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180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80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杜如海的说法,其实相当于登州境内统计到的48万余人,是丁毅可控制的人口。
  而且前期丁毅让囤兵们在各处道路口建堡之后,现在登州境内等于步步为营,丁毅的控制力相当强。
  外面人想进来都不容易,必须得找偏僻小道翻山越岭。
  大部份老百姓不需要丁毅来养,丁毅要养的就是一万四千囤兵,和后来进来的一万多流民,还有他们从旅顺过来的工作人员,加起来现在大概有三万左右。
  “去年朝廷每田税几何?”丁毅又问。
  前不久朝廷刚刚征饷,又加了税,这几年经常加派辽饷,每次都压到百姓头上。
  登州这边还好点,但加上刚刚的加派,现在普通百姓纳银已经达到0。12两。
  要知道最早只有0。009两,崇祯四年加派了0。012,这些年连连加派,目前已经累计到0。12两。
  这也是丁毅和刘元在控制登州后的结果,放在河南陕西等地,有的在当地官员的操控下,已然涨到1。2两,甚至可怕的数两以上,这也是那边为什么很多流民的原因。
  种的田得到的粮都不够上缴,为什么不反?
  丁毅心中是知道,这0。12两里,还有登州各级官员的好处在里面,这已经是丁毅在这,他们做的没那么难看,换在其他地方,比这可怕多了。
  但眼下他不能改变这件事,需要他们帮忙控制登州。
  丁毅的方式是逐步蚕食,慢慢用自己培养的人,替换原来的官员和小吏。
  等大部份人被替换掉,他自然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做事。
  于是他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看向众人。
  现场有刘元,杜如海,严雄,周有根,方多台,杨端,宋祥等人。
  王卫忠因为要出兵,今天不在,正在准备兵马器具和粮草等事。
  “我要成立……”丁毅缓缓道:“登州办事处。”
  众人宁神细听,也不敢出声。
  丁毅之前也成立过,当时路超在,小范围的知道,做的事也少。
  但现在不同,他要逐步控制登州全境。
  “杜如海为办事处管事,全权处理办事处民政,农事等事宜。”
  办事处下设民事科,,教育科、匠作科(这边也是不造只修)安置科(主要负责流民安置),矿产科,医学科,税务科等。
  刘元脸色凝重,这些科大部份功能在登州府内都有,丁毅显然要单干了。
  丁毅这时看向他:“后面这几年,你逐步把我们各科的人,替换掉原来登州府的吏员。”
  官员不好随便换,但吏相当于聘用人员,随时可以换,丁毅打算把自己人,一步步换掉所有的吏员,包括捕快,衙吏等。
  “明白。”刘元深深的点头。
  “成立32营。”
  严雄为营正,杨端为副,从金山左所和海阳所等千户所囤兵抽三千人,全部转为战兵,配置同旅顺步兵营。
  另从流民中选三千精壮,替换到原来各千户所囤田,或不够三千,就以后慢慢补。
  因为这次王卫忠出去打仗,丁毅让严雄组建一营兵马守登州。
  他们几个千户所有八千囤兵,农闲时都在训练,一年多下来,现在随便组织起来,就是一支战兵。
  这样的话,丁毅又要多给三千战兵发饷,支出多了点。
  但这是杜如海能承受的范围。
  前面说过,这几年他手上已经囤积了有四十多万两银(包括丁毅当年抄大户的没用完的钱都在他手上)。
  虽然这边的盐利还是算在旅顺收入和支出中,所以没在此列。
  但这边的收入有囤田和矿产,还有登州城的商业行为。
  因为丁毅当初占了登州城很多商铺。
  现在登州城人口缓缓恢复,这也为他们带来一笔收入。
  按杜如海估计,他们自己的田,今年秋收后,若没天灾影响,当有40万石粮左右。
  除开分田的和囤田流民自己应得,应该还有15万石余下,相当于税收为15万石,证明这边的税比济州轻多了。
  引流灾民和自己用掉,大概要10万,估计最后可以存五万石。
  当然,按丁毅的规定,流民呆在登州时间越长,上缴的粮越少,后面丁毅收的会越来越少。
  最终定格在每亩两成税,相当于济州岛一半。
  那样收上的粮,也就足够他们自己用,估计不会有的存。
  所以除了让流民囤田外,自己也要囤,即从流民中挑选精壮,做为囤军,边囤田边训练,将来田种好了,转为战军,而他们自己的田,则从流民中找佃户继续种,这样收成就能大于两成,至少可以拿到四成,甚至五成。
  按丁毅的说法就是,前期人少,先把用分田把流民稳在当地,后期人口有多,就不给田,只找佃户,从而保证自己的用粮。


第403章 灾民四起
  5月20日,潍县。
  此时已经算是进入莱州地界,沿着官道往前就是昌邑,当年登州之乱,叛军最远也就打到昌邑,所以进入潍县之后,这边的还算有点人气。
  此时在潍县和昌邑官道的交界处,涌挤着大量的灾民。
  去年以来,陕西流民暴动波及大明很多地方,河南,山西,安徽,湖北,四川多地受到影响,流民经过,寸草不生,诸多百姓或被裹挟,或巅波逃亡。
  这官道上一千多人都是从山西逃亡过来,他一路经过济南,青州,然后进入莱州。
  只因在济南时,很多流民不能进城,当地官府又不管,而城内城外都在传,登莱两地,有官府设粥赈灾,接济流民,还分田地。
  当时很多灾民不信,但有人传,登州之乱,赤地千里,眼下登州有很多无主的肥田,等着主人去领。
  这时代的老百姓,只要有亩田有个家就是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很多灾民自发组织起来往登莱来,也有不信的继续在济南等地流窜。
  灾民们一路从济南再到青州,经过每个州府都无人管他们,很多灾民因为饥饿和疲劳,甚至永远倒在路上。
  但每到一地,总会在某个道口遇到一波人,煮几锅粥,并会告诉他们,前面登莱,或有希望,还有更多的粥。
  正是这样的声音,和少许的粥米,指引着灾民们一步步往登莱而来。
  眼前这波灾有一千多人,从济南出发时,他们只有七百多人,路上还走散和死了一些,但依然越走越多。
  因为从四面八方都有人往登莱而来,大家和他们一样,都在山东各州府收到消息,登州有田有粮。
  进入莱州潍县之后,潍县在城门口设大大的粥锅三十余口,日夜不停的烧粥,灾民们吃了暖暖的粥后,很多人都要哭了,原来这是真的。
  负责著粥的人告诉他们,沿着官道走,继续往下一站。
  丁毅去年安排到登莱甚至全山东的据点都在发挥作用,由丁毅出钱,当地官府出力,太远的都是安排人,进入登莱后,官道每三十里处必会有村庄和小镇,每三十里左右设粥点,每天银子哗啦啦的流出去。
  烧粥的钱还是小事,丁毅为让当地官府尽力,以银子雇佣当地吏员和军士维持次序,每人每月一两银,从莱州到登州这一路上差不多请了一千人,每月开支连粥和人工在内,加上他自己的人,要两千多两,一年就是近三万两,登莱之外的人更多,开支也不少,好在杜如海手上有钱,而且暂时不需要旅顺贴钱进去。
  此时这波一千多的灾民,刚刚经过潍县,到了昌邑地盘。
  官道上依旧是三十余口大锅,烧着粥,路过了灾民们每人能喝一大碗。
  但和之前经过的村庄不同,此时前面设有卡口,每个经过的人会被询问。
  “你有啥特长没有?比较手艺活什么的?”
  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娘,排了好半天轮到喝粥了,却被拦住询问。
  中年男子个子不高,一脸的敦厚,他身上衣服又破又烂,脸容苍白,一看就是受了很多苦。
  身这的小娘头发有点乱,脸上全是黑灰,应该是故意抹了抹,怕被人惦记。
  “俺………俺会打制铳算不算?”男子想了半天,小心的问。
  “你会打铳?”对面的男人抬头打量他,又问:“会打什么铳,以前在那干的?”
  “鸟铳,以前在大同镇干过。”
  “大同最近没有兵灾啊,怎么跑出来了?”男人又问。
  “活不下去了,没田没米,打铳也没收入。”男子忿忿的道。
  他为大同镇打铳,军方不给钱啊,只给点米,他一个吃都不够,别说还带着个女儿。
  “叫什么名字,住大同那个镇那个地?”对面又问:“她是谁?”
  “王民,大同镇皮巷子9号。”
  “这是我女儿王吉儿。”
  对面拿了个东西记下了,然后伸手招呼:“你两去后面,穿灰衣服那。”
  两人往后找到个穿灰衣服。
  “啥技能?”灰衣服的问。
  “打制鸟铳。”王民老老实实道。
  灰衣服的拿出一东西塞在他手上。
  他低头一看,是块铁皮包裹的牌子,上面有个‘甲’字,背后填着一丝红色。
  接着又塞给他一个布包,里面好像也有东西。
  “你们沿官道,往莱州去,路上遇到粥点不用排队,先递上牌子,对面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不要说话,听懂了没?”
  “听懂了。”王民赶紧点头。
  “我说什么了?”对面又问。
  “沿官道去莱州………”王民结结巴巴的想着。
  边上的女儿王吉儿这时脆声声道:“遇粥点不用排队,先递牌子,对面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不要说话。”
  “恩,你女儿很聪明。”对面看了看王吉儿。
  王吉儿低头羞涩笑笑,但脸上抹着黑灰,倒也看不出什么。
  两人喝粥的时候打开那布包,居然发现里面有三个米饼,这把两父女给激动的。
  两人赶紧跑到一边没人的地方去吃,一口气把米饼就在粥吃完,整个人饱了很多,感觉也恢复了好多力气。
  这下两父女觉的更有希望了,继续赶路。
  他们跟着大部队,走走停停,好在现在五月,温度也不冷,晚上将就找个地方还能睡。
  一直到5月26日,才到黄县。
  此时距离登州已经不远,很多灾民又累又饿,但他们每次经过粥场,都有饼吃,体力保持的比较好。
  这天到了黄县的粥场,这边有从平度,莱阳等各处来登州的流民,现场有三千多人,到处都是人,又乱又脏。
  但这里距离登州近,登莱总兵徐敷奏专门派了两队兵马在维持次序,灾民们也不敢乱跑。
  王民一看排队吃粥的又是好长,赶紧从怀里小心翼翼拿出那红色铁牌。
  他喜滋滋的正要往前走。
  突然,后面有人猛的出现在他身前,劈手一把,就将那铁牌报了去。
  他顿时愣在场中。
  只见一枯瘦的青年,表情狰狞看着他:“狗东西,我盯你很久了,这玩意,爷要了。”
  叭,说着他一巴掌呼在王民脸上。
  “啊呀”王民一声惨叫,滚倒在地。
  “爹爹”王吉儿从后面哭着跑过来。


第404章 做死
  那青年也不管,拿着铁牌就往前跑,拼命往前挤。
  四周有兵士看到,立马冲过来:“不要插队,排好。”
  “我有牌,我有牌。”青年举着牌。
  兵士看了看后,没再说什么,还示意他从边上绕过去。
  “那是我的啊……”王民在哭着,颤抖着站起来。
  父女还想找青年理论,身前一闪,又一个二十多岁的妇人拦住他们。
  “你,你干嘛。”王吉儿又气又怕,突然明白:“那是你男人?”
  “不许走。”妇人凶巴巴的道,但她应该不是这种性格的人,为了粮食才敢这么做,表情凶狠,眼神却是躲闪害怕。
  “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王吉儿眼泪不争气的掉出来:“大家都是灾民呀。”
  王民想冲过去,妇人紧紧拉着他,三人在场中纠缠着,谁也不肯让谁。
  此时前面的青年已经绕过长长的队伍来到一个大锅的后面,看他举着牌子,有人把他召过来。
  “给给,我有牌子。”青年喘着气,喜滋滋道。
  那人拿过牌子,看了看,抬头问:“你什么手艺?”
  “。。”青年。
  “你是什么手艺?”那人又问。
  青年这下听懂了,想了想:“我会种田,我婆娘也会。”
  “你这牌子,捡来的还是抢来的?”那人冷着脸问。
  “没有,没有,不是。”青年脸色大变。
  那人一看他表情,就是大怒:“抓起来。”
  两个兵丁赶紧过来,一把按在地上。
  “饶命饶命,大人饶命。”青年吓的半死。
  很快,青年被押了出去,外面和王民缠纠的妇人也被抓住。
  四周很多灾民都看着,表情茫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大胆刁民,抢夺他人东西,扰乱赈灾次序,斩。”有个厉声大喝。
  不顾这两夫妻的苦苦求饶,扑哧,现场有兵丁手起刀落,两颗脑袋滚落在地。
  “啊”王民父女吓的也一屁股坐到地上。
  四周很多灾民看在眼里,俱吓的半死。
  等牌子还回王民父女手上后,有一个兵士板着脸对他们道:“进入登州后,沿官道走,现在凡走小道被抓到者,俱当奸细,斩。”
  “经过各个囤堡,亮牌通行。”
  两父女瑟瑟发抖,拼命点头。
  29日,王民父女穿过几十个囤堡后,终于进入登州码头。
  进入登州码头需要进城,他们进城时,都有人带队,不准乱跑,一路直行到码头。
  码头这边人山人海,全是各处来的灾民,同样是排队有序上船。
  这边都是登州水师的船只在帮忙运人,每运一船,杜如海按人头给他们,一个人一钱银子,虽然是友情价,比较低,但一天下来,有时要运上千人,那也是一百多两。
  码头上有旅顺的人在点人头,边上是登州水师官兵配合。
  “不要吵,都排好队,有牌子的先拿出来。”不时有人在边上叫。
  王民老远就举牌:“我们有,红色的。”
  “你过来。”很快有兵士帮他们插队上了船,很多不能插队的灾民,都眼红红的看着他们父女。
  上了船后,他们父女被分配到一个地方,发现这里坐着好几个人手上都有和他一样的红牌。
  王民想了想,试探着问:“你们,都是打铳的?”
  “恩。”有个粗壮汉子点头:“俺以前是营里的军匠,跑出来啦,嘿嘿。”
  他现在也不怕,必竟到了东江镇的地盘。
  “听说这船是去东江镇的。”有人小心声道:“我偷听到的。”
  “东江不是和鞑子比较近吗?”马上有人颤声道。
  “东江的丁将军很能打仗的,听说百战百胜,登州人都知道。”有人大声道:“这几年都没吃过败仗,鞑子也打不进来。”
  众人神色稍安。
  “管他去哪,有田给我种,有粮给我吃就行。”粗壮汉子喃喃道。
  大伙脸上不约而同露出应该如此的表情。
  王吉儿脸上若有所思,但很快又变的一副乖巧听话的表情。
  下午,他们的船在旅顺登陆,所有人排队下船。
  下船之后,就有人开始报名字。
  王民很快听到自己的名字,赶紧带着女儿往那边去。
  他听到粗壮汉子叫袁田,也和他们一起。
  一行人到了一幢房子外面,然后一个个进去。
  像王民带着女儿的,轮到他时,就和女儿一起进去。
  里面有两个青年文士模样的人,先照例了问了他们的出身,住址,手艺。
  左首的又问:“王民你打鸟铳多少年了?”
  “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