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514章

启明1158-第514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姚仲的部将阐述的姚仲的战术之后周麟之感觉姚仲的确是名将,很有些才能。
  可惜,他的政治不过关。
  一个政治不过关的人,不管文才武略到底有多强,都不能予以任用,政治必须过关。
  他不能留在这里,需要带回去审问。
  但是说到底,这件事情真的如同他所看到的这样吗?
  姚仲一直都在喊冤,一直都在说自己是没有过错的,当真如此吗?
  周麟之也搞不清楚了。
  三月初八日,周麟之从鄂州启程返回临安,这一场风波以文官的胜利告一段落。
  但是事情就真的这样了结了吗?
  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得知姚仲被带走的消息,赵玉成大喜过望。
  此时此刻,赵玉成基本上已经知道了南宋接下来的一些计划和打算。
  根据天网军密探的汇报,南宋朝廷已经准备对江南西路农民军政权发起新一轮的军事进攻了,而最开始决定的主帅就是这个经验丰富的抗金名将姚仲。
  根据密探的汇报,姚仲善于用兵,为人勇猛有威望,带兵十分有章法。
  他镇守襄阳期间,对襄阳进行了立体化防御改造,并没有因为出身四川就长于山地作战而短于平原陆地作战,而是很巧妙的运用了襄阳周边的水系,加大了水军的投入,使得襄阳城的防御立体了起来。
  这颇有当年岳飞主导京湖战区的时候所采取的策略的架势。
  因此赵玉成认为姚仲不好对付,让经验尚且欠缺的农民军对付这种人,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现在姚仲被夺职了,新任主将是侍卫步军司指挥使周赟,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将领,不出彩,也没犯过什么错,好像还有点身份背景,反正不是靠着军功上位的。
  而这一次南宋打算投入侍卫步军司和鄂州大军两支军队,兵力在六万人上下,原先也打算投入襄阳大军作为主力,但是事已至此,襄阳大军只能作为预备队存在,不能担当主力了。
  不过这也没有改变南宋朝廷决定发起围剿攻势的想法,他们显然不能忍耐农民军政权的存在。
  赵玉成经过了仔细的思考之后,觉得有必要召开一个军事会议,他把农民军主要将领和指导员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不算长但是意义十分重大的会议。
  赵玉成在会议上提出,过去的作战都是宋军主动发起进攻,而他们不得不被动应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站稳脚跟,没有强大的军队,只能防守,不能进攻。
  这是无奈之举。
  而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农民军政权已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军队扩充到了满编八万人,且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野战能力和攻坚能力,各种军械也准备的比较齐全,粮食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采取固守政策而不是主动出击政策可能并不太合适。
  “宋军若来,一定会对咱们的建设成果造成损害,咱们还要迁移民众,还要让他们离开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家园,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支出,我很喜欢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叫御敌于国门之外。”
  赵玉成在会议上发言道:“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军力,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等着宋军打过来呢?南宋的军队情报在我们这里就和书本里的知识一样,只要愿意看,总能得到。
  一支大军在鄂州汉阳一带,一支大军驻守襄阳,一支大军驻守九江一带,三支大军加在一起足有十万人的规模,可谓是规模庞大,但是内部问题很多。
  精锐的襄阳大军暂时是群龙无首的状态,九江大军号称朝廷禁军,但是较为平庸,主将没有立国什么战功,整支军队也和我们有过生意往来,很愿意倒卖军械给我们。
  鄂州大军就更别说了,整个鄂州官府都和咱们做生意,后勤烂到了这个地步,甚至还想要和咱们配合对付自己家的将军,这种官府能够配合军队打胜仗简直是不可思议。”
  赵玉成双手交叉在一起,颇有些紧张的环视了一圈周围的人。
  “所以我想着,我们主动出击的时候或许到了。”
  军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惊讶,有人惊喜,有人担忧。
  第三十师帅卢成仁就提出了一点担忧的想法。
  “您说的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就目前来看,除非我军全面南下,否则光凭我们一支军队,想要在京湖之地打开局面,主动出击,面对十万宋军,或许还是有些难度的。”
  卢成仁缓缓开口道:“这一年多以来,咱们的军队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也不能就这样认为宋军一定非常无能,一定一触即溃,至少姚仲和吴拱原先留下来的那支军队并不弱小。”


第1025章 京湖会战
  围绕着是否主动出击这件事情,农民军内部产生了争执。
  一部分人支持卢成仁的看法,觉得贸然出击是很危险的事情,不能贸然出击,还是固守比较有效。
  而徐通的看法与之全然不同。
  “我以为,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据我所知,目前京湖之地的十万宋军,除了襄阳的四万之外,其余六万,基本上都是新兵,都是临安朝廷刚刚招募兵员建立起来的。
  要说战斗力,这些没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要上战场的军队难道会比我们更强吗?对比襄阳的四万宋军我们或许还有些困难,可如果对手是九江之敌与鄂州之敌,我以为,我军必胜!”
  卢成仁对此感到不满。
  “那之后呢?取胜之后呢?我们是趁势进占九江和鄂州地区,还是退回来?襄阳之敌南下该怎么办?宋廷继续调遣更加精锐的军队来进攻怎么办?”
  徐通笑了笑。
  “打下来了就占领,这有什么不可以吗?南宋黎民百姓苦宋暴政很久了,只等着咱们前去解放他们,而襄阳之敌自保有余,进取困难,河南兵团可不是摆设。
  至于更加精锐的军队,他有吗?别说他没有,就算他有,河南兵团也不能起到威慑作用,我们就束手无策吗?早先我们只有一两万人的时候照样能打败他们五六万大军,更何况是现在?”
  卢成仁还是感到不安。
  “此一时彼一时,你所说的我也不是不明白,但是,这是生死存亡的时期,我们肩负着九州之地百姓的期待,不能肆意妄为,我们已经不在罗霄大山里了,我们需要考虑的更多,更全面。”
  徐通摇头。
  “那就更不应该坐等宋军来攻打我们了,更应该打出去创造新的局势,让宋廷头疼去,要让他们跟着我们打,而不是我们跟着他们打,战争的主动权,是抢来的,不能拱手让人!”
  徐通的态度十分坚定,卢成仁则较为动摇,两种看法之间的争端,徐通逐渐占据了上风。
  最后的决定权自然在赵玉成手里。
  面对全新的局势,赵玉成本就想要打开全新的局面,让南宋陷入战略被动,而不能随意主动发起进攻,现在徐通的坚挺给了他信心。
  “我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孤军奋战四面环敌,之所以孤军奋战四面还敌,是因为我们不能和大明国真正的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只能靠着暗中联络获得帮助。
  咱们大明国本身因为黄河工程而不能发起全面南下攻势,所以暂时不能主动南下来找我们,但是大明国不能来,我们可以去,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去找大明国呢?”
  赵玉成的表态让不少人感到惊讶。
  但是他颇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既然决定主动进攻,那不如来个大的,我提议,我们集中主力向鄂州地区进攻,击破南宋鄂州大军,进而乘胜北上!
  我军可以趁着襄阳大军没有防备的时候,一举击破襄阳大军,夺取襄阳,从此我军控制区域直接与河南行省连成一片!坚不可摧!”
  赵玉成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一条从南昌指向九江,进而指向鄂州,再指向襄阳的线。
  顺着这条线,农民军需要接连击破九江大军、鄂州大军和襄阳大军,全灭南宋京湖战区主力,从而顺利打通通往河南的通道,与河南兵团胜利会师。
  只要打通这个通道,那么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河南兵团绝对不会让南宋继续威胁到农民军解放区,届时他们的任务基本上就等于是完成了。
  更重要的是,南宋从此就会被真正意义上一刀两断。
  江淮战区从此不能和川蜀战区产生什么联合,长江水道不能再被他们使用,双方将迎来实质上的分离,除非他们南下利用海路互相联络——那成本未免太高。
  这样一来,将来明军大军南下的难度就会小上很多很多。
  这是一个彻底把南宋逼入战略绝境的计划,这是一个彻底将南宋的国运终结的计划。
  而这一切的关键点在于农民军能否快速且顺利的发动进攻,并且赶在新任襄阳大军主将王彦抵达之前,在襄阳大军实际上群龙无首的状态之下对襄阳大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若想要做到这一点,或许只靠着农民军还略有些不足,所以可能需要河南兵团的帮助。
  那不仅需要知会一下河南兵团,关键还要得到苏咏霖的支持,让苏咏霖下令给河南兵团,使得河南兵团协助农民军,发起这场【京湖会战】。
  赵玉成一边紧锣密鼓的准备,一边通过秘密渠道火速给苏咏霖和张越景送消息。
  张越景四天之后就得到了赵玉成的消息,一番研究之后,他对这个大胆的计划颇为感兴趣,同时也意识到这个计划一旦成功,就等于直接把南宋一刀两段,让南宋大出血,命不久矣。
  而河南兵团如果需要出动的话,当然需要苏咏霖和参谋院的准许。
  所以他也赶快送消息给中都,让苏咏霖知道这件事情和自己的支持态度。
  苏咏霖几乎同时得到了赵玉成和张越景的消息,对于这两个人的计划,苏咏霖略作思考,便予以准许。
  虽然现在不是灭宋的正式计划时间,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从来不指望世界会顺着他的意思发生变动,所以他一直都保留着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机动力量。
  眼下就是这个力量发挥出来的时候。
  既然此时此刻的南宋京湖战区已经烂到这个地步,不给他放放血,实在是不合适。
  襄阳的确是天下坚城,还有精锐部队驻守,只靠刚刚成军不久的农民军或许可以切断襄阳宋军的退路,但是正面战而胜之,或许还有些不足。
  所以河南兵团的出动几乎是必然的。
  既然河南兵团要出动的话……
  不如让神机营也出动吧。
  襄阳这种等级的天下坚城,不正好是大将军炮最好的用武之地吗?
  因为关中和西夏没有像样的敌人,神机营自成立以来虽然经历了大小十几次战斗,可是只出动过车骑将军炮,长达一丈重达数千斤的大将军炮从未出动过。
  而大将军炮本就是为襄阳这种天下坚城准备的。
  宋军固然苦心经营襄阳,襄阳也确实够硬,横扫天下的蒙古人都被襄阳阻挡了不少年,但是襄阳到底也是一座城,是一座城,就有被攻陷的可能。
  更别说,这是跨越时代的武器。
  苏咏霖没有犹豫,他知道兵贵神速,接到消息之后立刻批复,立刻要求参谋院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达指令给河南兵团。
  同时要求天网军火速送消息给赵玉成,让赵玉成知道自己的决定。
  接着,他再把刚刚完成第二波整训的神机营整顿起来,开足马力,以全骡马化的进军方式把神机营往开封调,使得神机营尽快到位、整顿,并且暂时归于张越景的指挥之下。
  只要农民军顺利击破九江大军和鄂州大军,切断了襄阳大军的退路,就是河南兵团精锐和神机营出动的时候了。
  前后夹击,灭掉襄阳大军,攻克襄阳,将南宋一刀两断!
  天天出兵围剿我的部下是吧?
  这次,给你好好开开眼!
  超级记仇的苏咏霖一直都记着南宋三次攻击赵玉成的事情。
  另一边,在等待具体命令的时候,赵玉成开始发起动员令,动员军队和部分民众为此次作战做准备,情报人员也全面出动,大量收集鄂州地区的军事情报,且密切关注襄阳大军的动向。
  等于在南宋筹备第四次围剿作战的同时,农民军也开始筹备对南宋的正式进攻,双方都在筹备。
  不同的是,南宋不知道也不会相信农民军正在筹备对他们的进攻,他们依然觉得只有他们才能发起进攻,而农民军只能防守,最多反击。
  一群泥腿子暂时可以成事,但是终究不能长久,无法长久和南宋对抗,这是他们的固有观念。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双方的军事力量在一年多以后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快要接近质变的变化。
  他们的军队变成了新兵,而农民军变成了相对于他们而言的——老兵。
  这个世界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不会更改的,滴水尚且能穿石,军队又怎么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状态之中呢?


第1026章 这一战稳了
  农民军的具体行动方案也比较简单。
  首先就是集中三个师的兵力和全部的船只,直扑九江,对九江地区的九江大军进行毁灭式进攻,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占据九江。
  九江地区一旦被农民军占据,就等于拦腰切断了长江航道,到时候农民军留一支部队驻守九江,切断长江航道,主力向西,进攻鄂州、汉阳地区,和鄂州大军决战。
  这个情况下农民军依然可以算是优势兵力。
  九江大军和鄂州大军的兵力都在三万人左右,联合起来能和农民军旗鼓相当,但如果被农民军各个击破,问题就不一样了。
  农民军将在局部战场上获得对宋军两倍的兵力优势,可以较为顺利的夺取战争主动权。
  具体的策略商讨完毕,农民军四个整编师,三个进攻,一个做总预备队和留守部队,能不用上最好,用上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经过谨慎的思考和安排,赵玉成决定让卢成仁率领第三师留守南昌。
  他亲自出动,率领农民军主力和宋军决战。
  卢成仁表示认同,接受了任命,徐通和张小虎也没有提出异议,接受了任命。
  不过在具体的任务分配时,徐通又有点按捺不住自己躁动的内心,想要对这个战略提出一点小看法。
  他想自己带领一支精锐军队走陆路偷袭鄂州,和走水路的主力分头行动。
  “前往九江和鄂州最便利的道路自然是水道,这个我们知道,宋军也知道,所以他们必然在水道上多下功夫,且宋军素来重视水军,就算是内河水军,恐怕也是有点战斗力的。
  如此先取九江,再取鄂州,面对面和两支宋军展开决战,固然可以取胜,也足够襄阳大军反应过来发起支援,若是九江大军支持的稍微久一些,咱们的优势就未必能持续了。
  我大军若要和宋军对战取得优势,自然是要以野战为先,现在宋军多新兵,我军多老兵,战斗力上不可同日而语,既如此,兵贵神速,若能一战击溃宋军两支大军,就能直接断绝襄阳大军的退路,绝其粮道!
  粮道被切断,襄阳大军四万多人人吃马嚼,又能支撑多久?且不说河南兵团大军压上,襄阳腹背受敌,想要坚守也不能成功,如此一来,襄阳必破,京湖必为我所得!”
  徐通指了指地图上从南昌到鄂州的那一段山区丘陵地带,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他的建议非常大胆。
  对于徐通的大胆想法,卢成仁首先表示不支持,觉得绕行山区所能带领的军队数量比较少,后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