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6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官府正门影壁之前都被要求建立旗杆,升起国旗。
各官方仓库之前被要求建立旗杆,升起国旗。
各公共场所都被要求在正中央的位置建立旗杆,升起国旗。
城门楼上被要求隔一段距离就要升起一面国旗。
随后正式生产出来的国旗被送往全国各地,苏咏霖规定全国每座城池都要升起国旗,每一个基层组织所控制的地区也要升起国旗,全国所有地区的民众都要了解国旗,认识国旗。
尤其是江南新归附的地区,更要送去数量更大的国旗,让国旗更多的飘扬起来,以显示大明国土归属。
泉州港和广州港更要面向世界升起数量更大的大明国旗,每一艘大明船只都要挂上至少一面大明国旗,以示大明国家主权。
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明国旗飘扬在大明国内外的每一个角落,什么地方有明国人,什么地方就要有大明国旗。
大明国旗的含义也被要求传遍全国,让全国民众都知道大明国旗到底是什么含义。
日月,是大明的国号,日月同辉,是最好的吉兆,是最美好的寓意,而剩下的红色,是革命的象征,是烈士的鲜血。
日月同辉天下红,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日月同辉之盛况,吾大明国民需谨记于心,不可忘怀。
洪武九年十月二十三日,第一次正式大朝会上的第一次正式升旗仪式成功举办,苏咏霖携带皇后、复兴会妇女部主任赵惜蕊一同参加升国旗仪式。
能进入皇宫参加大朝会的官员们在万民殿前观看升国旗仪式,而其余所有人则在中都城内各个有国旗的地方观看着升国旗仪式。
中都城内大铜钟声响的那一刻,就是国旗升起飘扬的那一刻,苏咏霖站在万民殿大广场之前,看着那面旗帜高高升起随风飘扬,心中感慨万千。
为了升起它,用了十三年的时间。
为了守护它不被降下,又要花多少时间呢?
苏咏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的是,他正在做的事情,是作为人类可以做到的最浪漫也是最壮烈的事情。
第1413章 蒸汽机
第三次大清洗结束之后,苏咏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除了政务之外,他也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投入技术部门,去关注技术人员们对他所期待的技术进行攻坚到底进展到了什么地步。
就目前来看,明国的技术部门除了成功实现炼焦、炼钢和火器制造这些技术难点之外,其余的技术难题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苏咏霖希望他们研究的实用性蒸汽机。
在洪武九年的明国,蒸汽机绝对不是没有市场的,如果真的开发成功可以投入市场的蒸汽机,这种先进的机器一定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使用在明国的采矿场之中。
蒸汽机最早作用在矿场,帮助矿工工作,用于排除矿井地下水。
而当下的大明国,因为朝廷推广的以煤炭作为日常用原料的运动,所以明国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需求量的猛增体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煤矿场的出现。
采煤矿场的大量出现为明国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煤矿主产地区有相当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离开,进入工场,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工人,工人阶级的人数得到了扩大。
工人阶级的人数越多,也就意味着对于工业生产技术的需求越急切,工业技术一旦有了突破,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投产使用。
在煤矿工作区内,随着对矿藏的开发和挖掘,自然是越来越深入地下,而一旦深入地下,就会面临矿井地下水的问题。
某些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地下水甚至还会威胁到工人们的生命。
面对这些问题,在没有更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帮助之下,采煤矿场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们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用人力、畜力进行排水工作。
因为排水艰难,工部工作组还应他们的请求过去传授给他们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省力。
滑轮组排水现在是很多矿区的主流排水法,一定意义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地下水系来说,无论是人力还是畜力,就算加上了滑轮组,排水量还是显得有些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所以采煤矿场面临地下水的干扰的时候,采矿工场方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排水,这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市面上煤炭的产量无法增加,价格也很难继续打下去。
有些时候,因为现实原因,很多采煤矿场不得不放弃一些地下水太多的矿区,选择开发其他的矿区。
这也会造成一定意义上的资源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苏咏霖觉得能够及时推出蒸汽抽水机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会得到矿工们的欢迎,蒸汽抽水机要是实现了,那么工业时代的门槛对于明国来说也就近在眼前了。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并不难搞,甚至于工部的技术人员们已经造出了一台一个人大小的研究用蒸汽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蒸汽机的运作原理,可以实现抽水工作。
通过蒸汽和填充和冷凝,苏咏霖亲眼看着这台蒸汽机将一缸子水抽干,那场面给苏咏霖一种超越时代逆天而行的错愕感和激动感。
实话实说,相对于矿区地下水的量来说,这台蒸汽机就像是小孩子用半边葫芦在河里舀水一样。
抽水量之小和实现条件限制使得这台蒸汽机没有市场价值,必须要继续改进继续改进,直到具备市场价值之后才算是真正成功。
可是原理的实现让苏咏霖尤为雀跃,因为他们找对了正确的方向,那么接下来只要投入大量精力不断改进,成功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而伴随着第一次成功,随之而来的更多的成功也将接踵而至,整个明国的生产状态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为了实现蒸汽抽水机,苏咏霖前后投资数百万钱交给工部的技术人员,对他们的原材料需求大开绿灯,不过至今为止进展依然有限。
十月末的时候,苏咏霖视察工部,特别去看了蒸汽机组的工作进度,然后发现他们针对蒸汽抽水机做了一系列的改进,较之最初版本的蒸汽抽水机实现了一倍以上的工作效率。
但是依然没什么市场价值,且很容易损坏,操作起来也有不小的难度,对于普遍比较深的矿井来说还有些难以深入,需要继续改进。
工作组的成员都很沮丧,觉得他们这样搞对不起苏咏霖的付出和那么大力的财政支持。
很多部门需要用钱都是财政部审批审批再审批,盯的死紧,但是工部科研司需要用钱的时候,几乎上午提出请求,下午就有人来把钱送过来,给他们大开绿灯。
面对如此优待和重视,这些掌握目前最高端技术的技术人员们却不能给出相对应的成果,他们感到很难过。
苏咏霖只能继续鼓励他们,告诉他们科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着急,让他们朝着更大更快更强的方向去发展蒸汽机,让这种全新的动力设备给大明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看着那台能够完成抽水动作的蒸汽抽水机,苏咏霖从中看到的是满满的对未来的希望。
洪武九年十月,这是一切的开始。
苏咏霖对于这些优秀的技术人员能够最终突破种种限制成功制造出有市场价值的蒸汽机这件事情毫不怀疑,并将持续追加大量的投资。
他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看到一台对矿工们比较友好的【矿工之友】,能够投入采矿工场,真正意义上为生产力的变革与飞跃带来曙光。
当中都的寒风开始肆无忌惮地吹起来的时候,苏咏霖接到了两则消息。
第一,是大理国派人朝贡。
第二,是花剌子模国派人朝贡。
大理国派人来朝贡是在苏咏霖的意料之内的。
因为苏海生统领的军队和徐通正在建设训练当中的第八兵团对大理国造成了巨大的威压,前来朝贡并且摸清楚大明的底牌是大理国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
但是花剌子模国过来朝贡是几个意思?
根据从西辽“经商”归来的天网军密探的汇报,苏咏霖得知花剌子模国在西辽的西边。
西辽的西部疆域已经扩张到了中亚地区,对阿拔斯王朝、古尔王朝等国家造成巨大压力,在中亚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
花剌子模国也生存在那里,与大明隔着千山万水。
这个国家和大明之间不能说毫无交集,也能说是素无往来,历史上自唐朝之后就没什么交集,这都三五百年了,这个时候他们跑过来朝贡是干什么?
单纯的送礼,还是……
希望大明对西辽发起军事进攻?
花剌子模国和西辽之间也有不少龃龉吗?
苏咏霖对此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然后他宣布先接见大理国使者,和大理国使者做一番交谈,之后再去接见花剌子模国使者。
第1414章 朝贡的大理
大理国使者代表叫做高贞明,据说是大理国内权臣世家的子弟,在大理国内很有些身份地位。
而高氏家族目前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曹氏家族、曹魏末年的司马家族,在国内掌握实权,而段氏皇帝更像是吉祥物。
所以来大明“朝贡”的人是高氏家族子弟倒也显得十分正常,苏咏霖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或者说,他们到现在才派人过来,却显得有些迟钝了,他们要派人过来,应该要在明国消灭蜀宋政权之后就派人过来。
不过既然来了,那就说明他们没有单纯的把大明当作敌人,还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到了大明强大的军事实力之后失去了和大明武装对抗的想法。
苏咏霖觉得他们之所以这个时候派人过来,很有可能就是得知了他在南越打了一场大胜仗并且把南越国变成安南特别行政区的事情。
大理国敢于在中原王朝面前摆出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并非没有依仗。
他们虽然是效果,但是在他们的前身南诏国时期,曾两次挫败强大的唐军,唐军在这里吃了两次败仗,损失惨重,很是丢面子。
但是南诏终究是小国,国力不济,不可能和大国长久对抗,所以一般也是以战求和,这种态度延续到了大理国时期。
赵匡胤南征时,吸取了唐军两次全军覆没的教训,以大渡河为界,放弃攻取大理,使得大理国得以保存,之后南北宋对于大理国始终是交流中带着警惕的态度,对他们始终不冷不热,双方交流十分有限。
这也导致终大理一世,始终以佛学作为官方学说,而非儒学,中华文化并未在大理国生根发芽。
所以当蒙元统治云南地区并且在当地建造孔庙的时候,大理人都称孔子为“汉佛”,对其相当陌生、不了解。
相对于南北宋带着警惕的交流,大理国对宋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友好交流的态度,多次遣使朝贡,并且请求册封,获得了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的封号,也算是南宋的一个藩属国。
南宋被大明消灭之后,眼下的大理国也失去了法理上的上国,继续和大明建立宗藩关系是最好的选择。
苏咏霖不知道大理国是否也持有和南越李氏王朝一样的对待大明的警惕态度,但是他更清楚的是,这些小国其实没得选,不管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不管大明到底有多在乎革命,他们都没得选。
大明就在这里,就在这个传统的东亚核心之地建立政权,建立武装,强大的力量向四周辐射,无人可挡。
高贞明长得高高大大,身材雄壮,衣着华丽,从头到脚一水儿的蜀锦制品,一看就是大家族出来的子弟,含着金汤匙出生。
不得不说,战乱开始之前和战争开始之后,大理国都是蜀锦的大头买家,甚至在川蜀战乱时期,大理国都偷偷摸摸搞了一大批蜀锦走。
为此,苏咏霖还特别派人呵斥了大理国。
当时他们没什么反应,但是这一次来朝贡,大理国送来了一万匹蜀锦作为朝贡的贡品,还有五百匹大理马,以及大量的麝香、牛黄等奢侈品,显然是诚意十足。
既然他们那么有诚意,看在这些礼物的份上,苏咏霖也要见他们一面。
当然,好脸色不能随便给。
于是苏咏霖上来就发难。
“之前大明对伪成都朝廷下达封锁令,不准他们一点东西往外卖,结果你国无视大明禁令,依然购买大量蜀锦,可有此事?”
高贞明似乎预料到苏咏霖会这样问,面色不改,深深鞠躬行礼之后,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给出解释。
“回皇帝陛下的话,这件事情并不是我国国王殿下所做出的决定,而是一些利欲熏心之人私下里和成都伪朝达成的协定,他们贪图利益,贪图成都朝廷给出的低价,所以做出了违背皇命的事情。
后来这件事情被国王殿下得知,国王殿下非常生气,下令把私下里和成都伪朝做生意的十二名官员处死,他们的头颅已经被处理过了,现在正式献给皇帝陛下,作为大理国之歉意。”
高贞明一挥手,几个随从托着木盘子上前,将盘子上的黑布揭开,十二颗死不瞑目的脑袋大白于天下。
“这群贼人贪心不足,做出有违大明皇帝命令的事情,不仅对大明皇帝大不敬,更是对大理国策的背离,属于悖逆之举,大理国绝对容不下他们!现将其斩首,以儆效尤!”
“我国国王殿下为了向大明皇帝陛下表示歉意,特献上蜀锦一万匹以为谢罪之物,还望皇帝陛下笑纳,莫要怪罪边远小国贪鄙。”
看着那十二颗倒霉蛋的脑袋,还有进一步跪下行礼的高贞明,苏咏霖眯起眼睛。
这个高贞明不简单,连带着整个大理国的决策层都有点意思。
好处占了,还要在补偿措施上做的让人很难指摘,让他不能随意发飙,不能随便用一些借口对大理用兵。
本来,大理国私下里向成都朝廷购买蜀锦这件事情是大明对大理国宣战的绝佳理由,可现在他们抢先一步把这个借口给堵住了。
杀了人,虽然不知道这十二个倒霉蛋到底是不是主导蜀锦贸易的,当然大概率可能连官员都不是,只是可怜的倒霉蛋。
但是这不重要,因为这的确是十二颗脑袋,还是千里迢迢送来的十二颗脑袋。
不仅如此,他们还给了一万匹蜀锦用来谢罪。
这不能不算是很有诚意的谢罪,因为一匹蜀锦到底值多少钱,这是大家心里都有数的事情。
现在他们免费送来一万匹蜀锦,沿途运输还没有让大明花钱,全都是他们自己花钱,等于这个运输物流费用也给承担了,相当于多出了一倍还要多的价钱用在运输上。
苏咏霖等于是白嫖一万匹蜀锦,不要太爽。
“一万匹蜀锦,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且从大理之地远道运输而来,实在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你国也算是耗费巨大了。”
“全赖大明天兵英武,剿灭岭南流寇,安稳地方,使得大理车队畅通无阻,从广州港入海,一路乘船北上,节省了不少费用,这都是大明皇帝陛下的恩遇,大理国上下唯有感恩。”
高贞明说着,又是一拜及地,姿态十足。
这下子别说苏咏霖了,和他一起参加这场活动的辛弃疾等高官大员们也感到大理国实在是很上道,各个方面都做得相当完善,没有给明国任何可以发作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如果硬是抓着他们偷偷和成都朝廷搞蜀锦贸易的事情不放,反倒有点刻意的感觉,对于明国本身来说反而显得不好看。
于是苏咏霖只能请请高贞明坐下,然后和他谈论一些大理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