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7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关乎国家运转、一亿八千万人生计的事情,还真不能任由一个普通人来做决断。
他感到自己在民众代表会议之前举行一个中央代表会议是有必要的,这至少能把民众代表会议的议程给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而不会让议程飘到某个完全无法设想的奇怪角落里去。
与其同时,他也感到教化民众开启民智的路途还是任重而道远的,这次会议要是没有自己带领一群国家精英把控方向,根本不敢去想局面会歪到什么地方去。
他很想把权力交给民众,很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主,但是一般民众显然没有这个素质能够承担起一亿八千万人的未来。
这份责任太沉重,这份权力也太庞大,一般人根本把握不住。
尽管这些民众代表已经是大明现阶段产业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基层劳动群体当中的佼佼者了。
实际上,他们也是平民中的精英。
他们或者工作努力,或者认真勤劳,或者想到了特别的方法帮助大家增加生产量、降低能耗,他们很聪明,他们有着能让群众信服的能力和名望,已然不同于一般群众。
尽管如此,他们现阶段的素质也并不能承担起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的重任,所以需要长达两个月左右的突击学习才能勉强跟得上大会的进度,能够初步理解这场大会的意义和大会的内容。
而这其中并不能缺少了苏咏霖的引领和主导。
所以本质上来说,这一次的民众代表大会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超脱于时代,依然是苏咏霖凭借威望把持着最高权力来推动的特殊情况。
硬是要说的话,这一次民众代表大会最多只能算是苏咏霖凭借威望推动下的特殊【训政】,而不是什么宪政、民主。
没有苏咏霖带领九人决策小组和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复兴会员夙兴夜寐的教育和指导,这些民众代表是不知道自己手里的票该怎么使用的。
这种状态的民众代表根本不能决断国家大事。
所以苏咏霖是打算在民主共和国建立初期,给国家留下一个【训政】的阶段,为大明从帝国转型到民主共和国留下缓冲期。
在这个阶段内,由他和九人决策小组掌握全部权力,主导大量富有从政经验的复兴会员前往各地指导以民众代表为首的民众们了解国家政治。
因为长期的封建农业生产模式下,民众并非不愿意关心政治,而是没有素质和条件关心政治。
封建王朝不会主动普及教育,更不会让民众吃饱穿暖有心思关心政治。
他们非常忌讳民众关心政治,他们只需要民众充当缴税、卖命的工具人,最好什么思想都不要有,那就最好了。
少数有素质有条件的人想要关心政治,结果也没有渠道能关心政治,最后民众对政治的关心只能表现为野史和八卦,根本没有任何政治素养。
所以现阶段,除开接受足够多教育的明军士兵之外,大明的民众基本上不具备宪政民主国家公民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事实。
若要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需要国民具备政治素养,哪怕是稍微少一点的政治素养。
所以苏咏霖希望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帮助民众逐渐了解国家政治的内容,然后从基层做起,在每一个行省、州府、县都逐渐建立起当地的民众代表会议,掌握地方决策权力。
当这个体系完成的时候,也就是大明训政结束的时候。
到那时,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下,大明就能顺利过渡到宪政状态,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民众有经验的、政治秩序井然有序的民主宪政国家。
那才是完全体的大明民主共和国。
但是就目前来看,大明想要达到这一理想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训政状态可能会较长的维持下去,且在训政时期必然会经历很多很多的政治斗争,苏咏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看到宪政时代的来临。
所以在晚上吃饭的时候,苏咏霖就在饭桌上对赵惜蕊表达自己的纠结和忧虑。
“我很想把权力交给民众,至少是监督的权力,我相信这个权力必须要交给民众,才能保证大明以后不走弯路,但是这段时间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民众根本没有能力合理的运用这些权力。
你就说这次我们选出来的民众代表,数千人,说是一般民众,但实际上他们也是民众当中的精英,不是德高望重就是工作成绩优秀出色,得到了一致好评,如此才能被选为民众代表。
就是这样一群代表了民众最高素养的代表们,在国家大事面前依然显得懵懂,对很多事情并不能很好的把握和理解,这两个多月以来,经过突击教育之后,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但是也没那么好。
民众之中的精英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普罗大众呢?我不愿意他们受苦才起兵反抗,现在新的国家建立起来了,我却没有把握能够一直维持现在的局面,我很担心直到我死的时候,都不能让民众有掌握监督权的素质。”
第1582章 唯有在这件事情上,我想当神啊
赵惜蕊完全能够理解苏咏霖的担忧,但是她觉得苏咏霖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如此高的自我要求和心理压力,会把他给压垮的。
作为妻子,也作为同道中人,赵惜蕊觉得自己有必要劝诫一下苏咏霖,别把自己逼得太狠。
“雨亭,你必须要清楚,咱们大明有一亿八千万的民众,未来的数量还会更大,他们大多数在大明建国前都是文盲、半文盲,你难道觉得短短十几年就能让他们什么都能学会吗?
一个传统儒家精英尚且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学习、考试,然后再经过十多年的宦海沉浮,最后才能成为成熟的官僚,等他们真正开始主导国政的时候,几乎都是四十岁往后了,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受教育程度远不及他们的民众呢?”
苏咏霖明白这一切,但是就是因为他明白,所以才更加不能容忍状况继续这样发展下去。
“惜蕊,我正是因为了解这一点所以才那么急切的想要他们多学一些知识,你要知道,教育资源无论在何时都不是一种能够简单下达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资源。
也就是我们现在有了纸张和印刷术,有了普及教育的技术基础,放在几百年前,教育是上等人独享并且赖以维持地位的奢侈资源,极少数人才能享有,并且以此拉开和群众的距离。
但尽管如此,在技术上实现了可能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依然难度重重,所以我才会通过彻底的革命扫清上等人,这样才能顺利把教育普及下去,让农民也能受教育。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尽管我努力控制,可是精英人才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差别还是大大的拉开了,知识面上的不平等必然在现实生活中带来身份地位上的不平等,乃至于权力层面的碾压。”
赵惜蕊思考了一会儿,消化了一会儿,觉得苏咏霖的意思可能是担心文化继续被垄断。
“聪明人和凡人之间的区别是天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掌握一样的学识,这不也是肯定的吗?雨亭,你别太担心了,现在普及教育已经是民间共识,没那么容易被推翻的。”
苏咏霖缓缓摇头。
“我现在正在努力推动平等教育,让咱们的干部们的孩子和普通民众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在同样的学堂里上课,争取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如此才能真正的抹平距离。
但是原生家庭的差距对于后代的差距也是非常恐怖的,惜蕊,你觉得泽英能取得全年级第一的水平和你在他课后悉心的教导有没有关系?和他本身从小耳濡目染的东西有没有关系?”
这还真是把赵惜蕊给问住了。
认真的想了想之后,赵惜蕊不得不点头。
“你要这样说,我还真是无法反驳,小时候他课后回来的时候,我就会逼着他学习,演练习题,温和课程,预习新的课程,而且这孩子也聪明,一点就通,所以……”
“一般人家孩子的父母都在为生计努力操持,他的同班同学多是中都商业街上做生意的小生意人,哪里有那么多功夫管顾孩子的学业?”
苏咏霖摇头道:“孩子天性爱玩,自控力差,没人监督很难成才,所以我要求学校尽量延后放学时间,以学校的强制力让所有孩子尽量具备同样的学习时间,控制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的程度。
可尽管如此,家庭之间的区别还是不可遏止的影响到了孩子之后的成长,官员家庭的孩子和中都城居民家里的孩子之间已经有如此的差别,更别提城外农庄里的孩子和中都城内的区别。
农民们农忙的时候耕种土地,农闲的时候外出做工,更不可能管孩子的教育,所以我担心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大,我很想让他们快点学会一切,这样以后就不会被欺负了……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
赵惜蕊沉默了一会儿,盛了一碗汤放在了苏咏霖面前。
“雨亭,你真的考虑得太多太远了,很多事情可能你终其一生都办不到,更可能完全没有办法去办到,你会把自己给累垮掉的,你好不容易把权责分出去一些,现在还要给自己找那么多事情做吗?”
“我还活着,我看到了弊病和危机,我看到了那么多问题,你让我怎么坐视不理呢?”
苏咏霖摇头道:“难,不代表没办法做成,难,就更要迎难而上,更何况如果连我都不去做,你指望交给谁去做?”
赵惜蕊微微笑了笑。
“我小时候常听家里老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些事情我们解决不掉的,或者没时间去做的,就只能托付给后人去做,你也常说你不是神,你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办到的。”
“惜蕊,我不是在为一家一姓的儿孙考虑。”
苏咏霖缓缓道:“这件事情做的好与不好,对于泽英和泽雄来说,有影响吗?”
赵惜蕊想了想,缓缓摇头。
“对啊,他们是我们的孩子,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没有影响。”
苏咏霖正色道:“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件事情影响太大了,当然了,暂时我们是看不到什么太大的影响的,但是这样的影响会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发酵,最后,会出现很严重的危机。”
“有那么严重吗?”
赵惜蕊颇为惊讶的看着苏咏霖:“后人会把事情弄糟?”
“别小瞧了后人的智慧,也别高估了后人的智慧,大家都是血肉之躯,谁又能比谁超脱一切呢?”
苏咏霖缓缓叹了口气,摇头道:“能做的事情,就尽量都去做吧,去做了,总比放在那儿眼睁睁看着问题更严重而不管更好。”
赵惜蕊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劝服苏咏霖了,便不再试图劝说他。
但还是很担心。
“雨亭,你真的打算做那么多事情吗?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好做的,稍有不慎,我觉得都很危险。”
“试试吧,万一能办到呢?”
“真要办到的话,我觉得大明朝廷都没必要存在了。”
赵惜蕊无奈的笑道:“民众若是什么都学会了,自己就能治理自己,自己就能对自己负责,那大明朝廷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你还别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我觉得还真挺有意思的。”
苏咏霖笑了笑,缓缓说道:“有国家,就有组织,有组织,就有上下级,有上下级,就算我们尽力避免,未来也难免会出现压迫,会演化出剥削,有些事情终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啊。”
“那你还想怎样?解散大明国?”
赵惜蕊夹了一块肉放到了苏咏霖的碗里,温声道:“很多事情上我都支持你,我也知道我阻止不了你,但是有一些过于遥远的事情,我希望你看的开一些,尽人事,听天命,你自己不也说了吗?你不是神。”
“唯有在这件事情上,我想当神啊。”
苏咏霖端起饭碗扒了一大口饭,大口大口地咀嚼着,然后颓然的放下了碗,叹了口气。
“可惜,我真的不是神。”
“那不就行了,我还以为你真把自己当成无所不能的神呢。”
赵惜蕊温柔的擦了擦苏咏霖的嘴角,然后给他盛了一碗汤:“你呢,在外面做你的领导人,在家里就要做你的丈夫、父亲,总而言之,你没有一个名为神的身份,懂了没?”
苏咏霖接过汤碗,无奈的笑了笑。
“懂了,懂了。”
第1583章 想做能帮到爹爹的事情
一碗热汤下肚,苏咏霖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便看向了一直都在默默吃饭不说话的苏泽英。
“泽英,最近没怎么过问你的功课,功课如何?在学校有没有认真学习,听从老师的指导?”
“上次月考,我是班级的第一名,也是整个年级的第一名。”
父母说话的时候,苏泽英听不太懂,所以只是听着,并不开口,但是说起学习成绩的话题,他就抬起了头直起了腰,很是骄傲的样子。
苏咏霖倒是很欣慰自家儿子遗传了自己和赵惜蕊身上的学霸基因。
赵惜蕊就不说了,妥妥一枚才女,记忆力超强,博览群书,学识也好见识也好,都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媲美的。
苏咏霖虽然是职业造反家,没有参加过正儿八经的南宋科举考试就当了皇帝,但是当年读书的时候也参加过学堂里举行的多次模拟考试,次次被选为第一。
当年学堂里的老夫子真诚的认为苏咏霖有参加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能力,并且可以成为高官显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祖父和父亲也为此感到十分的开心,觉得苏咏霖一定可光宗耀祖,张扬苏家的名声。
尽管现在苏咏霖的成就和当年他们的预测有一点小出入,不过这并不妨碍苏咏霖的学霸本色。
如今苏泽英也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苏咏霖看来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他也不好把这个功劳据为己有,因为不管怎么说,他都不是苏泽英成长过程中的功臣,最多只能算个帮手,悉心教导苏泽英读书的主要是赵惜蕊。
于是苏咏霖起身,给赵惜蕊盛了一碗汤,笑着递给她。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功臣,惜蕊,喝汤吧。”
赵惜蕊白了苏咏霖一眼,没睬他,然后看向了苏泽英。
“泽英啊,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能做你爹爹这样的男人,妻子给他帮了那么大的忙,做了那么多事情,一碗汤就打发了,多没良心啊。”
苏咏霖顿时愣在当场,浑身上下起满了鸡皮疙瘩,脚趾头都能在地上抠出三室一厅了。
“不是不是,我当然不是用着一碗汤来打发你啊,别教孩子有的没的!泽英啊,爹爹不是这样的人,真的不是啊!”
苏泽英则是淡定的吃饭,一脸无所谓的模样。
“我只是年纪小,眼睛又不瞎,爹娘是什么样的,我心里有数。”
瞧着苏泽英一副人小鬼大的模样,苏咏霖和赵惜蕊对视一眼,忍不住一起笑了出来。
饭后,苏咏霖和苏泽英一起在外头散步,走着走着,苏咏霖问起了他很在乎的事情。
“泽英,你那么有见地,那么有没有想过将来想做些什么?”
苏泽英抬头看了看苏咏霖。
“想做能帮到爹爹的事情。”
“能帮我?”
苏咏霖笑了出来:“能帮我的事情太多了,军事上,政治上,司法上,农业上,工业上,还有航海啊,经济啊,很多很多事情,这些都能帮到我,你都想做吗?”
“都做肯定做不来,贪多嚼不烂。”
苏泽英摇了摇头,开口道:“那爹爹现在最希望最迫切想做到的事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