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4章

启明1158-第4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起当时有点尴尬。
  他不知道苏咏霖知不知道这件事情是自己挑动的。
  但是既然苏咏霖来拜见自己并且继续行贿,就说明苏咏霖打算把这个生态继续维持下去。
  知道或者不知道不重要,生意继续做下去最重要。
  苏咏霖别无选择,需要他。
  而他,也挺需要苏家的财力。
  所以他只能暗自恼火,觉得那两个家伙太废物,连个毛头小子都斗不过,表面上却连连抚慰苏咏霖,让他放心大胆的去做。
  于是这场惊心动魄的“改朝换代”就此落下帷幕。
  苏咏霖继续贩卖私盐,上下打点。
  孙元起继续作为苏氏在中央的庇护者,利用苏家的财力上下打点,谋求自己在仕途上的前进。
  很快,他就从原先的金部司员外郎升职为郎中,获得了可喜的仕途进展——
  虽然品级不高,但是事权在手,油水丰厚,赏识他的大佬对于他的打点很开心,言语之中透露着要继续提拔他的意思。
  时间一久,之前的事情就跟没发生过一样。
  贩私盐的贩私盐,吃回扣的吃回扣,中央管中央的,地方玩地方的。
  亲自操作贩卖私盐的官员绝对不止苏定光一个人,收私盐贩子好处费、做保护伞的官员也绝对不止一个。
  可以说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现象。
  据苏咏霖所知,有些地方的官员明面上打击贩售私盐,实际上就是在故意搞臭官盐的名声。
  他们聪明的很,用劣等货以次充好,顺手抬高价格,一边让一些老实人吃亏,赚老实人的钱,一边也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忍无可忍不去买官盐,而去买他们有参股的私盐。
  一样盐,赚两遍钱,血赚。
  苏定光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和本地盐务官员们唱双簧,故意搞臭官盐的名声,排挤官盐的市场份额,让私盐大行其道,大家一起赚的盆满钵满。
  那吃相,啧啧啧,简直了。
  当然,苏咏霖也不好意思说自家祖父的不是,因为他现在干的事情也差不多。
  同样都是【国家蛀虫】,把官盐排挤出流通市场,让老百姓都买他们的私盐吃。
  但是该说不说,官盐名声臭还真不是一两个官员能折腾出来的,本身这种强买强卖的模式就不可能出现好货。
  南宋的盐务是从上烂到下,从里烂到外,从制作程序开始就发臭发烂了。
  有些地方的官盐那是真的吃了都要生病。
  他们的私盐都是色白细微颗粒的好盐,经过工艺提纯,安全性远超官盐,而且价格比官盐便宜很多。
  苏咏霖主掌私盐集团之后,经常搞惠民利民的活动,什么买二送一,买五送二之类的,理所当然得到老百姓的欢迎。
  这年头临安百姓的平均日收入也就一百文钱左右,日常生存所需也差不多这个价格,底层百姓基本上都是月光族,攒不了几个钱。
  就这样官盐还能卖出高价。
  所以别说定海县,整个庆元府几乎都在吃他苏家的私盐,其余地区吃苏家私盐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他们还都很感谢苏家的私盐,自动帮着苏家私盐贩子们隐藏踪迹,逃避官差的侦查和追捕。
  百姓如此,官僚们也差不多。
  苏咏霖为了进一步获取他们的支持,不仅送钱打点,专门给他们提供免费的【精制盐】。
  如此这般,虽然苏定光去世了,苏家暂时没有官面上的人物,但是这层官面上的关系还是被苏咏霖维持住了,自有人帮着打掩护。
  朝廷每一次“雷霆迅猛”的打击行动都没能落到苏家头上。
  苏咏霖还知道,金国在盐的方面比南宋良心多了,价格相对便宜,质量也更好,所以宋金交界处的百姓几乎都吃金盐,不吃宋盐。
  这就又催生了宋金边界的私盐贸易集团。
  这样干的人多了去了,他苏咏霖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最牛的那一个。
  当然,苏咏霖的人生理想也不是当一个贩私盐的海贼王,这只是他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
  而现在,就是他实现目标的时候。
  很快,苏咏霖就回到了定海县大本营,然后争分夺秒的开始行动。
  首先,他把苏家情报部分工作的负责人、也是他的亲信苏隐喊到了面前,询问北边的最新动向。
  “赵开山那儿筹备的如何了?有没有最新消息传来?”
  “有,赵开山派人告知我等,他准备在四月正式举事,具体时间未定,目前正在做最后的准备,请我等速速前往会合。”
  苏咏霖点了点头。
  “他能聚集多少人马?”
  “约有万人。”
  “万人?那么多?”
  苏咏霖有些意外:“又有人要加入他了?”
  苏隐点了点头。
  “是的,前几个月,金廷又往山东之地迁移了数个谋克的女真人,其中两个就决定安置在莒州、密州一带,按照以往惯例,又有人要倒霉了,所以赵开山秘密游说,莒州和密州的几个地主决定加入赵开山,粗略算算,能聚兵万人。”
  苏隐这一说,苏咏霖顿时感觉金人简直是要把山东之地拱手送给他们。
  他更有把握了。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金人有错,小族临大国,可不要心虚吗?
  虽然宋政府被打跑了,原来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又没有走,他们还是居住在那儿,祖祖辈辈扎根于此,金人看着那么多汉人,心里也犯嘀咕。
  打归打,统治归统治,这是两码事。
  干的过几十万宋军,但是能统治几千万汉人吗?
  他们没经验,所以最开始才连续设立了伪楚、伪齐两个孙子政权来代管中原之地——苏咏霖感觉这两个孙子政权的性质就和日本人扶持的满洲国差不多。
  这一时期,金国的首都甚至不敢放在中原,而远在辽东之地的上京会宁府,足可显示金人对于统治中原汉人的心虚。
  为了证明这一判断,苏咏霖在苏定光去世以后的四年间多次派遣苏隐北上潜入金国刺探消息,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做实地考察。
  考察的结果证明了苏咏霖的判断并没有错。
  苏隐的实地考察为苏咏霖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关于金统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政治现状等等。
  苏咏霖对此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种种迹象证明了苏咏霖的判断没有错。
  金人名义上是统治了中原,但是实际上这种统治漏洞百出,和筛子一样,不用捅,自己就到处破洞。
  于是苏咏霖整理了手上全部的资料,开始给自己的核心团队上课。


第6章 造反团队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
  自从苏定光开始培养苏咏霖作为苏家第三代首脑的时候,他就开始亲自教自己身边的十多个亲信读书识字。
  手把手教他们写字、作文,传授他们表达造句的能力,并且跟他们讲历史知识,告诉他们这个国家的过去与现在。
  苏勇、苏海生、苏长生这一批十多个人是苏咏霖身边最早的一批亲信,也是最早识字,甚至可以说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苏咏霖解开了他们的精神枷锁。
  只是有些人开眼的方向比较正常,阅读一些专业书籍,产生自己的思考,而有些人则往奇怪的地方发展了,比如赵飞燕别传之类的……
  这倒是苏咏霖没想到的。
  苏定光和便宜老爹苏胜仁都问过苏咏霖为什么要这样做,苏咏霖只是含糊的搪塞过去。
  不识字,怎么能成为自己的起家班底呢?
  不识字,就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
  认了字,有了文化,才能认识这个世界,产生自我认知,进一步走向未知的高峰,并且,这也是收买人心的一步。
  那个时候苏咏霖就开始考虑自己未来要怎么行动。
  他认识到要行动的话就必须要具备一个可靠的起家团队,一个基本盘。
  他根本不打算出仕南宋,对那帮主战派爱国诗人词人们也兴致缺缺,再说了就算他想,以一个私盐商人的身份又能招揽到什么人才呢?
  只能自己培养,从底层人民身上入手,而放弃走高端上层路线。
  教他们读书写字是第一步。
  利用苏家这个私盐贩子集团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让他们掌握军事、情报和经济能力,则是第二步。
  因为私盐贩子团伙经常需要通过干仗来解决市场分配的矛盾,大家几乎不会坐下来好好谈,主要还是用武力解决。
  可以说私盐贩子是南宋最为武德充沛的一群人——虽然打群架居多,但也是战斗经验。
  在长期的市场争夺战中,苏咏霖通过苏家这个私盐贩子集团的途径培养了自己的第一批军事、情报和经济方面的人才。
  军事方面以苏勇、苏海生、苏绝等人为主。
  情报方面以苏隐和苏长生等人为主。
  经济方面则是一批集团里搞财政的老人,人数很多,也不都是本姓人,不少都是从苏定光时期就一直为苏家办事的。
  苏定光去世以后,苏咏霖执掌整个私盐贩子集团。
  他清洗被孙元起诱惑的叛徒之后,扩大了核心团队的范围,把苏定光时期和苏胜仁手下的那些忠心耿耿的人全部纳入自己的核心团队,建立了新的统治集团,然后开始用教育收拢人心。
  他让自己教出来的第一批亲信们和他一起去给这些“新人”上课。
  教他们读书认字,办业余识字班,识字多的有奖励识字少的要惩罚等等。
  这一批受到教育的人有三百一十七人,而他们很快也都成了识字的人。
  整个苏氏私盐集团除了核心团队三百一十七人之外,还有制盐工场的制盐工人与他们的家眷共七百多号人,以及两三千名负责一线贩私盐的外围兼职成员。
  外围兼职成员都是散居各地的平民,并不接受苏咏霖的直接影响。
  除了核心团队之外,苏咏霖能影响到的就还有那七百多号制盐工人和他们的家眷。
  苏咏霖也把他们作为自己重要的起家力量,苏定光去世以后,苏咏霖改变了原本制盐工场里的血汗模式,进行劳动改革。
  每天定时定量工作,给午休,每天给三顿饭,增加工钱和逢年过节的福利,自己经常登岛亲自发福利,与民同乐,彰显仁德。
  不仅如此,苏咏霖还学着官府,每十天给工人一天休息。
  甚至准许他们轮流离开海岛到定海县逛街消遣——当然要有核心团队成员的跟随。
  等识字的人多了,苏咏霖还在工场里开设识字班,利用每天午休之后的一个时辰教工人们和他们的家眷、孩子认字,甚至还自己充当老师教他们认字。
  工人们不理解原因不要紧,公布奖惩条例。
  认字多的给赏,认字少的要惩罚,奖励非常丰厚,有钱,有假期,有肉蛋水果之类的福利。
  惩罚也很让人郁闷,一般就是减少假日,加班之类的。
  于是工人们争先恐后的学习认字,一点也不落下。
  还有些工人把字写在纸上贴在自己的工作台前,一边制盐一边认字,还要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一起认字,非常努力。
  两年的功夫,花了不少钱买纸,扫盲行动在苏家私盐集团的核心团队和制盐工场内成功完成,这世界上多出了一千多个能读会写的人。
  认字之后就是讲课。
  苏咏霖做老师,把工场工人和核心团队成员编在一起,主要给他们讲南北宋之交的那一段历史。
  他着重讲徽钦二帝和他们的妻女被侮辱的事情,潜移默化间激发他们对赵构的鄙视和痛恨。
  接着又从他们各自的卑微凄惨出身着手,带他们回忆曾经的卑微和凄惨,饭吃不饱盐吃不到,饿得浑身乏力头重脚轻的过往。
  包括核心团队在内,还有工人们,跟着苏家贩私盐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苦出身。
  只是现在干的活儿不一样,有的刀口舔血,有的只是制盐,但是出身差不多,都是给逼的没办法,为了活命加入了苏氏私盐集团。
  所以说这些事情特别有效果。
  苏咏霖就从这里入手,讲述他们的凄苦,接着跳跃到苏家对他们的帮助——带他们走上这条虽然危险却能吃饱饭拿到钱过上好日子的道路,让他们知恩。
  并且带他们着重学习南宋政府对私盐贩子们的处置规定,让他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稍有不慎,就是死,营造他们的危机感。
  知道恩德,有了危机感,就更容易和苏咏霖站在同样的角度看问题。
  这个时候,苏咏霖再发表一番演说。
  主要讲述自己为了让大家活命从而面对南宋官府的压迫下委曲求全的事情,讲述自己如何卑微的在孙元起的淫威下跪舔以求生存的故事,由此引发大家的共情。
  很多人都是头一次知道看似光鲜亮丽的苏咏霖居然也要干这样的事情。
  他也要在官老爷面前下跪求情送礼哀求以获取他们的一点点帮助。
  苏咏霖添油加醋的讲述自己的苦楚,讲述自己舍弃尊严的事情,绘声绘色,把一些心肠比较软的人的眼泪都给说下来了。
  当然他自己也不会吝啬滴下宝贵的男儿泪。
  他捶着自己的胸口,声泪俱下。
  “我知道一开始你们很多人觉得我是为了挣钱才这样做的,但是如果我是为了挣钱,为什么我要教你们读书识字呢?原因很简单,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是升斗小民,我不比你们高贵。
  你们看我光鲜亮丽,看我锦衣玉食,觉得我的日子过得很舒坦,但是我在那些官员面前,我……我就是一条跪着爬的狗!知道吗?我就是狗!有些时候我连狗都不如!
  我祖父还活着的时候,我曾经是官宦子弟,曾经很优越,可是祖父去世之后,我几乎失去了一切,我忍着泪,跪在孙元起那狗贼面前乞求他的施舍,这才保住了祖业。
  所以我知道你们的苦,我知道你们的痛,我给你们工钱,给你们假期,给你们各种好吃的东西,因为我理解你们,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就算日子苦,至少,还能有点值得开心的事情,不是吗?”
  苏咏霖通过多次的演讲成功在核心团队和制盐工人的群体之中凝聚人心。
  他成功塑造了一个为了祖业和他们这群苦命人而甘愿牺牲尊严的伟大形象——当然实际上也差不多,只是他的目标更远大一些。
  他这样做,成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核心团队和制盐工人们忠诚于他,效命于他,完成了私盐集团内的“中央集权”。
  但是苏咏霖要的从来不是一个海贼王团队。
  他不打算把贩售私盐这种事情干到天荒地老,他需要的是一个造反团队,一个愿意跟着他去把整个天下闹得天翻地覆的造反团队。
  造反团队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目标。
  他也不隐瞒,就提出来了。
  他要脱离南宋,北上金国造反,最终目标是驱逐金人夺回中原,拥有实力,然后再掉过头来拯救南宋那些吃不起盐的穷苦百姓。
  一开始不少人都觉得苏咏霖有问题。
  贩私盐和造反并不矛盾。
  南宋私盐贩子造反的多了,明目张胆自立山头和官府作对的也不少,每年都能听到造反的消息,不差他苏咏霖一个。
  但是你在南宋贩私盐,却跑去金国造反,再调过头来回南宋,这是什么路子?
  而且为什么一定要造反呢?
  咱们自己贩私盐自己有盐吃不就可以了?
  现在的日子不是挺好的?
  有吃有喝有穿有钱,还有假期,这么好的日子为什么要造反呢?
  别人与咱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身上特有的短视与小富即安的想法一览无遗,这是扫盲无法解决的,需要进一步的教育。
  于是苏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