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小车更激动了,脸上通红,手足无措,一双手不知道放那去。
“何小车?”丁毅左右看看,在桌上拿起一把日本刀。
以前训练司毕业,都是用旅顺自己产的刀,自从日本有大量的日本刀进来后,丁毅就换成日本刀。
日本刀比他们打造的刀更漂亮,军将们也明显更喜欢,搞的前面拿过的刀都眼红,丁毅索性又给前面的发一遍。
这日本刀拿回来后,再由工匠在刀身上刻字。
一面刻丁毅,一面刻军将们的名字。
丁毅很快找到何小车名字的刀,亲手递了过去。
刷,何小车笔直的站起,激动的接过日本刀,颤声道:“愿为丁大人效死。”
“不能死,留着有用之身,保家卫国,我丁毅带大伙打仗,可不能死太多兄弟。”丁毅笑道,示意他坐下。
何小车赶紧又坐下去,身体笔直,眼睛瞪的老大。
“我记得你老家就是盖州的?”丁毅照例,每个人最少要聊五到十分钟。
“丁大人记性真是好,是的。”
“我烧了盖州,你会不会有意见?”丁毅笑道。
“怎么会,现在那是鞑子的地方,烧的好,我也亲自烧了。”何小车大声道。
说着他眼睛就红了:“当年鞑子过来,把我家人都杀了,我妹妹………也死了………鸣呜,我要报仇,我要跟着丁大人杀鞑子………”
他哭了几声,然后觉的不对劲,使劲忍住。
“相信我,盖州暂时我们不要,但总有一天,鞑子拿走我们汉人所有的东西,我们一定会让他们都吐出来,这是我丁毅对兄弟们的保证。”
“丁大人。”何小车泪流满面,激动不已。
“听说你铳打的很好,有什么心得吗?”丁毅很快又问。
“平时多练。”
“了解自己的铳。”
“虽然咱们的铳打的很远,但超过一百步很难命中。”
“我打了几次,我就知道偏差在那,如果这把铳高了,就放低打,如果左了,就往右点打。”
“只要熟悉自己铳的性能,准确度就能提升。”
说到打铳,何小车很有经验,头头是道。
“说的好。”丁毅大喜,拍案道:“你这个经验,要全军推广,提高准确度,何小车,你说的好,说的好。”
何小车喜不自胜,脸涨的通红。
九月二十五日,丁毅派阮思青带船去登州,接回秦楠和其家人,同时下令登州大卖场暂时停业,阮思青没问为什么,立马动身。
当天阮思青刚走,李忠义就兴冲冲的过来了。
原来匠作局先后制出望远镜和燧发枪。
丁毅先是大喜,但现场看过望远镜后,不是很理想。
望远镜没有欧州同期的精致,倍数也不高,但聊胜于无。
他勉励了一番工匠,示意他们继续努力,想办法提升倍数和清晰度。
同时下令先做一部份分配到把总以上。
接着他去看周大虎夫妻。
夫妻两经过近一年多的研究,改进,终于制造出第一把燧发枪。
燧发枪枪管也是用钻床钻制,而且这根枪管是全钢枪管,造价比较贵。
但用周大虎的话说,这枪管可以连发三十枪左右才会变形。
如果不是连发,使用时间更长。
“因为枪管改进了,装药量不同,这燧发枪射程和威力比鲁必铳还要强。”
“唯一的问题就是点火成功率。”
“我们几天时间打了五十枪,成功率只有23枪。”
“。。”才23?一半都不到,丁毅有点失望。
周大虎夫妻向丁毅解释。
现在燧石已经没有问题了,用了日本的燧石后,点火率大为提高。
但燧发枪需要撞击生火,眼下的问题是撞针和弹簧的问题,赵氏说,主要是力度不够,所以点火率不高。
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就是弹簧。
弹簧在这个时代的制作难度非常高,材料上首选纯钢,最好是苏钢拿来再煅炼三次。
为了试验弹簧,他们和工匠们试了很多次,苏钢再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甚至六次。
试来试去,最后确定三次后的钢材,是最适合做弹簧的,太多了就脆,少了不够韧。
他们制做的方式也是这个时代最超前的了。
先打磨成细针,然后缠绕在铁棒上,接着拿起来,很多放在一起,用重压压住定型,大概要压一个月以上。
最后出现的问题是,钢材不比铁材,他有强大的韧性,不是你想把他缠起来,就能很好的缠起来。
往铁棒上缠时,仅靠人力,根本拉不齐,所以做成的弹簧上下不平整,每圈每圈都不对齐,这导致弹力也大减,影响点火。
按周大虎的说法,只要解决弹簧问题,点火问题也能解决,到时点火成功率最少八成以上,可以超过鲁密铳。
两夫妻和工匠们想了很多办法,还是不能把弹簧拉的整齐,所以最后他们想到丁毅丁大人,似乎什么都懂,只能请他来看看了。
丁毅想了想:“人力拉不动,就用水车,机床来拉。”
两人愣了下,他们也想过这办法,但他们必竟不是专业做机床和水车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弄。
“拿笔和纸来。”丁毅道:“说实话,我也不是专家,也没学过这个,但咱们可以试试。”
“很多创造和发明,都是大伙不停的试验试出来的。”
众人都觉的丁大人好谦虚。
第260章 金州工事
丁毅很快在纸上画了几个东西。
“这个齿轮,你们可以先做几个齿轮。”
“齿轮和齿轮之间,可以嵌合,当他们转动嵌合时,能带动产生很大的力量。”
“中间装轴,可用水车拉动齿轮。”
“这边你们再想办法,拉住细针,这样经过水车的带动,齿轮的绞合,力量远远超过人力。”
“应该可以把弹簧拉的笔直平整,就算拉不平,也比人力做出来的强多了,到时,再试试看。”
“我不是工匠,只能说个大概,到底这齿轮和机械怎么弄,你们找工匠们一起研究,不急,咱们有的是时间。”
众工匠听津津有味,对丁大人的学识佩服的不得了。
这齿轮,真是第一次见到。
“还有一点要记住,齿轮运作越多,力量越大,可以想办多运作齿轮,让齿轮与齿轮之间,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力量。”
赵氏这时道:“这齿轮,恐怕要用全钢打造才行。”
“必须的。”丁毅笑道。
“明白了丁大人,我们会用心努力的。”周大虎也有点不好意思,来这快两年了,也没做出合格的燧发枪。
“你们已经干的很好,眼下咱们的火器技术,已经远远领先明国朝庭和后金,我为你们自豪。”丁毅最后笑道。
接着他宣布给参与燧发枪制造的工匠们,集体赏银。
大伙纷纷叫着感谢丁大人,人人欢喜无比。
丁毅走时还告诉他们,齿轮这玩意在很多地方都能用到,他们匠作局要在多这方面用心,争取能做出其他的机械。
李忠义突然问:“也可以用在钻床上啊。”
“当然可以。”
赵氏和周大虎点头:“这要能用在钻床上,打铳管的速度,肯定还能提升。”
……………………
十月,因大凌河还被围着,孙元化派孔有德带兵前去支援。
孔有德说海上有风,船不能行,不得已经只好退回,但兵部又下令他们从陆路走。
于是孔有德带八百骑兵,自陆路前往大凌河。
丁毅当然知道这段历史,也知道接下来可能产生严重影响东江镇的吴桥兵变。
他只是想不通,明朝那群文臣脑子里都是水吗?
之前松山派两千,眼下登莱派八百。
几百几千人的去大凌河送人头?
这种增援,要么就别管,要么聚集重兵,孔有德八百人去了能干毛,后金兵一个牛录能把他们冲没了,估计孔有德也知道这个原因,不怎么想去。
好在眼下朝庭知道他打盖州复州损失惨重,六千兵马伤亡过半,也没有派他前去。
他现在牢牢占据金州,地盘扩大了一倍有余。
十月份,他再次巡查各处,看看治地内的发展。
眼下后金在辽南这块已经失去根基,复州和盖州全是空城。
复州和盖州到金州之间的数十万亩良田,也全被毁。
特别现在进入十月,马上秋稻要收,丁毅天天派骑兵出去,把辽南当无人之境内,纵横交错,看到有后金的水稻,立马给踏平了。
看到有村庄,一把火就烧了。
不杀老百姓一人,但也不带走一人,只烧村庄和抢粮。
搞得很多后金那边的明人百姓,纷纷对着旅顺人大骂,骂他们连后金也不如。
丁毅依然我行我索,心向明朝的辽民,已经全逃到皮岛和旅顺,愿意留在后金地区的百姓,关他丁毅何事。
此外,为防后金来攻,从金州到南关口这段距离内,也有上万亩良田,原先都是后金播种的,
丁毅准备十月份抢收,收完后就不管了,他也不敢接着种,因为怕后金以后学他来毁田。
这样的话,加上他今天南关口和旅顺的两万九千亩田,他的秋收将达到四万亩。
大概可以得到七万石。
开始丁毅定的目标是秋粮要有两石,结果发现实在明末的天气和水平达不到这么高。
他也算来自现代,有点经验,知道在田里下基肥,包括秸秆还田等运用,把秸秆腐烂在田里,当肥料。
就这样种下来,一亩也就一石多,达不到两石。
而夏粮的产量更低,主要是受天气影响,这边冬天低温很低,容易冻死麦苗。
后来有百姓中的长者提议,给麦苗覆盖秋季的稻草保温,果然好了很多。
到十月时,他治下人口已经达到八万。
其中金州八千,包括五千兵马,三千辽民,囤一万五千石粮食,足够他们吃两年多。
驻守金州的有3营毛信两千人马,7营肖永秋两千人马,另从预备役中抽一千组成城守部队,专门负责守卫城防,从八月份开始,就已经在训练城池攻防战。
到了十月时,金州城上有24磅铁炮二十门,可移动12磅野战炮60门,各种佛朗机,虎蹲炮四十多门,差不多有一百三十门各种炮。
其他老式,和打胜夺过来的大碗铳将军炮等都拿回去融掉不要了,这些炮太容易炸膛。
守卫有两千铳兵,另备一千杆新铳备用。
就凭他们五千人,丁毅有信心,后金除非五万以上人马来攻,并且不计死伤,不然不可能打下来。
而且南关口距离金州不到十里,丁毅随时发兵可以支援。
后金不管来攻金州也好,南关口也好,都要分兵防备着后路。
打金州,就要防着南关口从后面出兵捅他们屁鼓,打南关口,更要离着金州出来捅他们屁股。
所以丁毅相信,眼下金州是守的住的。
后金的第一大敌是明朝,不可能和他死拼。
当然了,皇太极要是疯了的话,不计后果硬拼,金州估计也守不住,那后金的损失恐怕是他不能承受的。
十月十日丁毅去金州,站在金州城墙上,发现经过两万多辽民,加四千降军共两万五千人的拼命赶工,城中巷子已经全造好了,大部份还在造房子。
为加快时间,所有房屋都很简单,一般就是四堵墙加几个扇窗,然后有个灶台。
屋中不再分房间,用简单的木板隔离出房间,厕所修在外面。
城中空余的地方会有几百亩田地,主要用来种菜,养鸡养鸭等改善伙食。
眼下大部份人在挖池塘,水井,各种坑。
还有少量的人在城墙上做防箭垛。
丁毅非常看重铳手的保护。
城墙上的辽民,用里面挖出来的泥石,装沙袋后,堆叠起来,每五米围一个小型碉堡般的保护垛,可以藏一到两个铳兵。
这沙袋宽红一米,层层叠叠,后金的红夷大炮打上去也没有用。
铳手只需要一个洞,往城下打,非常安全。
下雨天还能躲在里面避雨。
这等于在城墙上建了一个个的小房子。
每个碉堡里面是铳兵,碉堡和碉堡之间是枪盾兵。
为保护枪盾兵。
在碉堡的两侧顶上,直接锯断的手臂粗树延伸出去,与隔壁的碉堡连一起,形成顶罩,从而保证了城下的抛射箭无法射到大伙的头上。
正常的守城工具,什么滚木石头在这里是没有的。
第261章 囤田十万
丁毅守城很简单,远处开始炮击,进入百米用铳。
到了城下还是用铳。
因为上面做了小型碉堡的原因,所以敌军靠近后,铳手在碉堡里打不到自己身前的敌军,他们要么打后面的,要么打侧面的。
上墙的敌军交给枪盾手和城防军。
枪盾手不用往城下看,防止被箭射,碉堡与碉堡之间有木板防箭抛射,所以比较安全,上来一个敌兵直接捅就行。
另准备火油等若干,必要时可以烧云梯。
此时诸多军将都在丁毅身边,钟镇奴道:“最多半个月,可以全面完工,丁大人看看还有地方需要完善的吗?”
丁毅指了指前面城外的大地:“城内好后,安排五千人在城外挖坑。”
“后金每次攻城,必让人推盾车前行,地上到处挖坑,下雨后,会形成水坑。”
“这样他们的盾车就不好前行。”
“必需要填坑才能走,给我们炮击延长了轰击的时间。”
钟镇奴点头记下。
眼下金州城有两万五千人在干活,半个月后,会撤走两万多人,只有三千人在这挖坑,挖完后,三千人回金州城,以后将在附近囤田。
这样丁毅在旅顺的人口将达到八万。
看完金州后,丁毅带着人回到南关口。
此时南关口还没完工,众将从大门进来后,迎面看到一条巷子,巷子七拐八拐,走了一百多米后就是一个大坑,上面铺着跳板,大伙从跳板上经过,对面是一条小路,两边都是水池。
这两边本来是挖出来的坑,因为下雨,形成水池。
水池两有城墙,上面有很多铳兵射击孔。
大伙一路走一路看,就觉的从南关口大门进来之后,他们自己人一路通无阻的走进来,都需要五六分钟。
那鞑子兵怎么冲进来?这一路上简直和地狱阎王路没有区别,鞑子兵要是冲进来,不知要死多少人。
南关口从去年开始修,整整修了一年半多,还没修完,眼下还有六千人在干活。
丁大人真是把这里弄的和铜墙铁壁似的。
他们不知道,丁毅是现代人,前世不管打游戏也好,也罢,他都知道,每个主角,都要有个牢固的基地才能存活下去。
旅顺是他目前在这个世界的唯一基地,所以他拼命的在这里搞基建,在达到十几里的防线上,他的炮台,碉堡,一个个的竖立起来,密密麻麻的城墙,一段一段,一层一层,形成战略纵深。
无数的深坑和水坑充斥在其中,铳手射击的孔口在每一百米上,最少有一百个。
只有这样搞下来,他才会有安全感。
而且他在内外修了几层的墙,形成一道道纵深防线,可以这样说,那怕某一段被后金攻破,后金军在短时间内也进不了旅顺。
丁毅还能组织第二甚至第三层的防守。
如果说后金倾全国之兵一定能打破金州,那么丁毅相信,后金倾全国之兵,未必能打破现在的南关口。
十月下旬丁毅召集开会,商讨下步的计划打算。
目前旅顺共计有兵马13500。其中1000旅顺守备军,1000金州守备军,500炮兵。1000水师,1000骑兵,另有9000战兵(4500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