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187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87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州码头每隔几天就有人被送到旅顺和皮岛,人多的时候一次能运几船,人少的时候也能有半船一船。
  从去年到现在,东江镇已经多了一万四千人,其中成年男子占了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大部份都是陕西,河南,山西等地的灾民,那边闹农民军,到处混乱,能活着跑到这里的都不容易。
  眼下这批人,有技艺的都被挑了出来,然后大部份安置在复州和金州,另有两千有家属的精壮被安置在皮岛北面的铁山(铁州)。
  当年高丽和辽国争地盘,在这边修建江东六城(镇),铁州,通州(现在国内网上很多地图显示宣州,其实1413年改为宣川)、龙州,龟州,郭州,兴化。
  到明朝1618年时,铁州和宣川都在毛文龙手上,原历史毛死后,被朝鲜又占回去了。
  这次还是被丁毅占着。
  铁山堡在丁毅手上不断被扩建,他将是皮岛北面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内有肖永秋7营三千人马,加铁山堡百姓三千多人,是一个大堡。
  未来丁毅要求这堡里的总人口破万,到时可以在铁山堡到宣川一线囤田,包括南面的须弥岛都可以囤点田。
  丁毅守这个方向,一是可以成为皮岛前站,二是可以囤田。
  历史上高丽为对付辽国,曾经在通州(宣川)驻兵三十万,囤田无数,养活自己,所以四周有很好的良田基础。
  守好这条线,丁毅又能囤点田出来。
  眼下金州和复州的人口都已经达到一万五以上,战兵俱有五千以上,防守这条线已经完全没什么问题了。
  这样丁毅把皮岛和旅顺先守好,就能安心囤田暴兵,训练人马。
  现在两地人口加起来已经了破三十万,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从登州过来。
  复州和金州的人口已经达到极限,所以丁毅在会上决定,新建一大堡。
  新堡建在复州东侧二十里处,与永宁,复州呈三角形,具体位置要工匠和张经去现场看,一定要选个好地方,即能守住要地,又能囤田。
  这个堡建成后,等于又往前拓地几十里,往南可以囤田,往北是距离盖州更近。
  丁毅这是要把堡往后金老家修。
  这次建堡和当年明军修大凌河堡是一样的,有挑衅后金之意,丁毅认为后金到时必定会派兵打过来。
  所以趁现在他们还在入关,丁毅赶紧让人先选位置,选好位置,立马开建。
  李忠义又道,现在匠作局工匠和工人已经达到六千多,其中五千老人基本都在旅顺和猪岛,复州和金州各有三百多,皮岛有五百多。
  新来的工匠,大部份安排在复州,金州和皮岛,只有经过选挑的修练工匠才能来旅顺。
  皮岛金州复州三地的工匠,基本以制做劣质火铳和火炮,主要往日本和朝鲜售卖。
  丁毅要求,从工匠中再挑选一部份,去济州岛,尽快把那边完善起来。
  丁毅还告诉大伙,现在已经有了马场,后面所有的步兵都要学会骑马,以后合格的战马可以配给骑兵,不合格的,也可以给步兵。
  各营都要学会骑马,先从毛信8营和肖永秋7营两个营开始,燧发枪也优先配这两个营。
  这让毛信和肖永秋两人大喜,事实上这两个营老兵最多,成立也是最早,打过的仗也比较多。
  现在算是丁毅的王牌部队。
  这次会开的比较短,也没增兵,因为增兵要钱,丁毅现在刚得到济州岛,又是个用钱大户,他怕钱不够,而且暂时也没必要增兵,人口和兵的比例不想拉太小。
  会后,李忠义带丁毅看了新的铁炉。
  为了扩大精钢的产能,加快燧发枪的制造,猪岛那边用炸山的方式,清理出一片新的地方,盖了五个新铁炉。
  目前有一个已经要完工,其他的今年年底前都能完工,完工之后,他这边需要再加五百工人。
  丁毅向他保证人员没有问题,可以从登州调过来。
  但这五个铁炉同时完全能炼钢,最少要到明年三月份左右,到时他们的精钢产量,可以支持丁毅这边月产五百支燧发枪。并且不影响其他鲁密铳和劣质铳的制造。
  丁毅听完愣了下,因为一个月五百支还是有点少,他几万部队换到什么时候?
  李忠义又道,等模具或锻造式零件方法研究出来,应该能提速。
  但枪铳的零件需要很精巧,李忠义估计锻造出来后,打磨也费时间的,好在打磨可以用普通工人,不用事事由工匠做。
  丁毅则道,不要个个零件用锻造或模具,有些零件肯定不适合,你们找些适合的零件来批量生产,不能为了速度,而降低枪的质量,当然,卖给日本和朝鲜的,可以这么干。
  李忠义等人一一记着。
  丁毅又问:“那明年三月份后,每月能产各种铳和炮大概多少有数吗?”
  李忠义和周大虎对视一眼,很快道:“燧发枪能达五百支,优质鲁密铳保持在1500,劣质的在2000,总共每月出产4000。”
  丁毅在去年同期,月产鲁密铳就达到3000,眼下还是4000,一年没多少进步,就是因为精钢难练,产量不够,工匠有限,并且开始在造燧发枪。
  现在加上了个簧轮枪,等簧轮枪做出来,能量产,肯定各种火器产量又要降下来。
  没办法,最重要的工匠,还是太少,其他物资再多也没有用。
  比如成品钢,周大虎曾建议大批量购买苏钢,可大量购买苏钢太费钱,而且丁毅在日本有源源不断的铁矿过来,自己不练钢,这些铁矿也用不完啊,就这几年用来用去,他还保持着二十万斤铁矿的战备储存量。
  再说现在他工匠不够,钢再多也没办法提升产量。
  “火炮产量不会大幅提升。”李忠义又道,以前他们只做五种火炮,6磅,12磅,24磅,然后是佛朗机,少量的虎蹲跑,必竟现在能跑到他们面前的敌人不多。
  以前五种炮共月产70门左右。
  现在要加上劣质火炮,自己的产量不能少,每月还要造二十门劣质火炮,已经算是提升了产量。
  丁毅要求造48磅岸防炮,不要有多快,慢慢来,一个月造一门都行。
  李忠义和王又安瞪着眼睛想了想,王又安道:“这么大的炮,倒没有造过,但工艺过程都差不多,应该没问题。”
  这个炮用的少,丁毅主要想将来用在台湾和济州岛,所以要求不高,一两月造一门都行,慢慢来。
  丁毅点点头,最后道:“现在咱们自己学校已经能出工匠了,还是需要时间,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若干年后,我们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用不完的各种工匠和人才。”
  李忠义等匠师们听的神色微变,俱是动容。


第419章 工匠被你抢光了
  丁毅离开猪岛后,又到了长生岛。
  现在长生岛也有近两万人,多数是以前的辽民,少数是新来的流民。
  这边新的船厂从去年12月造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好,工匠局造船司司长李织说,包括配套的船坞,帆厂等,大概要到年底才能完成,明年初可以造船。
  而旅顺那边,已经开始造千料商船。
  丁毅勉励了众人一番,又与几个匠师们谈谈心,刷了下存在感,然后更回到旅顺。
  他每次回来就有很多事,马不停蹄跑皮岛和旅顺。
  接下来几天,分别召见了经过培训要晋级的各级军官,还要赐刀,面谈。
  观看部队训练,看看训练效果。
  特别是骑兵在和朝鲜日本打过两次后,总算是见过血的,明显比以前精锐了一点。
  但和后金比起来,还是有点距离,主要是骑术和射术上面。
  而他们从崇祯二年开始组织骑兵,到现在这么多年练下来,比普通明军强多了。
  考虑丁毅的骑兵以后基本少用弓,会配短铳,所以他要求也不高,只能让张经和袁有才他们慢慢练。
  忙到8月初,丁毅带着新出厂的一艘四百料海沧战船前往登州。
  一到登州就看到这里人山人海,码头上全是人。
  此时后金在山西到处抢掠,山西的大量百姓也往这边逃亡,这几天来的百姓数量越来越多。
  码头上有旅顺的辅兵在帮忙维护次序。
  这些辅兵是以前在这里囤田的一万降兵。
  为了分田,他们在这里半囤半练,在王卫忠的训练下,已然有一半旅顺辅兵的样子。
  王卫忠原本有三千兵马,朝庭以为他两千,所以他带了两千去山西。
  这次丁毅过来,是要从流民中新组三千兵马。
  他要组织济州营,从流民中选三千,有没有家属都没关系,最好是刚到的,全部送往济州。
  杜如海用丁毅的宣传口号,分田分牛,愿者报名,但先不说去那,只说海外。
  当天,丁毅和杜如海来到一个粥点,这边有二十几口大锅,最近因为流民多,日夜不停的烧粥,丁毅的人马分成三班倒在干。
  现场聚集了一两千人,到处都是人群,好在有衙吏兵丁维护次序,大伙也不敢乱来,都很有序。
  这个据点在招远之间,九成已经经过筛选,有技能的都被领走了,余下的都是普通百姓,等着被带走分地方囤田。
  杜如海这时站到高处,大声道:“安静,安静一下。”
  他一开口,四面的工作人员也在大叫,不一会儿,全场慢慢安静下来,所有流民看向他这边。
  “每家每户按人口计,不轮大小,每人可分五亩田,税四成,有没有人报名?”
  人群哗然,很快有人道:“刚才不是这样说的啊?”
  登州这边囤田和济州不一样,所以说法不同。
  这边流民,早来的都是分田,后来的有部份是分田,有部分是当佃户,主要看有没有家属。
  而且税也没有四成,田也没这么多。
  杜如海道:“不是登州,在另一个地方,所以分田多,但那边产量高,税也高。”
  “什么地方?”有人奇怪问:“还能保证产量高的?”
  “那肯定的,你们别怪什么地方,有没有去的?”
  “有牛和种子器具吗?”又有人问。
  “会提供。”杜如海道。
  济州岛那边就不缺牛,丁毅还打算往登州和皮岛运点牛过来。
  “有鞑子吗?”丁毅站在人群后面叫道,说完赶紧换个位置。
  现场也没人关注他,大伙果然竖起耳朵。
  “当然没有,保证没有,有鞑子,还会有产量?”杜如海笑道。
  “怕是在海外吧。”有人叹道。
  “海外也一样啊,只要有田就可以。”丁毅在后面叫道。
  “田亩有限,先到先得,不去的,就留在登州了。”杜如海这时道。
  “俺愿去。”丁毅在后面大叫。
  “俺也去,俺也去。”有几个亲兵学着他叫。
  这下前面的百姓急了:“我去。”
  “俺要去。”
  然后看到有人报名,更多的人着急了,大伙都抢着要去。
  因为分田有点多,每个人可以分五亩,有的家里三四个人的,可以分一二十亩,税四成也能接受,关键有牛和种子等东西提供。
  杜如海用了好几天时间,忽悠了三千户,每户都有个精壮可以当兵,并且为了保持劳力,基本每户都有两个以上劳力。
  当时也不说当兵的事,全部装上船往济州岛再说。
  丁毅的亲兵黄斌被派走,前往济州岛当济州营营正,替换向怀来回旅顺。
  丁毅交代他,向怀来的两千兵先留在那边帮忙训练这三千人,同时有稳定作用,等那三千户和济州当地的一千五兵马训练完成后,就让向怀来的兵马撤回。
  估计练个一年差不多了。
  黄斌领命,带着水师,和这三千户往济州岛去。
  到了济州岛后,流民们一看这里的环境,果然很高兴,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很多人都觉的来对了。
  但黄斌马上说每三户抽一人当兵,抽中的税三成,少交一成。
  还说这边四周临海,基本不会有仗打。
  有百姓同意,有百姓不愿意,但这时不愿意都不行,向怀来人走了,他的兵马在这边。
  黄斌每三户抽一个,抽中的少交一成税,优先配牛和种子器具等。
  接着家中有兵的每过三天发一次鱼肉,五天发一次猪羊肉,而且当兵的基本三天两头能吃肉,虽然训练辛苦,但大家都有家属在,你跑也不敢跑,等三个月一过,什么苦都习惯了。
  这时当过兵的,气质和形象就有点不同。
  这下其他户看的眼红了。
  三个月后,有人主动提出要当兵。
  黄斌逐步推进,用了一年时间,终于完成丁毅的目标,把三千户每户都抽一精壮来当兵。
  这时济州岛上,多了三千户汉民,另有三千汉军,还有原住户一千五兵马,共四千五百兵马。
  向怀来的二千兵马,在帮他们训练了一年后,分两次撤回皮岛。
  …………………
  8月初,山西怀仁县。
  早在七月中旬,王卫忠的两千兵马到了之后,就一直驻扎在这里,没多久,曹文诏带着两千关宁骑兵也到了这里,大伙一起守着怀仁县。
  此时后金军正在明朝各府州和城堡之间来回穿梭,如无人之境,到处抢人抢粮抢银子。
  明军死守大同,一兵也不出。
  而怀仁县在大同附近,也有王卫忠两千兵马和曹文诏两千骑兵,另有怀仁县守兵两千,计六千兵马。
  这天王卫忠正在营中,外面周有根乐呵呵的进来了,这次他也随着王卫忠兵马一起过来,另有任务。
  “今天有没有收获?”王卫忠看到他就问。
  “屁的收获,县里一共三十多工匠,三个医士,都在俺们营里了。”周有根笑骂:“丁大人给俺两百个目标,俺怕是完不成,回去要挨骂。”
  原来他们一路过来,到处收罗工匠和医士,眼下营里已经带着一百十几个工匠,三十多医士。
  “那县令没找你?”王卫忠瞪着眼睛,工匠都被你抢光了,不找你?
  “俺说俺们大部是火铳兵,需要工匠维修,他敢不给?等走时,直接带走,他找俺也没用。”
  “不知何时能走?”周有根左右看看,低声骂了起来:“这吊朝庭真是无用,到底打不打?不打就别找咱们来,咱们来了,天天就龟缩在这城里。”
  “嘘。”王卫忠示意他别胡说:“不急,听朝庭的,守着也挺好,不用花力气。”
  丁毅的兵马善守,但是要在自己地盘,自己做主,可以守的好。
  眼下在怀仁,王卫忠想挖坑,修工事,怀仁县令都不给百姓民工支持。
  王卫忠索性也不挖了,估计会出去打。
  两人正在聊天,外面有人来报告:“关宁军曹文诏派人来了。”
  两人对视一眼,感觉可能要出兵。


第420章 这算旅顺精兵?
  曹文诏此时身为总兵官,比丁毅官职还大,自然不会亲自来,他派人传王卫忠到他营里议军事。
  王卫忠也不敢怠慢,马上带着两亲兵去了,周有根想陪同,王卫忠示意他不要去,并说,万一自己回不来,马上带着兵马杀出去,回山东。
  周有根一愣,但没考虑太久,点点头。
  王卫忠赶到曹文诏大营后,看到营里已经有好几个人在。
  张宗衡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曾是大同巡抚,后迁兵部右侍郎,总督大同。
  这家伙很喜欢用火器,在大同巡抚时,经常向朝庭要火器,崇祯二年十月:“大同巡抚张宗衡疏言:臣请鸟铳五千杆,又臣新造三眼枪(三眼铳)五千杆。”最后三眼枪替代了快枪、神机枪等单管铳,成为主战火器。
  大同就是他的火器基地,这里有大量的工匠,为大同边军打造火器。
  张宗衡到怀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