登州可以勉强持平。
  “你们怎么做到的?”丁毅惊喜道。
  去年的支出和上次丁毅来时,计算的误差不大,登州总计支出四十二万两。
  这边才王卫忠和严雄两营兵马,支出这么巨大,就是因为引流灾民和囤兵囤田很费钱,还有登州上下官吏几乎被换成丁毅的人,仅捕快衙役等有近千,都是大量的支出。
  杜如海算的是今年可以持平,但现在才八月份,他是如何算的呢。
  今年支出只会多,不会少,最少会在四十五万两以上。
  收入方面,有宋祥的矿科会带到六万左右的收入。
  登州各商铺为二十多万两。
  丁毅听到这里一惊,去年来时,登州各商铺才三万多,一年不到,翻了七八倍?
  原来是路超去年在这边出了个主意,想到个财源。
  当年路超是随丁毅第一批来登州落脚的人。
  他在登州呆过一段时间,现在还挂着王徐寨前所的千户职,他说,他发现登州有十几个堵场,我们可以把登州别人的堵场全关了,只能让咱们开,包括丁毅以前玩过的彩票,俱放到堵场里,必能大赚一笔。
  但杜如海和宋哲等商量,感觉不能这么一刀切,会惹众怒。
  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法子?
  这路超脑子转了转,马上就想了个办法。
  很快,杜如海便以知府衙门的名义,表示不能开堵场。
  因为大明朝是禁堵的,只是处罚不严。
  在大明律中表示,将参堵罪犯分为三等:第一等就是堵坊老板以及经常堵的那些人,问罪之后枷号两个月;第二等就是那些平日里不经常堵博,但是有携带银两等东西的,问罪之后枷号一个月;第三等就是一些年幼无知、被人拐骗过来的,只是问罪。
  在明代若是有官员参与堵博,且为一等、二等的不论文武,全部革职。
  杜如海表示知府要查堵啦,然后三天两头派捕快到处转,登州原有的地下堵坊们,顿时纷纷关门,暂避锋芒。
  按照一般朝廷的尿性,扫过一阵后,很快就没了声音,堵坊老板们很快会卷土重来。
  但杜如海让捕快们天天转,天天扫,半个月不到,堵坊老板们就受不了了。
  这时有小道消息传到他们口中,有人有天大的关系,说登州城只能开三个堵坊,且必须在特定的地方。
  这就类似后世的堵城,把几个堵坊聚集在一处,还能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
  杜如海他们,就把堵城的位置,设在登州港南面,也是外来人员最多的聚集地。
  因为只有三个堵牌,所以需要城中所有堵坊老板们火拼,争取。
  方式和后世一样,价高者得。
  很快,登州城的老板们以高价拍到资格。
  每个堵坊每年上交五万两。
  三张堵牌每年收入十五万两。
  杜如海保证,除了这三张堵坊,谁还再私下开设,必扫之,并且抓到就砍头,欢迎大家举报,举报有赏,现场扫到多少银子,分一半给举报者。
  当时有人不信,还偷偷私开,果然有人举报,因为举报有一半赏银。
  杜如海让严雄带兵去扫,抓到直接把老板的头砍了,抄了家,还得银二十多万两,手上重新有了四十多万银。
  经过杜如海雷霆手段,树立了衙门的信誉,说三张堵牌,就只能有三张堵牌。
  城中其他老板纷纷称赞。
  于是仅这块收入,瞬息暴涨。


第473章 税收之争
  除了在堵场捞了一笔,济州岛去年送来的羊肉羊皮,水果,海货等也卖了大量的银子,仅这块,比去年多了两万多两。
  另外登州现在全年囤田达到二十八万亩,其中大豆一万多亩。
  大豆会送到旅顺去给战马用。
  今年夏粮和旅顺一样不怎么好,秋粮不错,预计年末除掉用了的,能余十万石。
  储存五万石后,再卖掉五万石,又能得到六……七万。
  加上他们大量捕鱼,弥补粮食,全年收入有望达到三十六万两。
  今年开支在四十五万,亏空在十万左右,但因为抄了一个堵坊老板的家,所以会收支平衡。
  到年未,杜如海手上最少能余三十万到三十五万左右,那明年后年也没什么问题了。
  丁毅听了还是挺高兴,他之前倒没想到这个方法来弄钱,还是路超这家伙脑子厉害,啥事都做的出。
  堵这个东西,在各朝各代都是最赚钱的。
  但这玩意,有好处,也有坏处。
  丁毅脸色以一正:“你要下令,我们的部下无论是军人还是文官,都不能去堵,抓到之后,必斩。”
  “诺。”众人神色一震。
  “凡有举报我们的人参堵的,赏银一千两。”丁毅又道。
  众人暗惊,这下是没人敢去堵了。
  “堵牌怎么计的?明年是什么价格?”丁毅又问。
  “明年再拍。”杜如海道。
  丁毅笑了:“正确,哈哈哈。”
  今年每张收五万,是看看形势,明年各老板若能赚大钱,必然要加价。
  以前登州城,最少十几个大小堵坊,还都在隐秘处,普通人很难找到。
  现在只有三个,又是光明正大在港口人流最密集的地方,绝对能赚大钱。
  “警告各堵坊,不要惹事情,引起民变,定罚不饶,大伙和气生财。”丁毅又嘱咐了一些事宜,众人一一记着。
  明年要是卖到高价,登州这块就能自收自支自我养活自己。
  丁毅又问,现在有多少人口了?需要我们养的?
  需要他们养的,意味着这些人里,将来可以征兵和交税。
  去年来时三万多,现在已经破了五万,中间有大量的被送到旅顺和济州了。
  杜如海在这边做的很好,不但利用以前留下的田,还开恳了很多新田。
  这边的产量也比东江镇略高。
  但杜如海也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这边的田差不多要没了。
  因为大部份田都在明朝的官员晋绅和百姓手上,只有丁毅的五万多人,在囤二十八万亩田。(也是丁毅能收税的田)
  以后再来流民,就没什么田分了。
  按杜如海估计,这边最多只能囤到三十万亩。
  也就是还有两万亩的空间。
  这让丁毅觉的,夺取大员更加迫不急待,以后大量的流民,必须要新的地方安排,而那个地方,要有田,有地,且人少。
  丁毅走时,提了几个建议。
  其中有一条,即在今年新建登州北港。
  南港以后就是各地商人们进出的主要港口,而北港,将来只能由丁毅的战船进去。
  他每天用战船大量的运人运货,而登州在他的经营下,人流越来越多,商人也越来越多。
  所以丁毅必须分开。
  把北港纳入军事管控,所有娱乐设施放在南港,促进消费。
  两港之间,最少要相距五里以上。
  另外一条,要想办法,从明朝收税的田里,收起税来。
  他的兵马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后面如果拿下大员,更是要大量的投入,丁毅现在着急多开财源,寻找至富的路径。
  丁毅说完后没一天,就离开了登州。
  ………………
  胡根生是登州之乱时的降兵。
  他以前是军户,孔有德兵变,他先跟着当地驻军打孔有德,被打败后就降了孔有德,然后被丁毅打败,又降了丁毅。
  在丁毅的手里,他们每一百降兵建一囤堡,负责一千亩良田种植,还是半训半农,胡根生因为表现好,被任命为堡长。
  但他们很快发现,那训练强度很大,农闲季节,更是整天的训练,并且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有种队列训练,一站一整天,一走一跑也是一天。
  降兵被练的跟狗一样,私底下都破口大骂。
  还有胆大的晚上连夜往外逃。
  但连着几个逃兵被抓回来砍了头后,大伙都老实了,也认命。
  私底下,大伙还在骂,因为你把我们当兵练,却不给军饷,只提供三餐。
  好歹以前跟着孔有德和当军户时,多少也能分点粮米或饷银,虽然小,但也算是有吧。
  不过在练了半年之后,突然有好消息传来。
  所有人分田了。
  堡长分五亩,副堡长分两亩,每年上交四成,三成,两成这样递减给千户所(其实就是丁毅。)
  其他降兵第一年一亩,第二年二亩,第三年也可以三亩,堡长和副堡长也每年递增一亩。
  降兵最高五亩。堡长和副堡长最高十亩。
  这下所有降兵都一头劲,瞬息感觉那丁大人活菩萨在世。
  他们大部份人不知道丁大人是谁,但每次收粮上缴时,都会有人来说:“你们要谢谢丁大人,是丁大人,给你们分亩,给你们粮的。”
  大伙当时都会齐声道,多谢丁大人。
  今年已经是第三年。
  胡根生目前拥有八亩田,三年兵现在只要上交两成,加上自己吃的,还能得到近十石粮米,最近粮价高,他一年卖粮能得十八两银子左右。
  去年胡根生就在灾民中找了个年轻的小娘,结了婚后,今年还生了个大胖儿子。
  现在的胡根生感觉自己人生已经达到巅峰了。
  堡中的兄弟们都和胡根生一样的想法。
  他们堡里原本一百个人,被砍了几个后又补充了。
  如今三年过去,普通囤兵都拥有了三亩田,每年同样上交两成,全都能有盈余。
  因为大伙的口粮都是丁大人提供的,胡根生需要自己养老婆儿子,而其他没老婆的,可以全卖掉,三亩田大概能得八石,上交两石左右,另外能卖几两银。
  所以大伙都有点余钱,生活越来越好。
  很多人也和胡根生一样娶了老婆,生了小孩。
  他们都已经把登州,当成了他们自己的新家。
  但就在今天。
  一堆知府衙门的官兵,三十多人来到他们囤堡。
  领头的小吏四十多岁,骑在马上,大声问:“这边堡长是谁?”
  胡根生带着几个兄弟走过去。
  最近算农闲,除了除草就是等收粮,堡中大部份兄弟都在训练。
  留在家里的,只有十几个年纪比较大的。
  “啥事,我是堡长胡根生。”胡根生奇怪的问。
  “你们这边,一共囤了多少田?”小吏问。
  “一千一百亩,怎么了?”胡根生问道。
  小吏马上道:“你听好了,朝廷有令,加派军饷,每亩田,秋收上交五成或五钱银。”
  “什么?”胡根生等人听的要跳起来:“放尼娘的屁,咱们的田是丁大人的。”


第474章 丁大人仁义
  “我管你丁大人马大人。”小吏笑骂:“全都要听大明皇上的。”
  “前方关宁军的军费都不够了,朝廷下令必须征五成。”
  “关宁军军费不够关我们屁事。”
  “你们想造反不成?是哪个丁大人,说出来?我到要看看,哪个丁大人,比皇上还大?”
  “这是大明朝,谁大的过当今皇上?”
  “皇上要征税,你们谁敢说不?”
  小吏凶的很,对着他们破口大骂。
  他带来三十多人,有人直接拔刀,铮:“你们想造反吗?”
  胡根生等人人少,堡里还有家人,瞬息被吓的不敢动。
  但他们都很生气,很多人咬牙切齿,这是夺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啊。
  辛辛苦苦种了三年田,眼看着要丰收了,朝廷居然要收五成?
  这大明朝,是要亡了吧。
  皇帝老儿你睁开眼看看吧。
  “住手,你们是那来的?”突然不远处有人大喊。
  胡根生他们抬头一看,都是大喜,原来是登州营的一名把总叫高云海。
  高云海当年就是负责训练他们这堡的人,现在还经常过来看他们,每年他们交粮也是交给高云海。
  “高把总,是知府衙门的人,来收粮了。”胡根生赶紧道。
  高云海走过去,怒道:“这些田都是丁大人名下的,我们已经定了规矩,不能改。”
  胡根生等人纷纷点头,丁大人仁义,说不改就不改。
  “你们那个丁大人?”小吏怒道
  “咱们丁大人,是东江镇总兵丁毅丁大人。”高云海大声道:“你要收税,和咱们丁大人去说。”
  “混帐,”小吏大怒:“区区总兵武将也敢自称大人?丁毅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