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6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是源,谁是平,各自代表什么势力之类的,他统统不知道,不过这并不重要,大明比日本强大太多,管他平氏源氏,都不在苏咏霖眼中。
只是当下日本的局势让苏咏霖觉得有机可趁,并且开始盘算日本盛产的黄金与白银对大明货币改革的助力。
接着是那个来自欧罗巴的商人。
苏咏霖稍微询问一下,根据他的描述,还有一些不那么明确的汉话称谓,苏咏霖便基本判断他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
他提到自己的国家的时候明显有一些底气,并且认为自己国家的皇帝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对内对外都很强势,且有很大的功绩,还表示自己的国家是他们那块最大的国家。
对神圣罗马帝国苏咏霖了解的比日本更少,那些拗口的名词他实在是记不下来。
就算是神罗帝国本身也仅仅是因为那句【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评价而对其有所了解。
印象里,苏咏霖觉得神罗应该是个挺弱的废柴,结果现在听闻神罗是一个很强大的统一集权国家,便很感兴趣。
于是他便笑着问了这个神罗商人一个送命题。
“那么你的国家和大明比起来,谁更大一些呢?”
这位神罗商人能够走南闯北,甚至在泉州定居生活,那眼力和说话的水准都是一等一的强悍,属于人精。
他一看苏咏霖这核善的笑容,便知道自己之前对国家的吹捧让这位大明皇帝产生了比较的情绪。
这位大明皇帝的名声他是听过的,样子也见过了,亲笔书写的《洪武政论》他也读过。
他感觉大明皇帝和他想象中的差距很大,但是唯一没什么差别的就是这种扑面而来的压倒性的强势感。
亲切交谈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的强势感,却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显露出来,表情上没什么不同,但是隐隐的气势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慑力和压迫感。
作为商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耐是基本功,这个能耐都没有,也就不要做生意了。
但是说实话,大明军队的精锐与强悍他也是看在眼里的,对明军强大的战斗能力,他深深的认可,并且认为就算是他所见到过的神罗的精锐军队也不过如此。
两国如果真的军事交锋了,那么……
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呢?
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所以他半真半假的夸赞大明的庞大与强大,认为自己的国家多少不如大明。
苏咏霖听后,笑了笑,那种压迫感也随之消失,这让他稍微喘了口气。
结果下一秒,苏咏霖就笑着说他不老实,说假话,明明心里不这样想,在自己面前却还是这样说,可见商人本性之奸诈。
他给吓得不要不要的,差点双腿一软摔在了地上,还以为自己要被拖出去宰掉了。
但是苏咏霖没有责怪他,只是笑着安抚他。
“人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我没有理由要求你一定要抹黑你的国家,实话实说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让我高兴的事情,你的国家或许真的很强。”
神罗商人对此感到十分感激,长长松了口气,然后向苏咏霖表示感谢。
于是苏咏霖再问的时候,他的回答就更加客观了。
比如说他的皇帝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功业并且把神罗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大帝国之类的事情说了一下,说他非常仰慕他们的皇帝,称赞他们的皇帝建立的辉煌功业。
尤其重点描述了他的皇帝在意大利地区的军事胜利和在整个欧洲的巨大威望。
看着他如此吹捧自己的皇帝,苏咏霖觉得或许是神罗皇帝的军事胜利给这些商人在经商环境和利润获取的方面提供了不少便利。
此人应该是既得利益者之一。
结果出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情。
苏咏霖身边的大明官员有点听不过去这家伙对自己那边皇帝的吹捧,想要制止他,但是大明官员还没有发言呢,跟着三人一起来面见苏咏霖当气氛组的一名出身米兰的商人就对他的发言感到愤怒,重拳出击。
“红胡子就是个喜欢杀人的魔鬼!他对米兰犯下的罪孽我们是绝对不会忘记的!而且你别忘了!就在去年,伦巴第同盟已经击败了红胡子!那就是他的末日!主不会原谅他的,他会下地狱的!”
他面红耳赤的用蹩脚的汉话夹杂着一些本国语言冲着神罗商人一顿输出。
神罗商人当场破防。
“陛下和他的军队只是一时疏忽,他很快就会重新带英勇的军队收拾你们这些卑劣的意大利人!你们不要觉得侥幸获胜就能怎么样,帝国的强大,不是你们能够明白的!”
米兰商人当然很不爽,然后两人就用汉话夹杂着本国语言的奇怪语言对着对方一顿暴力输出,互相辱骂神罗皇帝和什么伦巴第同盟的领导者,彼此都红了眼睛,差点打起来。
房间里大明官员和其他国家的商人们看着他们如此的暴力输出,一脸懵逼。
最后还是苏咏霖看不过去了,让人把他们拉开,阻止了他们互相对对方重拳出击的可能。
虽然不清楚这一段时间欧洲那混乱的历史,但是通过这段小插曲,苏咏霖至少得知当代神罗皇帝有个【红胡子】的绰号。
且神罗与意大利地区的国家关系不是很好,双方似乎有点小摩擦。
比起这两位欧罗巴商人的暴力输出,那个来自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商人则显得相当谦卑。
他首先感谢了大明国提拔他做蕃长的恩德,然后向苏咏霖郑重行礼,表示了对于之前某次事件的歉意。
苏咏霖稍微了解了一下,得知二次明宋战争期间一个黑衣大食的商人收了南宋宗室子弟的钱,贪财心切,于是无视明军水师封锁令,强行突破封锁线要离开泉州,结果被明军水师包围擒获,然后此人和他的帮手们就被干脆彻底的处决掉了。
之后明国方面追查他的同案犯,却没什么收获,得知这纯粹是这个商人的个人行为,便没有追究其他黑衣大食商人的责任。
根据目前明国掌握的情报来看,当年能在恒罗斯之战击败唐军的巅峰黑衣大食走到如今也已经日薄西山,摇摇欲坠,还能来做生意的人也的确是没什么依仗。
因为母国孱弱,这些商人也没什么底气,犯了事情瑟瑟发抖,也不指望母国能为自己说什么,所以态度非常谦卑。
苏咏霖对此颇有些感叹,安抚了此人,并且勉励他继续和明国官府友好合作,遵守公平贸易法则,则大明一定会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不要伤人,不要偷窃,不要强买强卖,不要以次充好,不要偷税漏税,那么大明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苏咏霖的表态让这些商人非常感慨,很是激动,纷纷向苏咏霖行大礼致谢。
第1345章 百亿补贴苏多多
苏咏霖作为大明皇帝亲自出面和本地的、外国的商人们做谈话,亲切交谈,讲述大明的商业政策等等行为,对于这一地区的商人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苏咏霖这样做,也是为了福建地区做长远考量。
福建山区地少人多,俗话说地无三尺平,一年到头打不上几斤粮食,农业潜力有限。
在当前人口规模有限的时候还能维持相当稳定的农业局面,但是随着人口增多,未来二三十年内,福建地区地少人多的矛盾必然凸显出来。
人多了,地却不够,土地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到时候,能够容纳大量就业人口的海外贸易环节就是吸纳这部分富余农业人口的灵丹妙药。
走一步看三步是苏咏霖的习惯,特别是苏咏霖还开了天眼,在对未来作考虑的时候也会将未来的局势发展加入进去,这样的话就能得出一个相当不错的结论。
有些时候苏咏霖也会感叹,自己如果并不知道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不知道一些众所周知的世界走向,那么面对眼下大明的局势,又该怎么走好每一步呢?
在全然不知道历史发展的前提下,该怎么样小心翼翼的带领这个国家和庞大的民众群体走好每一步而不犯错呢?
估计也只有神仙才能办到。
但是世上是没有神仙的。
所以没有谁能不犯错,没有人能一路稳稳当当带着国家民族前进而毫无挫折。
严格意义上来说,苏咏霖在人类当中属于绝对的特例,所以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带着明国一路前进而基本上不犯什么错误的行为,已经为他在明国内部积累了堪比神明的威望。
他一再强调天下没有神明,也没有什么天子之类的说法,可是不管他怎么说,愿意相信他的人始终都会相信他,不管他怎么否认,事实摆在眼前。
他只是不愿意行使那么干脆彻底的权力,但是只要他想,他是可以办到的。
这种状态对于当下的局势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苏咏霖需要在这个国家还不能很好的走动的时候,扶一把。
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正常的,苏咏霖认为自己必须要为这个国家留下一个可以正常运行的传承法则,而这,也是堪比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难题。
苏咏霖只能感叹,有些人费尽心思想要追求无上的个人崇拜而不得,有些人并不想要个人崇拜,个人崇拜却如影随形、贯穿始终。
但是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已经没有退路,也不愿意还有什么退路。
他必须要把国家带上既定轨道,创造全新的生产关系,敲碎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让这个国家不至于后退进入万劫不覆的深渊之中。
如果人们愿意把他当作神明,那就当作神明来看好了,相信他,总比相信那些嗜血贪婪的牛鬼蛇神要好。
至少,他并不会向他的人民索取什么,也不会恐吓他的人民不相信他就要坠入深渊之类的。
苏咏霖在福建路节节胜利的同时,赵玉成和张越景也在疾驰猛进。
他们正在对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宋官方力量与地方离心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在广义上属于岭南地区,在岭南地区继续划分,便划分出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
这块土地在隋唐以前的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都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蛮荒之地,经过多次战争和人口迁徙,才最终被中原王朝打心底里认可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块土地。
两宋之际,金兵南下,江北崩溃,江南动荡,岭南地区因为五岭的阻挡,社会相对平稳安定,成为大量中原人士和江南人士的避难所。
这一波人口迁移为岭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
说来也是搞笑,古时候岭南地区的每一次文明跃进,似乎都是因为中原战乱,中原的文明人无路可去,为了躲避战乱而逃亡岭南,从而使令岭南被动的发展起来。
和平时期的历代君主,鲜少有愿意向岭南投入资源的存在。
时代走到南宋,岭南地区其实已经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开发,水利工程等一系列的基础建设还是颇具规模的,所以岭南地区粮食自给有余,还有储备,甚至可以销售向福建地区和越南地区。
往上数个几百年,苏咏霖若要拿下岭南,那是真正的百亿补贴苏多多,需要各种财政转移支付来开发、建设岭南。
但是现如今,攻克岭南地区对于明国来说并不是什么百亿补贴苏多多,而是有来有往的好事,明国能从岭南地区之地得到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可以将岭南作为进取东南亚地区的后勤基地,这一点,和川蜀之地的南部地区是一样的,在苏咏霖的战略规划里,那都是可以多加发展之后作为后勤基地四面出击的地方。
本质上来说,这和当年汉朝移民实边的策略没什么不同,都是为了让边地变得可以成为军队出击的后勤基地而努力的政策。
但是在大明国这个时代,因为不同的思想出现,而变得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苏长生已经很努力的运作了,但是还是没有来得及在大明覆灭南宋之前把复兴会组织扩展到两广地区,两广地区目前的复兴会组织都是广州被割让之后调任、发展的。
不过明军在物理上的强大已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阻挡得了。
洪武八年八月开始,张越景和赵玉成所部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始行动,通过各自掌握的五岭通道快速南下杀入岭南地区。
张越景率领第一兵团精锐主力从全州南下,突破严关,杀入静江府,然后从静江府开始兵分三路,横扫广南西路。
另一路,赵玉成率领整编完成的第七兵团精锐主力从江西行省的南安州杀入南雄州,然后进攻韶州,继而兵分两路,开始对广南东路进行横扫式的凶猛攻略。
九月份,张越景之第一兵团主力精锐已经攻占静江府、融州、宜州、昭州、柳州、象州、浔州等等州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将近一半的广南东路,将当地宋官方势力全部消灭。
当地宋国官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但是抵抗烈度比较低,且当地城池、军事设施普遍破旧、矮小,防御力严重不足,面对明军的强悍攻击力,纷纷败下阵来。
不过由于广南西路占地广大,张越景的行动没那么快。
与之相比,赵玉成之第七兵团的行动就非常喜人了。
因为有驻守广州的南海水师陆战队的帮助,赵玉成率领主力突破韶州之后轻松突破英德府,在英德府轻而易举地吃掉了两千宋军,然后打通了和广州的联络,得到了南海水师从水路运送来到的物资的接应,得到了更加充沛的物资保障。
在南海水师的帮助下,洪武八年十月底,第七兵团几乎以横扫的方式在广南东路取得胜利,最后也仅仅是在循州之地遭遇了当地宋军和地主武装集团较为顽固的抵抗。
然后就被正在第七兵团内协助作战的神机营一部用火炮轰成了渣子。
宋军兵败如山倒,明军兵锋锐利,势如破竹。
十一月上旬,大军杀到了潮州,与苏咏霖亲自统领的主力兵团一部在潮州三河口盐场胜利会师。
苏咏霖所部在福建山区经经历了一番苦战之后,便在十一月底向广南东路发起支援,进入了潮州。
第1346章 我也很思念雨亭叔
苏咏霖本人于十二月中旬结束了在泉州的视察之后就率领军队主力南下潮州了。
明军在潮州没遇到什么有效抵抗,苏咏霖很快率军通过潮州,经过惠州,最后抵达了广州,这个大明国陆地上最南端的大城市。
相对于同时代其他岭南城市来说,广州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那个。
潮州、梅州、惠州这些地方在唐朝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南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经过千年的人口迁移和北宋时期对珠三角地区的经营,这一地区渐渐朝着文明开化的方向发展。
南北宋之交,大量中原和江南民众越过五岭地区进入岭南定居避难,主要就定居在潮州、惠州一带,对这一地区的人口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文明传播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时至今日,这些州府的人口数量都不少,生产生活方式和岭北地区的差距也并不大,物质生活并不匮乏。
当然,阶级矛盾一样存在就是了。
明军的到来,意味着地主豪强赖以为生的封建宗族式的生活方式走到了尽头,他们当然要反抗。
事实上在整个明军南下灭宋的过程之中,地主武装对明军的攻击远远激烈于宋军对明军的攻击,成建制的宋军和宋官方对明军造成的威胁和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苏咏霖南下的过程中,一共只有五座城池坚持死守,八个县令组织军队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