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590章

启明1158-第590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不让儿子顽劣成性,赵惜蕊就承担起了严母的角色,哪怕处理妇女部的事情的时候也把苏泽英带在身边,时刻监督着他的学业,对待他较为严厉。
  以至于当苏咏霖有时间回到家庭的时候,温和的态度和赵惜蕊的严厉态度形成鲜明反差,他骤然发现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反而成了慈父。
  两人的角色定位反过来了。
  看到苏泽英继续认真写作业,赵惜蕊这才点了点头,满意的收回了视线。
  “接下来的事情你想怎么做?”
  赵惜蕊把写着字的纸张小心放回了书桌上。
  苏咏霖抿了抿嘴唇,沉默了好一阵子才缓缓开口。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我还是挺担心的。”


第1183章 双标患者
  听到苏咏霖说他很担心,赵惜蕊心头一紧。
  “怎么说?”
  “革命是我发起的,咱们建国治国的一系列理论指导都是我创立的,所以我一直以来可能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人们学了我的思想理论,会按照我的道路一直走,不会偏离,但是现在,我感觉我错了。”
  苏咏霖摇了摇头,双手抱在胸前,叹息道:“古人说,人心难测,古人是不懂得很多东西的,但是他们有经验,大量的经历总结成了经验,总归是有道理的,学习同样知识的两个人,也会走上两条不同的道路。
  有人选择为民请命,有人选择鱼肉百姓,有人选择殊死抗争,有人选择耻辱求生,人和人之间太不一样了,而我却认为凭借我的威望和权势就能够控制人心,我错了。”
  “可是,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赵惜蕊握住了苏咏霖的手:“你已经变太多太多了。”
  “能改回来的。”
  苏咏霖苦笑着摇头:“如果我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历史惯性,我死了以后,会有人把我做的改回去的,这也是我不能允许之后再出现皇帝的原因,一个权力无限的皇帝可以做好事,也可以让我所做的一切付诸东流。”
  “那怎么办?”
  “怎么办?尽人事,听天命。”
  苏咏霖长叹一声,无奈道:“我是不信天的,但有些事情,真的只有天知道,我知道这条道路艰险重重,所以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往前走,从来不敢大踏步向前进。
  我费尽心血培养自己人,让他们学习我的理论和思想,想让他们成为我的同志,他们也的确成为了我的同志,但是他们的思想未必与我一样,他们学成之后,在实际工作当中,会形成自己的看法。
  他们会对同一个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而他们都坚信使用自己的方法可以达成目标,于是他们就会出现分歧,产生争执,争执如果控制得好,还能算是良性的,若是控制的不好,就会出现党争。”
  “党争……可不是个好东西。”
  赵惜蕊低声道:“我看史书,发现历朝历代都会因为党争出现很多不该出现的事情,而且也没什么解决党争的好办法。”
  “谁说不是呢?我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是也有一些东西还没有改变,我要加速了。”
  苏咏霖叹息道:“他们想三十年建成理想社会,我何尝不想二十年、十年就建成?只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才不会支持他们,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想问题。
  尽管是我这样认为,可是他们并不认为我是绝对正确的,我犯过错误,承认过错误,我也不是什么神圣的存在,复兴会员们并不一定会认同我所说的,除非我所说的有彻底压倒性的说服力,才能说服他们。”
  “所以……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吗?”
  赵惜蕊有些心疼的看着不停揉太阳穴的苏咏霖,开口道:“做皇帝的好你是没捞到的,做皇帝的坏你倒是全部撞上了,这皇帝做的实在是没劲急了,不是吗?”
  苏咏霖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我不做皇帝,就不能快速稳定人心,就不能稳定大明,我们固然可以建立大明,但是说不定要往后再拖个三年四年时间,甚至更久,这样做固然对我们本身来说会好一些,但是数年战争中惨死的民众,数量可能就更多了。
  现在我们虽然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我们让更多人活下来了,让他们提前过上了好日子,吃饱穿暖读书识字,这些都是我们的成绩,尽管问题多多,但是再来一次的话,我还是会走这条路。
  在不可能之中寻找成功的可能,这就是革命者,所幸我还不到三十岁,我还有很多时间,改变一种观念其实不需要太久,我想我应该能看到改变人们观念的那一天,所有的一切,就从这篇文章开始。”
  于是乎,就在中都城内的辩论越发激烈的时候,苏咏霖发表了这篇名为《心中枷锁尚在,谈何地上天国》的文章。
  这篇文章从赵惜蕊和肖翠主持的妇女部的工作难处开始说起,继而讲到了目前中都城内某些人对赵惜蕊“后宫干政”的指责,由此开始谈论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与女人不平等政治地位的现状。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号称皇帝,可是实际上在复兴会内部和复兴会员占据绝对主流的朝廷中,他并没有皇帝那种让人感到恐惧的压迫力,他主动放弃了这种压迫力。
  也因此,尽管他还是国家的掌舵者,但是在思想争锋上,就算是他亲自下场,也需要确切真实的道理,而不是权威。
  所以,他的武器就是确切真实的道理。
  人人平等的地上天国,怎么能容忍不平等的存在呢?
  以这个至关重要的议题为支点,苏咏霖撬动了整个局势。
  据他所知,不管是支持派还是反对派,都有对妇女部工作不配合、消极合作的情况出现,他们嘴上喊着要建立人人平等的地上天国,可就在苏咏霖眼前,不平等如此直观的出现了。
  说好的人人平等呢?
  女人不是人?
  如果她们是人,为什么得不到尊重?
  为什么肖翠去各部门办事的时候得到的是冷遇和消极合作?
  为什么赵惜蕊前往支持肖翠工作之后却有“后宫干政”的言论传出来?
  是谁一边喊着要快准狠的建设理想社会却又口出恶言,将矛头指向了肖翠和赵惜蕊?
  她们不是人?
  苏咏霖的这篇文章措辞极为严厉,将这种行为直接定义为【双重标准】,将持有这种观念且将这种观念带到实际工作当中的人,称作【双标患者】,有病,病的还不轻。
  他认为这种人的做事方法就是【符合我的标准的标准就是标准,不符合我的标准的标准就不是标准】。
  这种人最为无耻,最没有资格说要建设什么地上天国,就算建立起来了,那也是没用的,因为符合他心意的地上天国才是真正的地上天国,任何不符合他心中想法的地上天国就不是地上天国。
  这种人觉得有平等资格的人才能平等,没有平等资格的人就不能平等,口口声声喊着建设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落到实处,立刻就暴露心中丑陋的念头。
  这样的人也能推动革命成功吗?


第1184章 矛盾的显露
  这篇措辞严厉的文章在官府系统、复兴会系统之中并没有引起巨大的反响。
  或者说反响很大,但是都是在人们心中,并没有太多人宣之于口。
  更直观一点来说的话,就是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篇文章。
  看着这篇文章当中所描述的【双标患者】,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就把自己代入进去,然后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双标患者】。
  一边喊着要建设地上天国,一面却又发现不平等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正在蠢蠢欲动。
  平时一切顺利的时候还好,显得自己伟光正如同圣人一般,可一旦稍微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那种蠢蠢欲动的不平等思想就会冒出来,直接支配自己的思维。
  所以,我根本还不是一个合格的革命者吗?
  如此这般的自我质疑如地震一般震塌下了一些人日渐坚固的思维壁垒。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指望他们怎么反响呢?
  直接公开表示他们自己就是双标患者?
  也因此,这篇没有引发巨大反响的文章却直接成为了终结洪武六年大辩论的终极武器。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直接就把争论双方都给摁在地上摩擦,让他们面红耳赤的偃旗息鼓,不知道该怎么把这场争论继续下去。
  这篇文章直接从最底层摧毁了双方争论的基础,把双方从天上扯了下来,让他们直面现实,从而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连后宫干政这种话都说得出来,难道还能厚着脸皮说自己心中已经没有旧时代的枷锁了吗?
  苏咏霖只用这一篇文章就控制住了整个局势。
  随后,辛弃疾、孔茂捷、沈格等一直没有发表言论的复兴会高层干部纷纷撰写文章发表,将自己对于这场争论的看法写了出来,基本上保持了和苏咏霖的同样立场。
  其中辛弃疾对于这件事情的表态很有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高层的态度。
  【骤然而起争执,骤然而达成共识,嘴上喊着人人平等,身体却十分诚实的坐在了不平等的坐席当中,嘴上喊着要破灭旧社会的一切,却连后宫干政这种观念都还存在。
  这样的一群人却大言不惭的喊着要三十年建成理想社会,何其荒谬?要建设理想社会,先从言行一致开始,先从支持妇女部的工作开始,先从内心承认妇女也是人开始,这一点做不到,就永远也不可能建设成功理想社会!】
  这场争论在洪武六年的二月开始出现,在数月之间偃旗息鼓。
  与此同时开启的还有新一轮的整风行动以及思想教育强化行动。
  苏咏霖接连通过复兴会中央下达文件,要求各级复兴会组织加强内部学习和自我批判,将心中残存的老旧思维和封建思想全都摘出来仔细看看!
  自己到底是个革命者,还是一个披着外皮的四不像!
  另外,苏咏霖还抓紧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建设理想社会之路》。
  文章中,苏咏霖掏心掏肺的把自己比大家更加希望更早建立成功理想社会的事情说了一下,大家希望三十年,他恨不得十年五年就能成功,但是他的理智清楚的告诉他,这不可能。
  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饥馑之忧的社会,就这一点就不知道要整个大明一起奋斗多少年,要粮食产量提高多少才能实现。
  最直接最基础的条件大家都还没有达到,又要怎么建设理想社会呢?
  急躁冒进是要不得的,为了达成目标而不顾现实、强行达成目标是要不得的,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人事,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所应该去做的事情。
  同样在这篇文章里,苏咏霖提出了五年计划和十年计划的概念。
  他表示今后国家的发展需要提前制定科学严谨的框架,在框架内竭力实现定下的目标,不追求多大的突破,但要追求实现既定目标。
  只要达到了既定目标,那就是阶段性的胜利,通过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将它们作为台阶,一步一步登顶,最终成功建立理想社会。
  革命者需要目标,需要成就,需要成就带来的满足感的激励。
  所以,苏咏霖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要求朝廷各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将目前大明国内的发展情况做一番彻底的梳理。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朝廷强大的数学计算能力,朝廷联席会议需要制定出未来五年之内朝廷需要达成的目标,并且颁布天下。
  接下来五年,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前进。
  一套组合拳打出去,洪武六年的这场大辩论危机算是成功渡过了。
  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可以算是一次胜利,但是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同样不可小觑。
  随着明国内部的和平局面日渐稳固,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蜕变,正在自主演化出多种可能性,但是思想却受限于生产力的制约而无法进一步的向上。
  人民的思想进步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初步显露出来。
  因此,苏咏霖主导着联席会议将未来五年计划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各项技术的进步上。
  也通过这件事情,苏咏霖成功将肖翠和赵惜蕊推倒台前,把妇女部推到了台前,一举扫除了横在妇女部面前的发展困境。
  朝廷和复兴会各部门不说打心眼里认同妇女部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至少,没人敢在明面上消极合作了。
  肖翠作为妇女部主任、赵惜蕊作为妇女部副主任的格局也就此确立,风言风语一扫而空。
  这一次的争论算是告一段落了,可苏咏霖总觉得下一次就在不远的地方等待着自己,自己必须要抓紧时间把理论完善,尽快将洪武政论第三卷 和一些思想理论上的东西补全。 
  然后,将相当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技术发展的工作上去。
  预感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依然非常难做的同时,苏咏霖感到了真切的疲劳。
  但是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要走下去,没有停下来或者往回走的可能,他选择的路没有回头路,他也不准有回头路,谁要回头,就是他的敌人。
  中都发生一系列大辩论的同时,江南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经济战争。
  离开中都南下泉州之前,林景春主持财政部会议,对财政部下辖的国营产业部门进行了增设。
  为了顺应苏咏霖的建议和未来局面的改变,林景春上表朝廷,将原先没有的茶叶司、漆瓷司增设了出来。
  茶叶司负责茶叶相关的全部工作,包括茶树种植、茶叶收获和茶叶制造,以及最后的成品生产和发售,全国茶叶产地的茶叶工场也由茶叶司管理。
  漆瓷司也很简单,负责全国所有品类、等级的瓷器、漆器的相关工作,包括原材料的管理、制作工场的管理和最终的销售。
  织造总局原先就存在,对于出口的拳头产品——高档丝绸就不需要另外设置部门来负责了。
  茶叶、丝绸、瓷器和漆器,这些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拳头产品都是久经市场考验的老资格选手,深受海外市场的欢迎,只有来不及制作,没有卖不出去的。
  原先明国没有设置茶叶司和漆瓷司的理由很简单,不是没有相关产业,而是朝廷没有余力支持瓷器产业,竞争不过南宋,搞不起来出口。
  出产瓷器的窑场有官窑和民窑之分,一般来说官窑的生产产品是直接提供给皇族和其他权贵享受的,一般百姓享受不到,商业出口也基本上不搞,不怎么在乎成本之类的,所以技术特别高。
  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汝窑、官窑和钧窑就是官窑性质的窑场,其中汝窑和官窑是纯粹的官窑,产量不大,技艺高深,民间窑场不能相比,而钧窑则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官钧窑则是专门向官方提供服务的。
  除了这三者之外,其余大部分窑场都是民窑,导向是商业导向,主要为了赚取利润扩大规模并且生存下去,为此也发展除了极具特色的高超技艺,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输给官窑的精美。
  只是官窑不在乎成本,民谣在乎成本,多少有些差别就是了。
  宋代的八大民窑系分别是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定窑系、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建窑系和吉州窑系。
  位于北方的有四个,即定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和耀州窑系。
  位于南方的则是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建窑系和吉州窑系。
  虽然八大窑系里有四个位于北方,但是随着金宋战争和宋室南迁等一系列事件,大量北方陶瓷工匠南下,没有留在北方为金国统治者所用,比如定窑系就有大量工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