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6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有什么恩德值得你回报的?现在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
苏咏霖苦笑着说道:“其实吧,我比你更期待能够安然退休,能够安度晚年,能够含饴弄孙,什么烦恼都没有,安安稳稳躺在椅子上吹着小风,喝着小酒,然后七八十岁的时候寿终正寝,仅此而已,只是现在看来,想做到这一点,还是有些难度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李啸恭敬道:“您是大明国的领路人,您的辛苦,意味着全国民众都有好日子能过了,我们都看着您呢。”
“自己选的路,无论如何也要走完。”
苏咏霖摇了摇头:“但愿我的所作所为不要让民众感到失望,就足够了。”
李啸离开之后,苏咏霖颇有些感慨。
这些原本属于赵开山的部下们现在一个个活得和看破了红尘似的,小心翼翼,不犯错,不追求权力,只求个安稳度日,倒是显得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那些部下利欲熏心,叫自己为难。
尽管如此,他也不会为一手拉起来这支队伍、一手带着他们推翻旧时代而感到后悔。
革命是没错的,为了维护革命成果而展开净化行动同样是没有错的。
然而这场行动似乎从一开始就不那么顺畅。
前两次大清洗多少有点旧时代的影子,复兴会的大家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毁灭旧时代迎来新时代,复兴会最终摧毁了旧中都的四大派系,结束了旧时代的派系之争。
然而这一次,并没有旧时代的敌人给他们来做共同敌人,内部的敌人成为了主流,内部的斗争也是绝对的主流。
被苏咏霖一口气逮捕的三十九名“江南老人”都是从各个方面进入中都做官的,在复兴会、朝廷、军队、地方上都有自己的关系。
一些确实不在这件事情牵连范围之内的老部下对苏咏霖一口气逮捕三十九名“江南老人”的行为感到震惊,也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感到怀疑,很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解释。
在早前几天苏咏霖雷霆震怒之时,他们慑于苏咏霖的震怒不敢说什么,但是对此感到担忧害怕之余,他们还有强烈的不满情绪。
原因无他,被逮捕的全都是最早跟着苏咏霖北上山东的一群人,最早支持苏咏霖的铁杆,为大明朝立下很大的功劳,现在苏咏霖这样做,和卸磨杀驴有什么区别?
有些人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还有一些人的态度则更加温和一些,认为这说不定是有误会在里面,只要好好交谈,还是能解决问题的。
所以他们觉得可以进行一些交谈。
但是该怎么交谈,该怎么行动,该怎么解除误会,还需要斟酌。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被逮捕的“江南老人”们的家属开始向他们的朋友求助,希望他们可以出面,向苏咏霖说情。
之前的大清洗之中说情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因为被处理掉的几乎没有什么和苏咏霖关系很近的人,大部分都是旧官僚。
而这一次,主案犯是大家自己人。
看着老朋友的家眷跪着在自己面前哭泣,一些心软的人实在是经不住劝,他们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老朋友老战友就这样被当作敌人处理掉,想着或许还能有点什么其他的方案。
况且他们本身也知道自己行得正坐得直,没有任何过错,苏咏霖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自己去说情,至少没有生命危险。
到底是江南老人,是从江南开始就跟着苏咏霖的老人们,不用那么决然吧?
于是一些态度温和的老人们以拜见苏咏霖联络感情叙旧的名义求见苏咏霖,得到了苏咏霖的允许,可以去见他。
见了面之后,他们也不开门见山,而是回忆当年和苏咏霖一起在江南水乡冒着生命危险制作私盐、贩卖私盐的过往,以及北上山东闹革命的天翻地覆。
他们都在感叹恍如隔世。
苏咏霖则一眼看穿了他们的目的。
“你们此来,怕不是为了和我谈论旧事,共叙旧情吧?”
老部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起看向了曾和苏咏霖在贩私盐的船上和其他私盐贩子的船只浴血奋战的周维。
周维现在在宣传部里面做副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口碑很好,素来被新人看作温和可靠、不让下属背锅的好领导,见谁都是一副笑脸,一副老好人的做派。
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前,他竟是刀口舔血的凶悍之辈,一己之力护着苏咏霖格杀三个对方的私盐贩子,斩首断臂,个人战斗力极强。
当时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凶悍的家伙的技能点居然还真的点在了嘴巴上,点的还相当全面,不仅能刀口舔血,也能口若悬河。
但是世事就是那么奇妙,很多看上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
“阿郎,我们来,其实也不是要您当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我们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也的确是做的很过分,简直目无法规,胡搞乱搞,必须要严惩!”
周维如此说道。
苏咏霖顺坡下驴。
“我现在就是在严惩他们,你们看不出来吗?”
周维咽了口唾沫,咂咂嘴,第一次感觉说话这种事情是那么的艰难。
“不是……不是这个意思,阿郎,我也知道他们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我也不想为他们开脱什么,他们确实过分了,只是……只是他们到底是跟着您一起北上的老人,从最开始就在浴血奋战。
这些都不说,他们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作是大明高层是否和谐的象征,也是外界看我们复兴会内部的一个窗口,如果他们都被处决掉的话,外人会怎么看待我们呢?所以,至少,留他们一条命吧?”
跟着周维来的五个人也一起露出了哀求的表情,低声请求苏咏霖看在过去的份上饶他们一命。
第1400章 死刑
周维他们的意思很明确了。
他们很担心这件事情如果彻底闹大,会影响大明的团结,会影响复兴会的团结,会让不明白什么事情发生了的人产生恐惧的感觉。
他们觉得苏咏霖对江南老人出手意味着大明的政治平衡被打破了,这将产生非常严峻的后果,会进一步动摇人心,乃至于影响到身处于各个方面担任要职的老人们。
大明的根基就要被动摇了。
但是这些都不在苏咏霖的眼里。
苏咏霖的眼里只有一个目标——赏罚分明。
“他们三十九人的罪行正在由联合司法团队进行评估,罪行不那么严重的当然不会被处死,大明的量刑也不是以杀死一个人为目的的,我说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不会以杀人为最终目标。”
跟了苏咏霖那么多年,苏咏霖赏罚分明的性子和手法他们还是清楚的。
苏咏霖虽然执法严明,但是赏罚同样分明,从来没有任何偏私。
“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大家都相信阿郎不是这样的人。”
周维跟着笑道:“但是……但是大家伙儿的意思就是……就是希望您能够宽仁对待这件事情,这三十九人能不杀,就不要杀吧,他们要是死了,他们的家人,还有我们这些老战友,都会挺难受的。”
“但是犯下严重罪行的人不按照律法处死,我会很难受,整个大明国的革命者们也会很难受。”
苏咏霖收起笑容,严肃地看着周维。
“我说过很多次,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暴烈的行动,他们利用权力进行违法乱纪的行动,所作所为一如前朝旧官僚,甚至还有更过分的地方。
他们已经不再是革命者,而是敌人,是上等人,面对与我们全然不同的上等人,作为革命者,我们该怎么做?”
他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周维,也抛给了一起来说情的五个人。
他们面面相觑。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明显的。
面对上等人,就要干脆彻底的掀翻、消灭。
但是对待不同身份的“上等人”,他们显然无法做到全然的一致对待。
一边是素来压迫他们的仇人,国仇家恨算在一起,不把他们骨灰都给扬了简直没有天理。
但是另一边是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大家一起吃过大锅饭,一起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一起浴血奋战走到今天……
同为“上等人”,难道就真的一点区别都没有吗?
他们当中的某些人觉得区别还是存在的,是很明显的存在的。
可苏咏霖不这样看。
周维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苏咏霖直接阻止。
“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但是我必须要告诉你,不管是曾经的敌人还是战友,只要成为了上等人,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敌人,要用最坚决的态度予以打击和消灭,容不得半点私情。
革命者之间的友谊是革命者之间的,不是革命者和上等人的,你们的屁股不应该坐在一起,而应该坐在全然不同的位置上。
他高高在上俯视你,你抬着头仰望着他,不想着把他打倒在地,还要为他求情吗?你们觉得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们?
革命者人人平等,大家都是同志,可是上等人内部也是有三六九等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上级对下级的生杀予夺之权,你们难道想亲手奉上吗?做奴才就那么快乐?”
周维张张嘴巴,顿时哑口无言。
其余五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了,再说下去,说不定自己都要赔进去。
周维有着不错的政治嗅觉,察觉到了苏咏霖对此事的坚决意志,便不再言语。
周维不说了,其余五人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连连叹息,随后便告辞离开。
离开皇宫的路上,五人连连叹息,觉得苏咏霖在这件事情上未免有些刻板。
对付敌人是对付敌人,自己人犯错了当然应该有其他的处罚方法,而不应该一棒子打死。
什么生杀予夺什么做奴才的,说的也太过分、太耸人听闻了一些。
现在估摸着乔丰和鲁甸必然是要被处死的,他们的幸福家庭也就此不复存在,本就人数日少的“江南老人”们只会变得更少。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主席什么都好,就是不讲情面,大家都是苦出身,互相扶持一下,总比被那些后面来摘桃子的家伙给占了位置要好吧?这下好了,不仅位置没了,人都没了,咱们这群江南老人啊,说不定也快要没了。”
复兴会军务部主管级干部闵锐心情很糟糕,连连吐槽苏咏霖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置,引起其余几人的共鸣。
大家纷纷出言吐槽。
还是周维叹了口气,制止了他们继续吐槽。
“这些话还是别说了吧,到底也是他们自己犯了错误,不仅操纵人事安排,还为此牟利,我听说法部的法卒在乔丰藏在城外的宅子里发现了大量铜器和银器,听说得有几万斤,只这一点,就够他被砍头好几次了。”
一听这么大数量的财物,闵锐等五人闻言缩了缩脖子,暗自咂舌。
“好家伙,那么多?这些家伙的钱都是哪儿来的?”
“倒也未必是他们钱多,或许是数量多呢?积少成多了。”
“组织部的这些家伙有几个是干净的?我觉得是要好好查查,说不定又能查出来不少贪污的。”
“我在这儿守着俸禄老老实实过日子,乔丰这混蛋也太不厚道了,之前隐隐听说他很讲究排场,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
提起乔丰巨额贪腐的事情,果然这群人的态度立刻就不一样了,多出了一些对乔丰的不满和嘲讽,对苏咏霖的处置似乎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的反对意见了。
周维暗自叹息。
除了周维等六人前来说情之外,连着好几天,陆陆续续还有四五拨人来尝试说情,态度和言辞也都差不多,希望能当个和事佬,唤醒苏咏霖对过去的回忆,从而轻判老部下们。
到底是国之根基,把他们除掉了,谁来为你苏家天下保驾护航呢?
但是这种行为只能增加苏咏霖的愤怒程度。
他把这些人的言语记在了心里。
四天之后,苏咏霖不见任何人了,安心和司法团队处理法务,给他们提供法律咨询,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审判这群混蛋。
并且初步宣布了对乔丰和鲁甸的死刑处置。
这种态度和处置终于激怒了一部分原本就对苏咏霖很不满意但是并没有牵扯到这件事情当中的人。
他们开始以较为激烈的态度上表给苏咏霖,指责苏咏霖忘记了他们这些老人的付出,一味坚持什么律法的公平,实际上就是在打压他们这群老人,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苏咏霖则给他们统一回复,告诉他们这就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按照律法来,不偏私,不讲情面,他们可以不满,但是绝对不能干涉司法,否则后果自负。
第1401章 舆论抢救大法
苏咏霖毫不妥协、不讲情面的态度最终激化了他和部分江南老人们之间的矛盾。
一些态度强硬的“江南老人”虽然和乔丰、鲁甸集团没什么关系往来,和这件事情也没有牵连,但是他们心中一样有着不满。
联系此次事件,他们将前后的愤怒和不满算在一起,来了个总爆发,联合十四个在中都担任职位的“江南老人”一起,向苏咏霖提交辞呈,以示抗议。
他们辛辛苦苦提着脑袋和苏咏霖北上山东闹革命,一路血战,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活到现在,结果做为大明元勋,就换来这样的待遇吗?
他们感到不能理解,他们感到十分伤感,他们的心被伤透了,被苏咏霖的无情伤透了,已经不能继续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了。
他们要离开。
离开这个让他们感到寒心的地方。
除了他们十四个身份特殊的江南老人之外,还有五十多名与他们关系比较近的官员也对他们的行为表示支持。
这群人里面有复兴会员,也有非复兴会员的普通科举官员,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向苏咏霖提交辞呈,表示抗议和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这场集体辞职事件给朝廷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很多人都在看着苏咏霖面对这场非暴力不合作事件是什么样的态度。
就苏咏霖一贯以来对大家的重视和不搞一言堂的行事风格,大部分官员都认为这件事情将冲击苏咏霖的强硬态度。
然而苏咏霖对此的回应是大笔一挥,同意他们的辞职,允许他们回到原籍耕田种地,过上农民的生活,再也不要回到中都。
这种决不妥协的强硬态度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
真就不挽留啊?
真就完全不在乎江南老人的态度啊?
真就那么无情啊?
事实就是如此,苏咏霖就是那么的“无情”。
于是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苏咏霖不仅不会对旧官僚士绅妥协,也不会对自己人妥协。
他从来都是这个态度,不是专门针对某个特殊的群体,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更绝的是苏咏霖大笔一挥同意了他们的辞职,又立刻下令组织部主任周翀和吏部尚书狄辽一起对空缺出来的官员职位进行选任。
立刻选任,该提拔的提拔,该调职的调职,给我把这些空缺位置全部填满!
你们不是要辞职吗?
可以,辞职吧。
抛开一切不谈,不关乎任何理想——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想要做官的人,就算到了世界末日也是一样,哪怕是全世界只剩下两个人,也会有主次关系。
有些人头铁,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与后悔,但还是强撑着面子收拾行李就要离开中都,不想让自己丢面子。
但是大部分人却慌了,对自己的冲动行为感到无比后悔,上窜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