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能让赵开山自己安排各地官员,只要上报名单,朝廷原则上没有不同意的。
这当然是个优厚的条件,但是赵开山一听就觉得头痛。
要说之前,他还是对南宋朝廷心存幻想和仰慕的,但是随着势力的扩大,他已经完全不想屈居人下,给一个床都上不去的皇帝当臣子。
那很丢人。
而且还要听令行事,损伤自己的自主性,这很不值当。
而且南宋方面这个时候来授官招安,不就是想摘桃子吗?
老子需要你的时候你不来,老子这边打出名堂了你才来,摆明了说我要来占便宜。
不要脸到了这种地步,倒也是罕有。
但是没办法,谁让人家到底是一个国家呢?
赵开山思来想去觉得不安心,所以还是把赵作良这个高参喊到身边,向他咨询这方面的问题。
赵作良觉得挺为难的。
他其实也就是比较会做人,但是涉及到实际事物的时候,他的能力有限,只能说脑袋比较清醒,不容易犯浑,但是决策还是不太容易。
赵开山看赵作良难以抉择,于是把赵祥也给喊了过来。
这个没啥能耐的族人虽然在军事方面不会有什么建树,但是小聪明还是有的,赵开山觉得自己需要赵作良清醒的头脑以及赵祥的小聪明,两个人加在一起就能算个军师了。
哪怕是个狗头军师也好。
赵祥那是一肚子坏水,而且很喜欢占便宜,听到南宋方面派人来授官招安,他立刻来了兴趣。
“接受啊,为什么不接受?那么好的机会不接受岂不是浪费?这样的机会多少人求着赶着都没有,兄长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为什么还要忧虑呢?”
“接受?那我不就是赵构那个阉人的臣子了吗?做一个阉人的臣子,我如何能心甘情愿?而且还要听他的命令办事,我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什么要屈居人下?”
赵开山很不爽。
赵祥赶快劝说。
“问题不在赵构,而在宋国到底是一个大国,能和金人对峙,兄长不是一直担心金军大军南下之后咱们会无法抵抗吗?到那个时候,咱们身上的宋国官职不就是一条退路?
要是胜了,那自然无所谓,咱们打赢了,只要实力足够,赵官家自然也不能强迫我们做什么,甚至划江而治都是可以的,要是打输了,咱们直接就往南国境内撤退,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这……”
赵祥这一说,给赵开山说的有点意动。
的确,他确实有类似方面的担忧,限制苏咏霖的确是他的愿望,但是既然现在尘埃落定,光复军不可动摇的统帅就是他,他当然要顾及一下光复军的生死存亡。
苏咏霖要是在河北完蛋了,光复军也很难说能扛住金军的攻击。
到时候兵败如山倒,整个山东无立锥之地,家族面临覆亡,那可就大事不好了。
之前五六万军队被金军四千骑兵摁在地上摩擦的事情他还记忆犹新。
四千就这样了,要是四万,不直接进入下一个轮回、快进到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不行不行。
赵开山可不想满门被诛绝,所以他们需要一个退路。
做了宋国的官儿,到时候山东基业完蛋了,赵家也不至于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在山东被困死,然后被杀光,到底还有一条路可走。
可要是不做宋国的官儿,到时候光复军完蛋了,他们想逃到宋国去,宋国不接受,那可怎么办?
赵开山一念至此,感觉这个事情还真的有点必要。
哪怕只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呢?
于是赵开山微微点头,正要说些什么,赵作良忽然感觉到忧虑,表示担忧。
“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咱们败了,赵官家会不会真的接纳我们还是个问题吧?到时候金人问赵官家要咱们,赵官家会不会出卖我们?”
第195章 狗头军师的“妙计”
该说不说,赵作良提出的这个问题切中了赵开山心里的忧虑。
赵祥认真的想了想,顿时也感觉心中没底。
这话说的其实挺对的。
以南宋这个德行,大家去投奔他们,他们会不会在金国的压力之下把自己这群人出卖掉,换取和平呢?
苏咏霖当时给他们说了很多南宋朝廷的丑事,给他们上了很多的眼药,所以光复军高层基本上都对南宋持一种看不起加不信任的态度。
现在满嘴说的都是好处,鬼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反手背刺把大家给放弃掉?
三人沉默了一阵子,赵祥才有些不确定的开口。
“应该不至于吧?他们出卖了我们,以后整个中原都不会有人再相信他们了,赵官家要是还想恢复中原,就不会这样做,我以为赵官家应该是想要恢复中原的,而熟悉地形又是本地人的我们,对赵官家还是有用的。”
赵开山想了想,缓缓点头,觉得赵祥说的也有道理。
“虽然说他上不去床,到底还是个皇帝,我觉得当皇帝的人不至于言而无信,不都说了君无戏言吗?”
尽管赵作良还有些疑惑,但是赵开山和赵祥都都觉得这个官可以接受一下。
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的制置使,掌握两路的军政之权,实际上就是山东之地的无冕之王,而且还可以自行安排官职让临安朝廷册封,临安朝廷原则上不会反驳。
也就是说自主性很强,南宋朝廷不会随便遥控指挥。
这样优厚的条件,如果说不心动,那实在是有点高看了赵开山。
所以赵开山到这个时候已经在心里决定了接受南宋的招安,作为他整个战略计划中托底的存在。
进可以图谋更大的事业,退则至少可以在南宋安度晚年,不至于连骨灰都被金国扬了。
这个计划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然而这个计划还是有点问题的。
比如苏咏霖和孙子义。
这两人的存在让他如鲠在喉,偏偏这两人还掌握了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相当一部分的人口和土地,几乎和他三分天下。
实际上眼下的山东政治生态是三足鼎立的状态,赵开山名为光复军之主,但是苏咏霖和孙子义都有着强大的独立自主的味道,并不完全听他的。
他一个命令发布过去,这两人大概率不会听,也不会配合他,找个借口回绝掉算是给面子了。
赵开山等于只控制了三分之一多一些的山东之地,这让他这个两路制置使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针对他的这一点担忧,赵祥提出了一个“妙计”。
“干脆就不要在授官名单上写这两人,这件事情也不要告诉他们,直接写上咱们的人,等赵官家那边确定了,咱们再看局势,拿这份任命名单叫人去上任,到时候咱们就有理由了。
苏咏霖和孙子义要是感觉不满意,可以啊,反正问题出在赵官家身上,官是赵官家封的,不是咱们自作主张,他苏咏霖和孙子义不高兴,可以去临安找赵官家诉苦去,对不对?”
赵祥这个臭不要脸的馊主意在赵开山看起来却香的要命,简直是香喷喷,让人流口水。
好处他拿着,黑锅让赵构那个阉人去背,这样的好事难道天天都能有吗?
赵作良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这样做极有可能刺激到孙子义和苏咏霖,万一两人狗急跳墙起兵南下,对于光复军来说难道是好事吗?大敌在北边,光复军内部不能出现问题!”
赵开山犹豫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当然,他在意的不是金军南下,而是苏咏霖所部军队的实力。
孙子义倒还好,但是苏咏霖麾下士兵的精锐强悍他是看在眼里的。
真要把苏咏霖逼急了,带着精锐军队和他激情对线,对他也没有好处不是?
赵祥则不以为然。
“不一定非要这样做,而是看局势,如果苏咏霖和孙子义打出了名堂,那自然就当这件事情没发生过,赵官家那边敢强迫我们吗?他敢北上吗?
万一那个时候苏咏霖和孙子义被金人打败了,军队没了,势力没了,咱们还需要担心什么?拿着赵官家的圣旨当借口,问题都是赵官家的,不是咱们的,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赵祥这话说的就很符合赵开山的胃口。
赵开山立刻点头称是。
“对,看局势,主要还是看局势,局势不对,这个消息就不要透露,局势对了,再拿出来。”
赵祥表示绝对的支持。
话说到这个份上,赵作良想要反对也没有明确的理由了,只能违心的表示不反对。
但是他的心里还是觉得这种背后捅刀子的行为实在不像是一个做大事的人能干出来的。
小偷小摸耍小心机,格局真的很低。
可谁让赵开山是赵家人呢?
这个想法一旦确定了,赵开山就立刻准备行动,他立刻指示赵凯安排可靠人手把南宋使者送到济州来,他会在这里等上一阵子,面见南宋使者,把问题搞定。
于是传令骑士火速抵达海州,赵凯立刻按照赵开山的命令办事,安排可靠人手护送南宋使者前往济州。
到九月中下旬,南宋使者抵达济州,在这里见到了赵开山,赵开山热情款待了南宋使者,与之亲切交谈,两人谈得非常愉快。
期间,南宋使者有意无意的问起了光复军眼下的兵力情况、控制范围和下一步军事行动的目标,赵开山则认为这是展示实力的大好机会。
于是他大吹特吹。
“光复军已经控制了山东东路、西路和大名府路,下一步的目标是以三十万兵力西征、北伐,往西进入关中,往北进入河北,两路出兵,准备驱逐中原金贼!”
使者大惊。
“光复军有三十万兵力?”
“自然,山东豪杰起兵之后纷纷加入光复军,光复军拥兵三十万绝非虚数,也不是号称,在下不才,乃三十万光复军之领帅,贵使来之前,已经下令军队北伐西征,眼下进展顺利,金贼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赵开山拍着胸脯大吹特吹,把自己吹成了中原汉人的救星,南宋恢复中原的希望之光,是赵官家还于旧都最可靠的依仗。
对此,南宋使者内心表示怀疑,但是在参观了光复军的军营之后,对他们的军队数量这一点倒是保持着相对的信任。
因为人数的确很多,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见不到头,这个规模的军队的确不是一群骗子能拉起来的。
于是南宋使者心中多了一份凝重和期待,便请赵开山将自己准备任命的官员名单交给他,他会带回去交给临安朝廷确定,最后再来发布正式的任命文书。
赵开山就把早已拟好的名单拿了出来。
这份名单完全摒弃了苏咏霖的胜捷军集团和孙子义的神武军集团,他们两人的实际控制区也被赵开山当做自己的,安排了自己人做县令、州刺史、节度使或者防御使。
另外关于总管这一类的官职,南宋使者建议赵开山不要设置,还是按照正规的官员模式来,因为南宋并没有总管这一类正式的官职。
可以设置安抚使之类的职位让某些值得信赖的人专管某一地区的军政事务,这样比较合乎宋朝规制。
赵开山予以采纳,接受了使者的建议,除了自己这个制置使之外,还设置了好几个安抚使。
比如苏咏霖实际控制的区域就被赵开山直接划给了赵作良,让赵作良做东平地区的安抚使,而孙子义的实际辖区被划给了赵祥,让赵祥做益都府一带的安抚使。
官位分割完毕,赵开山就送别了南宋使者,说自己要继续北伐西征了,下一次使者再来,他们可以共襄盛举,共庆胜利。
九月二十一日,南宋使者带着自己的成果踏上了返回南宋的道路,十月初进入宋境,快马加鞭之下,于十月初五抵达了临安府,将自己的成果直接汇报给了知枢密院事陈诚之。
陈诚之得到了赵开山愿意合作的消息以及他的封赏名单,略看了看,表示可以认可,然后又仔细询问了山东局面。
“可以确定的是,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已经完全被光复军控制,金人几乎被杀绝,属下过去的时候,光复军正在筹备西征和北伐,说要举大军三十万西征北伐,往西进入关中,往北进入河北。”
陈诚之大惊。
“三十万?数字可靠吗?”
第196章 现在还远未到尘埃落定的时候
这个数字可靠吗?
当然可靠?
亲眼看过之后,使者不认为这个数字有太大的水分,于是他果断点头。
“应该有虚数,但是大体上差不太多,我曾参观光复军军营,其他不说,人数的确众多,从山上观看光复军军营,一眼望不到头,就属下的经验判断,此言不虚。”
“不想他们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那么多军队,北伐中原都可以了!”
陈诚之深吸一口气,感觉兹事体大,有必要告知赵构。
于是陈诚之求见皇帝,得到了召见,他便面呈此事,让赵构知道山东义军的发展状态。
赵构得知以后也是相当惊讶,他万万没想到一群反贼居然能发展到这个地步,拥兵三十万了都。
南宋这边可以动用的常备军队也就四十万出头,这不就意味着反贼拥有的兵力几乎都能和他叫板了?
那么猛?
“这发展的未免也太快了一点,而且……金人真的已经那么不堪一击了吗?金主没有反应吗?这不正常啊?”
“使者说没有相关消息,光复军正在发起进攻,而没听说金主有发起反攻的消息,这一点臣觉得有些奇怪,照理来说,光复军四月起事,金主应该早就知道了,不会反应如此迟缓。”
陈诚之也觉得这个事情相当奇怪,想不通金主完颜亮这个时候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发兵。
赵构皱了皱眉头,忽然舒展开。
“莫不是金主有不能出兵的原因?后方有变?”
“这……的确没有相关的消息,但是光复军势如破竹占据山东是可以肯定的,陛下,臣以为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或许可以做点什么。”
“你也和陈康伯一样希望我朝出兵?”
赵构一时间没有说话,看向了陈诚之,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陈诚之则缓缓摇了摇头。
“尘埃落定之前,臣以为还是应当谨慎为之,出兵风险还是比较大,眼下最大的变数就是金主的反应,光复军除非可以击败金军主力,否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嗯,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陈康伯看到一线希望就要我发兵北伐,根本不考虑后果,太冒进了,万一引发金主不计后果的大举南下,后人反而要指责我破坏和议,使得淮南淮北生灵涂炭。
多年战争,百姓早已疲敝不堪,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我为皇帝,当然要为天下百姓考虑,不可轻启战端,可惜,总有那么些人不明白我的苦心。”
赵构点了点头,对陈诚之的看法表示赞赏。
陈诚之松了口气。
“那么陛下认为这些封赏都是可以的?”
“当然可以,你看着办,总之,官职可以有,其他的,就再说。”
“遵旨。”
陈诚之返回了枢密院,又把使者喊来,细细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赵开山给他的感觉,光复军给他的感觉,还有赵开山身边人给他的感觉之类的。
“赵开山容貌雄伟,身材高大,有伟男子之像,为人颇豪爽、大气,很有办大事者的模样,身边人多有亲族,文官武将齐全,颇有人才济济之像,至于光复军,属下所见到的,都是盔甲鲜明的精锐。”
使者按照自己的印象诚恳回答,接着又说了一些其他的细节问题,涉及到他请求封赏的人群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