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96章

启明1158-第96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的安生的日子被毁掉。
  所以最好还是旁观,对吧?
  但是旁观吧,他又觉得不甘心。
  像是有只小野猫在他的心上挠啊挠啊,挠的他直痒痒,痒痒的很厉害。
  他不甘心就这样冷眼旁观,一点好处都捞不着。
  但是实在是怕了金国人,不想失去这好不容易维持到现在的和平局面。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呢?
  他请来了五位重臣,想问问五人的意见,反正五个人,两种意见,怎么也不会平手,到时候哪边多就听哪边的,总之他不想自己做出这个决定。
  五人抵达之后,会议正式开始,赵构把陈康伯的上表放在桌面上。
  “陈卿上表,我看了,山东有大乱,起事之人自号光复军,已经占据了海州、邳州,金国山东边防不复存在,可见此次起事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诸位如何看待此事,可畅所欲言。”
  赵构起了个头,等着辅国重臣们的回答。
  上表者陈康伯首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乃天赐良机,正是我朝入山东、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山东金军业已崩溃,只需要许诺官职给山东起事者,将其招安,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万大军。
  以此为基础发动北伐,山东唾手可得,一旦得到山东,就可以以此为基础两路北伐中原,届时,夺回中原还于旧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陈康伯的战争言论一出,就遭到主和派宰相汤思退的大力驳斥。
  “一派胡言!山东金军是否崩溃还在两可之间,目前我等得知的消息不过是海州、邳州为起事者所占据,偌大山东,更是金国山东统军司所在地,驻军精良,战力颇强,岂会轻易崩溃?
  过往时候,此等事件发生过数次,但是每一次起事者都会被击败,短则数月,长则一年,过去我等也有过数次招安尝试,皆以失败告终,若非行动隐秘不为金国所知,绍兴和议早就被毁了!”
  同为主和派的沈该也赞同汤思退的看法。
  “长卿,我知你心中抱负,但是抱负也要看实际情况,山东乱局是否可持续还在两可之间,我朝若过早牵扯其中,不说能否获利,万一遭到牵连,引发金主怒火,那该如何是好?”
  沈该的言辞虽然较为轻柔,但是意思也是一个意思。
  陈康伯对此相当愤慨。
  “凡事不言成功,但思败亡,岂能成事?前怕狼后怕虎,世上还有可以办成的事情吗?若我等能给与其相当支援,其必然可以扩大战果,不至于一败涂地,丧师失地!山东之乱已经波及边境,足以证明乱局颇大,正是我等伸出援手之时!”
  汤思退与之针锋相对。
  “两国已经十余年没有战事,太平难得,你非要在不可能成功之事上作祟,引发金主不满,重启战端,届时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便是你所希望看到的?”
  陈康伯怒道:“汤相公就那么笃定一定会战败而不是战胜?”
  “战败或战胜,你陈长卿心中应该有所思量。”
  汤思退反唇相讥,毫不留情面。
  两人一主战,一主和,素来水火不相容,若非沈该在其中和稀泥,怕是两人早就打起来了。
  赵构见两人争执不下,又把目光投向了陈诚之和王纶两人。
  “枢密院如何看待此事?”


第191章 赵构想要和平
  皇帝问到了枢密院,枢密院两个大佬当然要说出自己的看法。
  王纶觉得这个场合不该由自己先发言,所以就看了看陈诚之,示意陈诚之先发言。
  陈诚之寻思一阵,上前一步开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以为,山东乱局还未明朗,具体消息有待进一步探查,若山东乱局真的非常大,吾等未尝不可一试,若山东乱局业已式微,吾等自然旁观即可。”
  陈康伯急了。
  “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不能抓住时机,等之后想要在做点什么的时候,悔之晚矣!”
  汤思退更生气了。
  “什么叫悔之晚矣?等山东乱贼被金国平定,那个时候我朝投入进去的人力物力都打了水漂,那才是悔之晚矣!”
  “汤思退!你!”
  “我位于你之上,你如何敢直呼我名?”
  “我就直呼了,你又能如何!吾等皆为陛下臣子,你如何比我高贵?”
  陈康伯和汤思退当面对峙,气氛十分不妙。
  赵构看着两人的争执,等了一会儿,才拍了拍手。
  “好了,你二人都是宰辅,就算政见不和,也不能像是寻常人家和卖菜翁在街头讨价还价那般的争执,你们难道还要打架吗?”
  陈康伯和汤思退连忙告罪。
  赵构摆了摆手。
  “二位宰辅都是在为大宋考虑,我是清楚的,但是此时此刻,我以为,枢密院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当前这种情况之下,咱们知道的太少,贸然投入人力物力,恐一无所获,还要惹祸上身,故,还是稳妥比较好。”
  赵构给这件事情定下基调,陈康伯大失所望,汤思退则洋洋得意。
  赵构到底还是觉得陈诚之的看法比较妥当,是老成持重之言,于是采纳了陈诚之的看法,准备让枢密院跟进此事,也好了解得更加详细一些,然后再做定夺。
  之后,汤思退和陈康伯不欢而散。
  时间到了八月下旬,接近九月的时候,新的消息送到了临安。
  临安朝廷得知金国山东乱局已经非常严峻,造反的光复军声威更大,占据的地方更多,接连击溃金军数次,有消息说山东金军主力已经崩溃,光复军取得了在山东的决定性胜利。
  山东已经不是金国的山东了,现在是属于光复军的,是属于汉人的。
  海州、邳州一带光复军非常兴奋,和边境南宋商人做黑市贸易的时候都在说这些事情,说光复军马上就要占据整个山东了。
  消息很快送到枢密院,陈诚之和王纶都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觉情况和他们预想的完全不同,光复军不是一拍就死的臭虫,反而大有化身为龙的架势。
  于是他们立刻把消息上报。
  赵构很快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也表示不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情况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便立刻召集重臣们前来商议此事。
  这一回,陈康伯非常兴奋。
  而汤思退和沈该则眉头紧锁,感觉不妙。
  他们是怕金国怕到了骨子里,根本不愿意和金国产生矛盾,如果光复军就此崩溃,他们也乐得袖手旁观,还一点责任都不用承担,但是眼下光复军偏偏成功占据山东了。
  这帮叛贼到底吃了什么?
  那么生猛?
  山东金军就那么无能吗?
  一时间,汤思退和沈该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陈康伯却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大为兴奋,开始强力输出。
  “陛下,山东局面已经明朗,光复军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山东金贼崩溃已成事实,此时正是我朝光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啊!”
  陈康伯激动地说道:“臣以为,应当立刻派人与光复军接洽,许以官职,招安之,以之为先锋,再遣大军北上山东,与之合兵一处,发动北伐!则中原恢复有望!”
  陈康伯不仅亮出了主战的立场,还直接把自己北伐中原的北伐立场都给亮出来了。
  这可吓得沈该心脏狂跳,汤思退面色惨白,生怕赵构脑袋一热就要恢复中原去了。
  “陛下三思!光复军不过得到了山东一地的胜利,仅仅只是一个山东,只有两个路,而金主还拥有整个中原,十几个路,之后战事如何还不清楚,我朝不能贸然行动啊!”
  赵构本来也是比较兴奋的,觉得如此大好时机不好好利用一下搞点事情,就实在是对不起天赐良机。
  金国人恶心他恶心的要命,虽然他很怕,但是怕中有怒,眼看着金国倒霉,那点点怒就给勾出来了。
  可是他刚准备说点什么,汤思退一句话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让他瞬间冷却下来。
  他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已经数十年没有抬头的下体,当年扬州城里的梦魇再次袭上心头。
  当年金兵南下,因为恐惧,他在扬州城里颠鸾倒凤,试图用女人缓解内心的恐慌,结果金兵忽然出现在扬州城外的消息传来,他在床上直接吓惨了,也来不及求证,就从床上滚下来骑着马一路狂奔逃出了扬州城。
  等他终于平静下来,他才发现下面那兄弟再也抬不起头了。
  几十年了,他都没能从中挣脱出来。
  药吃了无数,一点用都没有,最敢说话的一个医生告诉他,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光吃药是没用的。
  气的赵构直接杀了他。
  但是他的心病从此就没有好过,于是下体再也没有抬头,他的精神也再没有抬头。
  他忽然感觉刚才那种进取的想法不是自己应该具备的。
  他怎么会想要进取呢?
  能求得一生安稳就够了,能安安稳稳的度过和平的生活就足够了,真的已经够了,其他的已经不需要了。
  所以,北伐中原这种有很大失败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呢?
  万一被打败了,金人又要来捉他,又要搜山捡海捉赵构,他又要踏上不知去往何处的求生之路,甚至逃到海上去,在大海中颠沛流离,受尽苦楚和折磨。
  可怕的金军,那些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金军……不要,那种生活绝对不要!
  要和平!
  要安稳!
  要享福!
  赵构忍住剧烈心跳的感觉,强作镇定。
  “山东之事虽然确定了,但是未来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汤相公说得有道理,我也认为不能贸然进取,贸然发动北伐,不说准备是否充分,一旦金主大军南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绍兴和议十几年了,双方都恪守和议,金人不南下,我们不北上,休兵养民,好不容易让百姓得到休息,现在又要重启战端,这实在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事情,也不是百姓愿意看到的。”
  赵构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明里暗里对陈康伯的激进主张进行抨击。
  汤思退重重的松了口气。
  而陈康伯即将沸腾的热血顿时失去了加热的火焰,渐渐冷却下来了。
  他很失望。
  “陛下,此次山东之乱,真的是大好时机,过往不曾有过的,我朝北上恢复中原,这可能是这些年来最好的,也是未来不会再有的好机会了,陛下,还请陛下三思啊!”
  赵构开始有点不耐烦了。
  他觉得陈康伯没有为他考虑。
  宋军贸然北上,打赢了还好,打输了,金主完颜亮是会直接追究他这个皇帝的责任的,完颜亮会指责他破坏绍兴和议,并且兴兵南下的!
  陈康伯完全不顾及他这个皇帝的想法和将会承担的后果,以自己的喜好要求君上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并且不考虑后果,这是何等自私?
  于是赵构很生气的冷哼一声。
  “大军若胜了,一切都好说,但是若败了呢?金主就有借口可以兴兵南下!到时候战火四起生灵涂炭,这个责任是你陈长卿能够承担得起的吗?你承担不起的部分,难道不是我来承担吗?”
  被赵构这样训斥,陈康伯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


第192章 于是赵构很愉快的继续享福去了
  北伐肯定是有风险的,谁发动,当然谁需要承担责任。
  大宋兵权掌握在皇帝手里,要发动,肯定是皇帝赵构才能发动,也因此要承担主要责任。
  可是赵构不愿承担责任。
  那么意思就很明确了。
  维持现状吧,其他的不要想了。
  那么好的机会,那么大的可能,就这样放弃了?
  中原豪杰起兵翻盘,正是翘首以盼南国王师来援助的时候,而南国王师居然视若无睹,放任金军剿杀豪杰……
  陈康伯无论如何都不能劝说自己用平常心看待这件事情。
  “陛下,北方豪杰起事,我朝若熟视无睹按兵不动,会失去人心的,北方豪杰起兵,翘首以盼王师北伐,他们正在期盼着啊!
  如果大宋坐观成败,什么也不做,中原人心会彻底失去,北方豪杰会认为大宋根本不想恢复中原,那么我朝将再也没有恢复中原的机会了!”
  陈康伯泪流满面,声音哽咽。
  人心?
  再也不能恢复中原?
  赵构愣了一下,心中略有些波动。
  他出生在北方,当然也是个北人。
  可是汤思退却没有这种感觉。
  他只觉得陈康伯的言论非常可笑。
  “豪杰?他们若真是豪杰,就该凭借自己的力量把金人驱逐,而不是盼望王师!他们既然决定起事,就要做好必死的决心和准备。
  如果连这种决心和准备都没有,一味等着王师去帮助他们,那么这种豪杰就绝非豪杰!更没有支援的必要,更需要的担心的是他们会不会拖累大宋!”
  汤思退一句话又把赵构心里的那点点波动给说没了。
  赵构顿时觉得汤思退说的也有道理。
  要真是豪杰,根本不需要盼着他们去帮忙。
  要不是豪杰,他们去帮忙了也没有用,白白损耗兵马粮草而已。
  所以综合一下……
  没必要去帮忙。
  对,就是这样。
  到这里为止,赵构的想法已经基本上确定了。
  陈康伯却据理力争,不愿意放弃,痛斥汤思退无耻。
  “恢复中原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金国军力强,所以更需要大宋军民一起努力,才能恢复中原,而你这样的说法,把起事豪杰当做胆怯之人,是以己度人!
  汤思退,你自己胆怯,你自己怕了金国,就不要认为天下人都怕了金国!天下豪杰何其多,怎能容你如此污蔑?厚颜无耻!”
  汤思退大怒,大力斥责陈康伯,两人吵得几乎要动手,最后还是赵构出言制止了两人的争执。
  但是赵构的决定已经不容置疑了。
  尽管陈康伯泪流满面的向赵构力争,赵构却不为所动。
  知枢密院事陈诚之望着陈康伯泪流满面哽咽的模样,实在是有些不忍心。
  于是他上前一步,向赵构进言。
  “陛下,臣以为,固然派兵北上是危机重重的,但是或许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比如派人北上授予起事首领我朝官职,秘密招安,不让金人知道,如此,就算起事被平定,我朝也可以坐观成败,毫无破绽。”
  汤思退又不满意了。
  “这不能说万无一失吧?授官总要给官服、印绶,若他们被金人平定之后,这些东西被发现了,金人拿这些东西来责问我朝,我朝又该如何应对?”
  陈诚之对汤思退一味怕事的行为非常不满,且素来鄙视汤思退在秦桧主政期间的奴颜婢膝,于是提出了反驳。
  “你怎么知道就一定会被发现?况且办事情怕这怕那,就像是喝自己家里的水的时候还要担心水会不会有毒,汤相公难道不怕被渴死吗?”
  见陈诚之忤逆自己,汤思退大怒。
  “你怎敢这样对我说话?”
  陈诚之冷笑。
  “我是陛下的臣子,只认公理,难道汤相公想学秦桧,连说真话的机会都不给我吗?”
  陈诚之在战争方面持主和立场,并不支持战争,但是他对秦桧一手遮天的行为很不满意,秦桧当政期间多次忤逆秦桧,遭到排挤和打压,秦桧死了以后才得到升迁。
  所以对于这种事情,他相当敏感,也根本不畏惧。
  而且他知道,赵构是坚决不会允许再有一个秦桧出现的。
  果不其然,提到秦桧,触动了赵构心里最敏感的那个部分,他顿时皱了眉头。
  “汤相公还是不要多说了,有人持不同的意见,这是好事,朝廷要是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