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676章

启明1158-第676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发现他们多利用山地间的制高点安营扎寨,以形成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局势。
  明军若要拿下谅山,非要把这些制高点一个接一个的拿下。
  而这样做必然会被牵制大量兵力,还会消耗大量军事资源,更有可能被南越军队的机动兵力偷袭后路,威胁到大南关。
  一旦把破袭战打成了持久战,明军就毫无疑问的失败了。
  这是赵玉成不能接受的。
  所以赵玉成在战前军事会议上提出要神机营发挥出重要作用,用南越军队不曾了解的火炮发动攻坚作战,将他们的制高点打掉,然后军队推进。
  力求火力开路,能用火炮轰他娘的就用火炮轰他娘的,能不派兵强攻就不要派兵强攻。
  “火器的出现就是为了减少大军的实际伤亡,需知,人,才是最宝贵的,火炮坏了能够重铸,人死了没有十八年就不能长成!不要吝惜火药,不要吝惜火器,有多少用多少,明白吗?”
  “明白!”
  神机第二营指挥使刘尚之站起身子,向赵玉成保证一定会集中火力为大军前进开辟道路。
  “对面主将名为苏宪诚,是李氏重臣,允文允武,颇有战功,据说南越国有好事人以诸葛武侯比之,想必此人并不好对付,此番南越李氏也是倾尽全力。
  仅仅是一个月之前我们探知的兵力就在两万人以上,现在经过兵力增加,其兵力预计不会在五万人以下,敌众我寡,这一战,难度很大,我希望诸位都要谨慎对待,万万不可有懈怠之心!”
  赵玉成站起身子,严厉的扫视着与会众人。
  “主席多次强调,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是必须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主席的意思很明确,不管我们多么瞧不起敌人,但是当敌人军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就是我们的生死大敌!”
  赵玉成一拳捶在了面前的桌案上,厉声道:“在敌人最后一支军队投降或者被我们成建制歼灭之前,这一战都不算胜利!苏宪诚低头之前,我们都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听清楚没有?!”
  “喏!”
  众军官、指导员全体起立,齐声应诺。
  战前动员结束之后,洪武九年二月二十四日,赵玉成所部军队做好了进攻准备,指导员和书记官为代表的军中政工部门也完成了军队出击的心理建设。
  明军的战斗状态被调整到最好,随时可以出发进攻。
  不过就在明军准备出发进攻之前,赵玉成忽然接到了军事情报,说一支大约万人的南越军队正在向大南关附近靠拢,还携带着一些重武器,不知道是不是来进攻大南关的。
  啊?
  赵玉成愣了片刻,颇有些不敢相信的再次询问哨探,询问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然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真的有一支南越军队正在向大南关方向靠拢,貌似有主动进攻的意图。
  赵玉成很疑惑,他思来想去想不通这支军队为什么这样做。
  他们难道真的觉得大明军队很弱,以至于他们可以主动发起进攻吗?
  不单单是赵玉成觉得奇怪、想不通,明军诸将和指导员们也是同样看不透、想不通,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话说回来,明军有多久没有遇到敢于主动向他们发起进攻的军队了呢?
  应该很久了,否则他们也不会觉得如此的不适应。
  短暂的疑惑之后,赵玉成让人再探再报,然后自己琢磨了一阵子,没琢磨透,又找来其他人一起琢磨,也没琢磨透。
  他们互相商量,感觉唯一的可能就是南越军队真的很强,所以才有底气这样搞。
  当然了,这仗还是要打的,赵玉成怀着疑惑不解与谨慎的心态准备起了这场莫名其妙的战斗。
  他决定派一支军队和南越军队野战交手看看,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如同他们的所作所为一样强悍善战。
  赵玉成不理解南越军队为什么要向他们发起主动进攻,这其实是一种相当凡尔赛的想法。
  因为明军特别能打,一直都是主动进攻方,打久了主动出击的战斗,反而不太习惯别人向自己主动进攻了。
  这种思维至少苏宪诚是理解不了的。
  在他看来,明国和南越李氏王朝之间的这场战争其实是一场对等战斗,由于地形气候等因素,南越方面甚至还要略占优势。
  所以我打你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赵玉成觉得南越对明军的了解可能不深,但是对明军的战绩至少是清楚的,知道明军横扫中原和江南,也知道他们在岭南打得很顺利,所以主动进攻就显得不可思议。
  可是在苏宪诚看来,又如何呢?
  充其量只能说明明军遇到的敌人无能,且明军的运气不错。
  轮到南越,那可就不一样了。
  瘴气,炎热潮湿的气候,还有崇山峻岭的地形,这三大优势加持之下,南越方面的优势不要太大,明军的处境不要太糟糕。
  再加上明国刚刚平定岭南,肯定还有很多对手对他们很不满意,正在蠢蠢欲动,所以只要他们去联系那些和南越方面素来有些交情的岭南土司、土豪们,明国将要面临的就是恐怖的地狱。
  气候和疫病会让明军面临大量非战斗减员,后方不稳和南越方面的偷袭会让他们的粮道受到威胁,如此一来,明军再精锐,一身本事又能发挥几成出来?
  在中原我当然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在这里,我的主场,你不是我的对手。
  怀着如此想法的不仅仅是苏宪诚,还有苏宪诚麾下一票骄兵悍将们,他们大部分都是和苏宪诚刚刚打了胜仗回来的,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对明军怀着浓烈的对抗态度。
  他们同样不认为明军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占什么优势,所以群情激愤,甚至提出了主动出击的概念。
  苏宪诚其实还是个稳健派,他虽然觉得赢面很大,但是因为派去联络岭南土司、土豪的线人一直没回来报告消息,所以决定继续等待,顺便把这场战斗定性为防御作战。
  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要主动出击,在谅山地区等待明军来进攻,以逸待劳,挺不错。
  但是架不住骄兵悍将们主动出击的欲望。
  他们觉得明国瞧不起他们,轻视他们,就应该给他们凶狠一击,让他们认清楚这里是谁的地盘,所以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可以正面挑战击败明军,那么正好能顺势进攻大南关。
  到时候打下大南关,就能把南越的领土往北开拓,不仅能逼迫明国承认南越的独立,还能开疆拓土,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第1369章 至少也要实现赵佗当年的功绩吧?
  作为一个稳健派,苏宪诚本意是不想主动出击的,奈何将军们言之凿凿,都有很强的战斗欲望,苏宪诚思来想去,觉得这帮将军们说的也有道理。
  岭南那些土司、土豪其实非常狡猾奸诈,一般不会做没有明显利益的事情,就算拿钱买通他们,也难说他们会不会主动出击配合南越。
  但是如果南越军队打了胜仗,把明军打败了,那这个消息一定能大大刺激到那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家伙们,说不准就能策动岭南的大乱,南越还能浑水摸鱼,趁机大捞好处。
  思来想去觉得这样做很不错,苏宪诚心念一动,就答应了麾下猛将陈谷的请战,交给他一万军队,让他率领这一万军队向大南关方向靠拢,引明军出来作战。
  然后通过野战击溃明军,树立南越军队的信心,压倒对明国最后一丝的顾忌,进攻大南关,再正式杀入岭南,开始开疆拓土。
  不说逐鹿中原,至少也要实现赵佗当年的功绩吧?
  把岭南那下,让南越成为比当年的赵佗更加强悍的政权,隔着五岭与中原王朝对峙,成就前人没有成就过的伟业。
  那又是何等武功赫赫?
  在如此背景之下,明军和南越军队在大南关以南二十多里的地方展开了一场莫名其妙的遭遇战。
  那是一块稍微平坦一些的地方,相对来看,明军地势低,南越军地势稍高一些。
  南越大将陈谷在高处观察了明军军容,发现明军军容严整,甲胄鲜明,旗帜飞扬,俨然精锐之师的模样,颇有些动容。
  “有如此军容,也难怪明军是精锐之师。”
  夸赞之后,他也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就那么看过去,他感觉明军不像是受到了潮湿气候与瘴气病困扰的模样,反而一副没怎么受到影响的模样。
  是明军在刻意隐藏他们的染病士兵,还是他们真的没有受到影响呢?
  陈谷思量片刻,觉得自己居高临下、主场作战,不该是感到担忧的一方,于是决定安排军队发起进攻。
  南越军队作战颇有些中原军队战斗的章法,有弓箭手、肉搏部队和少量骑兵,善于利用地形作战,打野战也不弱,陈谷一声令下,有条不紊的指挥军队变阵,准备发起主动进攻。
  另一边,赵玉成亲自统兵前来迎战,他观察了南越军队的阵容,发现南越军队的军容尚可,不过军队装备比起明军来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基本上和哨探探知的情况没什么太大的出入。
  精锐肉搏部队有相当不错的批甲率,钢铁甲胄质量也不错,武器什么的也是相当不错。
  弓箭手、一般炮灰部队则缺少钢铁甲胄,或者就地取材,以藤甲、皮甲为主,只防护要害部位,身体还有相当一部分裸露在外。
  只有精锐部队有正式的军装,其余各部队穿什么的都有,光膀子的也不在少数。
  士兵年龄、身高、身体素质程度不一,不仅有年轻力壮的士兵,也有一眼看过去就明显上了年纪的老兵。
  总而言之,这是一支标准的封建军队。
  这种军队再怎么善战,底子在这里,上限也就锁死了。
  赵玉成心中有底,眼看着南越军队准备变阵发起主动进攻,他心里一阵不爽,立刻下令炮兵部队上前,准备给他们来一轮狠的。
  很显然,南越方面至今为止都不知道明军的火炮和火枪是什么样的存在。
  通过一些民间渠道,南越朝廷听说过明军有威力强大的火器,不过因为脱离群众,南越朝廷对此不屑一顾,不屑于深究,所以对明军新式火器了解极少。
  在他们的印象里,火器还停留在宋军装备火器的状态。
  听个响。
  有些时候因为潮湿,连响都听不到。
  连个响声都听不到的火器,有什么卵用?
  拿来吓唬人?
  陈谷认为南越军队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不屑于拥有,便做好了主动出击的准备,下令一线部队结阵上前,前进到一定的距离之后便准备放箭,对明军军阵发起打击。
  结果陈谷便得知明军一线出现了一些诡异的黑色管子,这些管子架在车子上,可以推行,挺长,挺大,还有士兵举火,看起来像是火器。
  对于部下“该如何应对”的询问,陈谷略加思索,便决定加速前进,以箭雨覆盖打击,不要管那些火器。
  “火器虽然声音大,但是威力小,并不足以威胁我大军,传我将令,按照既定计划继续进攻!”
  将军的命令是绝对的,南越军队没有迟疑,继续按照既定计划行动,军阵稳步向前,弓弩手做好了发矢的准备。
  然后震耳欲聋般的轰鸣声骤然响起,一颗颗裹挟着灼热气流的铁弹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骤然向着南越军队的军阵袭来。
  南越士兵们没有任何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愣愣地看着黑色铁弹裹着灼热气流朝他们轰击而来,下一个瞬间,世间的一切就颠倒了。
  只是那么一轮轰击,南越军队的前进势头就被打乱了,然后陷入了自我混乱之中,就在同时,明军军阵开始前进,勇往直前,军阵中的弓弩手和火枪手接连向南越军阵发起攻击。
  箭如雨下,一排一排的火枪手则打出一团一团的烟雾。
  一时间,南越军阵内血花四溅、惨嚎不止,残肢断臂时不时被铅子从人身上打断掉,然后血就止不住的从伤口处喷出来。
  有些运气很差的南越士兵甚至被铅子正中脑壳,一枪被打掉了半个脑袋,那场面就和用棒球棍打西瓜差不多。
  明军军阵步步推进,南越军阵则快速陷入崩溃之中,活着的人发出惊恐地喊叫声掉头就跑,受伤的人发出凄厉的喊叫声,躺在地上滚来滚去,不想死,却根本活不下来。
  这一切发生的速度太快了,明军军阵推进的速度太快了,陈谷都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麾下的主战精锐那么快就败下阵来。
  他确实没什么时间反应,因为败退的溃兵已经开始冲击他的中军,引发了一阵小小的混乱。
  正当此时,又是一阵震耳欲聋般的轰鸣声,一颗颗裹挟着灼热气流的铁弹骤然而至,将他的中军军阵轰出了一个个血坑,使得中军极大动摇,陷入半崩溃的状态之中。
  而明军的前进势头几乎不可阻挡。
  被惊呆的陈谷因为部下的使劲儿摇晃才回过神来,面对部下焦急的询问,陈谷骤然瞪大了眼睛,大声喊叫。
  “骑兵出击!出击!快点出击!!!”
  他意识到继续下去的话他连重整军阵站稳脚跟的可能都没有,不管明军用了什么办法攻击他,他现在必须要为自己争取时间。
  骑兵是最后的指望。
  但是他的骑兵不多,一波冲锋要是没有用的话,恐怕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他只能期待着自己的骑兵足够给力。
  可是明军的骑兵明显比他更给力。


第1370章 就这?
  虽然明军南下一样不以骑兵为主要战斗力,但是明军这边也保留了一定量的骑兵作为机动战力。
  南越骑兵出击之后,赵玉成立刻下令明军骑兵出击,剿杀南越骑兵。
  双方巨大的战斗经验和战斗力的差距体现出来了,南越骑兵很快被明军骑兵分割包围,全部歼灭,并没能挽回他们的失败。
  然后明军军阵直接推进到了南越中军大阵处,火绳枪激发而产生的烟雾笼罩在战场上空,战场上满是硝烟的味道。
  半个时辰之后,这场遭遇战结束了。
  明军以两万人的兵力全歼了南越军队一万人左右,其中击杀三千多人,俘获六千多人,他们携带的所有军需物资全部成为了明军的战利品,明军收获颇丰。
  其后,根据被俘获的南越士兵的辨认,其主将陈谷的尸体在一堆身着将官甲胄的尸体中被找到了。
  陈谷身中三发铅子,但是因为他的甲胄很不错,两发打中胸口的铅子都没有打进去,被甲胄阻挡了,或许给他造成了内伤。
  唯一打出伤害的是一发打断了他小腿的铅子。
  于是他死了,死在了战场上,和他的亲兵一起,被明军火枪手的集体射击打死了,尸体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开,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
  赵玉成无语地看着他的尸体,翻了个白眼,摇了摇头。
  “声势浩大的样子,还以为多能打呢,结果就这?这也敢主动出击?以前不知道夜郎自大是什么意思,今天算是了解到了。”
  说罢,赵玉成让人把这群家伙的尸体全给挖坑埋了,然后收兵回了大南关整顿一下,接着就准备出兵攻打谅山了。
  了解了一下南越军队的野战能力之后,赵玉成和明军指战员们心中的若有若无的紧张、担忧等等情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恼火。
  非常的恼火。
  一群辣鸡,居然让他们担忧这个担忧那个,甚至赵玉成还做好了一旦战事不利该如何返回大南关的战斗预案,现在在很多人看起来,就觉得这个预案很有嘲讽意味。
  赵玉成倒不这样觉得,他觉得这个预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无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