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641章

启明1158-第641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队下面的师级番号从明军改组之后就是数字番号。
  不同的是之前作战的时候,每个军都有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没有独立的师级番号。
  而按照全新的规定,师级作战单位因为是很有可能在战场上脱离军级单位独当一面独立作战的,所以师级军队也要有独立番号。
  那么就按照一样的规定,师级番号位在军级番号之下,从第一兵团第一军下面的第一师、第二师还有第三师,再到第二军的第四师、第五师以及第六师,一直到最后的第七十二师。
  一个兵团有三个军九个师,明军八个兵团则合计二十四个军、七十二个师级番号,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八个兵团各自下辖一个兵团直属骑兵队,编制为一万人,作为全兵团的机动作战兵力而存在。
  因为这八个直属骑兵队属于纯粹的骑兵部队,所以在新番号编制的时候则采取【骑兵第某师】的番号来设定,隶属于第几兵团,就是骑兵第几师。
  如此,七十二个步兵师加上八个骑兵师,就是明军的全部新番号。
  师级以下的旅营队班级作战单位则还是按照老规矩,每个师论每个师的一二三四五,不设置独立番号。
  唯一一个特殊存在就是担任中央禁卫军职责的虎贲军。
  虎贲军的番号没有改变,且在其麾下的师级建制也有特别的番号提供,便是虎贲第一师、虎贲第二师等等,如此彰显虎贲军特殊的地位,彰显中央禁卫军的荣耀与强悍。
  番号问题至此也就解决的差不多了,明军全新的番号规定将会通报给各部队,准备实施。
  然后相对来说更复杂的后勤方面的问题,经过商讨,决定按照枢密院最早提出的方案来执行。
  即枢密院收回给各部队各自招募新兵、训练新兵、考核新兵的权力,将各兵团后勤部门中的新兵训练处全部收归枢密院直接管理。
  枢密院将在中都和全国所有中直辖地区设立新兵训练大营,专门负责招募新兵、训练新兵,然后按照一定的需求分配给各兵团补充兵力。
  目前全国的中央尚书省直辖地区除了中都周边的中直辖之外,还有河套中直辖、两淮中直辖和正在规划中的重庆中直辖,那么新的募兵、练兵训练大营也会建设在这些地方,面向全国募兵。
  届时全国军队的新兵补充需求会先由兵团向枢密院打报告,枢密院研究决定之后再向各地新兵训练大营摊派任务,再从训练大营调拨考核合格之后的新兵前往各兵团参军服役。
  今后各兵团都不应该让某一个地区出身的士兵占据多数,而应该通过对全军士兵出身情况的统计,对各兵团内部士兵出身状况进行调控,确保一支军队士兵出身的地域多样性。
  士兵出身多样性得到了保障,则军队的和谐就更能得到保障。
  如此对全军内部已经开始有苗头的地域抱团、小山头之类的情况进行遏制和处理。
  未来如果军中此类情况得不到处理,苏咏霖将会使用其他的方法来处理,比如指挥官调动、军队调动编制等等方法,不求全部打掉,但求维持在一个良性的状态之中。
  这些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问题以明国中央这个效率处理起来是很快的,苏咏霖这边签署了命令颁布下去,那边就能付诸实施。
  对军队的处理伴随着明国大部分地区的稳定,将得到妥善的解决。
  这边会议刚刚结束掉,那边,以赵不息为首的蜀宋政权俘虏团和投降团顺利抵达了中都。
  因为有一部分人是俘虏,有一部分人是投降的,所以在对待这些人的问题上必然有不同的方式。
  当然,这是小事,至少比起军队建设的改革问题,全都是小事。
  所以这也就导致赵不息等人抵达中都之后苏咏霖才意识到根本没有组织会议商讨一下对他们的处置安顿方式。
  于是苏咏霖只能临时把他们安顿在城外军营,自己赶快召开了一个复兴会内部的会议讨论了一下。


第1293章 你一个人治理天下吗?
  被俘获的那群人当然很好处置,大明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对付他们,挂上东南枝的挂上东南枝,流放的流放,劳动改造的劳动改造。
  很简单。
  包括赵不息这一家子。
  他们对川蜀造成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造孽太多,所以牵扯其中的男丁全部处决,未曾牵涉其中的男丁和女眷全部纳入劳动改造政策之中,起步十年劳动改造期,地点在河西行省的沙州,简单明了。
  而对于主持投降的马永康、吴挺、吴拱等一群人,因为立下了对于明国来说很大的功劳,极大的方便了明军的进攻,属于有功者,就不能简单粗暴的处理了。
  但是要说任用他们担任什么重要职位来酬谢他们的功劳,同志们是坚决不认同的。
  他们虽然立下功劳,但是自身阶级属性未曾变更,脑袋里还是旧的一套,如此行为与其说是投诚、起义,倒不如说是投机,任用他们行使权力什么的是不可能的。
  对于投机分子,明国在之前也遭遇过不少。
  很多宋军将领和宋国官员在明军面前选择了投降,但是主要局限于一座城池或者一小支部队的投降,功劳不算大,性质接近于战败被俘,投降者的官职往往也不高,不怎么需要担忧处理方式。
  有些就送到战俘教育班去接受再教育,出来之后看看学习结果如何,结果好的就给安排一些后勤方面的简单文职工作。
  有些主动请求回家务农,就允许他们回家乡,然后安排一块土地,让他们务农,给他们自由之身。
  除此之外也别想有什么特殊的待遇。
  但是这群人就不同了。
  尤其是马永康、吴拱和吴挺三人,功劳最大,奉献最大,不好好安排一下,于情于理还真就不那么容易过去。
  经过讨论,有人认为对待他们应该使用闲职战术,用闲散职位把他们养起来,养到他们退休,就让他们回家养老去,也算是明国对他们这一次贡献的回报。
  但是苏咏霖认为这三人此番对明国作出的功绩是很大的,没有他们的及时反水,明军想要通过川北防线需要付出不少代价,要花很多钱,而现在这个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川蜀战役已经成为明国历次征战以来消耗最小收获最大的一次战役,所以仅仅是用一般的闲职养起他们,未免有点说不过去。
  但要是给予实权,大家当然不能信任他们,他们自己估计也做得心惊胆战。
  指望这些三四十岁的人打心底里认同明国的国家理念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苏咏霖也没指望将他们成功改造,所以他的想法是可以给相当的职位,只要不给予实权就可以了。
  “吴拱和吴挺都是将门出身,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实际经验,我看,可以放到参谋总部里,给个作战参谋的职位。
  至于马永康,勉强也算是个宰相,在成都期间也竭尽全力做了不少裱糊匠的事情,有政治能力,我看,就把他放到内阁里面,做个国务参赞好了。”
  参谋总部虽然有着实际指挥军队作战的权力,是明军展开军事行动之时的指挥中枢,但是不具有统兵权,只有战时才能行使指挥军队的权力。
  而且归根结底,参谋总部里真正有关键权力的还是参谋总长和参谋副长,以及下辖作战各局的局长、副局长。
  再有就是战时被参谋总部外派到各级作战部队当中担任参谋长职位、给作战部队提供战术指导的高级作战参谋。
  只要不涉及这三方面,那就是个纯纯的参谋人员,只有说话的份儿,没有决策的份儿。
  于是在参谋总部里,近些年也流传起了一个自嘲的笑话,叫【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吴拱和吴挺的未来也就在参谋总部里面做个资深参谋了。
  至于马永康,被苏咏霖安排到自己的内阁里做个国务参赞。
  苏咏霖设立内阁主要就是因为皇权时期权力太大,很多事情他一个人处理不来,就设立一个内阁部门协助自己处理国务。
  他计划中,等他从皇位上退下来废除皇权制度之后,内阁也就会随之裁撤。
  内阁部门人员因为其精悍的行政能力,会随之合并到未来的国务部门中,而马永康这一类内阁国务参赞则会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被淘汰掉,正式退出国家部门,开始退休生涯。
  如此安排,如此解释,让苏咏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个决策也就随之通过了。
  今后要是还有同样等级的投降官僚,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用这样的闲职把他们安排起来,或者安排做个参谋,或者做个国务参赞,表面上自然是高大上,地位也好,俸禄也好,都挺高。
  就是没什么实权。
  而且也不用担心他们到底会不会对此产生什么不满的情绪。
  但凡他们了解一些他们的处境和明国一直以来的政策,就该知道有一个正式的编制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因为宇宙的尽头就是大明的编制。
  这些决定做出来了,苏咏霖就决定接见一下这帮人,比如先接见一下赵不息,对这位赶鸭子上架的土皇帝进行一番嘲讽。
  赵不息见到苏咏霖的时候明显有些吃惊的样子,他说他没想到苏咏霖看上去如此年轻。
  “年轻吗?我今年已经三十了。”
  “看着不像,倒像是二十多的。”
  “大概是我每天都坚持习武,不喝酒,也不乱吃东西,所以看上去比较年轻,与此相比,你倒是有点胖,听说你要求每顿饭都四菜一汤?这要求说实话有点高。”
  “马上都要死了,还不让我最后多吃点好的?我可不想做个饿死鬼。”
  “你倒是实在。”
  苏咏霖笑道:“听说你在做皇帝之前做了十多年的财务官员,对财政颇有些功绩,怎么就把交子搞到崩溃呢?照理来说,你不该犯这样的错误才是。”
  “一个官员在自己的辖地内做一件事情,和一个皇帝对一个国家做一件事情,能一样吗?”
  赵不息摇头道:“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我才意识到,做皇帝和做官真的是全然不同的两件事情,做皇帝就是做皇帝,做官就是做官,怎么能让二者混为一谈呢?实在是可笑。”
  “现在知道有点晚吧?”
  苏咏霖笑道:“还没做皇帝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件事情了,你实在是差了点意思,你不该做皇帝的,做个官员,下场也会比现在要好得多。”
  “这话听上去就很让人感到不愉快,苏咏霖,你当真觉得你这个皇帝做的无懈可击吗?”
  赵不息冷笑道:“我遇到的事情,你一样遇到过,只是你的权力比我大,所以你能用杀戮来解决问题,但是杀戮只是一时的。
  别说你之后的皇帝能不能杀那么多人,真杀掉太多的官员,让天下人感到恐惧,那可就没有官员能用了,没人给你用,你一个人治理天下吗?”


第1294章 到底是谁天真
  没有官员可用?
  就这一个论断,就让苏咏霖知道了赵不息是真的完全不懂什么是官,也不懂皇权和官员之间是如何进行博弈的。
  连这个都不知道,脸官僚们的无耻无底线都不知道,就想和贪官污吏作斗争?
  到底是谁天真?
  “赵不息,我告诉你一个真理。”
  苏咏霖冷笑道:“不管我杀掉多少人,只要朝廷需要官员,天下间就永远会有人抢着来做官,不管条件多么苛刻,就算我摘下他的帽子往里头撒尿,他也要乖乖的把帽子捡起来戴上,继续做官。”
  赵不息对此很是不屑。
  “你就那么笃定?这种侮辱人的事情会有人接受吗?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苏咏霖摇头。
  “把做官前提设定为阉人都有无数人愿意冲上去当官,为此连子孙根都不要了,就为了当官,你觉得呢?官僚是没有底线的,为了权力,什么都能付出。”
  “……”
  赵不息低头不语。
  做官的都是阉人,这个历史故事在他过去阅览群书的时候隐约看过,他也略有些记忆。
  所以,这……
  “所以,你所说的我从不担心,我只需要按照我的规矩设定我的要求,遵守的提拔,违背的处理掉,坚持下去,大明国一定会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苏咏霖摇了摇头,开口道:“而你,真的只是一个悲剧,去吧,下辈子记得,别再做皇帝了。”
  如此,一直到赵不息被推上断头台处决之前,他都没有再说过一句话。
  而当他把脑袋放在断头台的那一刻,他忽然哭了,一边哭,一边说着【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我好想活下去】之类的话。
  或许是最后一刻,他作为生物的求生本能爆发了也说不定。
  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
  成都朝廷三百多名被俘获的文武官员连同赵不息一起被处决,苏咏霖亲临现场,在他身边坐着的是马永康、吴挺和吴拱等投降的官员。
  马永康不知道这是不是苏咏霖的杀鸡儆猴,但是他知道,就算这是杀鸡儆猴,他也必须要老老实实地扮演那只猴子的角色。
  “马先生,你知道赵不息他们为什么要死吗?”
  “因为,他们抵抗了陛下,违背了大明的要求,至死都不认错悔改。”
  马永康低声回答着苏咏霖的问题。
  苏咏霖摇了摇头。
  “抵抗我未必就会死,他们之所以死的原因,我在洪武政论里面写的很清楚了,不是我自夸,这是一本好书,我建议你多看看,看明白了之后,就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死。”
  苏咏霖转过头,看着马永康笑了一下。
  马永康打了个哆嗦,忙说道:“遵旨。”
  苏咏霖点点头,又把目光转移向了吴拱和吴挺两人。
  “让你们去做作战参谋的工作,你们会不会觉得不满意?若是不满意可以说出来,我可以酌情为你们调整工作,当然,想回到军队的话还是有些难度的,军队里也会有些阻力。”
  这问题在这个场合问出来,略显浮夸。
  吴拱和吴挺打一开始也没想着还能回到部队指挥作战。
  但是看着苏咏霖的表情,吴拱和吴挺都没有任何开玩笑的心思。
  “有罪之人,能够得到任用已经是天恩浩荡,怎么还敢奢求更多呢?”
  “臣多年军旅生涯,已经厌倦了军旅,只想安稳度日,没有更多的想法。”
  苏咏霖点了点头。
  “如此倒也可以,不过什么时候有了想法,就可以跟我说,我会为你们安排,千万不要藏着,掖着,明白吗?”
  “明白。”
  吴拱和吴挺连连点头,不敢说更多的话了。
  不过说起来,马永康倒是没怎么幻想过自己还能得到任用,毕竟他已经五十多了,就算被任用也打算推辞,安度晚年就足够了。
  这个国务参赞一看就是那种地位挺高,但是没什么实权的类型,他很喜欢,也很放心。
  吴氏兄弟年轻一些,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多少还有点想法,但是他们也明白自己的想法并不现实。
  能在明国继续做官,已经很不容易了。
  作战参谋,虽然没什么实权,但也有官员编制,每个月旱涝保收,不会少了什么短缺什么,还能参与到军事,听好了。
  眼下他们都被安排在中都附近居住,每一户人家都被分配了一块土地,除了他们自己工作之外,其余的家人还可以务农来增加收入。
  另外虽然没有太好的政治待遇,但是物质上的待遇还是可以的,中都朝廷一次性赏赐了一大笔钱财给到马永康等立下大功的人员,让他们打一开始就有了较为富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