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栏珊后面是官军一个个营地,最前排的营地都是带着步兵为主的各镇总兵,关宁铁骑在两翼,丁毅和徐敷奏的营地护卫中军。
明军阵前已经放好了火炮阵地,这些火炮都是从莱州,昌邑等运过来的,大概有七十多门。
随着前军一声令下。
轰,明军的大炮先轰了起来。
丁毅和徐敷奏面面相觑,这个时代用火炮攻城却是没啥大用。
皇太极和孔有德都试过了。
孔有德手上一度有三四百门火炮,简直是明军史上动上火炮最多的一次,还是奈何不了莱州。
火炮在这里唯一的作用,大概是为已方攻城兵马提供士气壮胆,提醒他们,自己也有火炮在打。
但丁毅后来才知道,原来明军打炮还有另一种作用,火炮一打,空中就满是烟雾,如果正好在敌军的炮火覆盖下,有时敌军未必知道自己有没有打中。
丁毅听完,觉的还有点道理。
因为官军这边很快几十门纷纷响起,炮地前面全是烟雾,丁毅等人站在平地上都不好看到前面,赶紧和高起潜等一起找了个高坡去观看。
前面喊杀声震天,官军用刀逼着民夫和降军先推着独轮盾车往前。
丁毅一看目瞪口呆,后金用的盾车都是两个轮子的,明军居然还在用一个轮子的。
而且后金的盾车保护性更强,明军的几乎没有保护,完全就是运土和送死用。
大量的农夫和降军推着车往前,但队形还比较散,以防炮击。
孔有德手下有好多用炮的好手,前面都不着急,等官军进入一里地后,轰,城墙上炮声连连,连绵不断的炮弹往城下狂泻而来。
丁毅发现明军的盾车也有好处,就是比后金的盾车小很多,被打中的机率理论上也会小。
但是一旦打中,扑哧一声,就能远远看到那盾车当场四分五裂,有时炮弹复又弹起,打在民夫身上,哧啦,把民夫当场打死。
相比而言,后金的盾车防护力很强,有时泥土沙袋装的足够多,一炮打上去都不见得能把盾车打掉。
但后金盾车重,地面不好的话,也很难前行。
丁毅一边观看战场,一边对比后金与明军攻城,寻找差距和应对办法。
当然了,每个领军主帅可能攻城的方法都不一样,但对丁毅来说,多看看总是有好处的。
此时随着双方的火炮同时响起,战争也进入最残酷的攻城战。
登州城设计之初,大概也没想到会有人攻到这里,所以护城河浅又窄。
叛军占后虽然也有挖建,但人手不足,时间也不够。
一个时辰不到,官军便把护城河全部填满。
但城下也是尸体堆积无数,大量的民夫和降军被叛军射杀当场。
特别最后半小时,民夫和降军被城上的炮火和弓箭直接打崩,四散而逃。
官军没办法,又不能大肆屠杀自己国民,只能由步营推着余下的盾车前往,好不容易把护城河填上。
但更惨烈的蚁附也终于开始了。
第300章 一万两不贵
此时天气微暗,气温也降了很多。
靠城门口的进攻方是总兵陈洪范的兵马,他一声令下,大股官兵抗着云梯疯狂冲上。
四周喊杀声冲天,官军上万人马冲向登州,一眼望去,全是蚂蚁般的人群。
丁毅上次看后金打金州是在守方角度,这次从进攻方看对面,感觉又是不同。
“轰轰轰”
“砰砰砰”
城墙下下都是各种火炮声音连绵不绝,特别城头的红夷大炮发起来,简直震耳欲聋,轰的一声巨响,整个战场为之一震。
孔有德的火炮比丁毅守金州时还多,而且很有经验,并不连绵的一起开火。
有时会三四十门一起打,有时会五六十门一起打,轮流开炮,尽可能带给官军压仰的恐惧。
每次火炮一响,无数官军会下意识抬头去看。
大家都会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要打中自己。
火炮在战场,有时不仅仅是杀伤敌军,那种铺天盖地而来的力量,也会带给人无限的恐惧。
扑通,一颗炮弹突然落在官军群中,正好打中一个抬着云梯的老兵,那老兵连人带梯子扑哧一下,变成两截。
炮弹复又弹起,向后滚去。
后面的人连反应也来不及,哧啦,被撕开一条长长的血路。
观战的高起潜情不自禁的身体一颤,脸色微白。
朱大典则双眼圆瞪,表情呆滞。
他们前面站在守城时的感觉,和丁毅一样,都没有攻城来的更直观。
徐敷奏看着战场来到处的喊杀声,各种惨叫,还有升吟,看着大量的官军一片片倒下,心中是又惊又喜。
要不是丁兄弟带俺去拜见了高起潜,眼下就是俺的兵马冲锋在前啊。
他现在突然明白,为什么丁毅说一万两银子不算贵。
官军蚂蚁般的兵马冲上去,打了不到半个时辰,天色渐黑,却一点进展没有。
叛军远了就炮轰,等他们近了就箭射,还有各种奇怪的,连丁毅都没有见过的火器。
那孙元化就喜欢研究各种火器,丁毅还看到一种火箭,像前世的烟花。
嗖嗖嗖,一发出来,几十根箭飞落,到处乱飞。
城下顿时了一片惨叫,好多官军被扎中。
另有远处,轰的一声巨响,下面云梯也化成粉碎,到处都是大火,城下官军被烧的哇哇惨叫,有如当日金州的后金汉军。
“那是什么?”高起潜颤声道。
朱大典脸色苍白:“好像是万人敌。”
徐敷奏和丁毅面面相觑,相互看了一眼。
丁毅也在庆幸自己花了一万两,还好没让他的兵马去蚁附。
他那舍得让自己的精兵去蚁附送死在这种战场上。
才打了不到半个时辰,不是知那部兵马,突然一声狂喊,官军瞬息崩盘。
整个战场上的官军都像被感染了一样往后败退。
高起潜看的脸色铁青,而且这时已经天黑,只能下令鸣金收兵。
几人垂头丧气的从山坡下来,高起潜闷闷的走在前面。
那朱大典却悄悄走慢了许多,丁毅顿时心领神会,也走慢了许多。
“徐总兵,丁参将,你们要谢谢高监护呐。”朱大典意味深长的道。
两人当然明白什么意思,要不是高起潜让他们护卫中军,今天蚁附的就是他们两人。
“丁毅一直也想去拜见朱大人,就是没有机会。”丁毅左右看看,赶紧抓住机会,嗖,一把将几张银票塞进朱大典手中。
朱大典会心笑笑,不着痕迹塞进袖子里。
徐敷奏看的目瞪口呆,这时高起潜就在三人前面不远,丁毅和朱大典一个敢送,一个敢收,而且都是动作奇快,一看就是此中老手。
历史上的朱大典虽然比较贪,但一直忠于大明,最后全家为大明殉难,也算比较忠义。
丁毅也是一直想找机送钱给他的,但没啥机会,今天终于抓到机会了。
收了钱后,朱大典突然压低声音道:“今日你们未上,怕各军会有微词。”
“明天若再攻,你们两军攻其西北,以作声势。”
丁毅和徐敷奏大喜,连连点头。
徐敷奏真想抱着丁毅,你真是俺的亲兄弟啊。
以后打仗叫着丁毅就是没错了。
果然。
众军退回后,回到中军大帐,高起潜的意思,明天再攻。
顿时现场和炸了锅似的,大家都在骂骂咧咧,有说叛军守的太猛,有说火炮太狠,又说损失多少兵马。
说着说着,不是谁喃了句:“我部下损失惨重,明日攻城,可要换人了。”
刷,好多人看向丁毅和徐敷奏。
徐敷奏被看的有点不好意思,老脸微红。
丁毅一脸茫然,还看看吴三桂。
吴三桂被看的莫名奇妙,心想,老子都是骑兵,你看俺干嘛?
高起潜也知道不能老这么干,但他又收了丁毅的银子,内心纠结。
就在这时,边上朱大典道。
“今日我去看西北侧,虽然临山,又俱是山路,叛军守卫不严,当可派一支奇兵,附山而攻之,就算无效,也能吸引叛军部分兵马,不知那位总兵愿意前往?”
“附山而攻?”丁毅惊叫,一脸惧色。
他和徐敷奏对视一眼,齐齐往人群中后退一步。
不料其余各总兵参将好像说好了似的,大伙齐齐往往后连退数两步。
“好,徐总兵丁参将,难得二位挺身而出,两位又都是东江猛将,明日,就看你们了。”朱大典拍着桌子道。
“啊。”丁毅和徐敷奏顿时苦着脸。
四周一片窃笑,各总兵们顿时痛快多了。
第二天,果然又攻。
丁毅和徐敷奏则带着兵马来到西北侧。
这边是登州靠山处,再往北就是山,所以这边的路全是山路,极其难走,叛军在这边防守也人兵也不多。
但真要攻过去,肯定会受到更多次的火炮和弓箭攻击。
徐敷奏也痛快,到了这边后,马上道:“丁兄弟你兵马在后面,俺来攻。”
丁毅老是替他出钱,他当然要投桃报李。
老徐这人就是这么知趣。
“徐大哥,那就辛苦你了。”丁毅也不客气,当然不想白白牺牲自己的兵马。
“你们做做声势就行,可别太猛。”丁毅低声道。
“懂得懂的。”
随着一声令下,官军再攻。
徐敷奏的兵马慢慢吞吞往前爬,大声叫喊。
丁毅的兵马在后面对着空中断断断断的打铳。
砰,砰,砰,这边声势造的很大,铳兵连绵,远远看到无数白烟笼罩阵地。
叛军还真没吸引过来不少人,但很快李九成发现,这边官军在装腔作势,根本没用全力。
第二日,明军又没进展,再次退回。
徐敷奏和丁毅那边,雷声大,雨点小,打了半天,死伤不到一百人。
但他们退回来后,发现大伙都差不多,明军其他官军也不再像第一次那么卖命了。
原历史上,明军攻城多次无效,最后也只能另想办法。
第301章 丁毅的妙计
连着两日攻城无果,官军士气大挫,高起潜也不再执意蚁附攻城。
第三日,他再次召集诸将,商讨破城之策。
众将各怀心事,开始俱不说话,因为怕被点名再攻城。
自故蚁附攻城伤亡最大,众将当然不想损兵折将。
丁毅左右看看,果断上前一步,说道,从沙河大战开始,叛军一败就跑,四散而逃,逃兵袭侵山东各地,百姓受到牵连,官军不但要派兵追剿,而且还被逼分兵,为防此类事情再发生,可学后金围堵大凌河,先把登州围起来,还能防止以后敌军夜袭咱们。
这样一来,登州城破后,叛军已然无处可退,只能退向海边。
咱们海里的水师可以拦截叛军,让他们全军覆没。
高起潜听的拍着桌子,大声称妙,找着机会,当着众将狠狠夸了丁毅一番。
现场诸将都脸色古怪看着丁毅,没想到这人居然说出如此阴险的招数。
事实上,原历史上,没有丁毅在,明军也是这么干的,只是不知是谁出的主意,被丁毅提前说了。
丁毅说完后,吴襄在边上一脸郁闷,欲言又止,最后摇摇头,脸都气红了。
原来,在原历史上,正是吴襄,想到大凌河之役,后金挖坑围祖大寿,所以想出了这个注意。
他因为这个提议,被高起潜好好夸讲,也算立下大功。
此战之后,立马回任总兵,然后他又送银子又让吴三桂认干爹,儿子吴三桂也积功升参将。
但这回有丁毅在,他犹豫了一番,正在组织语言,还没等说出来,已经被丁毅抢先说了,简直气的半死。
他红着脸瞪着丁毅,憋了半天,也不知道说啥。
总不能说丁毅盗用了自己的想法吧?
于是,明军集中人手,以数日的时间构筑一道长达三十里之围墙,其高如城,东西两端俱抵海,把登州围了个水泻不通。
在原历史上,由陈洪范、刘泽清率步兵守西墙,吴襄、靳国臣等率骑兵接应;刘良佐、邓玘等率步兵守南墙,金国奇、祖大弼等率骑兵接应;牟文绶等率步兵守东墙,祖宽、张韬等率骑兵接应。
这回几乎没变,丁毅和徐敷奏的兵马继续守着中军,保护高起潜和朱大典等人,众将又是暗暗大骂,却也没办法。
自从昌邑起兵以来,大伙都觉的丁毅和徐的东江兵几乎没打什么重要战役,每次都是敌军大败之后,再从后面追杀,功劳有了,却没出什么力。
但高起潜明显照顾丁毅,众将虽不服,亦只能接受。
围城之后,双方进攻进入对恃阶段。
由于登州叛军拥有二十几门红夷大炮,几百门西洋炮,而且李九成素负骁健,常出城搏战,之后的日子里,双方往往以数千马步军配合火炮进行大规模野战,互有胜负。
这时高起潜又要夸将丁毅,因为他们筑墙,使李九成冲击不了他们的营地,省了很多防御事务。
这下连各总兵也觉的丁毅这法子好。
之后,高起潜又心血来潮,又下令攻了几次,但依然不让丁毅兵马蚂蚁,明军其余各部自然也不愿出力。
而且城上的火炮威力强大,且防守森严(如城中衢路不许辽人以外者任意行走,违者斩之;又,每垛夜间均以五人防守,按更轮替,传箭警睡;不时还缒人至城外夜巡,后金的复州要这样干,丁毅的兵马肯定破不了。),明军数次攻城俱无结果,遂决定采行紧守坐困的策略,像大凌河一样困死登州守军。
丁毅和徐敷奏的兵马现在没什么大事,每天就守在中军。
于和大凌河一役一样,长达数月的围城战开始了。
其间在十月,朝庭从京城运来第二批四门红夷大炮,随同而来的有锦衣卫千户赵百河,太监方正化。
方正化和赵百河先见到高起潜,不知谈了什么,次日,中军召见丁毅和徐敷奏。
徐敷奏先到,先一一见过里面诸人,有高起潜,朱大典。
高起潜又向他们介绍来自京城的方正化,赵百河,赵百河身后还跟着两锦衣卫。
“徐总兵请坐,咱家有点事想请问下。”方正化等介绍完,和颜悦色的对他道。
徐敷奏也不客气,大刀金刀的坐下,不过内心有点小慌,因为他感觉到那赵百河脸色不善。
而且丁毅不在身边,他好像感觉少了点什么,没有安全感。
“不知公公有何差遣?”徐敷奏硬着头皮道。
方正化看了眼赵百河,赵百河往前一步,大声道:“去年十二月,后金大股兵马入金州,丁毅是否真的大胜,又阵斩了多少后金首级,徐总兵,你可知道?”
徐敷奏一脸茫然,好像没清楚在说什么。
“徐总兵?”赵百河又问。
徐敷奏好像反应过来,还是一脸茫然:“什么?有吗?去年十二月有后金大股兵马入金州?”
“为何我不知道?”
“徐总兵”赵百河冷然道:“还请总兵大人你好好想想,须知,知情不报,亦是大罪?”
方正化也赶紧道:“徐总兵还是想清楚再说。”
高起潜和朱大典神色怪异看着他。
徐敷奏断然摇头:“去年十二月我记的清清楚楚,丁参将正带人占复州,后金有一股哨骑过来查看,双方起了个小冲突,后金伤亡几十人就退了吧,丁参将不是报上去了么?”
徐敷奏是真不知道金州大战的事,而且丁毅事后向他汇报也是这样。
高起潜和朱大典等都是老狐狸,一看徐的表情,就知道他说的多半是真话。
“后金这么好说话?任他丁毅占复州?不派兵马来袭?”赵百河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