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7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官府负责统计人数、发放口粮、记录功劳和战后补偿,复兴会基层乡村组织则负责组织工作。
他与关中行尚书省尚书丞赵长林、复兴会关中行省分部主任周驰明开会,商定关中行省本次需要动员的民夫数量。
之后又马不停蹄赶赴兴庆府,与河西行尚书省尚书丞周琳、复兴会河西行省分部主任步良进行了交谈,商定河西行省出动民夫的数量。
林景春率领后勤工作组在西陲边疆出差办理事务,一系列的后勤工作贯彻到位之际,也就是金秋九月时分,大明已经做好了出击西辽的准备。
此时节,花剌子模国已经通过天网军密探向大明传达了三次求援的消息,甚至许诺说愿意承担大明一半的军费,只要大明尽快出兵就好。
苏咏霖一看这感情好,于洪武十年九月十五日正式下达进兵令。
本次西征作战,以第二兵团司令官苏海生为西征大军总指挥,以第六兵团司令官姜良平为西征大军副总指挥,以第二兵团书记官韩伟为西征大军行军书记,以第六兵团书记张桥年为行军副书记。
本次作战,出动第二兵团和第六兵团的两支兵团直属骑兵队,外加中都虎贲禁卫第二军三万骑兵,再加上第二兵团第四军,第六兵团第十六军、第十七军,还有神机第一营、第二营一万人的火器部队。
总计人数十五万人,都是明军精锐。
或者说明军都是精锐,唯一不同的是有些属于精锐,有些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洪武十年九月二十日,进兵命令传达到了西征大军集结点所在的兴庆府。
他们将从这里开始出发,首先前往沙州,再从沙州兵分两路,沿着千百年来人们都很熟悉的丝绸之路南北两条道路,向西辽帝国发起他们绝对想象不到的坚决的进攻。
接到出兵命令之后,苏海生很激动。
“我坚决要从川蜀调回来,等的就是这一天!西域这场大仗硬仗,我一定要打!”
姜良平站在一边笑呵呵地看着他。
“第六兵团组建起来也就是为了这场大仗,这都多少年了?得有五年了吧?可算是等到这一天了。”
“是啊……不过话说回来,当年你这第六兵团组建起来,可是从我这儿薅走了不少资深军官吧?”
苏海生笑呵呵的拍了拍姜良平的肩膀,眼神非常的核善:“这一回我做总指挥,你没有意见吧?你会完全服从总指挥的命令的,对吧?小鱼儿?”
姜良平很久没听到有人喊他小鱼儿了。
到底是一个兵团的司令官,位高权重,部下们见了都喊一声姜司令,老搭档张桥年也只是喊一声“老姜”,甚至于军队里知道他原本叫“姜小鱼”这个名字的人也不是很多了。
但是偏偏眼前这个人不仅喊出来了,还很有资格这样喊,喊的姜良平一点脾气都没有。
第1456章 三百年的沧桑变幻,将在吾辈手中终结!
苏海生到底是姜良平的老上级,还是第六兵团成功建立的大恩人,为第六兵团的成功建立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
所以于情于理,苏海生喊他一声小鱼儿都是他无可奈何的事情。
于是他只能扯着嘴巴挤出一点点很不自然的笑容。
“当然,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是我们参军之后学到的第一个道理,永远不会忘记。”
“那就好,对军人来说,军规是天,军法如山,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苏海生笑道:“这一战,大军分南北两路行军作战,你这个南路军总指挥可千万不要拖了北路军的后腿,可不要等到北路军都攻克虎思斡耳朵然后进军葱岭的时候才发现你们还没有全据葱岭哦。”
姜良平嘴角抽搐,笑得很难看。
“还请总指挥放心,这一战,我南路军虽然面临强敌,行军途中千难万险,也一定会在北路军攻克虎思斡耳朵之前全据葱岭,若是北路军到时候拿不下虎思斡耳朵,南路军还可以分兵相助!”
苏海生眯着眼睛看了看姜良平。
“看起来你小子还是挺有自信的,那就这样吧,反正此战你需要面对的西州回鹘还是稍微有些实力的,可别在阴沟里翻车了,明白吗?”
“我绝对不会小瞧任何敌人!是任何!”
姜良平也微笑道:“您也小心点吧,西辽附庸众多,大明兵力虽强,却也经不起太大损失,您可要多多注意啊。”
两人彼此对视着,视线交错之处,似有电光隐隐闪过。
这场战事是灭宋之后大明兴起的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以灭国为目的的战争,苏海生和姜良平谁也不想在这场战争中落于下风,谁都想争一争首功的荣耀。
不管是虎思斡耳朵,还是葱岭,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两人暗暗存了一较高下的心思。
不过一较高下是一较高下,战争还是要以胜利为最终导向的,苏海生接到战争命令之后就召开了进军会议,重申各部队的作战任务,然后提出了本次作战的深刻意义。
不仅是收复疆土之战,也是自安西白首兵全军覆没以后,中原王朝再一次回归西域的象征之战,三百年前白首兵的遗憾,将由大明军队替他们抹除遗憾。
“三百年前白首兵们至死未能瞑目的遗憾,将由吾辈替他们完成!三百年的沧桑变幻,将在吾辈手中终结!”
誓师大会结束之后,苏海生和姜良平一起下达了进兵令,十五万齐聚于此的大明西征军将从兴庆府出发,先期抵达沙州,再从沙州出击,进入西域之地,开始攻城略地。
而十分讽刺的是,明军展开全面军事进攻的时候,西辽方面对此还一无所知。
西辽承天太后、实际上的女皇帝耶律普速完正在筹划着进攻花剌子模国的战事,准备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藩属国好好尝尝失败的滋味。
然后加强对花剌子模国的管理,进一步压榨、勒索这个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填补西辽日渐紧张的财政。
耶律普速完执政时期,西辽仍然维持着强大的军队和国力,在中亚地区国威强大,等闲不敢触犯西辽君主菊儿汗的威严。
西州回鹘、东喀喇汗王国、西喀喇汗王国还有花剌子模国这四个主要附庸对西辽是亦步亦趋,十分尊重,之前也是不敢有任何造次的地方。
不过国家到底是发展了将近四十年,继续维持当年的朝气也很难,随着权贵们的发展壮大,贪腐案件的增多,西辽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耶律普速完虽然是女帝,同样有着强悍的性格与不错的能力,本次对花剌子模国作战,就是她规划中彰显能力与威严的一战。
事实上在这场战争之前,西辽曾数次关注到推翻金国建立起来的全新东方大国——明国。
明国覆灭西夏的时候,西辽一度很紧张,派人关注明国动向,担心明国会进一步西征,威胁到西辽的势力范围。
但是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明国没有西征计划。
其后数年间,河西地区多次出现军事行动,最后都被归类为军事演习或者针对北方草原敌人的反击作战,明政府没有西征的计划,似乎已经满足于目前的国家疆域。
虽然明国官方始终没有和西辽官方有过什么来往,但是明国商人也有不少在西辽展开商业贸易行动,向西辽贩卖明国的传统三大件,也会出售一些手工艺品和草原上的皮革制品等等。
耶律普速完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和明国建立官方层面的关系往来,但是她总是怀着种种疑虑,觉得除非明国自己主动来找她建立外交关系,否则还是不要轻易互相接触,避免麻烦。
她的主要精力放在内部稳定和对西拓展上,对于东方,她仰赖千里戈壁滩和西州回鹘人势力,以此作为屏障,试图以此隔绝明国和西辽之间官方的交流。
明国建立起来的时候,耶律普速完的兄长耶律夷列还在做皇帝,还在治理西辽。
而现在十年过去了,耶律夷列已经入土很久,耶律普速完以女子之躯已经建立起了较为稳固的统治,而明国依然没有对西作战的计划。
所以西辽朝野上下渐渐都放松了警惕。
尽管西州回鹘方面和西辽本国的商人们多次提及明国在河西之地的军事布置,耶律普速完却始终不认为明国会出兵和西辽作战。
说白了,大家都是受到金国迫害的,现在金国完蛋了,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干什么要打打杀杀呢?
对不对?
西辽高层普遍认为明国已经满足于既有领土,应该不会继续向西进攻了。
这种战略上的误判最终导致西州回鹘人被明军打的哭爹喊娘跑到虎思斡耳朵求援的时候,耶律普速完刚刚派出五万军队前往讨伐花剌子模国,正在满怀希望的等待这场战争的胜利呢。
得知明军出动庞大兵力向西进攻的时候,耶律普速完最开始是不敢相信的。
她觉得这搞不好是什么假消息,是完全不能相信的战略讹诈之类的,是花剌子模国的家伙们有意识放出来迷惑她的计谋。
他们恐惧自己的讨伐,所以试图以此瞒天过海,化解自己的攻势。
不能轻信!
然而当曾经来虎思斡耳朵朝见过她的西州回鹘贵族塔什带着丢了一只耳朵的伤势前来求救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花剌子模国人才没有那么聪明,也没有这种高超的操作能力,能用这种计谋来蒙骗她。
明国人真的来了。
耶律普速完先是愣住,然后是焦虑和反思,接着是勃然大怒,拼命摔东西,把自己能看到的所有东西都给摔掉了,连自己最喜欢的首饰都被她摔碎了不少。
她不理解为什么明国会出兵攻打西辽。
这有什么意义吗?
不宣而战很有意思吗?
大家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必须要通过战争来解决的吗?
但是此时纠结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明国大军数量很大,战斗力很强,势如破竹,西州回鹘被他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连连失去重要据点,根本不能坚持。
但凡援军稍微晚一点派出去,西州回鹘搞不好要亡国灭种,但凡援军再晚一点,虎思斡耳朵搞不好都要被他们攻取了。
万般无奈之下,耶律普速完召集了一些重要官员来帮助她分析现在的局势,好商量一下现在到底要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第1457章 快跑!
耶律普速完所亲近、信赖且位高权重的人,大多数都是与她有亲属关系的人。
而此中地位最高的,莫过于她的夫家。
比如她的丈夫萧朵鲁不,丈夫的弟弟萧朴古只沙里,还有这兄弟两人的父亲、耶律大石的亲密战友、西辽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
说起来,当初她能够以女子身份成为承天太后、成功称制统治西辽,也多亏了夫家的帮助,让她有了军队撑腰。
如此才能成就西辽女帝,中亚霸主菊儿汗。
本次领兵讨伐花剌子模国的就是萧斡里剌,他担任兵马都元帅,率领军队讨伐不听话的视图搞事情的花剌子模国。
而他的两个儿子此时还留在虎思斡耳朵,作为耶律普速完的左膀右臂而存在。
对于目前的这个局面,两人有不同的看法。
萧朵鲁不主张趁现在军队还没走远,召回征讨花剌子模国的军队,也就是召回他们的老爹,然后调转兵锋,快速驰援西州回鹘,不要让西州回鹘被明国干的太难看。
毕竟现在虎思斡耳朵也没有多少兵力了,自保有余,进取不足。
萧朴古只沙里不这么看,他拿当年耶律大石应对金军的战例来举例,认为明国的威胁其实没有那么大。
“当年金贼实力强大,进攻大辽一样是损兵折将,不足为惧,先帝文韬武略,只用少数兵力就让金贼无功而返,无外乎是御驾亲征,以及千里戈壁所至。
御驾亲征则士气高涨,千里戈壁则让明贼粮道艰难,难以为继,因此我们何须担忧明贼大军来攻?只要攻击他们的粮道,明贼自然会知难而退,而您就可以重现当年先帝的威武壮举了。”
比起萧朵鲁不的谨慎态度,萧朴古只沙里多少有点激进派看法。
他拿当年耶律大石以少胜多击退金国入侵的案例来建议耶律普速完玩一把大的,来一场急速心跳般的游戏。
以小博大,获得大胜,这样就能获得更甚于耶律大石的威望,就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质疑耶律普速完的地位了。
女主天下,到底还是让不少人说了闲话的。
耶律普速完思考来思考去,倒是越来越感觉萧朴古只沙里这个弟弟比他哥哥要有胆量的多,也更加年轻,更有气势,更加英俊。
她这些年是越来越觉得丈夫庸懦胆小,不堪大用,配不上她的王者身份,如今一看,果不其然。
到底是上了年纪,没有胆气了。
萧朴古只沙里所说的固然有点冒险,但是这的确是当年耶律大石的战术。
从河西之地到虎思斡耳朵,千里之遥,千里戈壁沙漠草场,极难跨越,更别说是大军了。
再随便动员回鹘人的势力对后勤补给线搞袭扰作战,让进攻方后勤线不稳,则大军主力就始终不能逾越。
后勤问题能弄死当年的金军,自然也能弄死现在的明军。
这样一来,或许真的只需要少量兵力就能解决这次危机?
耶律普速完这边正在思考,那边萧家两兄弟进行着激烈的争吵。
哥哥觉得弟弟太冒险,不拿国家生死存亡当一回事,弟弟则觉得哥哥太废物,根本没有胆气,身为菊儿汗的丈夫,居然如此胆小,说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兄弟俩的关系从来不好,主要和他们的父亲偏爱长子不满幼子有比较大的关系。
萧朴古只沙里这一开嘲讽,更是让萧朵鲁不极度不爽,他怒斥萧朴古只沙里不尊重兄长,然后直接向耶律普速完请求带兵对抗明军。
耶律普速完现在是怎么看待丈夫怎么觉得不满意,觉得他仿佛真的不配做菊儿汗的丈夫,面对他的请战,她十分轻蔑的无视了。
“国家大事交到你的手上,我多少还是不太放心的,还是交给你的弟弟吧,他比你更像个勇士,我相信他一定可以打败明贼入侵。”
萧朵鲁不气的脸色涨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萧朴古只沙里倒是得意洋洋的看着兄长吃瘪,心里无比快意。
耶律普速完于是决定将对抗明军的任务交给萧朴古只沙里,并且决定讨伐花剌子模国的战事不能停止,堂堂大辽国,两路开战就两路开战。
她倒要看看明军是怎么能够在重重艰难险阻之下持续进军的,当年金国人和耶律大石都没有完成过的事情,她不相信明国能办到。
该说不说,耶律普速完但凡知道曾经中原之地有个叫刘彻的皇帝,就知道一千多年前中原王朝就有能力从关中一路打到她所在的地区了。
只是当时她所在的这块地区的国家叫做大宛,还不叫西辽。
在种种情绪的推动之下,耶律普速完没有选择召回正在征讨花剌子模国的军队,而是选择继续组织两万人左右的骑兵交给萧朴古只沙里,让他率领这支军队配合回鹘人展开对明军的逆袭。
这场战争不讲究正面对抗,而讲究一个偷袭。
这是两人共同拟定的战术。
然后萧朴古只沙里带着满满的信心领兵出击,从虎思斡耳朵一路行军往高昌城所在的方向,准备联合当地回鹘人的军队对明军进行袭扰作战。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下令浑八升地区的东喀喇汗王国的军队和他一起行动,共同抗击明军。
但是当他进军到曲先地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