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湖战区方面,在战前,是由李道统领荆南府大军,田师中统领鄂州大军,戚方统领九江大军。
江淮战区方面,在战前,是由李显忠统领池州大军,王权统领建康府大军,刘錡统领镇江府大军。
临安禁军方面,则由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和殿前司三支禁军。
在战前,分别由殿帅赵密、侍卫马军帅成闵和侍卫步军帅李捧统领。
第一次明宋战争之前,南宋有着从四川到淮南一共九支地方屯驻大军和三支临安禁军组成的四十万主力部队,这四十万人是南宋过去对抗金国、现在对抗明国的主要力量。
但是随着第一次明宋战争的爆发和江南西路的匪患爆发,十二支主力部队当中,唯有川蜀战区的三支主力部队尚且完好无损。
明宋战争之中,南宋江淮战区和临安禁军六支部队遭到了明军的毁灭性打击。
建康府大军和镇江府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只有池州大军尚且保存完整编制。
殿前司大军和侍卫马军、步军司差不多十万兵力损失一大半,后面只有四万人保存下来,成为了如今的殿前司。
以至于在战后,除了殿前司大军之外,其余五支军队都要重新募兵、重新编练,大捆大捆的铜钱砸下去,砸出了几万军队,但是具体的计划到目前还没有完全达成的可能。
而江南西路匪患爆发之后,朝廷用来讨伐的田师中鄂州大军、李道统领的荆南府大军首先遭到了严重打击,荆南府大军全军覆没,鄂州大军损失一部分之后撤走。
后面跟上的戚方九江大军和交给邵宏渊统领的池州大军全军覆没。
一场匪患,居然是的京湖战区宋军主力几近覆亡,还搭上了尚且拥有战斗力的池州大军,以至于南宋军队陷入了兵力捉襟见肘的地步。
史浩提领枢密院之后,发现之前一段时间由张浚主导的军队重建计划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的。
张浚在战后主抓池州大军、镇江府大军和建康府大军还有侍卫马军、步军司两支禁军的重建。
根据张浚的计划,是要恢复侍卫马军、步军司六万人的编制军队和池州、镇江府、建康府十万人编制军队。
这是一个加在一起共十六万人的军队整编计划。
为了这个计划,赵昚和张浚咬着牙往里砸钱,先后把三支屯驻大军和两支禁军的壳子搭建了起来。
新整编的计划里,李显忠出任建康府大军都统制,刘錡仅剩的部将王方出任镇江府大军都统制,而池州大军就交给了邵宏渊。
禁军方面,杨存中依然统领着保卫赵构安全的殿前司四万军队。
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两支军队原先的将军不是战死就是被处死,赵昚亲自提拔了将军王宠提领侍卫马军司,将军周赟提领侍卫步军司。
全新的江淮防线搭建起来,而军队方面,除了原有的池州都统司一万人和镇江府残军一万人之外,其他几乎没有任何军队可以任用。
赵昚和张浚就是咬着牙往这里砸钱,在江淮地区趁着兵荒马乱流民很多的时候招兵,到张浚事发为止的明洪武三年、南宋隆兴二年,一共招募了七万多人当兵。
在兵力分配问题上,张浚主张先搭建三支屯驻大军体系,再重建禁军,因为防备明军比较重要。
而赵昚出于对亲自掌握军队的渴望,以及赵构所控制的四万禁军的威慑,便反对张浚的建议,要求先重建禁军。
君臣二人一番争论之后,达成共识,三万军队充实禁军,四万军队组建屯驻大军。
具体分配下来就是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各领一万五千人先把禁军的架子搭起来,赵昚亲自掌握一支军队的愿望达成了。
然后池州大军因为本来就有人且防御压力不大,所以先维持一万人的编制不动。
四万大军里,因为镇江府大军还有一万残兵,所以就把四万大军分一万五千人给镇江府,剩下来两万五交给建康府。
于是李显忠控制的建康府大军和王方控制的镇江府大军分别有了大军的底气。
于是邵宏渊出动前的局势江淮战区局势就是临安禁军七万人,镇江府、建康府和池州三支大军五万人。
南宋江淮战区初步重建完成,再次拥有了理论上对抗明军入侵的底气和可能。
仅仅是理论上。
但就算是理论上,大军的架子也搭起来了,至少看上去还是比较好看的,本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谁能知道江南西路的匪患就在此时爆发了。
更要命的是,南宋战败了。
以京湖战区军队为主力发起的剿灭行动惨败,京湖大军主力几乎覆灭的情况下,还连累到了江淮战区。
随着邵宏渊所部的覆灭,池州大军也随之覆灭,江淮防线空了一角出来,五万屯驻大军减员一万。
如果说因为明国也处在内乱状态之下,所以这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九江大军和荆南府大军的覆灭以及鄂州大军的损失就真的很要命了。
京湖战区直接面临着明国河南地区,直面明国河南兵团十万大军的压力。
原先靠着江南密集的水网和早前岳飞所营建的优秀防御体系,枢密院评估认为京湖战区在保持守势的情况下,不会面临明宋战争当中江淮战区的情况。
而且原先宋人并不知道原来明军那么强悍,那么能打,根本没有类似的心理准备,现在知道了,自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今后再和明军作战,主要就是防守,而不是进攻,尽量用城池和提前营建的防御体系与明军展开攻防战,尽量避免野战。
这样就能相当程度上遏制明军的战斗力优势和骑兵优势,利用密集的水网和坚固的城池、要塞,明军十万河南兵团大军就算全部出动,也不能对京湖战区大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且明军突破江淮战区宋军防线的方式是突袭,通过突袭打了刘錡一个措手不及,使得刘錡所部快速崩溃,没有起到迟滞明军的作用。
而在京湖战区,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可以给明军实现突袭战术,这里处处都是坚城堡垒,也没有中心可以被他们直接捣毁,所以明军注定不能在京湖战区复制江淮战区的胜利。
张俊领导下的枢密院是这样评估的,认为京湖战区的军事力量足够。
史浩提领枢密院之后,对张浚的这一看法保持认同,认为宋军不能与明军野战争锋,而需要保持守势,利用以城池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和明军展开持久战,以拖垮明军后勤、消耗明军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方式。
总之就是能不野战,就不野战,能防守,就防守,以坚壁清野作为主要战斗方式。
这样一来万事大吉,在宋军得到妥善的训练、战斗力增强之前,这是保卫大宋最好的方法。
然而江南西路的匪患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不仅让张浚还没有来得及执行的整编军队计划“中道崩殂”,更使得京湖战区主力几乎覆灭,京湖战区面对明军的战略防御屏障几乎失效,偌大的空隙就摆在明军面前。
这个时候史浩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江南西路的战局使得京湖战区的军事力量大大衰减,已然造成京湖防线上的战略空洞。
此时此刻,如果明军发起战略进攻,从京湖战区直接突入,是足以把南宋拦腰斩断的。
京西南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根本不能阻挡明军的进攻,届时江淮战区和川蜀战区首尾不相连,各自为战,明军再稍微强势一点,南宋国祚估计也就到头了。
而很快,史浩等人也得知了江南西路的具体情况,得知匪军做大,几乎占据了整个江南西路,发展极快,势头相当恐怖。
这不仅仅是之前他们所知道的仅仅是隆兴府被占据了,整个江南西路大半已经沦为匪军所控制,他们控制数个州府,数个州府、百万人口已经脱离南宋的掌控。
但凡给他们一点时间,他们但凡有点脑子,都能拉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大军,对南宋的国家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这不是一般的土匪了,这不是出一般的重拳能够解决掉的。
史浩浑身冒着冷汗。
他意识到之前群臣为了干掉张浚的这一顿折腾几乎葬送了南宋国祚。
这一顿折腾浪费和大半个月的时间,这大半个月力,枢密院都因为这场动乱而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以至于那么重要的消息居然在这个时候才被朝廷知道。
此时此刻,匪军已经在江南西路的土地上胡作非为了!
坏了!
事情的严重性,史浩已经彻底的明白了。
所以史浩一边祈祷明军不要那么快的得知这个消息,祈祷明军因为苏咏霖大规模的反腐行动而没有时间发起战略进攻,一边立刻上表赵昚、并且通报整个朝廷。
他需要赵昚和所有官员明确一个问题。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绝对不是清算激进主战派,绝对不是把政治斗争扩大化,把激进主战派全部赶出朝廷,而是立刻填补京湖战区因为大规模军事减员而造成的防线空虚,并且尝试遏制江南西路匪患的继续发展。
京湖战区主力不能补足,则明国一旦有了歹心,会立刻进攻,南宋国祚到头。
江南西路匪患不能遏制,则南宋国土缺了一大块,从此纷争不断,耗尽国力也未必能够平定。
这就是当下最严峻的事实。
他立刻上表赵昚,请求赵昚立刻调动临安禁军补充京湖战区军力不足,以最快的速度重建京湖防线,避免明军反应过来,对南宋京湖战区发起战略进攻。
第890章 你果然对我不忠心
虽然两国签订了临安条约,但是史浩完全不敢相信明国、尤其是苏咏霖的信誉。
他也需要群臣立刻意识到这对南宋来说是生死存亡之际,你们的政治斗争请立刻放下,立刻给我开始办正事,不要继续对张浚余党穷追猛打,否则就一起等死好了!
赵昚接到了史浩的上表之后,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大半个江南西路都被匪军占领了?
这特娘的是土匪?
这是个割据军阀吧!
赵昚立刻意识到自己之前大大低估了这支匪军所能造成的影响,大大高估了江南西路各地方官府的抵抗力和反应力,以至于错失良机,坐视匪军做大,占领了大半个江南西路。
现在这支匪军绝对不是单纯的匪军了,他们是对南宋赵家政权拥有威胁的割据军阀势力了。
赵昚又是害怕,又是恼火,下旨给尚书省,要求尚书省立刻明确这场战争的意义。
这不是剿匪作战,这是平叛作战,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平叛作战。
对于在这个档口进宫拜见赵昚要求把政治斗争扩大化、把张浚余党彻底扫除的三个官员,赵昚二话不说,直接投入监牢,判了十年,家产抄没充公。
再敢说这样的话,耽误正事,这就是下场。
百官震恐,战战兢兢,顿时再也不敢提清理张浚余党的事情。
与此同时,赵昚亲自进入万寿宫找到了赵构,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赵构。
他说的比较委婉,但是赵构还是听出来了,江南西路匪患做大,朝廷第一波征讨失败,现在需要进行第二次征讨才能解决问题。
赵构可不管赵昚的话术,他很清楚这是什么问题,于是他吓得脸色发白,然后指着赵昚的鼻子一顿痛骂。
他斥责赵昚无能,顺带着还后悔那么早就把皇位传给赵昚,丝毫没有顾及到当时赵昚根本就是被推着上位的。
赵昚没有在乎这个,而是急切地看着赵构。
“京湖大军损失惨重,江北防线空虚,目前只有襄阳一带还保持着防御力,而一旦匪患的消息传入明国,明国知道了我京湖大军损失惨重,万一起了歹心,后果不堪设想,大宋会被拦腰斩断。”
赵构急了。
“那你还在这里干什么?去办事啊!填补空缺,剿灭匪军!快去啊!”
“太皇,我需要军队!我需要很多很多军队!”
赵昚急切道:“史浩建议我调遣临安禁军前往填补京湖空缺,而我能调动的禁军只有三万,这个数字远远不够,我需要调动殿前司的军队前往助战!还望太皇看在大宋国的份上,答应我!”
赵昚向赵构下拜。
赵构愣了一阵子,左思右想,坐立不安,走来走去,绕了一圈又一圈。
好家伙,就知道你小子过来不安好心,没想到打的是我命根子的主意。
赵构想要拒绝,但是左思右想觉得拒绝的话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万一大宋国完蛋了,自己的晚年怎么办呢?
赵昚再丧心病狂,也不会对自己下手,所以给他一点军队也没什么……但是不能太多!
于是赵构做出了决定。
“不能全给你,全给你的话万一明军又来了就坏了,没人保护我可不行,那我给你一……不行,太少了,那就两万,给你两万人!”
“太皇!我需要更多的军队!更多!军队越多越好,至于太皇的安全问题,我保证,我会用性命保护太皇!”
赵昚急切的上前下拜请求。
赵构连退几步,急切道:“你保护我?你怎么保护我?用什么保护我?你连自己都护不住还保护我?我知道你要军队,我就不要了吗?
现在我已经给你两万了,剩下来两万无论如何都不能给你!那是我的禁卫军!你想让我一支军队都没有吗?还是说你想害我?!”
赵昚诧异地看着赵构,不明白此时此刻他为何还能开那么大的脑洞。
害死你对我有什么好处?
赵昚很想解释,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解释无效,赵构根本不会听他的。
无奈之下,赵昚只能接受赵构的提案,拿到了两万殿前司的军队,搭配自己控制的三万禁军,组成五万禁军援军,交给了枢密院,交给了史浩负责调度。
但是史浩并不高兴。
因为这支军队的组成是有问题的。
准确的说,这支军队在指挥层面是有问题的。
赵构的确把两万军队交给了赵昚来调度,但是他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两万军队必须交给他指定的武将率领。
这个人就是戚方。
刚刚从死牢里被赵构捞出来的将军戚方。
赵昚的脸色顿时就苦的和黄连有的一拼。
他当时听信了张浚的说法,几乎要杀了戚方,戚方对他必然没有任何忠诚度,必然只听从赵构的命令,这当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赵构对军队的所有权。
赵构用戚方统兵,摆明了不信任赵昚,摆明了要和赵昚划分兵权。
好不容易凑齐的五万军队还不能统一号令?
但是这就是赵构的态度,赵昚无奈。
史浩不能认同,便亲自进入万寿宫游说赵构,希望赵构看在国家危难的份上可以把军队全部交给枢密院调度,戚方可以参战,但是不至于成为一军统领。
可是任他说破了嘴皮子,没用,赵构铁了心要让戚方统领他的这两万军队,坚决不允许赵昚插手这两万军队的所属。
赵构还是认为赵昚有趁机夺取他的军队的指挥权的可能。
哪怕现在南宋危如累卵。
这种行为气的史浩在返回枢密院的道路上大骂赵构目光短浅,大骂赵构只顾自己不顾大宋国,连他自己的尊荣都不在乎。
可是没办法,这支军队就是听赵构的,是赵构的禁卫军,他们不能强行夺取。
无奈之下,史浩只能退而求其次,向赵构借调殿帅杨存中担任这支军队的主将。
他觉得杨存中本身就是殿帅,统领这支部队的主将,且资历深厚,就算统领赵昚麾下的新军也是可以服众的。
结果赵构那边还没有说什么,赵昚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