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38章

启明1158-第38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唯一犯错的那个。”
  苏咏霖倒了一杯水递给辛弃疾。
  “光复军人数多了起来,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端,这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加剧烈的争端。”
  辛弃疾有些迟疑的接过了苏咏霖手里的水杯。
  “苏帅的意思是?”
  “我尽力从中斡旋,也只是让大统领和孙统制明面上恢复友善,各退一步,但两人之间的嫌隙已然埋下,要不了多久,利益之争还是会让两人针锋相对,除非他们当中的谁愿意退让。”
  苏咏霖一脸无奈的叹了口气:“眼下金贼才是最大的敌人,所以大统领和孙统制尚且能够顾及到金贼的威胁,携手对敌,若有朝一日我军大胜金贼正规军,占据整个山东乃至于大名府,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眼下军将心中都清楚,他们没有和正兵交手,打败的只是一些杂牌军,所以心中对金贼依然有十足戒备,可万一真的打赢了,创下了一些巨大的功勋和成果,内部之争一定会随之爆发。”
  辛弃疾眼中的苏咏霖满脸忧虑。
  “不管光复军是否真的可以击溃金贼主力,我都不愿看到曾经的战友刀剑相向,可若当真有那么一日,我又该如何决断呢?”
  辛弃疾明白,作为光复军三巨头之一,苏咏霖是最注重调和的那个人。
  面对两个权力欲望膨胀的盟友,尤其其中一人还是光复军大统领,这种争端将会让苏咏霖的处境非常尴尬。
  一念至此,辛弃疾忍不住的开口了。
  “既然如此,苏帅何不早做打算,与宋国做一番联络呢?既然争端一定会爆发,苏帅更应该早做准备,准备退路,不能听之任之,当做没有发生过,光复军并不是可以成事的模样。”
  苏咏霖闻言,用极为认真的眼神注视着辛弃疾年轻的面庞。
  “我宁愿相信光复军最终可以直捣黄龙彻底剿灭金贼,也不相信宋国真的想要光复中原,幼安,我不信任宋国,我宁可战死在中原!被金贼五马分尸!也绝不南下归宋!归宋之事,不必再提!”
  苏咏霖的话彻底引爆了辛弃疾心中的疑惑。
  苏咏霖究竟是为什么如此不信任宋国呢?
  因为岳将军的事情和他的祖父所经历的一切?
  隐约间,辛弃疾感觉问题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
  苏咏霖如此反感宋国,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但是此时此刻,辛弃疾并未急着询问。
  苏咏霖安稳的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筹备离开益都回到济南的事情。
  但是赵开山似乎并不打算让他安安稳稳的离开。
  赵开山做了一件大事。
  苏咏霖刚吃过早饭没一会儿,赵开山就喊他去开会,说是军事会议。
  等苏咏霖抵达的时候,看到光复军的主要将领们都到齐了,会议上,赵开山貌似很平常地说要完善光复军的组织架构。
  他认为光复军今非昔比,需要做一些改变。
  对于大统领小统领之类颇有“土味”的称呼就应该废止不用。
  光复军要走向正规化,就应该有更加明确、正规的称谓,然后赵开山拿出了自己连夜爆肝制定出来的一些很有正规感觉的称谓。
  比如赵开山自己依然自称山东大总管,但是在光复军的领导名称上做了改变。
  不知道是不是自创的,他自称光复军的领帅。
  他要所有光复军将士从此以后称呼他为领帅,这个称谓只有他一个人拥有。
  然后他给自己“麾下”两个主要将领苏咏霖、孙子义分别授予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的称号。
  苏咏霖为骠骑将军。
  孙子义为车骑将军。
  这两个将军号是非常古老尊贵的将军号,都是来自于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中脱颖而出的杰出将领的称号。
  现在交给苏咏霖和孙子义,很显然是对他们的功劳的肯定。
  如果这件事情仅限于此,赵开山就宣布结束,那么苏咏霖和孙子义都能够把这件事情定义为赵开山做出的妥协性退让。
  但是很可惜,这并不是妥协性的退让。
  因为赵开山接着又封了一大票将军,把苏咏霖和孙子义部下的一些立下战功的地主乡绅出身的将领们也封了将军。
  基本上都是武字打头的将军和与武字有关的将军,什么武德将军,武信将军,武义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等等。
  苏咏霖和孙子义的执掌没什么改变,还是各自统领各自目前的手下军队,其他部下们也没什么改变,还是各自带着各自原本的势力。
  只是大家都有了将军的称号,都做将军了。
  苏咏霖是将军,孙子义也是将军,他们的部下也是将军。职位有高下,但是部下们的称呼都是将军。
  唯一的不同就是赵开山自己本身担任的领帅之职,是帅。
  而光复军这一支军队里唯有赵开山这一个帅,其他人都是将军。
  这样一来,整个光复军的指挥层就被分成了两级。
  赵开山这位领帅,和赵开山以外的将军。
  赵开山的地位就这样被人为划分为了全军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从前三巨头的模式完全不同了。
  尽管现在更多地是象征意义,但是只要赵开山继续立下功勋打胜仗,这个象征意义迟早会变的实际。
  能做将军当然是好事,除了苏咏霖和孙子义之外,其他能做将军的人都是意外之喜。
  要说不满,估计最不满的人就是孙子义了。
  苏咏霖看向孙子义。
  果然,孙子义的脸色不好。


第76章 败者
  孙子义显然没有因为得封车骑将军而感到喜悦。
  但是喜悦的人绝对是更多的。
  这惠而不费之法,赵开山用的极好,一下子就笼络了人心,即使是苏咏霖的部下们,怕也是有了一批对赵开山印象很好的将领。
  更重要的是,苏咏霖和孙子义谁都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否则就要失人心,部下们就会不愉快。
  好家伙,这个手段可以啊。
  苏咏霖忽然感觉有些时候也不能小瞧这帮喜欢窝里斗的家伙,他们大本事没有,阴谋算计的小聪明还是有的。
  赵开山顺利完成了这一套惠而不费的高级操作,然后宣布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计划。
  根据眼下的情况,赵开山定下了非常“远大”的目标。
  他提出,眼下光复军的声势大大增强,正是需要大发展的时候,所以他决定这一次光复军也是三路齐出。
  但是三路齐出的方向比较奇怪。
  苏咏霖和孙子义都被安排向北,而赵开山则负责向西、向南。
  具体的安排是苏咏霖向西北出击,取德州、博州、恩州,然后北上河北,发动河北豪强参与造反。
  孙子义则直接兵出河北,攻打沧州、景州一带,也发动河北本地豪强参与造反。
  两人的职责都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发动河北豪强参与造反大业,至于能打多少,并不重要。
  “山东西路和大名府路在这段时间都有大量本地豪杰起兵反抗金贼,他们迫切的渴望光复军大军前往支援,同时当地金贼势力庞大,所以本帅当仁不让需要扛起这一职责。”
  赵开山“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这一“重要职责”,并且表示要一举攻略掉山东西路外加大名府路,目标定的很高。
  这让苏咏霖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赵开山这一波显得吃相就不是那么的好看。
  让他们两人在北边做屏障,而他自己就可以在南边相对安全的地方攻城略地,扩充势力,一举成为光复军真正意义上的“领帅”。
  北边的金兵显然比西边的金兵更多,更难对付。
  嗯,一夜过去,赵开山办事的水准有了肉眼可见巨大长进,这让苏咏霖越发的感觉到他应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肯定有人帮他。
  谁呢?
  联想到赵开山给自己的亲戚、亲信大封将军,赵氏一门七人封将军,亲信四人封将军,他顿时明白了。
  赵开山这是要搞赵家军。
  搞赵家军的同时还要把自己和孙子义的身份普通化,而不是进一步拔高。
  他在尝试把自己和孙子义边缘化,使得自己和孙子义再也没有威胁他“领帅”身份的可能。
  只是不知道赵开山能否应付独揽大权之后的局面,能否一肩扛起金军的巨大威胁。
  以及赵开山能否面对孙子义的不满和可能到来的最终决裂。
  光复军的分裂至此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就算不是现在,估计也会在并不久远的未来。
  这似乎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为双方都有各自无法退让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不存在谁退一步,只有你死我活。
  苏咏霖并不希望光复军太早的分裂。
  然而孙子义没有想那么多,他当场提出了质疑。
  “我部辖区在登莱一带,若要往北,难不成大统领……哦,领帅!领帅想要我部大造战船,跨海出击?”
  孙子义一脸嘲讽地看着赵开山。
  赵开山仿佛就等着孙子义来这样一问似的,哈哈一笑。
  “是啊,我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有一个想法,想问问子义的意见。”
  “想法?”
  孙子义眉头一皱。
  “对,我知子义素来忠勇,深恨金贼,发誓与金贼不死不休,所以我想着,让子义所部移驻益都府、滨州和棣州,以此三州府为防区和后方,北伐河北,子义以为如何啊?”
  赵开山带着一脸胜券在握的笑容看着孙子义。
  孙子义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赵开山这是在搞他。
  “赵领帅,你是认真的?”
  “军国大事怎么可能有戏言?当然,子义也立了大功,所以我打算正式封子义为益都府、滨州和棣州之总管,三州总管,子义以为如何?”
  赵开山仿佛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就跟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一样。
  他的意思孙子义听出来了。
  想用益都府、滨州和棣州换取他所攻克的三州,三州换三州,还当了总管,看起来并不吃亏。
  可是,这不就等于要孙子义去当他赵开山的屏障吗?
  金军要进攻,大概率从北方来,铁骑直接南下山东,只要不发水灾,一路畅通无阻。
  他就要脸接金军铁骑的铁蹄了。
  虽然说这也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被赵开山直接恶意满满地安排,实在是不爽。
  见孙子义不说话,赵开山便接着笑道:“子义兄弟之前提出的不满,我回去之后想了想,觉得的确不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我作为光复军领帅,又怎么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做出不正确的事情呢?所以我思来想去,有了想法,希望子义可以接受我的歉意,我们今后在公事上是领帅和将军,私下里,过去的情谊还在。”
  赵开山满脸诚恳地看着孙子义。
  好像那个豪爽的汉子还在似的。
  可孙子义怎么又会相信呢?
  他不出意外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赵开山!”
  “领帅之名怎是你可以直呼?”
  赵开山脸色一沉,还没说话,赵祥便站了出来。
  紧接着赵开河也站了出来。
  “孙总管,有些话不该说的就不要说!你该清楚自己的身份!”
  其余赵氏族人们也凶狠的盯着孙子义。
  孙子义气急反笑。
  “身份?这才多大一会儿?就跟我提身份?就算提身份,你们又算什么东西?我领兵征战攻克三州,战果累累,你们有什么功劳,敢这样对我说话?”
  孙子义怒斥赵祥和赵开河,这两人脸色难看,倒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孙子义,因为严格来说,赵祥就没有战功,赵开河的战功也比较少。
  见两人无言以对,孙子义冷笑着看向赵开山。
  “古人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赵领帅!我问你,飞鸟尽了吗?狡兔死了吗?!金国皇帝暴毙了吗?!”
  说到后面,孙子义已然是咬牙切齿。
  “子义,你不要误会,我只是划定各军驻地,规范光复军的军规、军制,确立体统,不是为了别的事情,光复军若要反金,自身肯定要有所改变。”
  赵开山不高兴,强忍心中怒火,努力摆出一副大气量的模样,给孙子义解释。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驻地的事情,你让我和雨亭北上,你自己西去?山东西路烽火连天,大名府路危在旦夕,你去捡现成的,让我和雨亭在北边帮你挡着金贼?你好算盘啊!”
  孙子义咬牙切齿,额头青筋暴起,显然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别的都不说了,滨海三州是我攻取的,你说换就换?这是你能做得了主的吗?”
  孙子义这样一说,赵开山忽然不生气了。
  他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孙子义,忽然笑了。
  “我乃山东大总管,无论山东东路还是山东西路,都是我总管,我怎么就做不了主?”
  “真的吗?”
  “当然。”
  赵开山和孙子义互相对视,两人之间的氛围变得相当险恶,一时间,竟然有了剑拔弩张的势头。
  但是这种氛围很快就结束了。
  因为赵开山宣布了三个任命。
  “对了,子义,忘了和你说,我还有三个任命没有公布,我将以山东大总管的名义,任李奇为登州总管,张延为莱州总管,朱朝海为宁海州总管。”
  孙子义愣住了。
  苏咏霖也有那么一瞬间的惊讶,然后则是恍然大悟。
  好家伙,难怪赵开山有底气干这种事情,原来是有后手啊。
  孙子义愣过之后,不可思议的转过头看向了坐在他身后的那一群人当中的某几个。
  然后那三人果断地站了起来,不需要孙子义喊他们。
  “李奇领命!”
  “张延领命!”
  “朱朝海领命!”
  这三人,是滨海三州本地相当有名望和实力的本地人,属于地头蛇那一类的。
  孙子义可以顺利击溃三州金兵占据当地,少不了这三个人的帮助,所以他也是许诺给他们相当丰厚的赏赐和利益,并且答应维护他们的利益。
  但是孙子义忘记了或者说没有注意到,他们之间除了利益,并没有别的纽带。
  用利益换来的遵从,一定会被更大的利益所覆盖,继而引发背叛。
  赵开山的名义更高,权限更大,给了他们孙子义不能给的东西,所以他们当然会选择更大的利益。
  不知为何,这一幕忽然让苏咏霖想到了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
  他花钱买通地方土司借道通行,但是地方土司随后被骆秉章用更高的价钱买通,反手就把石达开出卖了,断了他的退路。
  最终石达开于大渡河兵败身死。
  孙子义终于意识到局势有了变化,他被卖了。
  刚刚成型的一点小势力,不过一个晚上就被赵开山瓦解了。
  而他甚至没有注意到。
  于是他毫无疑问就成为了那个败者。


第77章 苏咏霖泪洒会场
  很显然,对于政治斗争这种事情,大家都没有经历过。
  因为在座的诸位并没有谁曾经是一个政治人物,大家在金国都是被金国的政治人物所压迫的。
  不过现在,大家初步挣脱了身上的枷锁,所以,都可以算作是政治人物了。
  既然是政治人物,当然会有政治斗争,只是有些人及时反应过来,开始玩弄政治,而有些人没有反应过来。
  孙子义显然就没有反应过来。
  他还觉得斗争只是军事斗争,并不存在其他的斗争,可事实上,政治斗争已经在光复军内部展开了。
  他不知道作为自己的部下的那三人是何时与赵开山勾搭上的。
  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