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456章

启明1158-第456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中彦只剩下了这最后一个问题想要知道。
  苏海生坐在座位上,冷笑着看向他。
  “从一开始,你不做,就不会被发现了,当你要背叛大明国的时候,就该做好被大明国发现并且惩处的准备,不过你还真是个死性不改的叛徒啊,太尉高位都留不住你。”
  “太尉高位?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谈何忠诚?”
  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张中彦也没什么好说的,索性放弃一切,放开了。
  “都到了这个地步,就不要再说那些毫无意义的话语了,苏海生,我为什么投降你们?你们为什么接纳我?这在我们心里都是一清二楚的事情,我需要容身之地,你们需要稳定的关中。
  这就是最直接最彻底的互相利用,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儿的互相利用,大家合作,各取所需,可是现在呢?现在你们要的,我给你们了,我要的呢?我要的东西呢?”
  张中彦怒目圆瞪,看着苏海生就像在看杀父仇人。
  “而且就算我不行动,你们会放过我吗?皇帝陛下会放过我吗?山东,河南,辽东,燕云,那么多人都被杀了,我如何能不担心我的下场?不是我要反,我是被逼反的!是你们!是他苏咏霖逼我造反!”
  这歪理邪说弄得苏海生都要笑出来了。
  “但凡你们遵纪守法,不要做贪污腐败的事情,干干净净,行得正,坐得直,陛下会这样做吗?做错的是你们,现在居然还要倒打一耙?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苏海生指着张中彦,怒斥他。
  张中彦闻言冷笑。
  “哼!贪污腐败?自古以来,无官不贪!这谁不知道?你不知道?还是我不知道?”
  苏海生走到张中彦面前看着他。
  “无官不贪?你说的太绝对了吧?”
  “绝对?哼哼,他苏咏霖以为多给一点俸禄,多杀一些人,就能止住贪腐?哼!痴心妄想!”
  张中彦冷笑道:“他苏咏霖给的俸禄再高,有宋国那么高?就算是宋国那么高的俸禄,一样贪腐不绝,他以为他是谁?能止住人性?”
  “俸禄,律法,子孙三代翻不了身,如此严重的后果加在一起,总归能起到一些效果。”
  苏海生指着他怒道:“而且你别把所有人都想的和你一样,我就与你不同,大明规定的俸禄我不少拿,不该拿的,我一分不多拿,我行得正,坐得直!张中彦,你太傲慢了。”
  “傲慢的是你!”
  张中彦瞪着眼睛大笑道:“明国和宋国没有什么不同,人皇也好,天子也罢,都是那个执天下牛耳者!有他一天,就有绝对权势的一天,有绝对权势一天,就有贪腐一天!
  他苏咏霖能一个人治理天下吗?若是不能,他就需要有人帮他治理天下,只要有人帮他治理天下,他就永远杀不尽贪官污吏!永远!我就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苏海生,你不信吧?再过几年,或者十年,你再看看,哈哈哈哈哈……”
  张中彦狂妄的大笑出声。
  苏海生看着他狂妄的模样,面无表情的开口了。
  “既然如此,那就有一个,杀一个,有两个,杀一双,杀到人头滚滚,我看还有谁敢贪赃枉法!”
  张中彦笑的更欢了。
  “自古以来想要啥绝贪官污吏的人不是没有啊,可是贪官污吏何时少过?啊?哈哈哈哈!他要是杀的天下人心惊胆战,没人愿意做官了,我看他怎么办!
  苏海生,你记好了,最好把这句话也告诉他苏咏霖,告诉他,官字两张口,上面一张,下面一张,上面的口喂饱了,下面的口才能吃到东西,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he——tui!”
  苏海生二话不说,直接朝着张中彦啐了一口。
  一口浓痰糊脸,张中彦一愣,随后大怒,张口要骂,却被苏海生率先抢走了话头。
  “老子跟着阿郎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打天下为的是什么?你以为是为了荣华富贵吗?不是!是为了把你们这帮狼心狗肺的上等人杀得一干二净!革了你们的命!让你们再也不敢冒头!
  张中彦,你记好了,下去投胎之前别忘了告诉你那些同伴,下辈子,别再贪污腐败了,否则十八年后又碰上我,我还会杀了你们,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上等人,无论他是谁!”
  苏海生咬牙切齿地瞪着张中彦,眼中蕴含着强烈的愤怒和杀意。
  张中彦被这浓烈的愤怒和杀意所震慑,一时间居然说不出话来。
  他为什么会如此憎恶我?
  这种感觉,似乎并不是那种他所熟悉的仇敌之间会有的感觉。
  这种感觉,好奇怪,真的好奇怪。
  张中彦不明白。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很快就被五花大绑塞进囚车,和他的伙伴们一起,被遣送到中都。
  十天之后,辛弃疾又来了,带着苏咏霖的命令,还有一支一百人的政工团队。
  “海生,你要的命令就在这里,开始吧,不必留手,关中的上等人,是时候清理掉了。”
  辛弃疾把复兴会中央总部的命令递给了苏海生。
  激动的苏海生展开了这份命令,上面是他熟悉的苏咏霖的字,下面签着苏咏霖的名字,盖着代表皇帝身份和主席身份的双重印章,昭示着这份命令的绝对效力。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苏海生感慨道:“不瞒你说,幼安,是不是的就要和那些人虚与委蛇,这日子属实不好过,有些诱惑也确实很大,想要忍住,真的很难,全靠陛下的政论,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撑住就好,经受住了考验,今后就会愈发坚定。”
  辛弃疾笑着拍了拍苏海生的肩膀:“未来,你和齐鲁兵团还要南下汉中、蜀中,把南宋地川蜀之地全部攻取,进而南下大理,将边陲之地全部掌控,你的任务很重,一定要坚守本心啊!”
  “这话说得,好像我会忘了我从哪里来一样。”
  苏海生咧嘴笑了笑,开口道:“就算忘了你从哪里来,我也不会忘了我从哪里来。”
  “这话怎么的那么别扭?”
  辛弃疾锤了苏海生一家伙,笑道:“谁都别忘,谁也不能忘,忘了的话,就要出大问题了。”
  “我比你更担心出问题!”
  苏海生笑了笑,把目光投向了南边。
  “最可惜的不是没能尽早和陛下一起解决掉关中的上等人,而是没能把吴璘和川蜀宋军引出来,他们要是能引出来,这一次,我是准备直捣汉中的,不管怎么说也要拿下阳平关和剑门关,打开入蜀通道。”
  辛弃疾也随之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秦岭大山。
  “秦岭纵然千难万险,也并非没有办法越过,川蜀宋军虽然强,并非没有战胜他们的办法,大明一路走来,创造了多少不可能的可能啊,都走到这一步了,难道还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的?”
  “那确实没有。”
  苏海生呵呵一笑。
  两人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南边,越过了秦岭的层层阻碍,到达了关中平原,又越过米仓山,进入了蜀中大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天府之国。
  富庶的蜀中,怎么能成为南宋的战略基地呢?
  当年宋人怎么拿下的蜀中,如今大明国就要有样学样,拿下蜀中!
  不过在拿下蜀中之前,首先要对关中进行一番彻底的整顿。
  把这片在成都平原之前得到天府之国美誉的土地好好儿的整顿整顿,是他虽然不能焕发曾经的生机勃勃,也要承担起明军北上、西进和南下的后勤任务。
  当年因为关中被金军摧残的十分凶狠,加上气候变迁、水利失修而导致的土壤贫瘠,苏咏霖还曾经把关中人口大批量迁移出关中,迁移到了辽东,减轻关中的人口压力。
  现在那批辽东的关中移民正在努力建设辽东,成果斐然。
  而关中振兴计划似乎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明帝国在关中发起革命行动的消息很快就随着双方的货物贸易和一些刺探消息的细作传到了川蜀,被川蜀地区的南宋大员们得知。
  吴璘知道了,王彦知道了,汪应辰也知道了。
  他们都知道了。


第906章 史浩没有选择
  他们并不知道明国发起的革命行动的真正含义。
  他们只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密谋暴露了,所以关中地区所有心向南宋的势力都会遭到明国的清洗,明国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将得到一次大大的强化。
  “果然,大宋再也没有轻而易举回到关中的机会了。”
  吴璘非常不情愿的确认自己的预言是对的,南宋已经失去了最好的也是最后的轻而易举返回关中的机会。
  失去了这个机会之后,如果他们还想进取关中,就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动用庞大的兵力,以整个川蜀战区的财政赋税作为后盾向关中发起诸葛亮式的北伐。
  诚然,现在的蜀道比当年诸葛亮还在的时候要好走一些,但是也绝对没有那么好走,只能说相对而言,他们的条件更好一点,蜀道还是那个蜀道,并没有天堑变通途。
  吴璘感到十分惋惜,对王彦大吐苦水,话里话外都在诉说着自己对朝廷决策的不满。
  但是无论是他还是王彦都知道,南宋朝廷的确没有底气发起一次主动的战略进攻了。
  尤其是在本土江南西路还有巨大匪患没有平定之前,他们更加没有底气发起战略进攻,两线用兵从来都是兵家大忌。
  可是江南西路的匪患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
  明国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安定关中、强化关中的统治,南宋方面却限于内乱而不能有所作为。
  还有比这个更加让人感到难堪的事情吗?
  吴璘无可奈何地把目光投向了东南方向,江南西路所在之地,心心念念着能够等到江南西路匪患彻底平定的消息。
  就算吴拱年轻,戚方卑劣,至少姚仲还是拥有军事才能的,素来以勇猛著称,一定可以打一场大胜仗,对吧?
  吴璘是这样想的,当然,所有参与这一战的宋军将领也是这样想的,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会打一场败仗。
  比如吴拱。
  因为被切断粮道而无法继续作战的吴拱带着一肚子火返回了驻地之后,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失败经验,得出了两条行军作战的金科玉律。
  第一,粮草就是一切。
  第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他显然把戚方当成了猪一样的队友,只是没想到相比于勉强能维持局面的戚方,邵宏渊居然更猪。
  江南西路局势大为破败,整个局势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几乎整个江南西路都沦陷了,这样的情况让吴拱大惊失色。
  这哪里是匪军?
  这分明是一支有根据地有造反行动的叛军啊!
  但是接到命令之后,吴拱还是很为难。
  返回驻地之后,吴拱一边整顿军队,一边补充军力不足,在接到第二次出兵命令之前,他已经把鄂州大军重新扩充到了五万人的规模。
  襄阳一直都是宋军防御北方的重中之重,堪称南宋京湖战区的屏障,这里要布置至少两万防御性的部队,精锐程度也是最高的。
  所以吴拱受命之后,能拿出来平定叛乱的军队也就三万人。
  就这三万人也不能全部拿出来,至少要留一些留守鄂州大本营,如此一来,前线可以用来作战的战兵就不到三万了。
  比起当初田师中率领六万人出战的规模,现在吴拱率军出战的规模小多了,不少本地官员松了口气。
  尽管如此,两万五千名士兵出征所需要的后勤保障规模也是相当庞大的。
  大军出征的沿途地方官府为了保障两万五千名士兵出征,前后需要配备差不多七万人的民夫来为大军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军需物资,也需要数万大车、牲畜、船只等等辅助用品。
  而大军出发之前,后勤部队就要出发了,为大军建造粮站、临时军营、应急军需物资补给点等等。
  大军出发点的官府需要组织人手为大军提前准备一切,需要计算大军抵达临时军营的时间,抵达人数,所需要的食物和帐篷等等,然后提前准备好,方便大军抵达之后就地取用。
  这个要是做不好,当地官员就要掂量一下自己脑袋上的官帽子还能戴多久。
  而超出本地范围之后,行军路线内的当地官府也要组织人力物力为大军准备粮站、临时军营和应急军需物资补给点,要把这一切准备好。
  要是伺候不好这些大兵,他们一生气,是要出人命的。
  军队是人组成的,需要吃喝拉撒,每一天的前进消耗的都是天文数字一般的财富。
  同时,后勤部队本身也是人,也是要吃饭的,所以后勤人员使用的居住营地、粮食补充营地等等也需要搭建,需要支出。
  尽管他们的待遇被一再压榨,压榨,再压榨,但是总不能完全一丁点都不给,多少还是要给一点点。
  七万多人的一点点汇聚在一起,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或许是为了发泄这种支出带来的财政困局,官府一声令下,吏员、武装人员们挥着鞭子就开始抽打民众,强逼他们出人出力,有些甚至还要出物,为国家讨贼贡献自己的一切。
  民众哭天喊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他们衣衫褴褛,在凶神恶煞的武装人员的监督之下,垂着脑袋,耷拉着眼皮,将自己已经十分干枯的身体内仅剩不多的力量榨取出来,为宋军的平安前进“添砖加瓦”。
  以此为代价,相对完善的大军前进之路就被铺平了。
  毫无疑问,每一次战争,都是对军队出发地区、沿途经过地区、战争爆发地区的一次考验、折磨,乃至于蹂躏。
  然而作为主将,吴拱并不需要考虑民众的苦难,他只需要确定总数,确定日期,确定地点,然后验收成果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所接受的军事教育里,没有这一环节。
  吴拱只需要注重军队的纪律和严谨,确保每一个士兵都跟着他抵达战争前线挥洒血汗,而没有中途开小差逃跑回家。
  他需要每一个士兵为他的荣华富贵献出一切,所以他不能容忍他的垫脚石们有一丝一毫脱离他的控制,给他带来不确定性。
  他严厉的监督着他的士兵们,动辄用血腥的杀戮震慑心怀不轨者,一定程度上,吴拱在用恐惧驾驭士兵。
  但是与此同时,吴拱传承自吴玠的统兵经验告诉他,要适当的给军队“放松”一下,让士兵适当的“放个假”,爽一下,把心中积累的怨气发泄出去,这样反复几次,士兵就会成为离不开主将的冷兵器了。
  他们会习惯这种【恐惧——怨恨——发泄——恐惧】的轮回,逐渐沉迷于其中,完全被将军pua成功,成为拥有强大战斗力和高度纪律性以及强烈兽性的战争兵器。
  这样的军队,是最好用的。
  吴拱带兵以来,一直都在试图把自己的军队调教成如此类型的战争兵器。
  为此,他小心翼翼的使用这种驾驭军队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至少当他宣布进兵讨贼的时候,他的士兵们并没有感到多么抵触,反而很快就把思维发散到了【杀败叛军之后可以捞多少好处】的事情。
  甚至还有专门的军官引导士兵们畅想战后的事情,想想他们可以掠夺多少钱财,掠夺多少女人,可以在战后获得多长的“奖励时间”,为所欲为,体会人间至高无上的快乐。
  他们相信,为所欲为等那些天里,他们的所作所为连皇帝都会羡慕。
  为了那份奖励,什么都值得。
  然后他们就一起大笑起来。
  最可怕的魔鬼看到这一幕也会甘拜下风,承认自己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