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480章

启明1158-第480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咏霖到底想要干什么,把这种政治潜规则揭露给世人看,让政治从此没有了隐秘感,让乡野村夫从今往后都能谈论朝政、议论政治人物,这是为什么?
  他真的想要做皇帝吗?
  赵昚忽然间有了这个奇怪的既视感。
  赵昚沉默良久,直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陛下,已经是亥时初刻了,您……要进晚膳吗?”
  贴身宦官王环不知何时已经回来了,站在他边上,小心翼翼的询问。
  赵昚扭头看了看王环。
  “你……我让你查的东西查到了吗?”
  赵昚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自己提出了问题。
  王环点了点头。
  “您要调阅的卷宗都在这里了。”
  王环伸手指了指赵昚的左手边。
  赵昚顺着望过去,看到了一叠资料。
  想来是看书看得太过于入神,以至于他都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和王环的回归。
  赵昚点了点头,伸手拿过了资料,翻了开来。
  首先是苏定光的资料。
  记载中,苏定光原籍山东,靖康年间跟随宋廷南下,一度在京湖地区担任官职,曾为岳飞转运粮秣,立下一些功劳。
  后来岳飞冤死,作为主战派,苏定光也被秦桧打击,调离前线,去往没有战争威胁的东南州府做官,做出过一些政绩,所以先后担任过温州刺史和台州刺史,绍兴二十四年病死,有一子,早亡。
  赵昚心里一沉。
  接下来是金部司郎中孙元起的资料。
  记载中,孙元起曾在苏定光手底下做过辅佐官职,一起为岳飞转运粮秣,也曾勤恳办事。
  后来他走了一些关系,递补了中央职位,没和老上司一起去外地州府当官,并且官运不错,出任金部司郎中实职。
  但是在绍兴二十八年,他离奇死在了一间临安城内的高档酒馆里。
  赵昚作为皇帝,调阅的自然是最高权限档案,这个档案详实记录了孙元起死于脱阳,是用药过猛所致,还记录了朝廷的调查过程,并且最终将涉案嫌疑人确定在了一个叫苏咏霖的人的身上。
  此人在案发前夜与孙元起吃饭喝酒,且孙元起的夫人也交代孙元起与他关系颇深,嫌疑最大。
  只是当他们前往庆元府定海县抓捕嫌疑人的时候,嫌疑人已经逃逸,不知去向,此案陷入僵局,而事后孙元起贪腐事发,朝廷无奈,只在当地发了通缉令,此案遂不了了之。
  苏咏霖。
  嗯。
  苏咏霖。
  赵昚翻看卷宗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张张贴在庆元府当地的通缉令的图样,上面写着对苏咏霖的缉拿命令和知情通报者的奖励。
  三贯钱。
  “呵呵呵呵呵呵呵……”
  赵昚笑了出声,笑的有些渗人。
  王环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笑得那么渗人。
  “官家,您笑什么啊?”
  “我?我笑这些人不自量力啊,三贯钱,三贯钱就想把明国皇帝缉拿归案?”
  赵昚说完,更是捧腹大笑,笑的直不起腰,笑的直喘。
  王环赶快上前给赵昚拍后背,好容易给他把气理顺了。
  赵昚喘了几口气,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大笑道:“就算明国皇帝杀了咱们的官,咱们又能怎样?三贯钱,三贯钱就想把人抓住?哈哈哈哈!荒谬啊!荒天下之大缪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昚大笑不止,笑到声嘶力竭。
  当天晚上,赵昚什么也没吃,也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发了高热,直接病倒。
  内侍宦官们乱作一团,赶快给他请医生治疗。
  而赵昚在彻底失去意识陷入昏迷之前,给叶义问和沈该下了最后一个命令。
  全面禁止《洪武政论》在大宋境内的通行,将这本书定为禁书,一旦发现有流通,立刻将书籍焚毁,不准私人拥有、传阅,若是私藏本书,立刻处斩。
  然后包括朝廷命官在内,不允许任何人交谈有关《洪武政论》的内容,一旦发现,全民都可以举报,举报者给予赏赐。
  总而言之,就是彻底的封禁,不仅要禁绝《洪武政论》,还要封口,不允许人说出来,不允许洪武政论的内容继续在南宋境内流传,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哪怕在恍惚之间,赵昚也意识到了这本书可能给他带来的巨大隐患。
  苏咏霖要颠覆旧制度创造新制度的目的是真的,他真的在这样做,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功,明国的强大就是明证。
  这让赵昚尤为恐惧。
  因为按照这样的说法,他,赵昚,将是天字第一号罪犯,一旦被明国所擒获,必死无疑。
  整个赵宋皇室都未必能有什么好下场。
  而明国必然会南下灭宋,将来这场战争无法避免,现在只是看明国大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南下灭宋,而不是看南宋的主观意志。
  可惜的是,他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已经晚了。
  因为早在三月初一这本书开始发售的时候,明宋边境地区已经有不少宋国的商人因为极度好奇而抢购到了这本《洪武政论》,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树人书社里发售的书。
  因为对外销售不问身份,宋国商人可以很轻易的买到这些书,并且轻而易举的带回宋境,然后回到家乡就开始宣扬自己搞到了好东西。
  明国皇帝写的书啊各位!
  这都不来看一看啊!
  千古奇观,皇帝写书能让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看了嘿!
  于是随着《洪武政论》在明国境内成为爆款,也就一个月左右,这本书也在宋国边境地区成为了爆款,不仅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知道这本书的存在,连很多乡野村夫都知道了——
  听说了没?明国皇帝写了一本书给咱老百姓看了!
  听说了,叫什么洪武争论来着,听人说可好看了!
  得了吧,一听就知道你不知道,那叫政论!政务的政!
  额……回见。
  明国平民们很八卦,南宋百姓当然也很八卦,这种关于皇帝的事情更是八卦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对此相当感兴趣,一个劲儿的传啊传啊传啊,很快就传的到处都有人知道了。
  还真别说这个时候讯息传播的速度满,只是有些事情大家真的不感兴趣,一旦遇到真的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那传的要多快有多快,一点都不带阻塞的。
  赵昚看到这本书并且决定封禁这本书的洪武四年、也是他自己的隆兴三年五月初七,《洪武政论》已经在南宋边境各州传开了,并且进一步向南传播。
  因为购买限制几乎没有,保守估计,也有三五千本《洪武政论》被南宋商人抢到,并且传到了南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一时间洛阳纸贵,一本《洪武政论》在某些地方卖到了黄金的价格。
  这就引起了南宋境内大量职业黄牛和专业盗版狗的注意。
  这些人不在意思想,甚至不识字,但是他们知道钱很香。
  随着五月初又一波补货的开始,又有一大批《洪武政论》好像掐着时间点一样涌入南宋境内,疯狂向南部各州府前进。
  与此同时,一大批盗版《洪武政论》开始在南宋境内流传、发售,要价比较低,内容也不全,但是足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所以就算不明所以的叶义问在读了《洪武政论》序言之后就立刻赶着下令封禁这本书,那也是五月初八的事情。
  这一日,保守估计已经有超过两万本正品《洪武政论》五万本盗版《洪武政论》在南宋境内流传了。
  至于民间自己的抄录、转增之类的,数量更是不可胜数。
  再按照南宋官僚们那离离原上谱的办事效率,等这个命令终于离开临安向各地前进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十一日的事情。
  至于彻底贯彻落实到各地,则是六、七月之后的事情。
  至于执行情况,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954章 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南宋官府那感人的办事效率使得他们根本无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而就是这段时间,足以让《洪武政论》的内容在南宋爆发式的传播,引起一阵又一阵的舆论风波。
  其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赵昚听说的苏咏霖是宋人的事情。
  因为是苏咏霖亲笔写就,亲自爆料,所以他是宋人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席卷了大半个宋国,就算南宋官方想方设法的封禁消息,也拦不住悠悠之口。
  南宋百姓纷纷感到疑惑。
  一个宋人怎么跑去明国当皇帝了?
  而有点见识的人则更加疑惑。
  一个宋人怎么跑去金国造反,然后建立了明国?
  什么路子?
  因为对这此类消息的极端好奇,大量宋人在不知朝廷禁令已经下达的情况下,到处找人问有没有《洪武政论》,四处找寻《洪武政论》的踪迹,就是为了解除心中疑惑。
  相对于一般人获得《洪武政论》的难度较大,识字人群聚集的南宋中上层社会想要获得《洪武政论》的难度就很低了。
  或者从商人渠道,或者从师长渠道,反正他们很容易就从各自的渠道得到了《洪武政论》的正版。
  看后,无不大惊失色。
  这群人里面包含着官僚、富商、大地主,基本上都是南宋的高级知识分子,通晓古今历史,知道国际关系,眼界较为开阔。
  正是因为如此,看到了《洪武政论》的篇章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极为震惊。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苏咏霖自报家门,说自己开始是宋人,祖父还是宋国官员,因为对宋国的现状感到极为不满,所以才离开了宋国,前往金国造反,准备推翻金国之后再来吞并宋国。
  这种直白的将自己的目的大白于天下的说法让这些人极为震惊。
  因为按照中国自古以来的惯例,就算是统一天下的战争,也一定要选择一些比较服众的理由来遮掩战争的真实目的。
  明明是为了统一和权势,偏偏要说是顺应天意,是天让他做了皇帝,天让他统一,天上出现了什么星象,象征着我要统一等等。
  这样比较符合儒家的传统思想观念,把一切甩锅给老天爷,表示自己是个毫无欲望的圣人。
  但是苏咏霖不,苏咏霖直截了当的说我不是天子,我是人皇,我就是看南宋不爽所以才千辛万苦打败了金国,现在我建立了明国,兵强马壮,很快就要来消灭南宋了。
  我也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理由,为的是【看到南宋百姓的凄惨生活心生同情,为了他们而干翻了金国,建立了明国,现在明国建成,当然要南下准备解放南宋,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个理由还真是清新脱俗。
  古人征伐时,也会说一些不忍看到百姓受苦受难之类的屁话,反正大家没谁是相信的。
  可是苏咏霖说得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说他幼年在东南州府的经历,说他亲眼看到饿殍遍野的惨状时遭受的心理冲击,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锦衣玉食而有人连盐都吃不起。
  他大受震撼,从此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最后还这真让他想明白了为什么,便由此产生了要推翻宋廷再立乾坤的想法……
  这都什么跟什么?
  高级知识分子们感觉这上面每个字他们都认识,但是字联系到了一起,他们就不太理解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那些泥腿子吃糠咽菜饥一顿饱一顿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为什么他会觉得奇怪呢?
  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不能理解苏咏霖的地方就在这里。
  他们觉得泥腿子吃不饱饭甚至经常饿死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他们生来就该如此。
  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身份高贵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可是苏咏霖居然觉得这不正常,他要思考原因,然后还真的找出来原因了。
  还真别说,抛开立场和屁股不谈,苏咏霖的这些理由说的很有道理,他们自己都是这样认为的。
  可越是如此,这些高级知识分子越是感到恐慌。
  原因无他,他们被苏咏霖看的一清二楚,戳的里里外外都是洞,一点秘密都没了,可是他们却完全不知道苏咏霖到底是个什么人物。
  苏咏霖批判他们的贪婪和残暴,批判他们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这还不算,还把异化的儒教思想扒的连底裤都不剩,把他们说一套做一套的本质讲的明明白白,列举了无数案例,说明农民的凄惨正是因为他们的压迫所导致。
  所以要想让每个人都吃饱肚子,天下没有饿殍,实现真正的天下大同,恰恰就要把这些天天嘴上喊着天下大同的人给干掉。
  苏咏霖已经在明国成批次的消灭掉了地主士绅们,把单独作为一个阶级的他们消灭掉了,或许还剩一些渣渣,但是这些渣渣已经没有任何阻拦的可能了。
  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过去的帝王将相终成飞灰。
  苏咏霖在书中的表态和对明国政局的描述令南宋高级知识分子们感到震恐,十分惊慌,他们从来不曾想过苏咏霖对待他们居然秉持着赶尽杀绝的态度。
  苏咏霖居然要扶持泥腿子,而把他们全部消灭掉,甚至已经在江北明国实现了这个目标。
  北孔覆亡的时候,南宋这边的上流社会基本上已经判定了明政权的“残暴”“野蛮”“无良”和“终将覆亡”,结果他们发现,这不是苏咏霖疯了,也不是苏咏霖反腐成瘾,而是苏咏霖蓄意为之。
  他一早就要颠覆天地,改天换地,实现他口中的彻底之【革命】,土地,文化,政治,军事,通通都要完成【革命】。
  这还得了?
  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而且非常明显的是,苏咏霖是个可以说到做到的人。
  他手下五十万明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很早以前就证明了他有覆灭南宋的能力,只是他忙着修黄河搞内政,修补金国留给他的天残开局,没来得及南下灭宋而已。
  只要他想,他随时都可以办到。
  强烈的恐慌和不安弥漫在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上等人”的心里。
  他们已经可以确定,苏咏霖把这种话写在书里广泛发售,甚至不管它是否会流传到南宋,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他不在乎。
  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恨他也好,爱他也罢,都不能阻止他、改变他。
  天下大势已经形成,南宋的灭亡势在必行。
  无人可挡。
  他们还能怎么办?


第955章 苏咏霖书中所写的一切都是真的?
  洪武四年、隆兴三年的七月份之后,明国黄河工程出现又一波洪峰使得苏咏霖紧急南下居中调度之时,南宋方面关于《洪武政论》的禁令也已经传到了全国各地。
  至于执行情况……
  确实很难说。
  不过这都不重要,就算全面禁止了《洪武政论》这本书,书里的东西也早就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传的到处都是,再禁止这本书也没有意义,反而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
  没谁真的在意这个禁令。
  比如临安城的官僚们虽然按照叶义问的要求把手上的洪武政论交上去了,但是他们早就已经看过了,有的甚至还看了好几遍,对其中的内容已经记得很牢固。
  封禁与否对官僚们来说意义不大。
  倒是整个临安城的大部分官僚都因为苏咏霖在书中的表态而陷入了莫名的惶恐之中,纷纷上书向朝廷询问此事真伪,询问这本书到底是不是真的是苏咏霖所写。
  他们心中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妄想,希望这件事情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一本伪书,毫无意义的伪书,只是一场巨大的谎言。
  但是随着首相叶义问的明确答复,所有人的心都沉沉坠地,暗叫一声不好。
  真的。
  经过朝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