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671章

启明1158-第671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认为南越只要得偿所愿,一定会响应南宋的要求,不说派多少兵马吧,至少也能弄来一些物资补给什么的给南宋回口老血。
  但是这个进程被明宋第二次战争打断了。
  明军大规模南下,包围临安,下最后通牒,张栻遁入临安城内策动沈该搞政变,赵眘废了,南宋连自己的国号都保不住,【安南国】这个称呼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直到如今,南越依然是南宋的法理领土,南宋官员不管承认不承认,都认为南越之地是【中国郡县】,而不认为是独立的国家。
  苏咏霖为此感到很高兴。
  “赵构虽然软弱无能,但是偶尔也会做一件好事,赵眘倒是个仔卖爷田不心疼的家伙,真要给他封了,我到时候还要费一番周折,可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周折了。”
  苏咏霖接连推翻金国、南宋,也就在事实上接手了金国和南宋的法统。
  不管自己内部怎么看待这种事情,如何解释革命和王朝更替之间的关系,至少当前看来,外藩小国都是以南宋法统继承者的身份来看待明国的。
  既然如此,明国对待南越领土的态度自然而然也就继承了南宋对南越国领土的态度。
  这是我的。
  我拿回我自己的领土,名正言顺。
  苏咏霖顿时感到这一波可操作性实在是太大了。
  按照如此法理关系来看,他完全可以找个简单的借口就开战,完全不需要顾忌什么国际观感,我自己拿回自己的领土,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别人管得着?
  你特么干涉内政啊!
  一番思量之后,苏咏霖便在洪武九年的新年宴会上邀请了广州外国商人一起参加新年宴会。
  新年宴会进行时,苏咏霖当场告诉占城国商人,说自己决定承认邹亚娜占城国王的身份,让他派遣正式的使节过来就可以了,自己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离开广州。
  占城国的商人大喜,而苏咏霖的余光也发现部分南越的商人面色有变,不那么开心的样子。
  国际政治就是这么个玩法。
  想要世界上的盟友,想要势力范围,那就要主动出击,真金白银的砸进去,让人家觉得有利可图,跟着你这个大佬为你卖命有好处,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
  就算想要狗自带狗粮来投靠,本身也不能少了买狗粮的钱和大撒币的气魄。
  总得让狗看到希望不是?
  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苏咏霖打算充分利用邹亚娜作为自己撬动东南亚政治板块的支点,介入到东南亚局势当中,以占城国为重要盟友,对南越国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
  高丽也好,日本也好,都在大明国的菜单上,现在填上一个南越,多你一个不多。
  更美妙的是,这块土地本身就是中国的声明领土,从未放弃对它的主权声明。
  苏咏霖的视线放在了那张他所钟爱的世界地图上,盯着地图上的红河平原一带,对这一带优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十分看重。
  如此美妙的一块冲积平原,善加经营,完全可以成为国家谷仓,成为明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反哺中原未可知。
  他的心里,已经把收复南越之地当作是这场正在进行中的伟大的国家统一战争当中的一场必经之战了。
  这是统一,名正言顺的统一。
  洪武九年正月,苏咏霖在广南东路巡查了一阵子,在各地劝农劝耕,亲自参与到了一些新农村的组建工作当中。
  他手把手指导当地的新人复兴会员们如何工作,和他们同吃同住,日夜相处,向他们传授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苏咏霖发现发现广州复兴会的问题并不单纯。
  当前来看,广州复兴会内部只有极其少数的本地会员,因为工作开展不到位,这些本地复兴会员数量少,也没什么话语权,但是非常有工作热情,对于改造自己的家乡很有想法。
  除了他们之外,绝大部分会员都是复兴会总部调派来的外地会员。
  当初调来广州工作的外地复兴会员里有相当数量的刚刚从培训班里出来的新人,配合一些有经验的老会员引领他们,复兴会总部是打算用广州作为培养新人的地方。
  这群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满怀理想和希望来到广州的,希望大展拳脚改变广州,带领广州的农民们走向新生活。
  剩下的少数人则表现出了对被调往广州这件事情不满意的态度。
  似乎他们并不希望来到广州工作,他们不喜欢广州的落后和炎热潮湿的气候,对于在这里工作感到十分的难受,有很强的抗拒心理。
  根据了解,苏咏霖得知有一些人多次向组织申请调离广州,说自己实在是适应不了广州的气候,想回到家乡工作,实在不行,调回江北也可以。
  因为他们的请求没有被批准,所以这部分人非常没有干劲,做事情是能推就推,工作经验没积累多少,摸鱼经验倒是十足十。
  接下来是干部群体,也就是分部组织里的各个系统的负责人们,他们对前来广州工作这件事情也是看法不一。
  一些人体现出了较强的工作热情,希望做出一番事业。
  一些人则体现出了无所谓、得过且过的态度,他们能欠缺工作热情,缺乏解决问题的干劲,且其中一部分人对于被调到广州这种他们印象中的蛮荒之地很不高兴。
  在他们看来,这似乎等同于流放,是不被重视、被边缘化的意思,这使得他们不高兴,或者是心灰意懒。
  而得过且过的干部数量在内部是比较多的,多于愿意做事的干部的数量,以至于广州复兴会有很多事情很难推进下去,很多行之有效有建设性的想法在会内都不能得到统一认同。
  也因此,会内的矛盾比较大,希望做事的干部和不想做事的干部之间有较为尖锐的冲突,底下会员们也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该怎么行动,有些时候一个方案提出来施行没几天,又被叫停了。
  工作反反复复,不仅让民众对广州复兴会的看法很不好,复兴会员内部也是想法多多,意见多多,不少有理想有追求的会员都很不舒服。
  他们试图向上级反映,要求上级给他们一个说法,但是得到的总是含糊其辞的回答,这让他们很失望。
  于是渐渐的,一些地方的民众都对复兴会很是失望,不再响应他们的号召。
  而一些侥幸活下来的地主豪强则开始趁机兴风作浪,各种造谣,各种撺掇农民反对复兴会,进一步增加了复兴会推进土地改革的难度。
  等这些问题实在是无法忽视了之后,广州官府被迫下场,广州刺史下令逮捕了那些兴风作浪的地主豪强,以阴谋造反的罪名、用强制手段把他们灭掉了。
  这当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并不是最优解,反而是无奈之下的终极手段。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广州官府被迫给广州复兴会擦了不少此屁股,为此担任复兴会分部副主任的广州刺史谢元良对主任胡信有很多看法,两人关系不好,吵了好几次。
  但是他们并没有将这些事情上报到中都。


第1358章 有趣,实在是有趣
  苏咏霖此前从未听说过广州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历次会议中关于广州的部分苏咏霖都很关心,但是也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
  广州复兴会正式履职是洪武六年年中的时候,至今为止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两年多以来,苏咏霖从未听说广州有什么负面消息。
  而这一回来到广州,倒是听到了不少。
  更有意思的是广州复兴会内部对于胡信也有不少看法。
  大家私底下都不太喜欢他,但是胡信是主任,还曾立过军功,是老资格复兴会员,为人素来强势,所以大家也都没什么办法。
  一些基层的会员向苏咏霖抱怨胡信在他们心里的糟糕形象,说他不喜欢露面,不喜欢和基层会员们来往,做什么事情都独断专行,也不喜欢开会。
  需要他做的事情总是很长时间才能给出指示,很长时间才开一次会,开会也更像是走个过场而不是和大家商量,大家提出的意见他都当做没听到。
  为此,大家对他都很不满意。
  “为什么不向上级报告呢?”
  苏咏霖如此询问一些年轻会员。
  年轻会员们告诉他,并非不想向上级汇报,但是广州上头没有行省级别的复兴会组织,只能向中都汇报,而胡信和他们一起就是从中都来的。
  广州复兴会内部也知道胡信在中都很有些人际关系,他们并不知道向上级投诉有没有用。
  二来,复兴会员向中都投送消息虽然有专用渠道,但是这个渠道也在复兴会组织内部,属于监察部分管理,而广州复兴会的监察部门负责人是胡信在军队里的老部下,两人关系很好。
  之前有人把反映情况的消息往中都送,但是之后送消息的人就被喊到监察部门去问话,之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送消息的人就被发配到广州乡下偏远地区的村子里面做驻村指导员去了。
  一直都没能回到广州城,很多会议也没有回来开,感觉就像是被遗忘了一样。
  如此一来,还有谁敢送呢?
  苏咏霖听后,又惊又怒。
  “监察部门的负责人是胡信的老部下?我怎么不知道?当时广州复兴会名单审核的时候我是看过的,监察部门负责人黄桄不是军队出身啊。”
  年轻会员们一脸苦涩。
  “最早的监察司黄主任到任三个月不到就因为暑热病病倒了,然后返回北方养病,现在这位朱主任是后面调来的,就是胡主任的老部下。
  记得当时胡主任还特别高兴来着,他和黄主任的关系一点都不好,两人经常吵架,黄主任多次在会议上批评胡主任没有工作热情,胡主任也和他争吵不断。”
  原来如此。
  苏咏霖也差不多明白了这里头究竟有些什么猫腻。
  监察部门作为复兴会内部自我纠正、互相牵制的重要部门,在制度设计上有着重要意义,本身就是一道防火门。
  如果这道防火门失效了,甚至和其他部门一样没有区别了,那么会发生什么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也就不会让人觉得多么奇怪了。
  这一次,若非苏咏霖亲自下沉到基层和基层会员们相处,他或许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一定能知道广州复兴会内部的这些猫腻。
  也难怪他觉得在他抵达广州并且亲自主持复兴会的工作之后,复兴会的乱象迅速消失的一干二净,很多原先做不了的事情都能做了。
  广州复兴会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整个广州的土地改革工作火速推行,半个月不到就把之前落下来的进程给推到顶了,其他州府的土地改革计划也快速上线。
  这种情况让苏咏霖沉默了很久。
  胡信是当年跟着他北上山东的老班底当中的一人,是制盐工人出身,后来立过军功,资历老,也因此,他才被选为广州复兴会分部主任,带着一个团队来到这里协助广州官府整顿秩序,建设新广州。
  这一次他来到了广州,胡信对他很热情,各种献殷勤,各种请客吃饭大操大办,已经让苏咏霖觉得不太对劲。
  当广州的复兴会工作出问题之后,苏咏霖很生气,责令胡信亲自解决广州整个州的土地改革问题,让他离开广州城出差,他好像还颇有些不太愿意的样子。
  果然,问题就出在了以他为代表的一撮人身上。
  苏咏霖很生气,同时也很奇怪。
  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出身军队指导员的胡信对革命工作很有热情,调到中都工作之后也在中都做的有声有色,所以朝廷选择他来广州挑大梁,苏咏霖是认同的。
  可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
  他都经历了些什么才会变那么多?
  苏咏霖先和基层会员们谈话,接着又找来一些干部仔细询问。
  在排除了胡信影响的情况下,这些干部说了实话。
  胡信对于自己被调任广州这件事情多有怨言,私下里很多次的抱怨,抵达广州之后就对广州的生活条件挑挑拣拣,说自己讨厌水讨厌海,对广州的工作很不上心。
  他还不断向中都那边活动,请中都的一些故旧帮他运作,好让他回去。
  苏咏霖紧锁眉头。
  虽然心中怒火万丈,但是考虑到目前的局势,他还是忍住了心中怒火,没有当时就发作,而是准备等到岭南局势彻底平定之后再找胡信算总帐。
  这次要算账肯定不单单是胡信一个人和他的那个老部下了,一定也会牵扯到其他很多人。
  比如中都那边让胡信的老部下来广州接任监察司主任职位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他们和胡信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之类的。
  人才选拔方面,一向都是朝廷吏部和复兴会组织部联手办理,他们会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选拔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前往工作。
  而在决定权上,因为朝廷能管吏部的负责人也基本上都是复兴会员的身份,选拔者也大都是复兴会员,所以一般是复兴会组织部这边话语权重一些,也就等于拥有了最终的决定权。
  朝廷吏部有参与讨论的权力,不过主要还是负责人选最终决定之后的盖章确认和颁布天下、广而告之。
  像广州地区复兴会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命,大概率不是朝廷吏部能决断的,胡信和黄桄的选任苏咏霖都参与过,也知道。
  但是后面黄桄离任、新的监察部主任朱百涛上任这个事情,苏咏霖印象里便没有得到相关的报告了,也并不知情,更不知道这两人之间的关系。
  苏咏霖对于这件事情想的很多,他意识到,既然问题根源出在中都,那么如果广州有问题,其他地方有没有问题也就是个重要的未知数了。
  建国不到九年,苏咏霖已经发起了两次大清洗行动,如果说这两次大清洗都有着旧时代官僚们的影响在里头,那么这一次,还没有发起的第三次大清洗,可就没有那么多说辞了。
  只能说有些人已经忘本了,已经想要享受权力、追求权力了。
  权力已经不再是他们造福人民的工具,他们反过来成了权力的奴隶。
  有趣,实在是有趣。
  苏咏霖真正的生气了。
  当然,苏咏霖从来不是一个不能忍耐自己情绪的人,眼下,他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他让与他接触的人都不动声色,不要把他们之间的谈话往外传,他有一些想法,需要他们的配合。
  这件事情按下不表,趁着这个来到地方深入地方的机会,苏咏霖也较为深入的考察了一下整个广南东路地区的风土人情。


第1359章 南宋已经彻底灭亡了
  此番南下,苏咏霖带着很多部下和广州复兴的基层会员们到处走走看看,觉得自己了解到了不少东西。
  他此前从未来到过岭南地区,对这一时代的岭南地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风土人情是完全不清楚的,这一次自己走走看看,感触颇深。
  他多次公开宣称大明国和大明国的官员们不要保留过去封建王朝的臭毛病,岭南之地开发晚,荒地多,但是不代表就是什么未开化的蛮夷之地。
  岭南也是大明国土,岭南人民也是大明国民,类似于【南蛮子】之类的侮辱性蔑称他不想再次听到,什么蛮荒之地什么流放终点站之类的,苏咏霖也不想听到。
  他还和梅州、惠州等地一些中原、江南地区的移民做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祖辈、父辈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岭南避难的,问他们的祖籍,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未来打算。
  他们当中只有少部分人流露出了想要回老家看看的想法,大部分人还是想要留在当地。
  几十年了,他们也习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