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岳家军的优点,积极搜索情报,了解敌军动向,利用这段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做准备,寻找利于我们的战场,把敌人引诱过来进行决战。”
苏咏霖一边说,一边沿着河岸寻找适合作战的场地。
走了一大圈,他找到了一个符合心理预期的战场。
按照他的预测,金军既然已经决定沿着汶水河道进军,那么一路上也会基本上沿着汶水进军。
汶水的走向对于进攻方而言真的很方便,顺着汶水一路直达泰安州,中间都没有阻碍,且水运的效率远远高于陆路运输。
金军方面为了随时保护运粮船只,也为了随时取用粮食、就地取水、立寨,所以大体上沿河道进军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要是苏咏霖进攻东平府,他也会选择这样的进攻路线。
既然如此,就能预估金军的行军路线,顺着这个路线就能寻找到最适合的战场。
沿河道进军,自然是一边河道,一边空旷的平地原野,视野相当开阔,进军安全系数比较高,不会担心遇到敌人的突袭。
但是河岸边的平地上偶尔也会鼓起一些小山包。
就是那些那些五六丈高的小山包,也会有少数七八丈高的山包。
山包并不总是出现,隔一段路会有那么一两座,偶尔也有一小段绵延一里地二里地左右的小山包群落。
苏咏霖找到了那么一段一里地多一点的河岸边小山包群落。
这一段山包低矮的部分有三四丈左右,高的部分少说有七八丈高,山脚距离河岸边约有二百五十步左右,整体走势也是西东走势,成一个微妙的弧形状。
比较妙的是,对着河岸这边的坡度比较高。
苏咏霖让人尝试过,确定纵马奔驰难以登上去,必须要人亲自攀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
爬上去之后可以发现视野比较开阔,往下看可以看到一条大河波光粼粼,从西往东蔓延而去,一眼看不到头。
时值盛夏,山包上树木较为繁盛,若要隐藏起来,的确比较方便。
不过这种地方往往也是敌军哨探的重点刺探对象。
比较谨慎的军事家行军路上一定会特别注意这种地形,一定会事先派人查看,确保没有问题之后再让大军通过。
当然,世上总是军事家少,混子多。
联想到术虎思济和徒单京等人之前的表现,苏咏霖基本上可以排除他们是军事家的可能。
但是苏咏霖没有失败之后重来的机会,不能失败,所以他特别谨慎。
越过这座小山包群落,苏咏霖继续往西,一路上看到了两处小山包,距离河岸有远有近,山包有高有低,一样都是树木繁盛。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利用其中一座山包,的确不太容易被发现。
这样想着,一个战术在苏咏霖的脑海里逐渐成型。
他要利用这个地形。
这个一边是山一边是水的地形。
利用这个地形两头列阵,把金军骑兵堵在中间,限制其冲锋的距离和动能,断绝其迂回攻击的可能,以此最大程度削弱其威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不能让金军的船只参与进来,否则金军可以在船只上布置弓弩手发矢攻击军阵,胜捷军等于两面临敌,不便于全力进攻被困住的金军。
所以这个时候,堵塞河道的计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可以限制金军用汶水运粮,还能杜绝金兵使用水军协助陆军作战的可能。
这样一来,堵塞区以东,金军就要麻烦了。
第94章 艰难的进军
计划大体成型,细节可以之后补充,具体方案就不更改了。
沉船阻塞区被定在了预设战场以西的一处河道中,距离预设战场大约半天的距离。
这段河道实际上是在兖州的辖境内了,距离泰安州有一段距离,河道较为狭窄,水流较慢,是设置阻塞区的好地方。
苏咏霖一声令下,胜捷军士兵和民夫们齐心协力,开始给金军布置大坑。
这项工程还挺费时间的,苏咏霖要求哨探部队一天两次汇报金军行踪,以此判断时间是否足够。
他有点担心万一金军行动太快,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布置战场、演练战术。
好在金军的进军速度实在不能算快。
中途几天下大雨,苏咏霖亲自上阵,顶着大雨带着士兵们和民夫们一起干活儿,大家加班加点,热水姜汤就没断过,总算没有延误计划。
而根据后续的情报传递,苏咏霖得知那几天金军压根儿没怎么行军。
金军缓慢的行军速度给苏咏霖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甚至让苏咏霖好好地歇了几天,得以养精蓄锐,从容制定战术,甚至还把士兵们拉出来预演战术,来了几轮模拟演习。
这可太妙了。
其实倒也不是夹谷阿速不愿意高速行军,实在是军队的速度起不来。
这支军队就是一支东拼西凑的临时军队,谈不上精锐与否,也没什么凝聚力、向心力。
它的大部分都是签军,剩下来的女真正兵里,也只有少部分是正规军,大部分都是临时拉来的女真壮丁。
夹谷阿速可以不在乎汉人签军和随军奴隶们的死活,可以让他们尽快赶路,但是女真正兵们的行军速度太拉胯了。
一个两个开头几天还能走,后面跟着就开始叫苦不迭,说脚上全是血泡根本走不动,嚼着嚷着要放慢行军速度。
夹谷阿速气急,打算用术虎思济的方式杀一批人头来立威,结果一看,嘿,那帮女真正兵的脚底板上还真都是血泡。
随军医师警告不能强行赶路,否则把脚底磨坏了有进一步加重问题的危险,严重的甚至会双脚溃烂而死。
这下军队里的氛围就更加不利于高速行军了。
夹谷阿速就恨啊,恨这帮年轻人养尊处优,一个两个细皮嫩肉的,走几步路脚底板就出血泡。
他想起他的父辈,想起那些跟着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灭辽灭宋的老兵们。
那一个个手上脚上那都是厚厚的老茧,全身上下都是光荣的印记。
即使不穿鞋,一双大脚板也能在砂石地上顺当行走,眉头都不皱一下,一双大手像蒲扇那么大,一个巴掌扇过来能把他扇个半死。
眼下换了一代人,那叫一个金贵,多走几步路脚底板都要走坏了。
他们有没有进行过哪怕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夹谷阿速生气,但是也知道不能强行要求他们行军,否则军心不稳,容易闹哗变。
有些军队是不能用杀人来解决问题的,那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一旦军队里闹了哗变,还没打仗呢,军队就要率先崩溃了。
于是夹谷阿速捏着鼻子,万般不愿意地做出了妥协。
让这部分士兵登船,跟着船走,不用走路。
夹谷阿速本以为这样就没问题了,结果又出事了。
那帮养尊处优的老爷兵当中有一帮人晕船了。
他们上了船以后吐得天昏地暗要死要活,说什么都要下船,绝对不要在船上待着。
这也不是什么大风大浪的海洋上,水流平稳的河上你也晕船?
这是什么身体?
夹谷阿速气得当场拔出了刀就要砍人,但最终还是顾全大局没有杀人,咬着牙让脚底有血泡的士兵骑马前进,以此加快行军速度。
但是这同时就造成了部分骑兵的抗议。
骑兵们说他们是骑兵,凭什么要把马让给那帮废物?
被说成废物的人自然不高兴,指着骑兵们的鼻子就骂了起来。
双方情绪激烈,嘴皮子乱翻唾沫星子乱飞,就差没有用武器火并了。
眼看着军队要内讧,夹谷阿速头痛万分的决定让汉人签军拉车,拉着脚底有血泡的女真正兵往前走,同时给骑兵们撒了一波钱,以此解决军队内部的矛盾,平息骑兵们的不满。
这样一来走是走了,但是行军速度又下来了。
他不能指望汉人签军拉着车能跟上骑兵的步伐。
更何况那些汉人签军本身也有运输粮秣和随军军用物资的任务,还要处理一些杂事,匀出一帮人拉车伺候老爷兵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于是军队的进军速度就始终上不来。
更倒霉的还在后面。
行军途中,气候炎热不假,但是也结结实实下了几天雨,还不是一下一整天,而是那种有一阵没一阵的雷阵雨。
有几场雨下的特别大,就跟端着水盆往地上倒水似的,不仅大,下的还特别快,哗啦一下说下就下,一转眼的功夫大雨倾盆而下,几乎能模糊视线,完全不给人防备的时间。
下大雨了,金军就急急忙忙准备避雨的物件,或者躲在可以避雨的地方。
但是没一会儿大雨就停了——避雨的棚子还没搭起来,挡雨的雨蓑还没有拿出箱子披在身上。
得亏粮食放在船上储存得当,不然一阵大雨淋下来,粮食就得遭殃。
现在粮食是没遭殃,但是那么一阵雨把不少人淋成落汤鸡。
夹谷阿速一开始还没觉得怎么样,结果第二天一早得知士兵大规模生病发烧。
还不是汉人签军,汉人签军大部分都没什么事情,最多打几个喷嚏,就没事儿了,老老实实的跟着走。
反倒是那些女真正兵里有好大一帮子人早上就没起来,躺在床铺上嘴里直哼哼,浑身发热。
军医看了,说是雨淋的,寒气入体又没能及时驱寒,以至于发热感冒,需要用药治疗,不然后果还挺严重的。
夹谷阿速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又是这帮养尊处优的大爷兵!
有那么一瞬间,夹谷阿速真的很想把这帮大爷丢下来不管他们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去。
但是考虑到军心稳定的需求,他还是硬着头皮下了命令。
军队需要限期抵达前线开战,不能过多停留,得病士兵无法作战,可以就地转移到临近的村寨或者县城,妥善医治。
为此,夹谷阿速又分出了一部分运力把这帮大爷兵们送走。
这下算是清净不少,可以行军了。
尽管如此,也有女真正兵开小差,行军途中试图逃跑。
但是计划比较粗糙,被发现了,给抓个正着,夹谷阿速大怒,杀了三十多个人,以正视听,震慑了一波军心。
本以为这就算是到头了,可是居然还有十几个女真正兵不知怎的在行军途中掉进水里淹死了,夹谷阿速于是喜提非战斗减员。
这样一搞,军队里甚至流传起了【本次出兵不祥】之类的流言,惹得夹谷阿速一头恼火,但是多方查验也找不到流言源头。
金军的士气还没开打也就随之落到了谷底。
若不是有一支相对精锐的骑兵部队听命令,监督军队前进,加上夹谷阿速偶尔撒一波钱激励一下士气,他甚至怀疑自己等不到抵达泰安州,部队里的女真正兵们就要跑光了。
他感觉出发之前耶律成辉给他准备了几十万钱还是有道理的……
第95章 夹谷阿速的脸色非常难看
一直到七月初二,苏咏霖所部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战前准备。
在他的命令下,五千多支赶制完成的飞火枪已经被送到了前线交到了士兵手上,时间紧迫,苏咏霖拿出其中一部分现场练兵,让士兵熟悉飞火枪。
相当壮观的火花喷发出来的时候,士兵们都为之感慨,对飞火枪相当的感兴趣。
但是感兴趣可不是关键,关键是成队列的进行训练。
什么时候举枪,什么时候点火,什么时候刺出去等等,这些都要训练。
胜捷军成军时间短,苏咏霖虽然有系统训练的计划,也有心有能力投入大量资源训练,奈何时间不足。
真要面对铁浮屠那种狠角色,苏咏霖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不过金国人大概也不是很愿意使用重甲骑兵。
重骑兵强悍是强悍,但也是极为烧钱的兵种,一名重骑兵不仅对战马有要求,对人也有很大的要求,几乎是顶级壮汉和顶级高头大马的合作才能成就一名重骑兵。
损失一个都心疼。
苏咏霖估计这两千骑兵大概主要还是轻骑兵,重甲骑兵的数量应该很少很少。
尽管如此,也不能小看他们,他们也是步兵最为头疼的存在。
说是轻骑兵,其实骑兵也是着甲的,甲胄质量比轻步兵要好,一应装备齐全,弓箭砍刀甚至是骑枪都有装备,比起重骑兵,他们的机动力更强,更加经济实用。
甚至重甲骑兵没有轻骑兵的辅助,这仗还真不好打。
要是一般的弱鸡也就算了,很容易被重甲骑兵蹂躏,但是一些有充分准备训练精良的步军,搬出拒马长枪那些兵器的时候,重骑兵也是很危险的,一般不愿意强冲。
到那个时候就需要轻骑兵出场,利用强大的机动力围着步兵大阵来来回回不断地袭扰攻击,用尽各种手段让步兵大阵的防线出现缝隙。
战场传递讯息很慢,一个方位出现缝隙主将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发现了也不一定能及时弥补,那个时候就是重骑兵出场的时候了。
逮着那个弱点就不要命的往里冲。
总而言之,骑兵相对于步兵就像是群狼,奸诈狡猾,面对大型猎物即使不能一击毙命也会很有耐心的周旋,利用自己的优势一点一点让猎物的体能耗尽,然后抓住机会一击必杀。
面对这样的敌人,限制其机动性是最好的杀招。
苏咏霖能做的准备都已经完成,人事已尽,接下来就是听天命的时候了。
因为过于紧张,苏咏霖这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也默默地向上天祈祷了起来。
这一战要是打不赢,他就会死在这里,没有下一次了。
他全部的理想和规划都将化为泡沫,光复军也会很快被金军平定,最终成为一场幻梦。
如果能打赢,哪怕是惨胜,苏咏霖都会很高兴。
又等了几天,苏咏霖都给胜捷军的士兵们补充好几顿油水和蛋白质了,金军终于来了。
七月初四,苏咏霖派出去的哨探告知苏咏霖,金军主力抵达了距离河道阻塞区只有一天的距离,再有一天就会进入阻塞区,双方的对决也将正式开始。
苏咏霖点头表示知道了。
但是他还是有点疑惑。
他有点不清楚,为什么他没有遇到金军的哨探或者先锋之类的。
一般来说大军前进总要派一些哨探刺探消息,或者派一支人马作为先锋给大军探探路,总归也要刺探一下敌情。
可是他就没有看到,他派出的哨探甚至已经趁夜摸到了金军大营附近肆意查探金军的消息,金军愣是不往泰安州方向派人,仿佛泰安州根本没有光复军存在似的,他们只是单纯的转进,而不是来打仗的。
难道真是这样吗?
这还真不能怪苏咏霖多想,人家大军打仗都是这样,生怕自己在军事情报上吃亏了,都想着料敌于先,结果这支金军却满不在乎似的。
这当然也是原因多多。
首先一个,泰安州刺史达雷逃到了东平府,把泰安州失陷的消息通报了,于是术虎思济和夹谷阿速就判断泰安州有两三千左右的叛军。
然后主要就是夹谷阿速真的没把光复军放在眼里,他觉得只要看到大军,光复军的士兵就会落荒而逃溃不成军。
当然也是情有可原。
夹谷阿速出兵之前在东平府周边打的几场针对光复军的小规模平叛战斗都是这样。
他只带三百骑兵一记猛冲冲过去就能把七八百光复军士兵冲的一团乱,连重甲骑兵都不需要使用,就能打败那些打着光复军旗号的乱军。
那些打着光复军旗号的乱军往往看到骑兵大老远的冲过来就惊恐万分,怪叫着调头就跑,根本不成阵型,然后很自然的就被夹谷阿速一边倒的屠杀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