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565章

启明1158-第565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他们只有一整天的时间,明天的这个时候,要是没有答复,明军即刻攻城,不打破临安城墙决不罢休。
  届时,南宋成为鱼肉,明国就是刀俎,不是亡国,就是要他们答应更加屈辱的要求。
  所以该怎么选择,你们自己掂量。
  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虞允文作为首要罪犯,必须要是活着交出来,死的不算。
  沈该等人满脸忧虑的回到临安城中,互相看了看对方,都看到了对方脸上这满脸的郁闷和无奈。
  “这可如何是好?”
  “陛下之前已经如此愤怒,若是再知道这个事情,岂不是要决一死战?届时临安城岂不是要遭难?”
  “吾等都要遭难才是啊!一旦城破,吾等都是俘虏,哪还得自由?”
  “这可怎么办呐!”
  一群大老爷们儿围在一起凄凄惨惨,甚至还有几个开始抹眼泪,弄得沈该一阵心烦。
  “哭哭哭,就知道哭,诸君日哭夜哭,是能哭死虞允文还是能哭死苏咏霖?堂堂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两个和女人一样!”
  沈该怒道:“有哭的功夫倒不如仔细思考一下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该怎么劝说官家答应明国人的条件!要是不答应的话,明国人就要攻城了!咱们的身家性命可就都没了!”
  一群人立刻停止哭泣,赶快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事情该怎么办。
  但是没能得出结果。
  沈该只能硬着头皮求见赵昚,把张越景的意思告诉赵昚。
  不出意外的,沈该得到了一阵痛斥,还被盛怒之下的赵昚一挥手把茶碗砸在了脑袋上,砸的血流不止,当场晕厥过去。
  跟在他身边的群臣赶快喊来太医,太医赶快把他带走包扎治疗,好容易才止住血,并且用针灸让沈该苏醒过来。
  沈该苏醒过来之后看着自己脑袋上的伤口,铁青着脸不说话。
  随后没多久,赵昚便传令罢免沈该尚书右丞的职位,让他以有罪之身等待最终的判决。
  同时他又下令平章军国事、枢密使、临安城防使虞允文全权指挥临安城内的军队做好守城准备,和明军誓死一战。
  他下诏,说明国贪得无厌,妄图覆灭大宋,大宋官民需勠力同心,与明军决一死战。
  他作为皇帝也会始终留在临安城之中,和大宋官民一起奋斗,并肩作战,直到最后一息。
  现在是临安城生死存亡的时刻,城内男女老幼都要拿起武器,奋力反抗,一起保卫大宋,与大宋共存亡。
  这个消息传到了沈该等人的耳朵里,更是引起了一群人如丧考妣般的痛哭和嚎叫。
  他们根本不想和大宋共存亡。
  而沈该看着这凄凄惨惨的一幕,眼中透出了一丝冰冷的光。
  用手里的千里眼望着城头宋军来来回回的准备收成,张越景算是知道了沈该没办成事情,赵昚还是力主抵抗的。
  把千里眼收到腰间的袋子里,张越景对身边的陈乔山、周至还有何飞虎笑言。
  “就知道这群儒生文官是百无一用,说到底,这世上的事情要是都能靠一张嘴办成,还要咱们这些军人干什么呢?
  咱们这些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嘴上功夫没有办法的时候,使上力气,现在看起来,是到了咱们使上力气的时候了。”
  众将都跟着笑了出来。
  周至更是大笑着开口。
  “近来看了主席的几篇文章,倒是知道这些儒生文官耍弄嘴皮子是一把好手,真正能办成事情的却是少之又少,而真的办成事情了,往往又是用牺牲几万几十万条人命办成的,更多的时候是代价付出了,事情却办不好,实在是不中用啊。”
  “他们若是中用了,南宋早就北伐收复中原了,可他们倒好,放着大好局势不在乎,还把自己最能打的将军杀了,从那一刻起,这个小朝廷就注定办不成什么大事。”
  张越景摇头道:“主席几篇文章我都看了,写得真是太好了,尤其是那篇《帝王将相家谱背后的民众血泪》,我看了三遍,当真是给我看的气的恨不得立马就飞进临安城里把那些混账东西拎出来砍头!
  修个黄河,真要用心了,就和咱们大明一样,横竖几多年的功夫,没什么办不成的,结果那群又蠢又坏的东西,愣是把黄河折腾到崩溃,一场大水淹死几十万人,几十万啊!
  结果居然就那么寥寥几笔带过了,怕是存着不想让后人知道他们都做了什么混账事情的心,把自己做的屁大点的事情吹到天上,做的混账事又拼命掩盖不让人知道,这座城里,竟是这样的混账东西!”
  张越景指着临安城便开骂了。
  周至与何飞虎都连连点头,表示他们也对这件事情深有感触。
  “话说回来,洪武二年开始咱们就筹备着修黄河了,前阵子听说计划在洪武八年把黄河修好,开封那段我看着已经完工了,你们那儿呢?如何了?”
  张越景看着驻守淮东的周至:“听说黄河决口之后两淮是最难过的。”
  “那是自然,黄河夺淮入海,两淮之地当年被冲成一片白地,死人最多的便是两淮,当时田总理亲自带人到淮东做布置,直接从海州、徐州等地调动民工四万多人。
  还有咱们军队三万人也是轮番上阵,在工地上白天黑夜的苦干,也不知建了多少堤坝,总算是把那边的情况初步控制住了,然后招揽流民,重新开垦荒地,排水,把土地冲刷几遍,现在好歹能种粮食能活人了。”
  何飞虎笑了。
  “那敢情好,我领兵南下的时候听说山东那块已经修过了济南,往更东边修过去了,现在整个黄河指挥部都移到济南去了,估摸着离完工之日不远了。”
  “是啊。”
  张越景把目光投向北方。
  众将也把目光投向北方。
  所有人都知道,黄河改道工程完工之日,就是大明席卷天下之时。
  也是所有上等人、压迫者的终末之时。


第1130章 穷种地的和死卖艺的
  该谈的都谈过了,明军也要预备着明日攻城的事情。
  南宋朝廷还是不愿意彻底臣服,还是要抵抗,所以不狠狠把他们收拾到位是不行的。
  张越景分配了一下个人的任务,便让众人分头去办事。
  周至走着走着,给陈乔山喊住了。
  “你小子不声不响的,加入复兴会了?”
  陈乔山一脸看叛徒的眼神看着周至。
  “咋了?不行啊?当时司令官亲自推荐我去补习班上课,这几年断断续续上了课,参加了三次考试都通过了,我就加入复兴会了。”
  周至笑道:“现在军队里咱们这个级别的军官还没有加入复兴会的才是少数吧?我听人说有人喊你去上课,你一直都不去,干嘛不去?不喜欢?”
  陈乔山摸了摸脑袋。
  “倒不是不喜欢,就是觉得我不是那块料,你也知道,咱们当时还跟着老领帅的时候我就读不进去书,现在虽说能读书吧,兵书我还有点兴趣,让我读其他的书,还不如要了我的命痛快。
  再说了,我总感觉这复兴会牵扯到政务,咱们这带兵打仗的,不是该远离政务吗?大明国也是文武分治,你们这么掺和政务上的事情,不怕惹祸上身啊?”
  周至顿时觉得莫名其妙。
  “惹祸上身?为什么?”
  “咱们到底出身不同啊。”
  陈乔山左右看了看,见周围没人,压低嗓门道:“咱们到底是老领帅麾下的人,不是最开始跟着当今陛下的旧部,也不是后来招募进去的,现在做了军正将,本来就够惹眼的,你这还眼巴巴往人家跟前凑,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你这话倒是有意思了。”
  周至打量着陈乔山:“还真没发现,你个彪形大汉心思还挺细腻啊?”
  “这带兵的人总要有点忌讳不是?”
  陈乔山小声道:“这俗话说得好,小心驶得万年船,尤其是带兵的,那不得更小心了?”
  “可是你这小心的也不是地方啊。”
  周至苦笑道:“大明军队里老领帅旧部出身的就咱们两个?严格说起来,咱们大明皇帝当初不也是老领帅的部下?现在五虎上将哪个不是老领帅的部下?他们都得一样小心,不能掺和复兴会的事情咯?
  我可跟你说,李啸前年就加入复兴会了,我还是去年才加入的,他比我更早,现在也混到五虎上将里面惹人笑话去了,怎么的,他敢,你不敢?再说了,咱们往下,军队里多少师帅、旅帅,不是咱们原先的部队里的,不都加入复兴会了?”
  “这……这不太好吧?”
  “什么不太好?你部下书记官天天带着复兴会员开会商讨事情,就把你一人排除在外,你不难受啊?大家聚在一起开会,交流感情,说些有的没的,可有趣了,你不难受啊?
  而且咱们陛……咱主席偶尔也会写几篇文章发下来,咱们一起阅读,一起聊聊感想,互相说说过去的事情,现在的事情,展望一下未来的事情,那可都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周至拍了拍陈乔山的肩膀,规劝道:“跟你说,复兴会里不讲究出身,讲究个什么,讲究个同志,啥叫同志?志同道合的人,那就叫同志,咱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那就无所谓出身。
  你小子别的我不就不说了,就喜欢瞎想想,左想右想,没问题都能给你想出问题来,我劝你还是上上课,跟你们军队里的复兴会组织接洽一下,聊一聊,别怕,怕什么?复兴会又不会吃了你!”
  陈乔山皱着眉头左思右想。
  “你说的倒也有点意思……可我就是想不明白,咱们陛下都有了大明国了,干什么还要个复兴会呢?”
  “大明国选官,只要考试通过就可以,复兴会不仅要考试通过,还要通过多轮面试,严得很我告诉你!”
  周至低声道:“而且最近我听说会里在搞严肃整顿,要把之前几年里为了增加人数而放宽标准的错误弥补回来,就我听说的,上个月,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因为考核不过被开除了。”
  “那么严格啊?”
  陈乔山寻思一阵,低声道:“当真不在乎出身?当真不会牵扯到政务?”
  “复兴会也是分部门的,就和朝廷分部门一样,复兴会也有军务部,管着军队里组织的事情,不干涉政事,你以为我们大家都是傻子啊?军务咱们都管不过来,每天训练作战任务那么重,哪有心思干涉政务?你懂政务吗?瞎操心!”
  周至摇头道:“你啊,就是想得太多,我跟你说,复兴会虽然没有任何强制入会的概念,现在还在往外赶人,但是现在加入复兴会的人很多,最多的就是咱们军队里的人,这个还是挺有意义的。
  而且我跟你说,燕云兵团里有个师帅因为休妻再娶的事情被开除了会籍,结果回到军队里面,被师指导员和全体复兴会员的军官、指导员抵制,甭管他过去功劳多大,没人听他的了,最后他灰溜溜跑回家,撤职了。”
  “这……”
  “不为别的考虑,你也要为自己考虑,就我来看,复兴会是个挺有意思的组织,大家伙儿只要相信你,就一定相信你,对你毫无保留,可你要是做了不对的事情,被开除了,大家也就不再相信你了。”
  周至叹息道:“所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我现在深有感悟,加上之前出现的一些事情,我越发感觉多了一层复兴会员身份的约束,其实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这……”
  “怕什么,咱们都是穷苦出身,我是个穷种地的,你是个死卖艺的,有什么不合适的?”
  周至笑着拍了拍陈乔山的肩膀。
  陈乔山愣了一会儿,便笑了出来,一把拍掉了周至的手。
  “什么死卖艺的?说话客气点,那是走江湖的!凭本事吃饭!不偷不抢干干净净,得罪谁了?”
  “得得得,你自己斟酌着啊!”
  周至摆了摆手,回去办事了。


第1131章 你和明国串通好的吧!
  明军筹备着明天攻城的事情,还有填充护城河以方便直接冲击城墙的事情,忙的不亦乐乎。
  但是同一时刻的临安城内,绝非人心齐泰山移的状态,相反,临安城内充斥着大量并不想开战的人的哀怨和不满。
  原因无他,因为一则流言忽然间流传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整个临安城的上上下下,传言甚嚣尘上。
  明国之所以发起对南宋的军事战争,是因为皇帝赵昚和平章军国事虞允文私下里谋划破坏明国黄河大坝造成决口的事情败露,派去执行任务的人被明国人发现了,所以才会引发明国的极度愤怒,于是明军南下,遂有此战。
  小道消息还说明国已经向南宋官方通报了开战理由,并且要求严惩虞允文,赵昚自己也要付出代价,否则绝不善罢甘休。
  但是因为事情牵连到皇帝赵昚,赵昚才下令封锁消息不让泄露。
  然后要拉着大家一起死,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要大家先为了他而死,然后他再看看情况,看看能不能活下来,能活下来就活下来,活不下来再说。
  反正他是皇帝,才不会轻易寻死觅活。
  这个消息在临安城内传播的效果十分恐怖。
  从使节团离开明军军营入城之后不过一个时辰,消息就传的到处都是。
  守城官兵、各级军官、市井百姓、城中小官小吏等等各色人等全都知道了,都在进行极为热烈的商谈,全都对此事关怀备至。
  皇帝赵昚很快得知此事,吓得魂飞魄散,立刻勒令虞允文处理此事。
  虞允文仓促间也没有处理的好办法,只能下令禁言,再有敢交流如此内容的人一律斩首,派遣宫廷禁军五百人作为执法队,抓了一批一百多人当众斩杀,压住了这股讨论势头。
  然后再辟谣,说什么这是假的,完全是谣言,陛下和虞允文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这都是用心险恶之人的险恶行为,谣言止于智者,大家千万不要相信。
  然而越是严禁,这种说法在众人心里就越是根深蒂固,看着被斩首的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在人们心中不断拔高,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这场战争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南宋自己的蓄意挑唆。
  因为这个事情的发生,赵昚把怒火撒在了沈该身上。
  原因是沈该深知内情,还曾奉命封锁消息,结果消息泄露,赵昚的处境一下子险恶起来。
  沈该多方辩解,说自己并没有泄露消息,自己和部下们的嘴巴都非常严实,绝对没有任何泄漏消息的行为。
  他对天发誓自己没有。
  但是赵昚气急,哪能听得进去他的解释?
  “你没有?我看就是你干的!你恨我不答应明国的要求,所以和明国串通,把消息散播出去动摇军心民心,试图以此要挟我就范!是不是?!”
  “官家怎可如此揣测老臣?!”
  沈该大惊失色:“老臣对官家忠心耿耿,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官家怎可怀疑老臣的忠心?”
  “忠心?是叛逆之心吧?!”
  赵昚恶狠狠地盯着沈该。
  沈该顿时感觉心寒无比。
  他的确不想打仗,想要促成和平,但是天地良心,他从来没有起过背叛赵昚卖主求荣的想法。
  他只是太害怕明军清算他了。
  “官家若认为老臣有罪,还请拿出确切的证据证明老臣犯罪,那么官家要怎么处置老臣,老臣都心甘情愿,绝无二话,听凭官家处置,可若没有,老臣绝不认罪!”
  沈该很不高兴,遂顶撞赵昚。
  赵昚怒火冲天,一气之下拿起自己手上的茶杯就把沈该的额头砸破了,顺势还罢免了他尚书右丞的职位,让他老老实实以戴罪之身闭门思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