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显忠显然是打算让王宠做那个牺牲者了。
而王宠也并非没有自觉。
因为执行着较为特殊的任务,所以王宠大军没有后勤,只能自己背着干粮前进,干粮只能支撑七天,七天之内,他们需要快速前往南阳,并且攻取南阳。
七天之后,他们就要靠着打秋风来补充食粮,实现孙子兵法当中【就食于敌】的战术。
一边满足自己,一边消耗敌人,两全其美,多好。
啊呸!
王宠一面出兵,一面就对李显忠破口大骂,骂他混蛋透顶,骂他不是人,骂他不得好死,甚至很不得他直接被明军干掉,以解王宠心头之恨,否则王宠就难以入眠。
但是进入明国境内之后,王宠就没有继续骂了。
因为太紧张了。
明国是彻头彻尾的以武立国,从起义军一路发展壮大到了消灭金国吞并中原从而建国,赫赫武功让人心中战栗。
之后一次明宋战争,六万明军把十八万宋军打的屁股尿流,南宋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才成功脱困,那场战争之后,明军的战斗力就再也没有人怀疑了。
王宠是临安围城作战当中的一份子。
当时他还只是一个中级军官,因为老禁军在明军打击下损失惨重,数万老禁军里的兵油子被明军俘获前往中原修黄河去了,人员大量空缺,他就顺势而上,成为了禁军高级将领。
当年明军包围临安时的赫赫声威他记得清清楚楚,那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头的明军军阵是王宠至今为止无法逃离的心理阴影。
所以进入明国本土和明军作战,哪怕他知道明军留在河南的军队不会很多,但还是会本能的感到恐惧,觉得自己但凡是稍微撩拨一下明国,就要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他只能通过缓缓进军来抵消心中对于明军的恐惧。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王宠带出来的兵的表现不会比将军本人还要好,所以出发之后,整支军队对于要去袭击南阳这件事情都表现的非常抗拒。
他们行动迟缓,稍有些问题就哀嚎不止,想尽办法拖延行军。
士兵的这种态度恰好也对应了王宠的态度,所以王宠也没有过于苛则士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整支军队的行动速度非常迟缓。
若非李显忠留了一个心眼,多次派人催促王宠快速行军,还威胁要记录他们的行军速度,一旦发现王宠消极行军就要惩戒他,给王宠吓得够呛。
王宠无奈,只能催促军队快速前进,带着老大的不情愿和郁闷,王宠逐渐行军到了比阳县一带。
此时距离大军出发已经四天,在这里,王宠自觉已经脱离了李显忠的掌控,就在这里停下步伐,命令军队安营扎寨,准备和麾下军官们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王宠的一名亲信显然非常愤怒。
“李显忠这明显是不想让咱们好过,派咱们只用一万军队来进攻明国腹地,这不是送死吗?我看他就是想让咱们过来送死,好让他找到机会进攻襄阳,立下大功,而咱们兄弟死不死,没人在乎!”
另一名亲信也显得非常愤怒。
“用咱们一万人的命换他的泼天功劳,这买卖怎么想怎么划算,他李显忠肯定是赚的盆满钵满,咱们呢?谁在乎咱们?”
还有一名亲信对这件事情也非常生气,感觉他们是被出卖的对象。
“我甚至怀疑李显忠已经刻意散布咱们进攻南阳的消息给明军知道了,怕是要不了多久明国大军就要来围攻咱们了,这个时候要是继续往南阳去,就是自投罗网自寻死路,这样的事情我可不愿意去做。”
第1083章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王宠的部下们商量来商量去,基本统一了思想。
那就是不想为李显忠的功劳而葬送自己的性命。
大家根本不是一路人。
李显忠到底是西军出身,和川蜀派系的军官关系匪浅,进入赵构嫡系那也是后来的事情,更别说禁军大洗牌之后,李显忠这个赵构嫡系的身份反而显得有些尴尬了。
因为赵昚和赵构关系不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赵构这个太上皇至今还留在温州没有返回临安,还不足以说明什么吗?
现在的禁军基本上都是赵昚的亲信,王宠也早就投效了赵昚,是赵昚一手提拔起来的,和李显忠明显尿不到一个壶里。
王宠如此,他的直系部下也是如此,大家都和李显忠这个外来人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好感,现在他还逼着大家做那么危险的事情,更是直接转为全员恶感。
于是他们建议王宠做点什么,保住大家的性命。
“将军,您是咱们的主心骨,您得帮帮咱们啊。”
“将军,李显忠让咱们一起送死,这种事情咱们不能做。”
“将军,那李显忠和川蜀军队有旧交,和咱们倒是没什么来往,肯定倾向于他的旧交而不是咱们,咱们和川蜀军队又没有什么往来,何苦赔上自己的命和成全了他李显忠?”
部下们实在是可怜,王宠自己也不想送死,但是又担心明军李显忠在战后以此为由头找自己的麻烦,思来想去都是个死局。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现在去南阳,九死一生,或者说,一定会死,基本上活不下来。
逃命回南宋,发动京城的人脉关系好好走动一番,活下来和死掉的概率是五五开。
一个是九一开,一个是五五开。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于是王宠心一横,怒道:“他李显忠要用老子的命换他自己的前程,这种事情老子才不会让他如愿!走!他不给咱们活命,咱们自己想办法活命!好死不如赖活着,管他襄阳如何,活着才有希望!”
“将军高见!!!”
属下军官们大喜过望,立刻将这个事情告诉了军队士兵。
士兵们听说王宠决定带着他们跑路活命,一时间也不在乎王宠和军官们过去是怎么欺负他们的了,对王宠那叫一个感恩戴德。
被欺负归被欺负,但是却能活着,要是死了,一了百了,连笔抚恤金都要给官僚们贪污掉。
整支部队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达成了一致,宋军中的上下利害关系从未如此统一过。
这大抵是如今他们都处在一个被压迫者的身份上,所以不管官大官小,全都站在了一起,达成了惊人的反李显忠统一战线。
所以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李显忠显然没有参透这个道理。
王宠率部逃跑之后,还不忘按时给李显忠传递假消息,告诉李显忠他们今天到了什么地方,明天到了什么地方,后天又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多少明军,怎么作战之类的。
为了顺利逃跑而不被过早发觉,王宠也算是绞尽脑汁了,这份心思要是用在战事上,或许也能打一个比较好看的局面,可惜,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该说不说,王宠的运气不算太差。
因为就在他掉头往东向光州方向逃跑大概五个时辰以后,陷阵军副将裴乐和书记官苏佳年就带着一万两千名精锐铁骑抵达了比阳县。
当他们得知这支宋军掉头往回跑的消息之后,顿时感到十分意外。
“跑了?”
“那么快?”
“什么情况?情报泄露了?”
“不应该啊,宋军能有什么情报能力?”
裴乐和苏佳年原本需要达成的目标是聚歼这支来犯宋军,但是当他们根据情报抵达比阳县之后才知道这支宋军停留在比阳县一阵子以后调头往回跑,速度极快,远超进军速度。
可谓是转进如风。
这就让裴乐和苏佳年十分无语。
众所周知,南宋朝廷对明国是单方向透明的。
他们的行军作战计划还没有传递到基层部队,就已经为苏长生所知。
苏长生再迅速派人将消息传递给中都和河南兵团司令官张越景,一式两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宋军的整个进军计划,张越景早就知道了。
包括他们从临安出发之后,一直到抵达安庆府登陆,再到前往信阳县驻扎,这个过程张越景都知道。
这份情报的真实性和价值非常高,因为行军计划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古时候打仗,大军前进路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先行,基本上就锁死了大军前进的路线。
大军前进的时候,需要提前知会行军路上的地方进行准备,让地方官员出动民夫为大军准备住处和食物,否则大军就算可以自己携带口粮,住处也很难搞定。
到时候万一刮风下雨还要露宿,会引发兵变的。
然而封建军队糟糕的军纪使得军队成为地方官府和百姓的噩梦,地方官府无不尽力推却、使出浑身解数避免大军从自己的辖区内经过。
一旦得知大军要从本县境内经过,地方官府先是懵圈,然后呜呼哀哉,最后无奈的认命,哭丧着脸赶快进行准备。
官府要准备,民间也要准备,不管富户贫困户,能润外地的赶快润外地,逃不走的就赶快润到县城内,把家产什么的都凑活凑活埋了,地方官则赶快加固城门,且准备好大军需要使用的物资放在城外。
等军队抵达,县城城门紧闭,城内男女老幼严阵以待,地方官登上城楼查看情况,同时在心里使劲儿的祈祷这帮臭丘八好歹要有些良心,要有些军纪。
如果大军拿了东西就走,那当然万事大吉,要是大军拿了东西还不走,还要在城外露营骚扰之类的,那才是完全的噩梦。
一直到确定大军离开县域之后两三天,地方官才敢打开城门,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这还不算完,因为还要防范大军溃败之后乱兵来袭亦或是大军凯旋过境,那同样是一场噩梦,别指望封建军队对民众能有什么好心思。
所以说文官们往往对于使用军队作战怀有先天的抗拒,除了不想让武将夺权之外,实在是战端一开,地方四五年建设的成果就要毁于一旦,成本太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显忠的进军路线是毫无疑问的,要是贸然选择其他路线或者临时变更,真的会闹出大事,这样的事情是武将所不能承担的。
所以张越景提前在信阳一带安排了数量较多的检验丰富的兵团哨骑,而天网军也在这一带布置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密探。
唯一有些问题的是,这一次南宋枢密院给了主将李显忠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像之前讨伐农民军那样直接指定进攻计划不允许前线将领违背,这就给情报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
然后他就得知宋军方面要出动五万人的主力越过边境线进攻南阳县的消息。
第1084章 援兵终于来了!
可以确定的是,除了李显忠自己,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或许连李显忠自己也不确定自己下一步就一定会做些什么。
所以天网军的密探与河南兵团哨骑部队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讯息传递方面的优势抢到时间差,利用时间差把李显忠的进攻计划抢先一步告诉张越景,再让张越景抓紧安排。
但是张越景作为明军高层中第一个脱离苏咏霖麾下独当一面的大将,显然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根据天网军事先传递给他的宋军进军方案,张越景分析了一下李显忠的进攻计划。
直接莽过来进攻明军的封锁线?
李显忠是个有能耐的人,未必会那么做,而且在他们看来,襄樊固若金汤,不会轻易被攻破,所以一定会留有余裕,谨慎制定计划。
而且此时此刻,张越景身边还有一个对李显忠怀着异样情感的人。
原先驻扎在淮南东路镇守当地的游奕军副将马宏兴。
当年第一次明宋战争期间,李显忠是唯一一个在明军兵锋下全身而退的宋将,而当时他的对手就是马宏兴。
马宏兴虽然击败了李显忠,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功追击,以至于李显忠顺利撤退。
对此,马宏兴深深感到郁闷,并且在心中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击败李显忠,拿下他的头颅,为自己洗刷遗憾。
此番当马宏兴得知宋军支援襄樊军队的主将是李显忠的时候,立刻向枢密院和张越景请命暂时离开淮南东路,以一名将领的身份前往张越景军中参加这场战斗,在帐下听用。
听到李显忠这个名字,马宏兴就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冲动,无论如何都要出动与他斗上一斗,不然总归是心不甘情不愿。
张越景听说马宏兴和李显忠交手过,也挺感兴趣的,就把马宏兴召来军中听用,让他分析一下李显忠下一步会做什么。
“李显忠此人胆大包天,但是也颇有几分能耐,当时宋军已经全线溃败,忙不迭往难跑,唯有此人逆流而上,主动进攻。”
马宏兴看着地图,正色道:“当时他的进攻是我们没想到的,现在想想,他当时可能想着半道截击,趁我大军准备渡江,他再出动大军进攻,打咱们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胆大?”
张越景双手背在身后,感慨道:“当时大军可都打到临安去了,宋军宋将畏惧大明如畏惧猛虎,此人倒是别具一格,居然还敢主动进攻,所图甚大?”
“若是寻常人等,怕也就是徒留笑柄,可此人非但不是笑柄,反而非常善战,属下以多余他的兵力进攻他,从正午打到黄昏才把他打败,可是正要追击时,他居然亲自带人断后。”
“亲自带人断后?”
“嗯,亲自带人断后。”
马宏兴感慨道:“一路南下所见到的宋将都是飞将军,跑的比谁都快,唯有此人帮他的部下断后,死战不退,以至于天色渐晚,我部无法顺利追击,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从容而退。”
“如此说来,此人确实很不简单。”
张越景再看地图时,便想了许多,缓缓道:“若是如此,此人用兵恐怕不会束手束脚,反而会非常大胆,做出我们正常来看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他会进攻河南,威胁咱们的粮道,使咱们不得不分兵保护粮道。”
想到这里,张越景询问身边的兵团书记官温安志。
“安志,百姓疏散完了吗?”
温安志点了点头。
“南阳以南已全部疏散完毕,并且动员了三万民兵参与协防,河南民兵久经训练,且有大量退伍士兵作为教官,可堪一用。”
“嗯,幸好多了心眼,现在看来这个做法还是有必要的,若是一时不察,让河南百姓受难,你我可难辞其咎。”
张越景松了口气,开口道:“既然如此,此人坚决不会坐观襄樊宋军覆灭,反而极有可能派兵主动出击,那么,便派一支骑兵前往泌阳方向机动待命,一旦有消息,就快速应对。
若李显忠果然派兵进入河南,就歼灭进入河南的宋军,然后快速穿插,前往罗山、新息一带,截断宋军主力退路,断其粮道,绝其退路,使之不能后退。
与此同时,我军需要派遣主力大部队北返,营造大军主力回援河南之假象,待宋军上套,朝枣阳方向进军之时,我军直接杀个回马枪,在枣阳与宋军决战!”
张越景定下了大概的战术,把枣阳设定为和宋军决战的场所。
对此,温安志有些担心。
“大军主力回援之后还要杀个回马枪,这对大军行军有很严格的要求啊。”
“给参与此番行动的主力精锐配备最好的鞋袜、绑腿,还要配备足够的乳酪,能骑马的骑马,能乘车的乘车,一路上轮换着来,把速度提到最高,兵贵神速,宋军做不到的,就是我们的优势!”
张越景一拳捶在了地图上,怒道:“宋军八万主力来援,若能一举歼灭,襄樊之战基本上就等于获胜了,除非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