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517章

启明1158-第517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了……
  我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啊?
  周赟瘫在地上一动不动,眼睛里连贪婪的色彩都没有了。
  他哀怨,他痛恨,他无力。
  当他忍着心痛交出自己全部商业所得的时候,他恨到了极致。
  可他恨的却不是夺取他的钱财的农民军,他恨的,是没能及时前来支援的王顺。
  他恨不能剥了王顺的皮,吃王顺的肉,喝王顺的血,这样才能消解心头之恨,否则,是绝对无法消解心头之恨的。
  洪武五年三月二十三日,农民军攻克德化县城,以五万五千人的优势兵力全灭南宋九江大军,九江大军前前后后被杀死七千多人,伤重不治一千多人,最后被俘获两万出头。
  军官自主将周赟以下被俘获数百人,战死者、自刎者也就二十余人,少得可怜。
  而此时,距离农民军主动发起战争不过半个月多。
  赵玉成取得了一场真正的硬仗的胜利,虽然说九江大军没那么强,可是德化县城的城防还是被他们营建的不错的,农民军也没有啥里应外合的机会,全凭战前操作和战时勇猛,硬生生攻克了一座城池。
  赵玉成感觉农民军距离真正的明军还是有点距离的,但是作为一支野战军,一支强力军队,农民军应该登堂入室了。
  这让他非常开心。
  赵玉成没有停留下来,立刻整顿军队,水陆并进向鄂州前进,又下令钉在马头戍的张小虎和水军一部提前进发,作为大军先锋,为大军开路、保驾护航。
  而在赵玉成攻打九江大军的过程中,一直都没前来支援的王顺和他的鄂州大军也过得并不好。
  因为他们也遭到了襄阳大军的敷衍。
  王顺敷衍完九江大军之后,渴望襄阳大军前来支援,告诉他们鄂州很危险,请你们快点来帮助我们。
  但是襄阳大军以【新任主帅尚未到任】为理由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守好鄂州,阻止农民军的进攻,等他们的新任主帅到位之后再来支援。
  王顺十分生气,立刻派人去警告襄阳大军暂时的代理主帅、姚仲的副将周本元,告诉他鄂州大军保护着的不仅仅是鄂州,也是襄阳大军的给养和退路,要是鄂州不保,襄阳大军怎能独善其身?
  周本元对此不屑一顾。
  农民军是什么?
  咱们的手下败将啊!
  要不是因为冬天天气冷,官僚坑爹,当初咱们就能在南昌把农民军全部消灭掉!
  就算是天气冷、官僚坑爹,咱们还是成功撤退,没让他们占到一点点便宜,这样一群无能的对手,居然也能让你们三万大军如此慌张?
  要不要点脸?
  脸都不要了是吧?
  周本元回给了王顺一封很不客气的信。
  信里面吹嘘了襄阳大军之前对农民军的战绩和他们对农民军的鄙视,以及他们对农民军主动出击的不屑,觉得周赟和王顺都是胆小鬼,面对这样一群手下败将居然如此胆怯。
  你们还是不是军人?是不是男人?
  再者说了,农民军难应付,明军好应付对吧?
  我们面对着明军河南兵团十万大军,以为我们好轻松是吧?
  周本元毫不客气的回信让王顺大为恼火。
  他立刻派人上表朝廷,要参奏周本元见死不救一本,参奏他玩忽职守一本,然后再次派人去见周本元,让他立刻派兵来协防鄂州,否则一切后果由他来承担!
  周本元看到这封信就笑了,笑的很不屑。
  然后他回信给王顺,让王顺提供给襄阳大军一定数量的强弩、神臂弓、盔甲、箭矢,只要这些物资到位,他立刻发兵来鄂州协防,新任主将来了他直接请罪背锅,一切都不会麻烦王顺。
  就问王顺给不给。
  王顺看了一下那张物资清单,立刻把周本元的书信给撕碎了。
  不想来就说不来,找那么多理由,还要那么多物资!
  我全都不要全都给你都凑不齐,这还打什么仗?
  王顺于是又写了一份弹劾表彰,连带着这份物资清单一起送给枢密院,要弹劾周本元不仅不愿意发兵,还要勒索同僚,罪行累累,请求朝廷认真处置。
  弹劾奏表一连三份,王顺上奏上奏的很果断,可周本元丝毫不为所动,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显然是不打算派兵来协防鄂州。
  王顺痛恨周本元的同时,对之前和襄阳大军搞摩擦搞不愉快的鄂州刺史宋晨也很有意见。
  宋晨为了自己赚钱,就把大家的军械都给克扣了拿去卖钱,还把人家主将搞下台了,现在可好,危机面前,人家显然打算见死不救。
  于是他就上门去找宋晨,把周本元的要求告诉了宋晨,并且告诉宋晨鄂州大军全是新兵,战斗力约等于没有,要是周本元不来帮忙,他没有信心守住鄂州,随时打算向西撤退如川蜀,就问宋晨要不要一起走。
  宋晨被问的很是尴尬,脸上一阵青一阵红。
  他当然知道这是王顺在拐弯抹角的骂他,他很不高兴,但是却也有些无奈,因为这个事情上他才是真正的罪犯,但是他却通过一系列操作把没有犯错的姚仲搞下台了。
  姚仲下台对他来说是很危险的事情,只是当时他没有预料到而已,所以现在襄阳大军不来支援他倒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他自己也很懊恼,有点后悔,只是王顺当着他的面这样说,让他很没有面子。
  “他不来就不来,没人指望他们,但是鄂州大军一定是要死守鄂州的,否则你们叫什么鄂州大军?这是鄂州大军的职责,玩忽职守丧师失地,可是要问罪的!”
  宋晨斥责王顺。
  王顺冷笑。
  “我很愿意坚守,但是实在受不住也没办法,我只能退往川蜀,宋使君要和鄂州共存亡,大善,我一定会为宋使君上表给陛下,为宋使君求得身后抚慰。”
  这已经不是嘲讽了,这是明晃晃的开骂了,对于宋晨来说,简直是不能忍。
  “你!”
  宋晨怒目圆瞪,怒气上涌,感觉血压都跟着一起上来了。
  他死死盯着王顺,压抑着情绪开口道:“你不要以为你有朝中关系就能怎么样,你的后勤,可在我的手上!没有我提供你粮食军械,你拿什么打仗?你我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你要搞清楚其中利害!”
  “这些东西明明是在贼军手上,那我是不是应该听贼军的命令啊?”
  王顺笑道:“若然如此,还真是让人感到困扰啊宋使君,你说我好端端一个朝廷将领,怎么就要听贼军的命令了呢?”
  “王顺!”
  宋晨恼羞成怒,终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拍桌子怒吼道:“身为朝廷武将,你的一言一行我都会如实禀告给朝廷!你好自为之!”
  “那我倒要看看朝廷会不会先查一查你卖给贼军的那些军械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顺撂下一句话,冷笑着走开了,留下面色一阵青一阵红的宋晨。


第1032章 烧钱的战争
  面对王顺的冷言嘲讽,宋晨狠狠地拍打桌子,满心都是恼火和悔恨。
  因为农民军收购的价格非常高,两三倍的利润,他赚钱上头,控制不住自己,把很多很多良品军械卖给了农民军,本以为他们是在为防守购买军械,所以卖起来毫无心理压力。
  可谁知道他们拿到军械之后居然悍然发动入侵作战,主动出击了。
  这算什么?
  宋晨悔恨不已,也担忧不已。
  襄阳大军被他得罪死了,他估计一旦农民军真的取得了军事优势,襄阳大军不能控制局势的话,直接润去川蜀是很有可能的。
  鄂州大军的确大多数都是新兵,他去看过,军容废拉不堪,毫无军队的气势,感觉朝廷就是招募了一群叫花子来滥竽充数,但凡农民军争点气,这些叫花子都不可能守住鄂州。
  那到时候王顺肯定也会跑。
  那自己……
  作为守土文官,真要跑了,会有严重的后果,政治生命反正是终结了,一个不妙还要被抄家、流放到偏远地区,那……
  宋晨顿时十分焦虑,焦虑来焦虑去,他决定做两手准备,赶快派人回家,让家里人把家中的不动产变卖一部分,变成金银细软藏起来,万一到时候出了事,被抄家了,还能用这些藏起来的钱继续过日子。
  不至于人财两空吧。
  然后他也暗中做好了脚底抹油的准备,反正他绝对不可能为了守城而死。
  这帮人连农民军的面都没见到就准备逃跑了,显然没什么持久战斗的想法,可徐通不知道,徐通认为王顺会和他打仗,会和他过过招,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场战斗。
  所以徐通的前进非常谨慎小心,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把军队分成几个分队,从不同的道路前进,然后约定在同一个目的地集合。
  三月初五日,徐通就出发了,虽然有人指路,不过因为道路难行,且行军之时天上有降雨,山地泥泞难走,所以行走非常不便。
  不过徐通所部还是克服困难,维持了一定的行军速度。
  这其中有赵玉成不小的功劳。
  赵玉成为了徐通所部能够准时越过山丘抵达目的地,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比如给他们配备了价格不菲的昂贵军粮——奶制品。
  洪武二年草原大战之后,苏咏霖获得了非常大数量的缴获和大量草原俘虏,这些俘虏大部分都被苏咏霖打发到了辽东、黄河工地上从事重体力劳动,但是其中有一些掌握技术的人被苏咏霖收集到了中都从事技术工作。
  比如会冶铁的,比如会制作弓箭的,还有会制作皮革骨制品的,以及会制作奶制品的。
  草原骑兵特殊的后勤模式一直让苏咏霖很是眼馋。
  通过大量奶制品的加成和肉干的制作,使得草原骑兵可以获得非常大量的热量,其奶制品单位热量可以达到一般粮食的两倍到三倍。
  中原之地很少有食用奶制品的传统,就算有也是上层社会才有的享受,底层人民和大头兵基本上不可能接触到这些东西。
  苏咏霖在大量获取掌握奶制品制作手艺的草原匠人之后,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利用朝廷办设在草原上的牧场开始制作奶制品,并且想方设法改进奶制品,使之拥有更长的储存时间。
  苏咏霖还引入了加盐的概念,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制作出不仅能补充热量还能补充盐分并且有很好的耐储性能的超高效军粮。
  以此军粮配备给大明的骑兵部队,则可以让骑兵部队拥有更强的战争续航能力,减轻他们对后勤的需求。
  这对于未来需要广泛使用到骑兵的西域战略很有意义。
  另外在洪武三年、四年中,苏咏霖掀起大革命浪潮的同时,也开始对明军军粮进行新一轮的改革。
  除了对日常军粮进行肉类、蛋类和蔬菜类的供给加成之外,还着重研发全新的行军军粮。
  军队停驻下来或者就在军营内驻防的时候,自然可以吃到火头军准备的热饭热菜,这方面没什么问题,明军的老传统,给大家吃饱吃好。
  但是在行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速度,对军粮的要求就是快速补充体力,填饱肚子,至于口味之类的就完全不重要了。
  所以在洪武四年以前,明军的行军口粮一般就是干烙大饼配上酱菜。
  干烙大饼能储存一个月左右,士兵行军的时候背着粮食袋,里头整齐码放干烙大饼,吃饭的时候就拿出来吃。
  而酱菜更是耐储存之王,作为军粮来说,有着极高的性价比。
  也因此,明军士兵最不喜欢的就是行军的过程。
  行军过程没有热饭热菜吃,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受的,他们多次在军队内部的民主生活会上向指导员们提议,能否革新一下行军军粮,别总是让大家吃干烙大饼配酱菜了。
  明军日常训练之中也有很多拉练项目,经常需要全副武装从一个县行军到另外一个县,亦或者从一个州行军到另外一个州,限定时间,以此锻炼体力,增强军队机动性。
  这个过程就挺难熬的。
  苏咏霖的到军队的反应之后也进行了一些军粮方面的变革设想,准备进行明军版本的单兵口粮的制作,以满足军队在食物方面的需求。
  奶制品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在赵玉成南下打出一番天地之后,苏咏霖在军粮方面也给了他们一些指导,因为赵玉成控制的地区有山羊的养殖,所以苏咏霖就给他们派遣了一些奶制品技术员,以山羊奶为原材料,协助他们制作奶制品。
  当然了,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奶制品的制作成本比较高,就算在军费充裕的明军内部也并不是普及性质的军粮,只有在紧急状态下才会使用。
  而这一次徐通的战术行动在赵玉成看来很有价值,为了提高成功率,赵玉成批准给徐通所部的突击队使用奶制品军粮。
  这种情况下给军队配发这种等级的口粮,对于赵玉成来说无异于烧钱,但是只要战争目标可以达到,这个钱就烧的非常值。
  古往今来所有的战争如果可以通过烧钱来决定胜负,那么没有一个统治者不愿意大量烧钱。
  他们只会担心自己烧的不够多、不够快。


第1033章 徐通奇袭鄂州
  徐通率领士兵们一路前进,一路食用烙饼和带有咸味的奶酪,大量获取碳水、蛋白质和极高的热量,得以快速补充体力。
  如此一来,翻山越岭不在话下,军队的整体体能保持也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之下。
  等三月十三日全军在预定地点顺利集结之后,为了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徐通还给了他们一天的修养期,让他们继续食用烙饼和咸奶酪,还采集一些路上遇到的野果子,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积蓄体力。
  经过一天的休整之后,全军的体能恢复到了一个可以顺利作战的状态之中,于是在洪武五年的三月十五日,徐通率领跟随自己来的勇士们检查军械,调整状态,发起了战斗。
  三月十五日丑时末,天刚蒙蒙亮,徐通率领勇士们翻出江夏山,直捣鄂州城。
  当他们抵达鄂州城附近的时候,正好是鄂州城门开启的时候,徐通果断下令三百骑士舍命冲击城门,以决然的勇气一举冲入城门,将城门洞里的宋军全部击杀。
  随后徐通挥军猛冲,喊杀声震天响,农民军蜂拥而入鄂州城,对鄂州城内的宋军、官府进行果断打击。
  很短的时间内,鄂州城内的宋军、官府力量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天色尚未大亮,鄂州刺史宋晨就在自己的府邸内遭到了农民军的攻击,护卫全部战死,他自己躲在厕所里,然后被农民军搜了出来,和家人一起遭到俘获。
  鄂州大军主将王顺原本是居住在城外军营之中的,但是昨天晚上正好入城向宋晨讨要更多的军械,两人吵到半夜不欢而散,王顺就没回去,打算今天继续和宋晨磨。
  结果就撞上了农民军奇袭鄂州城。
  他身边的亲卫护着他想要逃跑,逃到城门边上被已经控制城门的农民军放箭攻击,身边亲卫死伤大半,他自己挥刀力战,但是双拳难敌死守,很快被擒拿。
  鄂州城四门全被农民军快速控制,满城的军政要员都成了瓮中之鳖,死的死,伤的伤,被抓的被抓,不仅是官府文官,连鄂州大军的武将都有一大批在混乱之际被农民军斩杀、俘获。
  其实也怪他们自己。
  小兵当然不敢违抗全军备战的军令,可是中高级军官们有诸多特权,他们觉得军营里不好玩,住着很压抑,很难受,反正战争还没有开始,他们就住在鄂州城里,有吃有喝有女人,岂不快哉?
  于是就跑到鄂州城里吃喝玩乐,一般都是晚上去早上回,度过销魂一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