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7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大力夸赞许华,称赞他的灵活脑袋,表示自己要向他学习。
随即他便决定和广西行省一样,大力发展广东行省本身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广州市舶司的优势,拉起广东行省自身的集体所有制工场,不能白白浪费那么好的区位优势。
至于许华的请求,本着流动人口多收入就高的想法,谢元良答应了两广合作的计划。
随后,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之间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联合修建道路、港口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在行省本地特色产业的问题上,广西行省派来一个工作组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广东行省发掘本行省的优质产品等等。
随后,两个行省的复兴会组织还联合起来办了一个复兴会牵头的外邦语言培训学校。
他们准备利用两广之地的区位优势培养大量语言方面的人才,为将来扩大商贸行业做人才储备,以便于更好的把生意做大做强。
反正两个行省之间互相的合作搞得风生水起,而这些合作项目也被朝廷所认可。
苏咏霖对这两个行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搞合作互助的事情感到很高兴。
审查了两个行省之间的合作项目之后,苏咏霖点头认可,将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合作的事情当作优秀事迹通传下去。
他希望全国其他地方官府之间也能学习这种精神,互帮互助,尽量实现双赢,而不要搞什么零和博弈。
两广行政和经济建设方面搞的是风生水起,很有起色。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把地方建设搭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架子,农业也好,商业也好,手工业也好,都拉起来了。
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明国在当地的统治越来越得到当地人的认可。
这使得他们更加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明国人这样的概念。
而就在这个档口,正在琼州岛上训练的五百名占城国各级军官也完成了他们的培训课程,学到了充足的军事技术和组织技能。
当然,他们也充分学习了《洪武政论》在内的一系列明国革命教材。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地考察之后,洪武十年,复兴会占城国分部在琼州岛上成立,五百名培训军官全部加入复兴会占城国分部,宣誓从此要为占城国的解放和荣耀而奋斗。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地考察,乃至于亲身参与到岭南大革命的浪潮之中,他们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感染,尤其被明军内部浓郁的革命氛围所感染,所以全部加入了复兴会。
第1494章 安南中直辖
从他们全部加入复兴会的那一刻开始,他们来到大明接受培训的目标就不再是学习军事知识、帮助邹亚娜胖揍吴哥王朝。
他们的目的变成了回国之后加入到军队当中,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改变军队,改组军队,然后发动兵变,将以邹亚娜为首的占城国反动统治集团成建制消灭。
他们要建立一个和大明一样的革命国度,推翻腐朽反动到了极点的邹亚娜政权,让人民脱离苦海,过上大明国民一样的生活。
而对于大明来说,他们成功之后,占城国就不再是剥削和压迫的国度了,将会成为大明海外第一个成功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层建立革命政权的成功案例。
占城国的成功将会给苏咏霖推行的世界革命计划带来巨大的推进,用事实证明世界革命计划不是空口无凭,而是真真切切的成功了。
这对于明国本国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还真别说,革命思想的感染力真的是太强了。
这批军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占城国地主豪强以上家庭出身的,生活条件很不错,在占城国内也属于既得利益者。
但是他们在明国经历一系列的革命行动之后,全部接受了革命思想,转变为革命战士。
对于这一点,苏咏霖觉得复兴会的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
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回国的日子也快到了。
邹亚娜那边为了表示对这五百人的重视,还特别派来了迎接使者欢迎他们“回家”,还表示他们回国之后就会得到重用。
他们会得到最合理的任用,他们会得到十足的信任,他们会得到最适合他们发力的舞台,他们会成为占城国“再次伟大”的重要推手。
与此同时,邹亚娜也派来了正式的使者抵达广州,向大明咨询关于联合进攻吴哥王朝、也就是真腊国的事情。
对此,广东行省驻军司令赵玉成接见了这名使者,与他会谈相关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当初苏咏霖还在广州处理事情的时候和邹亚娜亲自达成的约定,赵玉成也知道这个事情,更清楚苏咏霖的用意。
如果说当初苏咏霖的确有着利用占城国在东南亚地区提升大明影响力的想法,那么洪武十年之后,苏咏霖就只剩下一个想法了。
就是用这五百名各级军官的力量策动占城国内的政变,把邹亚娜的统治结束掉,成功在东南亚地区发起一场革命。
他要证明他的世界革命理论不是空中楼阁,是真的有成功可能性的。
以占城国这种拉垮的国家组织度,是不可能和复兴会的组织度相提并论的,组织度相差太大的话,带来的结果就是碾压式的胜利。
至于吴哥王朝,苏咏霖暂时没什么想法,但是他预计占城国的革命不可能不被吴哥王朝知道,难保吴哥王朝到时候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如果吴哥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敢于干预占城革命,那么就是自寻死路。
苏咏霖将会发动驻守南疆的主战兵团让吴哥王朝的人知道在思想理念上能够碾压他们的国家,在军事力量上一样可以碾压他们。
占城革命如果成功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推动吴哥王朝的革命,将反动腐朽且正处于内乱的吴哥王朝推翻,再建立一个东南亚地区的革命政权。
洪武十一年下半年刚开始,大明西陲和古尔王朝的战争一触即发的同时,南疆占城国的局势也在蠢蠢欲动。
综合分析局势之后,苏咏霖决定以【协助邹亚娜对吴哥王朝发动攻击】的借口,直接推动安南特别行政区的正式归建。
如此一来,就能将外部干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能让大明以最便捷的方式把安南拿到手里。
事实也是如此。
洪武九年战争之后,大明不断利用正统名义往安南内部安插革命力量,掀起地方上一轮又一轮的农民革命浪潮,并且很快从事实上摧毁了李天祚的升龙城中央。
升龙城中央被摧毁之后,名义上的统治者李天祚被直接出动的明军带到了广州,和一群安南早先的统治阶级一起做起了苦役,成为了大明建设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往哪里搬。
安南特别行政区也在实际上被大明官员直接管辖,将大明的治理模式完整复制了过去,做好了安南建设行省的准备。
洪武十一年八月初八,苏咏霖正式下令以李天祚谋反的名义,终止安南特别行政区的存在。
又因为安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战略地位,苏咏霖下令以安南特别行政区升格为安南中直辖,由中央尚书省直接掌管。
他调任经验丰富的原河东行省参知政事高天路为安南中直辖尚书丞,调任原复兴会辽东行省分部主任郑修杰为安南中直辖复兴会分部主任,全面接掌安南事务,正式完成安南的回归。
这不是占领,不是内附,更不是租借,而是回归,彻头彻尾的回归。
美丽富饶的红河平原将成为大明国在南疆的重要支撑点,这一块土地的农业生产能力将足以为大明南疆的二十万驻军提供极为充足的粮食供给。
有了粮食,就有了战略,就有了一切的根基,大明向整个东南亚地区投送军事力量也就有了依仗,如此一来,大明在东南亚就算彻底站稳脚跟了。
安南中直辖正式成立之后,苏咏霖下令让张越景调遣两个军的驻军进入安南驻扎,协助当地官员和复兴会员办理事务,清剿余贼,保障安南地区的和谐稳定,维护农业生产。
与此同时,他还托人带消息给邹亚娜,说大明这边正在准备,如果你这边有想法,那就尽快建设军队组织军队,不要让大明失望。
邹亚娜得到大明这边的消息之后,果然没有对大明收复安南的事情有任何疑虑,同时十分感激大明帮他训练优秀军官的事情,对这一批“海归留学生”军官非常倚重。
他把这些军官按照远近亲疏的原则分配到新招募的军队里担任各级军官。
之前邹亚娜被李氏王朝打败之后,原本的军队损失惨重,加上他本身就是篡位自立,对之前的军队展开大清洗是理所当然的。
大清洗之后,旧王的军队崩溃的差不多了。
随后,邹亚娜着手扩军,先是秉持自愿原则招募兵丁,后来发现自愿募兵只能招募到原先军队五分之一的额度,实在是太少了,于是就不搞自愿原则了,改成被自愿原则了。
简称抓壮丁。
后面壮丁是抓到了,各种手段强迫胁迫,军队人数凑齐了,但是军官还在明国训练,所以扩军计划尚且没有完成。
现在海归留学生军官们集体回归,一个个身姿雄壮,站的笔挺,眼中冒着精光,掩饰不住的精锐气息让邹亚娜非常惊喜,只觉得自己这钱花的是真值,值到姥姥家了。
所以他高兴之下,宣布这五百人一人不拉的全部成为军官,立刻开始建设属于他的这个全新占城国的全新军队——简称新军。
第1495章 战败的吉亚苏丁
这支三万人的占城新军算是正式成立了。
而具体的军队编制则完全按照明军的方式来,这支新军就是明军一个军的编制,海归军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发誓要把这支军队练成一支属于占城国的“明军”。
练兵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除了军事训练之外,就是明军体系当中的一系列练兵法,这并不特殊,任何军队都能掌握。
而与所有军队都不一样的是明军的政工干部体系,这个特殊的存在使得明军拥有和其他军队完全不同的战斗精神。
若要培养这种战斗精神,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至少原先的占城军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海归军官们不仅是军官,也是复兴会员,他们不仅是军事干部,也能做政工干部的工作,所以就开始一边训练军队,一边给军队做思想工作。
邹亚娜非常重视这支军队,不仅给这支军队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还有比较不错的后勤供给。
为了确保这支军队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他派来了他绝对相信的心腹亲信和跋担任这支军队的统帅,海归军官领袖、复兴会占城国分部主任茶全担任副职。
看起来这是个不小的麻烦,其实不是的。
茶全是邹亚娜的族侄,他非常了解和跋是个什么性子。
作为邹亚娜的亲信心腹,他在能力方面只是泛泛之辈,唯有在刺探消息、打小报告等事情上是一等一的好手,所以才被邹亚娜信任,根本没什么军事能力。
而且茶全还知道和跋是个酗酒好赌的人,所以一早就召开会议,商量了对付和跋的策略,告诉大家如何用奉承的语言麻痹和跋,又该如何给他献上好酒和钱财贿赂他,让他对大家放心。
有了酒和赌博的钱财,和跋对于军务才不会有多大的想法,他只顾自己享受快乐,军队则完全交给了茶全。
剩下的一切还用说吗?
邹亚娜的新军除了极少数自愿投军的,大部分都是被抓来的壮丁,老实巴交的地里农民,见了上等人都要缩脖子,慢慢的惧怕,但是惧怕之中还有怒,有怨,有恨。
篝火夜谈走起,诉苦大会走起,识字教育走起。
占城新军快速地朝着邹亚娜无法预测的方向疾驰而去,而与此同时,苏海生统领的三国联军也和古尔王朝的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
大明、花剌子模和西喀喇汗王国的三国联军在阿姆河沿岸城市阿姆与古尔王朝军交战一次,故意不敌,向后退却,收缩防线到了的里安。
古尔王朝军在苏丹吉亚苏丁的带领下“击败”了联军的防御,士气大振,于是长驱直入,向的里安方向大举突进。
后来,因为古尔王朝军的数量太多,军队纪律又实在不怎么样,行军路上队列歪歪扭扭挤成一团,骑兵快,步兵慢,辎重部队更是慢上加慢,连河道里的船只都跟不上进度。
于是行军距离越长,整支军队的总体状态就越是分散,十二万大军歪歪扭扭,进军路线从河道两岸两条贪吃蛇变成了两条碎了一地的贪吃蛇,首尾不相顾。
倒是有将军认为应该稍微调整一下进军状态,让后面的军队跟上前面军队的步伐,或者兵分四路齐头并进,避免军队首尾距离太远,而且也好让他们稍微休息休息。
但是没怎么上过战场的吉亚苏丁不同意。
他认为大军刚刚在阿姆取得了胜利,明军狼狈败逃,正是大军一鼓作气前进彻底击败明军、控制花剌子模的好时机,怎么能停止前进呢?
“敌军正在丧胆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抓紧时间突击,一举将敌人击溃,等敌人回过神来重整军队,我们又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再把他们击溃,到时候会更加麻烦!”
吉亚苏丁是这样说,但是久经沙场的部下将领还是心怀疑虑。
“之前明国人失败的速度有点快,属下总觉得有点不对,如果明国人那么容易就被我们打败,之前又是怎么打败我军的呢?”
吉亚苏丁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解释。
“明国人卑鄙无耻,一定是用偷袭的手段,他们买通了花剌子模人,让花剌子模人背叛了我的兄弟,以至于我的兄弟被击败,现在面对我们坚强的军队,他们已经没有办法了。”
部下将领左思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地方不对劲。
而且他们也无法说服吉亚苏丁。
吉亚苏丁现在急切的想要取得胜利,原因不单单是想要证明自己、稳定局势,更重要的是十二万大军出动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十二万大军出动,光后勤人员就超过了十万,每日钱粮支出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不能尽快取胜,对于古尔王朝来说太不利了。
他起兵出动大半个月,后勤方面内政官员叫苦连天,就没有一天不希望他快点结束战争的。
而且就在昨天,他听说后方因为强征壮丁加入后勤运输队伍的事情引发了某个地区的武装起义,虽然已经被镇压下去,但是既然出现第一次,难免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所以吉亚苏丁也知道自己不能等下去了,必须要一波梭哈,打赢了通吃,万事大吉。
如果输了……
我不会输!
他怀着如此的自信冲了上去,然后打出了最坏的结局。
他的大军还没抵达的里安的时候,就被苏海生动用大明和西喀喇汗王国的骑兵三万人进行了突袭。
因为防备不及时,走在最前面的骑兵经过顽强抵抗之后不敌,率先被击溃。
接着中间零零散散好几段的数量庞大的步军来不及结成军阵,被明军骑兵分割包围,继而冲垮,发生了极为恐怖的总崩溃。
后军辎重部队就更不用说了,一触即溃,掉头就跑。
明军只不过用了很少的时间就把战争从突袭战打成了追击歼灭战,大明骑兵纵横驰骋,在战场上大举击杀、俘获古尔王朝军的士兵。
另一边,装载着明军车骑将军炮的轻型战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