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614章

启明1158-第614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懂我的意思吗?
  赵不息打算开口解释一下自己的神仙战术,吴璘则是终于明白了皇帝这样询问的想法,于是果断给出了回答。
  “陛下,我军人数有限,应当集中兵力率先消灭最接近地方的贼军,以图尽快恢复这两个州的安定,而后按照进军路线继续进攻就可以了。
  被平定的地方只要快速解决战斗就能快速恢复生产,如此说不定还能减轻一些粮饷压力,为之后可能到来的明军、临安伪朝军队的无耻偷袭做准备。”
  赵不息听了吴璘的解释,感觉不符合自己心里的想法,于是他果断说出了自己心中刚刚谋划没有多久的一定可以彻底平定川蜀农民大起义的神仙战术。
  “贼军有多少人?我军有多少人?吴相公,户部说了,五万军队,五个月,你还需要担心什么?你大可以把五万军队分成十支,甚至二十支!
  就算是二十支,平分一下,一支军队也能有二千五百人,这也算是是一支很强的力量了,贼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可以作乱的贼兵,有二千五百人吗?
  把这些军队分派到各地分别平叛,贼军才刚刚造反起事,根本没什么战斗力可言,我军只要前往那个,必然取胜,则最多两个月,就能平定叛乱!”
  赵不息说完了自己的神仙战术,吴璘张张嘴巴,有些想说的,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他感觉现在和赵不息讨论他的神仙战术意义不是很大,这个神仙战术怕是需要兵仙韩信或者兵圣孙武来指挥才能成功。
  但是他又感觉要是韩信和孙武遇到这样的战事,怕是要首先把赵不息打出翔来让他不要瞎指挥,然后再从容安排兵务。
  可惜,先人作古,吃苦受难只有后人了。
  吴璘叹息一声,缓缓开口。
  “陛下,行军征战最忌讳的就是多线征战,若非贼军蜂起,臣甚至只想大军往一路去,现在两路作战已经是比较冒险的安排了,各路大军人员配置都是有限的,粮饷运输人员也是有限的,分得太多,进军会非常麻烦。”
  赵不息连连摇头,觉得不可以。
  “粮饷运输我可以派人帮忙,你要多少人多少车我帮你安排,五万军队你只兵分两路怎么够?不说十路,至少也要五路吧?五路大军一起出动,一次性就能平定五个州,再来就是十个州,再来就全部平定完毕了,整个过程需要两个月吗?”
  看起来赵不息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赵不息显然已经点满了纸上谈兵的技巧,并且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了整场战役胜利的画面。
  众将官面面相觑,很想说些什么,但是面对着皇帝,谁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最后还是集体看向了吴璘。
  他们希望吴璘可以说点什么制止一下这位并不太了解军事的皇帝。
  于是吴璘试图和赵不息说明一下多线作战的难度以及为什么兵法上有句话叫【自古两线用兵乃兵家大忌】。
  打仗打的是后勤,多线分兵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你考虑过后勤的压力和后勤是否会骂娘吗?
  可是赵不息似乎理解为“两线”用兵是兵家大忌,那么三线四线五线操作不就没有问题了吗?
  那么多军队,那么多将帅,那么多人力物力,明明可以三头六臂式的战斗,却偏偏要一只拳头一只拳头的打,你不累我看着都累。
  快点打吧,再不打,咱们成都朝廷就完蛋啦!
  “可是陛下……”
  “吴相公!国运艰难,能者多劳,你这种善于用兵的能者,现在是整个朝廷的众望所归,若不能尽快平定叛乱,你让整个朝廷怎么看你?你让整个朝廷怎么看我?”
  赵不息一脸语重心长的走近了吴璘,低声道:“我现在天天待在枢密院和你商量军事,是为了支持你,不让你因为武将的身份遭到朝臣的非议,让你自如用兵。
  而我的这种行为已经让朝中大臣颇有微词,他们都觉得我过于宠幸你,对朝政没有好处,你要是不能打一些漂亮的仗来让那些人不能继续嚼舌根,我的压力也会很大。”
  吴璘彻底无语。
  他妈的军国大事需要考虑一帮嚼舌根子的无耻官僚?
  老子打仗那么多年,什么时候靠过那群只会嚼舌根子的混蛋?
  那群只知道吃饭却不知道饭从何而来的混蛋,那群从小读书却只学会了怎么用筷子吃饭的弱智低能儿,靠他们,大宋早就灭亡八百次了!
  吴璘捂住了额头,还想说些什么,但是赵不息直接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吴相公,国运艰难,一切,就在你的手中了,我把国运还有我的命运都交给你了,你不能让我失望啊。”
  一句话,堵死了吴璘的退路,吴璘顿时感觉自己成了一头被架在火上烤的猪。
  他完全不想分兵作战,分兵作战、尤其是两线以上用兵需要考虑和安排的事情,完全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加一,有些时候那难度是指数上升的,尤其是后勤方面,难度直接指数爆炸。
  真要三线作战,前线还没怎么打,后勤就要崩溃了。
  他这次安排两线作战已经是小心翼翼、小心小心再小心了,做了很多安排,自己居中策应保障后勤工作,然后才能放心使用两线作战策略,可现在皇帝居然直接要他翻倍。
  他想拒绝,但是赵不息就那么看着他,眼神真挚而又充满期待。
  没办法了。
  吴璘只能按照赵不息的要求,规划了四路进兵,结果赵不息还是觉得不妥,应该五路齐出,争取一个月内将叛军全部平定。
  这样就算明国和临安伪朝想要出兵干预,也根本来不及。
  吴璘急了,差点当场倒在枢密院,赵不息一看这六十多的老人家撑不住了,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罢休。
  慢一点就慢一点吧,四路进兵虽然很难接受,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怕了你了!
  四路进兵已成定局,吴璘费尽心力规划进兵路线和后勤路线,然后给多出来的两路人马安排各自的任务,为此工作量暴涨,整整忙了五天五夜,觉都没怎么睡好,整个人都累瘦了。
  赵不息倒也算是有点良心,把照顾自己的御医调来照顾吴璘,各种名贵药材制成的药膳优先供应给吴璘,给他一顿好补。
  补了之后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反正看着吴璘的精神是好了一点,但也没有好上太多,不过赵不息也不怎么希望吴璘亲自带兵出击,更希望他留在成都做定海神针。
  洪武七年二月中旬,也就是成都朝廷的炎兴二年,成都朝廷的军队出击了——
  原本吴璘是打算把进攻推迟到三月的,认为这样的话四路出击的准备会更妥当一点,但是当隆州起义军向广都方向发起进攻的消息传到成都之后,赵不息忍不住了,表示必须要出重拳打击起义军。
  现在就敢进攻成都了,以后还敢做什么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现在不打击,将来岂不是要被挂在东南枝上做挂件?
  于是赵不息不顾吴璘的劝阻,听不进去吴璘关于【贼军并不能突破广都防线】判断,强烈要求吴璘出兵讨伐起义军。
  吴璘无法忽视赵不息的意见,数次劝阻不成之后,只能无奈下令出兵。
  洪武七年二月十六日,宋军兵分四路出击怀安军、简州、眉州、隆州。


第1235章 隆州的失败
  第一批出兵的四个地区都出现了起义军,且距离成都府很近。
  根据哨探回报,四支起义军的规模大小不一。
  少一点的怀安军起义军大约三万多人聚集,战斗兵员两千多不到三千人的样子。
  最多的则是隆州起义军,聚众八万余人,战斗兵员七千多人,规模算是比较庞大。
  这支起义军从洪武六年十二月起事开始,花了两个多月的功夫把隆州官府的反抗彻底打败,杀掉了隆州七成以上的官吏,占据了隆州所有县城。
  他们的首领自号兴蜀大将军,扬言要【管尽天下不平事】,办事除了公平还是公平,因此得到了隆州百姓的强烈拥护,势力越发强大,等于在赵不息眼皮子底下搞破坏。
  他一边和当地地主老财干仗,一边还能分出兵力进攻广都,可见其势力之庞大。
  该说不说,赵不息加封地主老财们成为指挥使这一手还是不错的。
  地主老财们面对起义军可不会老老实实交代自己的财产,他们也不想被做成东南枝上的挂件,总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
  所以他们集中护院家丁和不明觉厉的佃户们拼了老命和起义军战斗,十分顽强,战斗意志爆棚,不亚于起义军。
  不少地区的起义军战斗快三个月还没有走出本地就是因为当地地主老财势力庞大,战斗力比较强,持久力比较坚挺。
  他们之间互相对立的战斗使得不少起义军陷入了较为惨烈的攻防拉锯战,地主老财们据守自家农庄,依托地形建立军寨堡垒之类的防御设施,和起义军打持久战。
  起义军刚刚起事,对于军事问题不甚了解,往往缺少进攻的策略,只知道堆人命,进攻效率不高,迟迟不能剿灭这些有战斗力的地主武装,打不出所属州府。
  这一现状给吴璘调兵遣将安排战术争取了时间,也是赵不息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
  政治能力他还是有的,只是军事上连赵括见了都要甘拜下风奉为上宾。
  于是当宋军主力出动的时候,面对两线作战的起义军,宋军取得了开门红。
  首先就是在隆州起义军主动发起进攻的广都一带。
  广都宋军据城死守,没有给隆州起义军攻破广都的机会,隆州起义军保持进攻态势,四面围攻广都城,耗费了不少力量。
  向隆州方向发起支援的宋军有一万人,统兵作战的是吴璘部下作战比较勇猛的统制官陆(禾兆),他率领军队抵达广都附近之后用小股部队挑战起义军,佯装战败,诱导一部分起义军向他发起进攻。
  然后这支起义军中了他的埋伏,被他亲自指挥精锐包围,经过苦战之后,这支起义军被他全部歼灭。
  宋军首战得胜,士气大振,他立刻率军主动出击,将包围广都的隆州起义军一部击破。
  城内宋军守军士气大振,打开城门出击,与他里应外合,将这支起义军全部歼灭。
  陆(禾兆)取胜之后让军队休整两天,然后率军继续南下向隆州发起进攻。
  隆州起义军被这一波宋军的突然进攻打得有点措手不及。
  当宋军突入隆州攻城略地并且用很快的速度突进到仁寿县将仁寿县团团包围的时候,隆州起义军的主力正在【兴蜀大将军】马隆的带领下于贵平一带大战地主老财联军。
  当地地主老财赵氏、刘氏、姜氏、王氏等一十三家原本听说隆州起义军势头威猛,很多人为此而死,很害怕,于是派人和马隆接洽,想要和他搞一个互不侵犯约定。
  你不来打我们,我们也不反抗你,给你送礼,缴纳赋税,只求个平安。
  但是马隆是一介被压迫的农民出身,最痛恨的就是地主,断然拒绝他们的提议,果断率领军队前往讨伐他们,誓要把他们连根拔起。
  都造反了,还和你们玩什么互不侵犯?
  开什么玩笑!
  十三家地主因为恐惧被起义军挂上东南枝的下场,为了求活,于是空前的摒弃了前嫌,一致决定结成联盟,推举他们当中最有战斗力的姜氏家主姜蒙做盟主,动员全部力量和隆州起义军作战。
  他们出人的出人出钱的出钱,锻造兵器的锻造兵器,在较短的时间内集结了一支可以作战的力量,然后用各家储蓄的粮食作为军粮,力求保住十三家的家业,誓要和马隆死战到底。
  马隆最开始起事那是风头无两,所向披靡,主要原因不是他和他的农民战士们多能打,而是事出突然,很多人没有防备,被打个猝不及防,加上没勇气战斗,所以被马隆一波流带走很多人。
  官员也好,地主老财也好,在他不要命的攻击模式之下,乱拳打死老师傅,死得很惨。
  而这十三家地主老财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有保护家产的勇气,占据地利的优势,严守不出,马隆多次进攻受挫,一时半会儿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
  原本以为这也就是一波流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这十三家地主老财意外的坚韧,马隆没能一波带走他们,反而被他们拖住了脚步。
  因为手上兵力不够,他不断增调人马,最后聚集在贵平县的起义军达到了四千多人,主力基本上被牵制在了贵平县。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隆在部下的建议下分兵进攻成都府,因为他觉得自己必须一往无前才能号召更多人跟他一起战斗,虽然在贵平这边进攻受阻,但是不意味着他就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起义军起事的时候,需要接连不断的胜利来稳定人心,马隆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是被时代浪潮推到了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他也本能地意识到了胜利对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他选择扩大进攻面。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正确的选择。
  于是在宋军大规模进攻隆州的时候,他显得手足无措,得知仁寿县大本营被宋军包围,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进攻贵平县的这些地主老财们,还是立刻回师救援。
  部下们你一言我一语,又说要继续进攻老财们,免除后顾之忧,也有的说要立刻回师救援仁寿大本营,因为我们的家人都在那里。
  双方争论激烈,迟迟拿不出一个方案来,马隆左思右想也不能决断,最后干脆决定留一支人马继续进攻十三家,自己带着主力赶回去救援仁寿县。
  毫无疑问这是个错误的决断,但是马隆并不知道。
  他也很担心自己的家人,带人紧赶慢赶向仁寿县一路狂奔,却没料到狡猾的陆(禾兆)已经亲自带兵在他的必经之路上伏击他了。
  最后,在仁寿县以东三十多里的地方,他所部人马精疲力尽正准备休息的时候,宋军伏兵四起,四面围攻他的部队。
  他的部队骤然遭到这样的进攻,快速崩溃,很快就被宋军分割包围全部歼灭了。
  马隆带着自己的亲兵血战到了最后一刻。
  他身边的亲兵全部战死,他被宋军团团包围,依旧奋战不已,最后和一个宋兵同归于尽,英勇战死。


第1236章 打仗,果然是一笔生意
  马隆和他的三千主力覆灭之后,仁寿县很快被宋军攻破,县中起义军家属、支持者遭到了宋军的血屠。
  陆(禾兆)要把这座县城当做给宋军士兵们的奖励。
  他允许他们肆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以此作为舒缓身心压力、赢得军心的手段,宋军士兵们兴奋的高呼感谢他们的将军,然后冲入城中大肆劫掠烧杀,一座县城很快沦为炼狱。
  这不仅是宋军士兵们的奖励,同时也是震慑其余起义军的手段。
  通过屠城告诉他们,如果敢于反抗朝廷,这就是下场。
  乖乖跪着任打任骂不还手不还口,老老实实进行农业生产,并且顺从的把自己积累的财富交出来给上等人老爷们享受,这才是你们这群牛马活着的意义。
  牛马没有其他的价值,唯一的价值就是被剥削压迫的价值,通过被剥削和压迫,塑造上等人老爷们高贵的生活品质。
  反抗?
  这就是下场!
  陆(禾兆)看着燃烧的仁寿县城,心中满是扭曲的快感。
  作为将军,他当然有享受的特权,一些部下为了讨好他,挑选了一些姿色还可以的女子献给他,让他享用。
  于是宋军士兵们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同时,他也在军帐里享用这些献给他的女子。
  一万宋军连着三天三夜暴行不止,城中八万余起义军家眷和追随者被屠杀殆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