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674章

启明1158-第674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越必须要以强硬态度应对明国的根本原因是明皇苏咏霖那莫名其妙的革命意图和理论体系对南越朝廷的冲击太大。
  既然苏咏霖靠这一套建立了明国,就充分证明了这一套理论的可行性和生命力,也证明了底层百姓一旦被发动起来,也是足以颠覆一切的,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一群泥腿子奋起反抗之后居然能连续消灭中原三个国家实现统一,这未免太可怕了。
  苏宪诚认为绝不能对明国的军事讹诈妥协,必须要维持独立自主,否则迟早要被明国软刀子杀人,把大家都给挂上东南枝。
  他们南北两路放置兵马,明晃晃的军事威慑,还提出了那么多诛心的问题,切丝毫不谈及南越在明国宗藩体系之中的地位。
  这很明显就是一场军事讹诈,南越一旦妥协,明国必然得寸进尺。
  所以,必须要摆出最强硬的姿态。
  通读三遍《洪武政论》第一卷 和第二卷的苏宪诚深刻的认识到了明国的危险性,然后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分析了当下的局势。 
  “当前,明国虽然看似强大,但是刚刚消灭宋国的明国在岭南立足未稳,岭南一定还有很多敌对者,对他们口服心不服,他们如果真的和我们大打出手,这些人会旁观吗?会仅仅只是旁观吗?
  我们完全可以现在就派人潜入岭南,联系那些与我们有过商贸往来的土司,以利诱之,换取他们在明军进犯大越之时从背后偷袭明军,明国试图对我南北夹击,大越就不能对明国南北夹击吗?”
  苏宪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话说的没毛病。
  不过黄义贤和李公信都对此持迟疑态度。
  他们和苏宪诚的私交不错,只是在这种军国大事上,私交派不上用场。
  黄义贤是中间态度,既不愿意和明国兵戎相见,也不愿意直接妥协、什么都不做。
  因为他也读过《洪武政论》,并不愿意成为苏咏霖笔下的上等人、剥削者,然后被挂上东南枝。
  “苏公所言虽然激进,并非老成谋国之见,但是其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明国刚刚攻克岭南,覆灭宋国,正是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平定地方,贸然开战,岭南不稳,绝对不是明国希望看到的。
  所以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点,以谅山军备为后盾,和明国谈判,晓之以利害,让明国答应回到故宋旧制上,绝不允许明国干涉我国内政,同时,严防明国人员进入我国图谋不轨!”


第1364章 这里是大越国!不是明国!
  黄义贤提出的这个看法最为中肯、妥当,所以李天祚也非常欣赏这种看法。
  能不打仗当然最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级的退敌手段,而且还非常经济实惠,不需要花太多钱,不然一旦打起来,那可真是花钱如流水,心疼。
  所以李天祚还比较倾向于黄义贤的建议。
  三人里面只有李公信建议李天祚不要试图试探、激怒明国。
  他建议以妥协为主,换取更大的行动空间和谈判空间,借此机会摸清楚明国的底牌和根本需求,然后再做出决断。
  总而言之不要用言语和军事激怒明国,尽可能避免战争。
  “明国自山东起事,不过是造反起家,却一路颠覆金国,覆灭宋国,剿灭西夏,北伐草原,四面征战从无败绩,中原各国毫无还手之力,可见明国之强悍。
  加上其刚刚覆灭宋国,士气旺盛,军心坚韧,正是兵锋锐利的时候,实在不是我国应该与之硬碰硬的时候,陛下何不妥善思考回复明国之问题,虚与委蛇,使其懈怠,总比直面明国之兵锋要好。”
  这个说法有点太软弱了,让一直以来在东南亚地区都颇为强势的李天祚有点不能接受。
  “明国固然是大国,大国难道就没有力有不逮的地方吗?岭南远离其核心,用兵困难,后勤艰难,必然不可久战,我军民一心,固守天险,以有备对抗仓促成军,难道不是优势吗?”
  李公信苦心相劝。
  “明皇善于用兵,麾下军兵皆虎狼之辈,以万钧之势而来,绝非善类,我国虽然有兵力,尚且不及宋国,遑论明国?明皇之询问,明显是有备而来,应该是一种试探,我们应当以较低的姿态回复明皇。
  先想办法把这件事情糊弄过去,不要让明国有兴兵南下的借口,需知目前明国主力大军集结在岭南,若要南下,并不是难事,对我威胁极大,陛下有志向,老臣亦为之欣喜,可明国终究是大国,强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明智的行为。”
  这下不单单是李天祚,苏宪诚和黄义贤也对李公信感到不满。
  尤其是苏宪诚,刚刚取得了对占城国的军事胜利,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不能接受李公信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说法。
  “明国固然强,固然大,我大越就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地方吗?明军远离中原作战,后勤艰难,我大军只需要扼守谅山,再分出兵马偷袭明军粮道,甚至不需要太多次,一次成功,就能极大威胁到明军。
  更何况明军自北方来,定然不熟悉本地气候,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则极易引发时疫,一旦如此,则军队没有战斗力,还能与我对抗吗?放着如此之大的优势而妥协,这才是不明智的行为吧?”
  李公信的建议被李天祚不认同,被苏宪诚和黄义贤反对,已经不可能通过了。
  李天祚更为其感到愤怒,于是决定采用苏宪诚的方案,强硬对抗明国,让明国知道南越不是好对付的,将来也不要再用如此眼光看待南越国,如此争取国格、尊严。
  苏宪诚还公开上表给李天祚,认为这样做,并且成功,南越国才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可能,否则南越国的存续都将成为巨大的问题。
  此时此刻,实际上已经是危急存亡之秋了,苏宪诚决定竭尽自己的权力,为南越李氏王朝的生存争取一线生机。
  李天祚正式认可了苏宪诚对时局的分析,认可此时南越已经在灭亡的边缘徘徊,于是南越国方面立刻开始了行动。
  他们开始调集国内正规建制的军队往谅山方向增援,去会合已经抵达谅山的守备部队。
  李天祚又任命苏宪诚做谅山方面军的都统制,让拥有很好军事才能的苏宪诚亲自出马,做好准备,应对明军的军事讹诈。
  战略物资大量向谅山方面军队提供,确保后勤不出现任何问题。
  如果明国愿意谈判,那么当然最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最好还能解决掉南越的国格问题,那就最好不过了。
  如果明国一定要用军事威胁南越,那么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惜一战!
  另一方面,李天祚召见了明国使者,对明国的要求作出答复。
  第一,占城国和南越国之间有很好的关系,他们内部发生动乱,邹亚娜窃取王位,是叛逆、大不敬的行为,南越国出兵征讨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并不是为了私心,所以明国的要求是难以接受的。
  第二,内部称谓这件事情实属南越国内部的事情,故宋尚且没有意见,明国与南越国之间又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要提出询问?
  第三,南越国朝廷从未非议过明国,不知道明国是从什么地方听说的,说这种事情的人居心险恶,不可不防,还请明国朝廷明察此事,还南越国一个清白。
  然后,我们还听说明国在大南关附近屯驻重兵,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故宋可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难道说明国统一中原之后便迫不及待的要南下彰显天朝威风了吗?
  如此,南越虽然不是什么大国,但是也有着拼死一战来维护国家尊严的决心,这种决心,不知道大明是不是感觉到了。
  面对李天祚这种近乎等同于完全拒绝明国条件的态度,明国使者、第七兵团第十九军第五十八师师指导员廖兴业笑了。
  “如此说来,南平王是不打算接受大明的劝说了吗?”
  李天祚还没有开口,苏宪诚便站了出来,对廖兴业冷眼相对。
  “大宋已经覆亡,我朝尚未臣服明国,自为皇帝,何来南平王之说?大越国就是大越国,不管明国是否承认,这是不争的事实,使者还是不要妄自称谓,冒犯天颜!”
  “天颜?大明皇帝尚且不会自称天子,你南平王又有什么资格自称皇帝、天子呢?”
  廖兴业冷笑道:“世上没有天子,皇帝也不过是血肉之躯,却妄图以上天的名义遮掩自己的胡作非为……老天爷冤不冤啊?”
  廖兴业身旁的两名副使闻言哈哈大笑,笑得十分肆无忌惮。
  苏宪诚面色愈发不善,李天祚心中火气也越来越大。
  黄义贤站了出来,冷静地看着廖兴业。
  “使者需知,这里是大越国,不是明国,还请自重,不要说出什么狂悖言论,扰乱视听!”
  廖兴业摇了摇头。
  “我乃大明国民,大明国律法开篇第 一 章总则第二款第二条,不侵犯他人正当权利之前提下,大明国民皆有言论自由之权利,任何官府、组织、团体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大明国民之言论自由。”
  “这里是大越国!不是明国!”
  苏宪诚不能接受这种言论,奋而站到了廖兴业面前,怒道:“使者不要以为大越国乃礼仪之邦,便不会对来使问罪!来使需知谨言慎行才是生存长久之道!”


第1365章 苏咏霖难道想做赵光义第二吗?
  好家伙,礼仪之邦都给说出来了。
  现在就敢自称礼仪之邦,以后还敢怎么样简直不敢想象!
  这些中原周边的藩属国也属实有意思,一个两个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孝顺,也不是什么孝子,倒像是全员反骨仔,中原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迫不及待自称中华、礼仪之邦。
  对他们来说很有意义吗?
  他们就不去考虑一下这个称谓以他们的体量真的能承受得了吗?
  他们承受得了大明的雷霆震怒吗?
  廖兴业感到不可思议,遂满脸嘲讽之色。
  “礼仪之邦?我没听错吧?礼仪之邦素来都是华夏王朝之自称,金国宋国皆已覆灭,但是大明还在,什么时候礼仪之邦轮得到你们了?”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苏宪诚的脸上便满是冷笑和嘲讽。
  “背弃先人的遗愿,否认圣人的功绩,做出这样的事情的人,还有脸面自称是礼仪之邦来的人吗?礼在何处?仪在何处?我为何完全看不到呢?”
  这话说得并不太露骨,但是意思已经完全的表达出来了。
  南越知道明国正在搞什么,知道明国正在批判什么,知道明国是如何批判并且否认儒家思想,也知道明国是如何清算孔氏的。
  所以,他们和明国不是一路子的。
  黄义贤带头笑出了声,然后整个南越朝堂上的官僚们都笑了出来,李天祚也笑了出来,这朝堂内外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对于他的话语进攻和南越朝堂的嘲笑,廖兴业的面色冷了下来,随后脸上便浮现出毫无温度的笑容。
  “南宋虽然腐朽、堕落、罪恶,但是他们也从未承认过所谓南越国的存在,南越之地从来都是华夏领土,没有南越国之说!南平王不过是一王爵,安敢自称天子?
  大明当然是礼仪之邦,非常讲究礼仪,就连军队,都非常讲究礼仪,每个战士都非常讲究礼仪,如果南越国想看,大明自无不可,会让军队来到升龙城,向诸位展现礼仪之邦的风采!”
  好家伙,这是宣战布告吗?
  南越朝堂上下皆安静了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了不自然的神色。
  他们当然知道明国使者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说这种话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的确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但是南越李氏王朝也是事实上独立的王朝,中原王朝已经数百年没有治理过南越之地了,南越早已在事实上独立了。
  现在明国跟过来说这样的话,是打算在这个时候就对李氏王朝开战吗?
  被震撼了一下的苏宪诚深吸了一口气。
  “作为使节,你应该为自己的话语负责,有什么话是可以说的,什么话是不可以说的,我觉得你应该是一清二楚的。”
  “是,我当然是一清二楚的,这就是我要说的话,这就是大明皇帝要说的话,我已经完完全全的说完了。”
  廖兴业朗声道:“大明皇帝要说的话,我已经全部说完了,诸位如果没有听懂,我还可以复述一遍,如果诸位都听懂了,那么我就不说了,我就回去复命了,诸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廖兴业直视着端坐上首的南越“皇帝”李天祚。
  李天祚的面色十分难看。
  廖兴业所说的不承认南越是独立国家这件事情一直都让南越李氏历代皇帝感到十分不爽。
  他们也不是没有向南宋那边要求过,但是南宋那边并不松口,并不承认,以至于明国现在还能拿这件事情来威胁南越,居然说出南越是华夏领土这种话。
  说出这种话,难道说他们真的打算发动灭国战争吗?
  李天祚不确定,也不敢确定。
  不过说到底,他已经做出了决定,他的答复就是实际上的决定,廖兴业的最后发问多少让他重新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思考之后,他觉得自己并不该改变原先的看法。
  我的主场,听我的,你算什么?
  刚刚打完岭南战役就要再起战端,苏咏霖难道想做赵光义第二吗?
  就算你军队强,但是水土不服、后勤艰难、后方不稳这三大难题你该怎么解决?
  解决不了的话,我对付你就是事半功倍!
  李天祚打心眼里并不认为自己在自己的主场上作战会吃什么亏,就算真的打起来了,他的军队,他的主将,也不会让他失望。
  而且若是能靠着这样一战逼迫明皇承认南越是独立国家,做到他的先人们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的威望还不要蹭蹭蹭往上跑?
  怀着莫名的亢奋情绪,李天祚坚持了自己的看法。
  “既然使者这样说了,我也要告诉使者,大越国皇帝李天祚,无话对明国皇帝说!大越国的事情,大越国自己处置,不劳烦明国皇帝陛下了!”
  李天祚在朝堂上义正言辞的喊出了这样一句话,着实让朝堂上的官僚们觉得提气。
  这句话,他们真的很久很久之前就想要对傲慢的中原王朝说了,只是一直都不敢,一直都怀着忧虑,担心引来兵戈之祸。
  今时今日,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无法挽回了,既然无法挽回,那就大大方方撕破脸皮表明态度,让傲慢的中原王朝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失败。
  所以,他们终于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于是廖兴业冷冷笑了出来。
  “如此,我知道了,我会向大明皇帝明确说出南平王的回复的,至于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一切后果,可能就需要南平王和这些文武官员来承担了。”
  说完,廖兴业转身离去,当天下午便带着使团成员北返,一路上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返回大南关之后,廖兴业向赵玉成汇报了情况,然后带着赵玉成的嘱托骑马飞驰前往广州。
  洪武九年二月初七,廖兴业抵达广州,得知苏咏霖此时正在惠州亲自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正在地方上搞得风生水起热热闹闹,便赶快骑马前往惠州找苏咏霖。
  他见到苏咏霖的时候已经是二月十一日,当时苏咏霖正在惠州的海丰县领导农民运动,率领的农民们起来反抗当地地主,公审当地地主,并且分土地、建立农会,开创新时代。
  廖兴业亲眼看到穿着粗布短打的苏咏霖站在高台上对着底下数百名农民高声呼喊着。
  “他们说自己没有余粮?那为什么他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