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6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知道咱们杀官,一定会派兵来围剿,投降也是死,还不如就那么明明白白的造反算了,也好让那些官老爷知道咱们这些乞活之人绝对不是好欺负的。”
王顺觉得这话说的很对,于是决定自称乞活帅,率领部众自称乞活军,正式举起反旗,与成都朝廷决裂。
洪武六年十一月开始,一直到洪武七年的三月间,川蜀各地涌现出了十几支造反的义军,主要参与者都是活不下去的农民们。
资州王顺的乞活军还不是规模最大的一支,王顺麾下只有两千多士兵跟着他一起作战,规模最大的那一支是潼川府铜山县出身铜矿矿工的霸蜀大将军刘壮。
他那边直接号召了铜矿矿工一起造反起事,铜矿工人、家眷和周边农民被他号召起来,短短月余时间,大约十多万人跟着他一起造了成都朝廷的反,麾下有士兵快一万的样子,规模庞大。
杀光了铜山县的官员和地主老财之后,刘壮向潼川府首府进军,威慑力极大。
潼川府尹面对如此恐怖的局面,再看看自己身边的三瓜俩枣,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对手,于是直接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丢弃城池,带着亲信和家眷就逃跑,不打了。
他的行为绝非个例。
而面对如此这般的局面,川蜀地方官府的软弱性暴露无遗。
民众不敢反抗的时候,他们凶残无比,看上去就像是张牙舞爪的食人野兽,可是一旦民众联合起来暴力反抗的时候,他们才暴露了软弱无力的真身,原来张牙舞爪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
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原来都是假货,一捶就烂。
那还怕什么?
洪武七年二月、三月间,大量起义部队席卷川蜀各地方。
各地方官府虽然也有召集武装队伍进行抵抗的行动,奈何人少,而各地蜂起的农民起义军一拉就是几千上万人的队伍,一鼓作气冲击县城,县城根本守不住。
县官被杀,大户豪强被揪出来打死,然后点了天灯。
川蜀大地之上,十数个州府接二连三爆发了农民起义,农民们的怒火终于遏制不住的爆发了。
与此同时,洪武七年三月十一日,收集到了各地情报的徐通召开了川蜀分部会议,在会议上明确宣布起义的时机已经到了。
这一次不是简单的失业者的反抗,而是占据整个川蜀之地人群主体的农民们的反抗,是一次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的反抗。
成都朝廷已经成功逼反了农民们,此时不造反,更待何时?
“据准确情报,川蜀大地上已有十三个州府出现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军队,小的有万余人,大的有十余万人,不管是失地流民还是惨遭剥削压迫的有地农民,都已经站起来展开了反抗。
这一次是真正的农民起义,是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农民起义,正是我们顺势而起的大好时机,我建议,即刻在临江县组织我们自己的起义军,汇入到这场川蜀农民大起义之中!”
徐通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众人的一致赞同。
第1230章 川蜀农民大起义
事实上,徐通等人自米骚动爆发回到临江县之后,就一直在收集外界情报,并且也在进行起义准备。
有了设在此处的天网军总部的先期准备,徐通等人得到了数量较多的武器装备的支援。
制式钢刀、长枪、盔甲、盾牌、弓箭、弩箭等野战部队的常规装备,天网军都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储存。
人手上,天网军除了在己方招募的流民中挑选有资质成为密探的人进行专业训练之外,也对其他的流民进行了军事化管理和训练。
这一方面是强化管理,增加安全性,一方面也是准备一旦有什么暴露危机,他们也绝对不可能坐以待毙,一定会展开战斗。
可惜成都朝廷的情报能力属于离离原上谱那一类。
别说反侦察和逆向追击,连天网军的存在都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内部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觉得川蜀的地形就是最好的防御。
天网军缜密的准备就在此时此刻成为了复兴会川蜀分部领导大起义的先期准备。
天网军第七行动组脱胎自苏长生领导的第二行动组,而苏长生不仅仅是第二行动组的组长,也是江南复兴会最早的领导人和创建者之一,他麾下的天网军密探本身也都是复兴会员。
甚至可以说天网军本身就是复兴会管辖之下的一个情报专业的组织,接受的也是复兴会中央的领导,而非朝廷领导。
所以,天网军密探们在军事化管理农庄和流民们的同时,也会将复兴会的思想进行传播,对农庄里的流民们进行一定程度的革命教育和文化教育,抽空教他们认字之类的。
当徐通准备以农庄内的流民作为第一批战士进行教育的时候,才惊喜地发现天网军已经为他们做好了先期准备工作,他们只需要进行一些正规式的军事改组,就能拉起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部队。
徐通为此第二次想要和徐武拜把子做兄弟,徐武笑而不语,委婉的回绝了他的提议。
徐通也不恼,拿了人家那么大的好处,这个人情他记住了。
然后他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军队的组建当中,向农庄内的农民们展开宣讲,号召大家从军,号召大家一起推翻剥削和压迫,并且许以优厚的军兵待遇与军属待遇。
跟着我们干,可以获得自由,砸碎枷锁,夺回尊严,夺回你们应该得到的东西。
跟着我们干,可以吃饱穿暖,军队管你一切。
跟着我们干,家人就是军属,军属拥有从工作到税收以及后代教育等一系列优厚政策的照顾。
跟着我们干,万一战死,除了丰厚的抚恤,我们负责给家里人安排生计,并且把你们的孩子养到十八岁,我们自己挨饿受冻都不会让你们的家人、孩子挨饿受冻。
跟着我们干,从此与上等人决裂,打败他们,杀死他们,把他们挂上东南枝,实现彻底之革命!
徐通在农庄里展开连翻宣传,登台演讲,在他的号召之下,八百一十七名勇敢者选择应征,加入革命军的序列之中,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八百多人虽然不算多,但是就一支先期队伍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徐通听说当年苏咏霖起义的时候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千人的队伍,后来才慢慢扩大队伍人数,最后成就了最强大的明军。
这八百多人未必就不是未来一支名震天下的强军的雏形。
徐通对此怀着满满的期待。
于是他将这支八百多人的队伍分成四个战斗营,一个营二百人,多出来的部分做他的亲卫兵。
川蜀分部军务部的同志们一起进入革命军当中分任各级军事干部,政工干部进入革命军担任各级指导员。
另外又招募了辅兵员额,将火头军、运输队、医疗卫生队等等编制也跟着一起组建起来。
反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条件就算了,但是既然有条件,那么明军有的,实际上就是明军的川蜀革命军也要有。
而在当时,整个临江县其实都被天网军渗透的和筛子一样,除了县令、县丞这些品级官员之外,整个下面办事吏员群体和官府自己招募的编外人员内,全都充斥着天网军密探和被天网军买通的人。
整个军事筹备过程中,临江县府一无所知、一点反应都没有。
等徐通命令下达,八百勇士冲击县城、县府乃至于将临江县官吏们全部拿下的时候,临江县令还一脸懵逼,不知道自己的辖境内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一支精干的武装力量。
他没有抵抗,或者说根本没有办法抵抗,遍地二五仔,竟无一人是忠贞,他自己都是被身边最信任的仆人用刀架在脖子上出门投降的。
然后他才知道这个跟了他好几年的仆人居然一直都是个二五仔。
这还怎么反抗呢?
临江县城只用半天就被徐通拿下,素来贪婪、破家灭门无数的临江县令被抓起来在县城里游街示众,最后被吊死在了处刑架上,随风飘扬。
徐通以此为根据地开始行动。
第一步,将整个临江县变成川蜀大革命的根据地,展开土地革命,发动农民们参与到革命队伍当中,进行第一轮扩军,然后再向整个忠州扩散。
农民们只要愿意支持革命军,支持这场革命,那么就能享受到土地革命的好处,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还有极低的税率。
来吧,加入我们吧!
最开始招揽追随者用的就该是这种简单粗暴直接的好处。
肚子都吃不饱,人都要饿死,谁能静下心来了解什么是革命?
吃饱肚子先,站稳脚跟先,然后再慢慢的交代什么是革命,什么是纪律,什么是理想。
跟着革命军闹革命能吃饱肚子,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那就是针对农民阶级的大杀器。
他们无法抵抗,他们必然受到招揽,革命军的发展壮大是不可避免的。
发展壮大了之后再说其他。
革命军开始了迅速发展壮大且席卷忠州的征程。
徐通行动的同时,其余各大农民起义军也没有闲着。
他们就比较直来直往了,也没什么土地革命之类的精细化操作,更没有什么革命意识,只有暴烈的反抗行动,就是非常朴素的一波均贫富操作。
他们的领导人就号召他们——大家打击官员、军队和狗大户,杀了他们点天等,然后再分了他们的钱财、土地、房屋和女人。
朝廷和那些狗官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就自己争取活路。
朝廷要我们死,我们就让朝廷比我们先死!
反正我们两个必须要死一个!而且死的绝不可能是我们!必须是他们!
打狗官!
抢钱抢粮抢女人!
把属于我们的抢回来!
再把属于他们的也抢过来!
只准他们抢我们不准我们抢他们?
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抢他娘的!
轰轰烈烈的川蜀农民大起义至此彻底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第1231章 赵不息是个体面人
农民不造反的时候是很温顺的,但是一旦造起反来,他们的暴动尤为暴烈,对待官僚、地主大户等压迫者的清算特别猛烈,一旦抓到手就是灭门。
就好比当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川人被宋廷欺负的太惨了,一朝爆发几乎颠覆了宋廷的统治,摧毁整个官僚体系,逼得宋廷对他们妥协。
这一次也一样。
成都朝廷的官员们惨遭灭绝性打击,大部分起义军都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妥协可以进行,一旦遇到就是不死不休。
反正他们素来没有什么好名声。
于是大量地方官员惨遭灭门,自己死,家人死,族人死,就没活下来的,死状十分凄惨。
甚至还有些民怨极大的破家灭门官员直接被下锅活活煮熟,然后被众人分了把他吃掉。
也不知道被下锅煮的那一瞬间,这些破家灭门的官僚们是否对自己之前不留余地的行为产生过哪怕一丝丝的后悔情绪。
成都朝廷的统治基础被极大地动摇了,而这一切是成都朝廷没有预料到的。
赵不息也没有预料到自己这一波噶韭菜的政策居然把韭菜们都给逼反了,还一口气逼反了那么多。
明明他都调整政策了,怎么还会出现那么多人群起造反呢?
难道是他的调整政策也被人阳奉阴违了?
赵不息来不及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农民起义已经火烧眉毛了。
“就目前得到的消息,潼川府、重庆府、隆州、眉州、嘉定府、资州、蓬州、忠州、阆州、遂宁府等地全部出现了造反的贼人,少则数千,多则聚众十万余!”
朝廷的首脑、尚书左丞马永康忧心忡忡的看着脸黑的快要滴水的赵不息,低声道:“陛下,如今川蜀各地烽烟四起,到处都是造反的人,且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之中……大事不好了!”
“为什么会这样?”
赵不息一阵惊慌、狂怒,最后怒道:“到底有多少人对朝廷政令阳奉阴违?朝廷命令到底有多少人在违抗?这群蠢货难道不知道这样会把农民逼到绝境上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真就贪心到了要死的地步吗?!”
还不是你要噶韭菜噶的吗?
底下官吏都是一群什么豺狼虎豹你难道不知道吗?
你下令收一分税,他们能给你收十倍上来然后贪掉绝大部分,再给你一分。
马永康深知这一切的缘由是什么,但是他也不可能把话说的太明白。
赵不息还是个体面人,要面子的。
“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造反的人一旦数量多起来,将极其棘手,他们会带动更多人一同反抗朝廷,朝廷会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难以收场!”
马永康急切道:“陛下,现在已经不是追究官员责任的时候,而是要平叛了,不平叛不行了!再不平叛,明国和临安伪朝一旦知道,一定也会趁机派兵进攻川蜀的!”
这样说着,马永康看向了吴璘,赵不息也看向了吴璘。
关键时刻,他们的救火队员、专业擦屁股操作手吴璘还是唯一的指望,暴力还是这个朝廷维护统治的唯一可能性。
这个时候,吴璘正在低头看地图。
“吴相公,能解决这些反贼吗?”
赵不息小声询问。
吴璘闻言,收起了地图,朝着赵不息拱了拱手。
“贼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和之前的米贼一样,都是乌合之众,并不能真正威胁朝廷,眼下北边和东边的重要防线上都有臣布置的军队在守卫,就算明国和临安伪朝的军队想要入侵,也没那么容易。
且臣麾下有精兵一万多尚在成都,还有其余训练中的军队,虽然没有训练完成,但是对付一群乌合之众,不需要训练完成也可以,足以将他们全部平定。”
听到吴璘这样说,赵不息心下稍安。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但是马永康的面色依然很差。
“一旦用兵,又要花费大量军费和粮秣,需要大量后勤支持,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售卖蜀锦所得并不是那么快就能到位的,之前镇压米贼的时候,国库已经捉襟见肘,现在又要出动更多兵力平叛,恐怕国库已经……”
听了马永康的话,赵不息脸色发白。
他立刻把视线投向了站在一边的户部尚书蒋扶。
“蒋卿,国库现在还能拿出多少钱粮提供给军队?”
蒋扶咽了口唾沫,面色并不好看。
“陛下,之前加征赋税的确给朝廷增加了一大笔收入,如今国库尚且还能支撑军队征战,但是问题在于加征赋税和这一波叛乱严重影响春耕,眼下国库里的钱粮恐怕不能全部投入进去……”
“这……”
赵不息一愣,随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加征赋税的时候就是在传统的收获季节,为的就是一口气掠夺来足够朝廷度过危机的财富,事实证明他的确掠夺到了大量财富可以让朝廷度过眼前的危机,但是这一波噶韭菜明显太狠了。
现在春耕时节,正是一年生产最重要的时候,可是整个川蜀没有多少地方在老老实实的生产,反而有全员反贼,都在造反,都在破坏和掠夺,加上之前那一波官员的掠夺……
赵不息顿时意识到,当前的川蜀已经几乎是一个空架子了,一个被掏的七七八八不剩下多少东西的空架子。
他国库里的那些东西可能是这两年最后一批可以大规模得到的财物,这要是用完了……
坏了。
赵不息眉头紧锁,细密的汗珠渗出额头的皮肤。
他焦躁不安。
“能投入多少?能提供军队多久的钱粮?”
吴璘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立刻询问蒋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