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647章

启明1158-第647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官也是自己拼出来的,要么上战场玩命,要么花钱贿赂上官。
  全是自己的努力,有个屁的国恩啊!
  历朝历代报国恩而死的蠢货不就那么几个吗?就算那几个死掉的也就死了之后感动一下自己,大部分人不还是活得好好的?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活着才有一切,当一回人不容易,谁要死啊!
  他一直以为张栻应该是一个懂得变通的官员,应该在变通的方面很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说到底,他老爹张浚不就是为了报国恩才被杀掉的吗?
  还是被大宋皇帝亲自下令杀掉的,以枢密使的身份被杀掉,开了先河。
  老子已经是个傻逼了,结果儿子更是个傻逼中的傻逼,不思为父报仇,居然还要以身殉国。
  这一门两父子两代傻逼,你张家不断子绝孙我跟你姓!
  卢永言可不管那么多,军队他不要了,而且有明国教官在那边,他也不敢保证现在军队还能听自己的。
  眼下,只要保证亲兵队伍还听他的就可以,亲兵都是他花钱在养着,好吃好喝精锐非常,到时候润的时候带着亲兵们一起走,就能保证自家的安全了。
  这些年做军官,他攒钱也不容易。
  职位不高的时候靠着吃兵肉喝兵血,辛辛苦苦攒下来一笔钱,等职位高起来之后有很多人给他送钱,他花天酒地至于也会把所得到的钱大部分都交给自己的妻子储存起来。
  为了方便跑路,卢永言把多年积蓄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还是铜钱,装成坛坛罐罐藏起来准备带走,南宋铜钱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硬通货,都能使用,很多国家都认这个,所以需要持有一些。
  另一部分就兑换成其他价值坚挺的保值货,比如黄金白银、铜制器皿和蜀锦等等,减少占有空间,方便搬运跑路。
  至于家里的房屋和一批不动产业,卢永言也很有前瞻意识的在得到之后就安排转手卖掉,卖掉的钱也是两部分处理。
  所以在眼下这个紧张的时刻,卢永言其实是准备最充分的那一批人当中的一个。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卢永言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
  当然,有准备的人绝对不仅仅只有卢永言一个,聪明人永远不少,行动力强的人也永远不少。
  伴随着明国黄河改道工程即将完工的消息在杭州传播,相当一部分军官、文官都开始行动起来。
  以至于在洪武八年三月、四月间,杭州城内的商业交易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期,很多优质商业资源被放出来,并且售卖转让的价格很低,打了不少折扣,让人觉得只要买下必然血赚。
  不过,经过几轮战争的摧残和杭州朝廷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残酷剥削,杭州民间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还有钱能买这些优质的商业资源了。
  有钱的都是官僚自己人,自己人都准备润,谁会在这个时候当冤大头?
  于是这些原本优质的商业资源几乎没有本地人愿意买。
  但是有一批人愿意买。
  有明国背景的商人。
  这一切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第二次明宋战争的和平条约签订之后,整个江南国的商业市场被迫完全向明国开放,明国商人可以购买并且独立经营任何位于江南的商业店铺,江南国官方并不能予以限制。
  且江南国官方不能在税收方面予以打压,必须要维持在合理的区间内,而这个区间,需要江南国政府和中都朝廷共同商定。
  简而言之,明国商人在江南国做生意所需要缴纳的一系列相关税收,江南国官方都没有最终决定权,决定权实际上在明国手中。
  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家对资本力量,当然会强迫江南国设定极低的对明国资本的税收,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免税环节。
  而这一切,江南国本土民营商业是不具备的。
  于是在这个环节中,明国国家队控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对江南国本地商品形成了绝对的价格优势,于是就造成了明国商品大规模倾销江南的现象。
  除了盐这个杭州朝廷的财政命脉坚持不开放之外,其他各行当几乎都被明国打开了。
  于是明国先进的生产体系就体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大量明国工场通过科学合理的流水线模式生产出来的商品在价格上是具有相当优势的,他们生产出来的优质且廉价的布匹、农具、锅碗瓢勺等百姓非常需要的正常商品开始大规模倾销江南。
  很短的时间内,质优价廉的明国商品就把一大片江南本地商人经营的产业给干翻了。
  江南本土商业势力节节败退,不断被明国国家队资本力量挤兑到破产,然后被并购,进一步增强明国国家队资本对江南的经济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杭州朝廷脆弱且无力。


第1306章 他们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
  在明国国家队大举进攻江南经济基本盘的时候,杭州朝廷内部的官僚们是很有手段的。
  他们不仅没有保护本国民营商业资本,反而还在他们背后捅刀子。
  官僚们对民营商人们展开一轮堪称是血腥的收割与清洗,对他们进行更加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榨干他们最后一滴血,几乎是抢在明国国家队之前把他们全部打倒。
  然后让自己的亲族朋友们将他们的产业据为己有,成为他们名下的挂名资产。
  这倒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抵抗。
  因为这些被占据的官僚们的资产也因为官僚们本身的特权而不用缴纳昂贵的税收,他们有各种避税方式,所以在生产成本问题上并不惧怕明国商品。
  不过明国商品不仅是价格上具有优势,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带来的还有质量上与产量上的碾压级别优势。
  官僚资本喜欢通过垄断的模式来获取高额利润。
  一旦获得垄断地位,那么不管产品质量如何,都能卖出去,都能获得超量利润,甚至成本越低廉,赚得越多。
  所以官僚资本控制下的商品生产在质量上往往完全不能看,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垄断地位和利润率,其他的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然而明国商品大规模涌入江南市场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双方的价格是差不多的,但是一方面质量非常好,一方面质量差到没眼看,老百姓怎么选择?
  老百姓的确没啥文化,但是没文化不代表蠢,基本的好坏对比还是能明白的,同样的价格,我为什么不买好的,要买坏的?
  为你官老爷做贡献对我有什么好处?
  老百姓可不管你江南国和明国之间的事情,他们又没有明确的归属感,江南国也好,明国也好,反正横竖换个皇帝做统治者,对他们来说有区别吗?
  所以明国商品迅速在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官僚资本迅速被挤兑的生存艰难,几近破产。
  他们非常生气。
  然而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面对明国国家队的强势出击,面对明国先进的生产体系,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沈该为代表的杭州朝廷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掌握者,可实际上,大明就是他们真正的顶头上司,或者说,是他们的太上皇。
  是爸爸。
  你怎么能和爸爸闹不愉快呢?
  爸爸生气要打人的哦!
  得知某些不太好的情报之后,身处泉州的林景春给沈该送去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件,让沈该稍微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办成那些事情。
  沈该看后惊出一声冷汗,赶快叫停了某些搞不清局势的家伙准备展开的行动。
  官僚资本习惯了不对称竞争,一旦遇到了同等级甚至是超等级对手的压制之后,就会陷入颓势。
  大明,是爸爸。
  儿子是不能违抗爸爸的。
  否则就要被打。
  江南国官僚资本尝试过反抗之后被暴打,之后迅速放弃了反抗,再也不敢提及反抗。
  但是同等竞争的环境下又被大明爸爸压着,质量产量什么的全面落后,什么都吃不到,还有破产的风险。
  无奈之下,也不知道是谁率先开辟了新道路,决定将自己拥有的产业主动出售部分股本给大明国家队,换取一个【合作经营】的名义,从而获得生存下去的可能。
  大明国家队的任务就是通过把持江南的经济命脉从而控制江南经济,并且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保证江南的经济命脉不受战火摧毁。
  虽然经过二次明宋战争的推进,江南官僚们还是控制了相当一部分优质商业资源,如果他们竭尽全力抵抗,明国国家队倒也未必能顺利取得控制权。
  但是他们居然主动提出了合作经营。
  而且为了表示诚意,他们主动提出【利润对半开】的合作模式,请求明国爸爸放过他们一马,给碗饭吃。
  还有这种好事?
  财政部经过研究,决定答应他们的请求,但是另一方面又要求自己这一方面介入到整个生产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求江南国的官僚们出让一部分管理权力,以此换取他们的合作。
  否则,大家就可以比比谁的资本雄厚,比比谁的韧性更强。
  官僚们心里不乐意,但是眼看着自己产业奄奄一息,快要死了,实在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答应明国管理团队的介入。
  而一旦让明国方面介入到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很快,这些官僚们就成为了纯粹的吃利润的存在。
  他们在管理上很难能和明国的管理团队相比较,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全面落后。
  明国的管理团队精悍、讲道理、有计划性,对于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看法。
  而他们的管理团队除了少数专业人士之外,全都是压迫型选手,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在驾驭奴隶,在管理一群奴隶。
  【这也叫管理?呸!这就是上等人老爷在拿着鞭子抽打奴隶!】
  明国财政部的一名官员实地考察之后对江南国商业管理水平做了这样的评价。
  所以毫无意外的,官僚们的管理团队逐渐被明国专业管理团队挤兑出了管理流程当中,渐渐失去了实际的管理权。
  在这个过程中,江南国的官僚资本从最开始的抵抗到最后的放弃抵抗,从最开始的拒绝合作到最后的主动合作,经历了一轮主动筛选,又经历了一轮被动筛选,最后胜出的,是接受明国国家队深度介入管理的那一群人。
  这群人,也正式成为了传说中的买办。
  可以说如今在杭州城内大富大贵的一群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了明国资本介入的一群人。
  在这样的局面下,他们本该是明国最忠诚的狗腿子、追随者,可以让明国通过更加简单的方式获取对江南的占有。
  然而本该顺理成章的事情,却因为明国的属性,使得再怎么贪婪的买办也清楚明国不可能让他们有什么好下场。
  他们和明国终究是合作关系,不是父子关系,他们得不到爸爸的疼爱,一定会被明国清洗掉。
  对于《洪武政论》这本书,他们不要太清楚。
  所以在风波之中,他们选择逃跑。
  而且他们也清楚,就当下江南国这个经济状况,有能力接下他们手中股本资产的,只有明国商人。
  所以在与合作的明国商人们进行交谈的时候,他们把话说的很直接。
  “明国不可能接受我们,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没必要遮遮掩掩,大家合作那么久了,也没有换来明国的垂怜,只能说明国真的很凶狠,今日是我们,来日可能就是你们了,自古以来,商人从来都是待宰的羊,这是最后的忠告。”
  官僚们放弃了自己的财产,兑换成现金财富,准备润。
  但是不得不说,他们从始至终都不知道明国的经济是怎么运行的,不知道明国的国营经济政策是怎么推行的,否则他们就该知道和他们合作的这些明国“商人”们,根本就不是商人。
  他们有编制。
  当然了,他们只知道“士”,不知道“编制”,而众所周知,“编制”的包容性远远大于“士”的包容性。
  洪武八年四月之后,杭州城内明国独资产业的数量激增,本地人控股的产业数量急剧下滑,大量官僚抛售家族和白手套控制的产业,选择了变现,准备润。
  明国国家队则通过这一轮收购得到了很多完好无损的优质的商业资产,而且在价格上也多有优惠。
  官僚们也清楚这是最后一次买卖,所幸,这些“贪婪的明国商人”们没有下死手。
  当然下手也不轻,很疼,疼得他们直骂娘。
  但是骂归骂,这些官僚的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因为杭州肯定是留不下去了,所以就算被压了价,该卖还是要卖。
  这妥妥的买家市场搞得他们很肉疼很难受,一边做交割一边就在心里面诅咒这些趁火打劫的混蛋一定会被明国搞死,什么都得不到,然后这些东西都被明国朝廷一口吞掉。
  古代朝廷对待商人从来都是利用的态度,养肥了就可以宰掉吃肉,不仅可以吃的饱饱的,还能让底层仇富的百姓爽快一把,提高一些支持度,降一降叛乱的风险。
  所以这群明国商人一定会被杀掉吃肉!
  他们希望看到血流成河!


第1307章 敬夫,你千万不要做傻事!
  照理来说,这帮子南宋官僚和明国已经对抗了好些年了,身边人都换了不少,他们多少也该有点长进。
  他们该知道明国是非常善于斗争的一个国家,斗争水平一级棒,斗争经验丰富,斗志更是爆棚。
  结果他们屡次失败,却完全不接受教训。
  只能说他们不懂明国,不懂编制,和明国斗了那么多年,斗争水平是一点没有上去,还在原地打转。
  明国方面自己有自己的计划,自己有自己的准备。
  比如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花钱接手而不是等军队打来之后零元购,也是很有讲究的。
  现在花钱拿下来的,一切都是完整的,接过来就能立刻恢复生产,立刻产生效益。
  要等着军队南下收拾掉江南国之后再零元购,固然不花钱了,可要是掌握技术的重要生产人员走失了或者死在乱军之中,光一个恢复生产需要投入的资金就不在少数。
  现在拿下是完好无损的,到时候在战争中就能设法与以保全,战后就能立刻恢复生产,不会影响战后的经济复苏。
  当然了,拿了钱的家伙们也别觉得他们就能携款潜逃到高丽、日本这些地方过安生日子。
  这些卖出商业资源的官僚们已经登上明国的重点监控目标名单,所有人都在天网军的秘密监控之下,他们的一切都不是秘密。
  逃不出杭州城也就算了,可如果他们能够逃出杭州城,那么明国海军会驾着战船来到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个大惊喜。
  吃了多少民脂民膏,全给我吐出来,一点也别想带走!
  在这个过程中,张栻可以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地位高,所以他可以接触到很多高官的私密讯息,知道这帮家伙都打算在什么时候从什么路线往什么方向润,从而精确制导,给明国海军提供重要帮助。
  不仅仅是那些部门级别的高官,沈该家族的相关私密讯息也被他打听出来了。
  或者说,是沈该主动透露出来的。
  沈该从一些人的口中得知张栻决定留守杭州与大宋共存亡的消息之后,很是惊讶。
  张栻素来精明能干,怎么在这个问题上居然脑子犯浑?
  身为典型的科举官僚,沈该不相信什么家国情怀,不相信什么与国同休的理想之类的,他只相信每个人行动的目标背后一定隐藏着这个人想要达成的某种目的。
  但是张栻这件事情让他觉得很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