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87章

启明1158-第87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捷军统制官,光复军骠骑将军,苏咏霖。”
  孔摠直起身子,稍微打量了一下苏咏霖。
  见他相貌堂堂,虽然有胡须,但是依然能看出那过分的年轻。
  那么年轻就能统领那么多军队?
  还是什么骠骑将军?
  这个号称光复军的叛军团体真的能走远吗?
  孔摠表示怀疑——主要是他并不清楚眼下的具体形势。
  “苏将军,敢问贵军来此,有何贵干?”
  苏咏霖重新坐了下来。
  “来占领曲阜县。”
  “占领?”
  孔摠吃了一惊:“贵军攻城略地,已然到了可以占领曲阜县的地步?”
  “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大名府路,这三路,短期内都将被我等占领,金贼大军主力已经溃散,这个事情你们应该还不知道吧?”
  苏咏霖微笑着看向孔摠。
  孔摠一愣,随后瞪圆了双眼。
  “这……”
  “这很令人惊讶对不对?但事实正是如此,你们所期待的援军不会再来了,整个山东也不会再被金贼重新占领,山东将重新回到汉人手里,这就是目前的事实。”
  苏咏霖把身子往后靠,看着孔摠,开口道:“我知道你们孔氏在想什么,但是啊,除非你们执意往北去,否则,你们大概是见不到你们那位天子了。”
  孔摠震惊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不可能吧?”
  “你以为我在骗你?你不想想我这一万多军队为什么从西边来?西边是哪里?是东平府,东平府已经被我占领了,东平府尹耶律成辉已经被我俘获了。”
  苏咏霖看着孔摠。
  孔摠愣了好一阵,忽然打了一个哆嗦,意识到眼下孔氏已经深陷在光复军的控制范围之内,已经被隔绝了和金廷的联络,此时此刻,孔氏宛若大海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倾覆。
  只要这个掌握大军的年轻将军一声令下。
  孔氏家族的生死存亡都很难确保。
  虽然说眼下的确有个南宗还在南宋境内,北宗覆灭了倒也未必会影响到南宗的传承,但是……
  他不想死啊。
  孔氏尊贵的身份在刀兵面前可不好使,尤其还是一群造反的叛军,指望他们对孔氏有什么尊重、优待,那是想都别想!
  眼下最需要确认的是……
  他们想不想杀人。
  如果他们混不吝的要杀人,天下读书人的口水并不能淹死他们。
  读书人只会打嘴炮,而嘴炮并不能打死人,嘴炮要是能打死人,当年金国就没办法占领中原了。
  金国占领中原可纯粹是靠武力的,不讲道理的。
  孔摠咽了口唾沫,收起了刚才略有些漫不经心的态度,小心翼翼的看着苏咏霖。
  “在下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不知道苏将军和光复军有如此神威,实在令人佩服。”
  “哈哈哈哈,你们是不是见到打了胜仗的人就说这样的话?”
  苏咏霖一脸戏谑地看着孔摠。
  孔摠倒没有往深处想。
  他更在意另外一个问题。
  “并不是,将军武德充沛,孔氏佩服,不知将军此来……除了占领曲阜县之外,还有何需求?”
  苏咏霖收起了笑容,面色冷峻。
  “没什么,只是要确立我光复军对曲阜的占据和统治,并且邀请你家家主孔拯,出任曲阜县令。”
  孔摠瞳孔一缩,满脸震惊。
  这……
  这是要至孔家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啊!
  跟着赵构走的南宗孔氏在南边当官,而他们北宗孔氏跟着金国在北边当官,这样无论未来哪一边获胜,孔氏还是可以维持自己官方思想最终解释者的地位。
  北宗孔氏在金国好好地做着衍圣公,忽然间又要出任光复军的曲阜县令,这要是让完颜亮知道了……
  想起完颜亮辣手屠杀金国宗室的凶悍举措,孔摠咽了口唾沫,心中恐惧不已。
  “将军,此事……此事是否有些唐突?孔氏族人素来以治学为首要,甚少出任官职,所以……”
  “甚少,那就是有,既然有,我的邀请就不算唐突。”
  苏咏霖打断了他的话,笑道:“而且这在光复军内也算是正常,我们非常尊重本地人,一般攻克一地都会邀请本地人当中最有名望的出任官职,治理当地。
  孔氏在本地最有威望,当然是孔氏出任曲阜县令最佳,况且孔氏的威望和德行,应该也不仅仅只是县令之才,今后做的好,我还会任命孔公担任兖州节度使。”
  “这……这……”
  “你们莫不是觉得光复军很快会被金贼大军剿灭,所以不愿意追随光复军,一心一意期盼着你们那位完颜皇帝还能来救你们吧?”
  苏咏霖一脸调侃地看着孔摠,笑道:“你们啊,不懂一个道理,叫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确实好喝,但是你们喝不到,现在又非常渴,不喝近水就要死,那你们到底是喝,还是不喝呢?”
  孔摠咽了口唾沫,左思右想觉得这不是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
  这个送命题他不敢回答。
  “将军问题高深,在下无法回答,能否容在下回去询问兄长,再来回复?”
  “可以。”
  苏咏霖点了点头:“但是你们只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我只等一个时辰,要知道,一个十分饥渴的人最多只能忍耐一个时辰就要喝水了,不然,就会有被活生生渴死的风险。”
  孔摠听这句话听的心惊肉跳,心中忧虑不已,赶忙告退,快速返回城中,把苏咏霖的原话告知孔拯。
  孔拯大惊失色。
  “这不是乱来吗?我可是金国衍圣公,出任叛军下辖县令,这不是要我摆明了和金国割裂吗?谁知道这光复军什么时候就要被平定?我怎么可能与之合作?”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孔摠满心忧虑开口道:“我看那叛军主将的意思,不像是在开玩笑,若我等不回应,他是真的会攻城的。”
  “能说出这样的话,还能想到逼我就范的办法,这个叛军主将绝对是读过书的。”
  孔拯越想越气:“这是在逼迫我做一个二选一的选择,可是这个选择我如何能做出?就算山东沦陷,整个中原和辽东还在金国手中,天子一怒兴兵百万南下,叛军如何能与之对峙?
  到最后最好的下场应该就是南下归宋,我若随之,最好的结局也是南下归宋,可是南边已有南宗,我若归宋固然不会有生命危险,北宗也就此不复存在,孔氏祖地也将无人守卫,这……这如何使得?”
  “可是那叛将会攻城啊。”
  孔摠一句话就把孔拯满腹的忧虑震住了。


第173章 传我命令,攻城
  远水解不了近渴到底是多么直观的一件事情,事到如今,孔拯算是明白了。
  太直观了。
  直观到了自己正在经历的地步。
  不当县令,叛军就要攻城,孔家就会完蛋。
  当县令,等天子南下平定叛军,孔氏衍圣公地位不保,孔氏宗族安全难说。
  横竖都是灾难,早一点晚一点罢了。
  不过正如孔摠所说的,叛将会立刻攻城,不给任何颜面的立刻攻城。
  就算他不敢杀害孔氏宗族的人,也难保不会用各种方式折磨孔氏,而且沦为阶下囚的滋味……
  他为什么不尊重孔氏!
  孔拯在心中无声的咆哮着。
  思来想去,孔拯左右为难,既不愿意当这个劳什子的县令,又不愿意做阶下囚。
  最后他气急了,一咬牙。
  “不理他!不给他回复!我倒要看看他一个读过书的人究竟懂不懂尊重先贤!曲阜是圣人家乡,他如何敢在这里动刀兵!”
  孔拯决定刚一次。
  孔摠大惊。
  “兄长,这可不是开玩笑啊!这要是激怒了叛将,他万一真的派兵攻城,那……”
  “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敢这样做!圣人长眠之地,岂容刀兵加身!”
  孔拯面红耳赤,决定死守曲阜县城,坚决不屈从光复军的无理要求,维持自己的气节。
  孔摠对此不置可否,总觉得兄长是在赌博,赌一个可能性极小的未来。
  “兄长,三思啊。”
  “我已经三思过好几次了!”
  孔拯心意已决,决定刚到底,绝不屈服。
  于是孔氏没有对此给出任何答复,反倒动员城中壮丁和孔家护院上城协助防守,加固城防。
  苏咏霖的到前线汇报之后亲自前往观察,看到城墙上来来往往、人头攒动,像是在搬运物资准备城防,便知道孔氏已经做出了决断,不会向他妥协。
  这倒新奇,孔氏居然决定保持气节?
  还是为了一个异族皇帝?
  话说他们有这个东西吗?
  他们不是只愿意跟随胜利者吗?
  哦!
  苏咏霖想明白了。
  自己还不是胜利者,至少还不是孔氏眼中的胜利者,所以孔氏决定不跟随自己。
  说的也是,啥时候孔氏决定跟随自己了,那不就证明自己已经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了吗?
  现在为时尚早,连苏咏霖自己都认为自己不是那个胜利者,距离胜利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失败的可能。
  孔氏这种专业跟随胜利者一千多年的专业团队,绝对不会看走眼,他们跟随的基本上都是最后的胜利者,偶尔有看走眼的时候,孔子的名声也能帮他们兜底。
  不过,苏咏霖虽然熟读儒家经典,却对儒教没有任何好感,也不觉得他们很神圣,没什么不可侵犯的,该揍就要揍。
  不把他们揍到鼻青脸肿,他们是不会认清楚现实的。
  虽然现在不能杀了他们,但是揍一顿还是可以的。
  “传我命令,攻城。”
  苏咏霖平淡的下达了指令。
  苏海生和韩景珪看了看苏咏霖,知道苏咏霖并不是在开玩笑,于是点了点头,奔赴一线准备指挥。
  大规模攻城作战的经验苏咏霖掌握的还并不是很多,之前数次攻城成功都是靠着奔袭突袭偷袭这种出其不意的行动而成功的,并不是依靠最传统的围城战。
  当然了,没有一个古代军事家不把围城而攻当做最下级的军事手段,认为围城而攻是兵法上的最末等,并不支持攻城作战。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攻城作战实在是太损耗攻城方兵力了。
  一般来说,攻城方的兵力需要达到守城方的六倍才有获胜的把握,而只要守城方稍微有点战斗意志和守城方法,一场攻防战拖上一两年并不是怪事。
  城墙可以最大限度把攻城方和守城方之间的兵力差抹消。
  不管攻城方有多少兵力,城墙顶上只能容纳那么多人,攻城放的兵力优势没办法在攻城作战中体现出来。
  只能说包围,围点打援,用围困逼迫城中人耗尽资源最后不得已而破城。
  这样的攻城战往往也会让攻城方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以古人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但是眼下攻心之策并不能让孔氏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苏咏霖就不得不用拳头和硬实力告诉孔氏,什么才是人间正道。
  城墙的确可以很大程度上抹消兵力差,但是攻城战的结果也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进攻方的精锐程度和攻城决心,守城方的精锐程度和守城决心等等。
  像宋金之战的早期的金兵对河北的攻城战,宋军明明在人数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但是就算占据城墙也没有斗志,面对金军不要命的猛攻,城墙很高的重镇也被很快攻破。
  像曲阜县城这种并不高大宽深也不是军事重镇的城池,配上并不多也并不精锐的杂牌部队一千余人,面对一万多杀气腾腾的胜捷军,其结局可想而知。
  苏咏霖是真的决定攻克曲阜县城的,于是一声令下,军队不得留手,全方位攻城。
  飞石乱砸,火器乱飞,曲阜城墙头上一片狼藉。
  不说巨大的石块对城墙的冲击,使用改良后颗粒火药的霹雳炮威力大增,声音更响,爆炸威力更大,扔到城头轰隆一声巨响,就是烟雾缭绕气流乱冲,很多守城兵丁从城上被炸了下来,死伤甚众。
  既然不留手,远程打击部队也不会有任何的怜悯,各种武器不要命的往城内砸,砸的城上守军部队连头都抬不起来。
  孔拯和孔摠在战斗开始之前都下了城楼躲在安全的地方,等攻城开始之后眼见胜捷军如此凶猛的攻势,当场就被吓住了。
  真的敢动手啊?
  而且还那么凶?
  孔拯吓得一动不动,孔摠则面色惨白的看着孔拯。
  “兄长,这就是你想要的?他们攻城了!真的攻城了!”
  孔拯一句话都不说,大概是被吓得过分了。
  剧烈的响动和大量的硝烟让宁静的曲阜县城不再宁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久违的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怖和威胁。
  他们似乎有那么几十年未曾感受到什么叫强权,什么叫肆无忌惮了,也是时候应该重新了解到实力才是这个世界的唯一生存准则这个事实。
  因为人被杀,就会死,人一死,万事皆休。
  苏咏霖看着在飞石和霹雳炮的攻击下摇摇欲坠的曲阜县城,下令步兵进攻。
  完整的步兵军阵在壕桥、云梯、望楼车、扬尘车的陪同下开始向城池接近,步兵利用壕桥度过护城河,一边前进一边用大盾顶着向城池靠拢,他们随着云梯一起前进,准备蚁附登城,攻击城池。
  加固型望楼车上的弩手和扬尘车上的士兵相互配合,一边用弩箭压制城上的弓弩手,一边喷洒各种粉末阻碍守军视线、干扰守军的呼吸,让他们无法顺利守城。
  城上的守城兵丁被彻底的压制住了。


第174章 被刀架在脖子的感觉就真的那么好吗?
  这一整套攻城战术胜捷军总共也没有演练过几次,各方面的配合上都有一些衔接方面的问题。
  不过在素质过硬的基层军官的引领下,各方面还是比较好的契合了军令上的要求,顺从鼓声号声的指令,向城池发起进攻。
  而反观曲阜守军,则显得非常拉胯。
  弓弩手射击不能成群结队,基本上是单个人进行反击,稀稀拉拉几支箭根本不能和胜捷军成群结队的弩手相抗衡。
  城下进攻火力强大,城上防御火力则相当拉胯,他们过于业余的行为使得胜捷军的进攻看上去是那么的专业,尽管胜捷军也刚刚经历过扩编,根本不是什么天下强军。
  很显然,这场根本没得打。
  开战不过半个时辰,胜捷军已经完全越过护城河开始蚁附登城环节的进攻了。
  他们完全没有阻止胜捷军进攻的步伐,就已经死伤惨重,而面对着胜捷军的蚁附登城,看着那些红着眼睛杀气腾腾的胜捷军士兵,他们直接溃散了。
  整个城楼一片慌乱,胜捷军的士兵迅速登城,登上城墙后便挥刀砍杀那些守军,守军不能抵抗,纷纷逃窜,或者把战友推到前面送死,自己趁机逃跑。
  稍有一些训练有素个人战斗力不错的士兵,也不能集合起来使用,不能全部发挥实力,而被裹挟在乱军丛中不能发挥最强的力量。
  胜负已分。
  开战不到一个时辰,西城门楼已经被胜捷军全面占据,城门洞开,战线快速往前推,进入了巷战阶段,而苏咏霖已经大大方方的纵马而入曲阜县城——作为一个征服者而来。
  好言好语不听,剩下的当然就是刀子和弓弩。
  由于城池四面被围困,城中人想逃跑也逃不走。
  孔拯和孔摠带着整个北宗孔氏宗族躲在了孔家大宅里,集合了城中最后的武装力量保卫孔家大宅,做出誓死一战的架势,但是他们本身已经没有什么胆气了。
  孔拯正在被其他年纪比较大的长辈围着痛骂,所有还活着的老人都在对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