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33章

启明1158-第33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不重要。
  趁着这个机会,苏咏霖清理了一下自己所控制的区域内复杂的局势。
  苏咏霖所指挥的西路军目前控制着济南府、泰安州和淄州三地,投效西路军的地主乡绅武装和其余各类武装总人数达到了三万人以上。
  但是他没有把这些武装部队编入胜捷军。
  这些军队都是地主乡绅们拉起来的军队,军队组成基本上都是佃户,还有少量市井之徒,未经训练,不堪一用,且都有私兵或者雇佣军的性质,编入胜捷军只是在给自己添堵。
  胜捷军是绝对不能更改属性的,必须是【农民的军队】。
  于是苏咏霖决定让他们单独成军,归属光复军旗下的西路军编制而不是胜捷军编制。
  苏咏霖选择根据实际需要,简单粗暴的任命那些之前已经被他任命为县令的地方乡绅领袖出任一军之将。
  至于军号也就象征性的向赵开山汇报一下,直接就给了,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赵开山之前也是那么做的。
  比如章丘县令秦远志被任命为武德军统制官。
  济阳县令马厚德被任命为武进军统制官。
  长清县令姚文渊被任命为武清军统制官。
  等等等等。
  等于给这些本地豪强们又加了一个码,把地方军政大权一把交付给他们,以此换取他们在军事上的服从和政治上的支持。
  这一套操作之后,地方豪强们就正式被纳入光复军下辖西路军的指挥序列里,与光复军深度绑定,想要脱离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这一点在济南府还有淄州都是一样的。
  至于泰安州,因为进军的时候地主乡绅们并未起兵响应,而是胜捷军击溃当地金军之后他们才响应,所以并未得到什么奖励。
  苏咏霖让苏海生、苏绝和韩景珪三人分兵掌管泰安州的三个县,掌握主要力量,地主乡绅们则是维持现状。
  战后的利益分割基本上是面面俱到,满足了绝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苏咏霖的这一安排得到了很多称赞,很得“人心”。
  三州的军事力量因此都服从苏咏霖的指挥。
  各地地主乡绅纷纷表态听从苏咏霖的号令,将跟随他一起反金。
  这种话听听就好,苏咏霖压根儿也没有指望他们究竟能出多少力,真正能依靠的还是苏咏霖自己的胜捷军和接受胜捷军领导的农会。
  胜捷军需要扩军。
  在泰安州是在扩军,在济南府也要扩军。
  苏咏霖在济南府下令募兵,招募身强体壮的士兵以个人身份进入胜捷军,编入张越景指挥的玄武营,也挑选身体素质极佳的新兵直接编入自己的亲兵卫队。
  这并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在很多人眼里,军队也是要有嫡系和非嫡系之分,胜捷军显然就是苏咏霖的嫡系军队。
  所以征战一路所得到的大量武器装备,苏咏霖也基本上全部装备给了胜捷军,其余各军也没什么异议。
  包括之前紧缺的铠甲和神臂弓,这两样战场利器被苏咏霖大量获得,装备给两千三百名胜捷军士兵已经是绰绰有余。
  泰安州方面也传来消息,说募兵正在稳步推进。
  大量农户在得到土地之后踊跃参军,现在留在泰安州的三个营的兵力都已经上千,人数还在进一步的上涨之中。
  泰安州方面一共解放了六十七个村落,加上自耕农户口,总共有一万五千一百三十一户农民被纳入胜捷军的控制之下,胜捷军的基本盘进一步扩大。
  加上沂州的六千多户,眼下苏咏霖直接控制的人口已经达到两万余户。
  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他的行动已经使得约十万人口在他的治理之下,接受他的领导和组织。
  这个消息是苏咏霖最想听到的消息。
  这一波他打算把胜捷军扩军到五千六千的规模,然后来一段时间的大整训,为下一波更大规模的扩军做准备。
  有经验的老兵和新兵的比例不能太大,太大的话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其他军队苏咏霖不管,但是胜捷军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节制。
  辛弃疾在苏咏霖打算任命他也做一军统制官的时候表示拒绝。
  他希望可以在苏咏霖的身边办事,这比做一军统制官更有意义。
  他自己散尽家财拉起来的一千多义军他也不要了,任由这一千多质量不错的义军被苏咏霖打散编入胜捷军,他自己则在苏咏霖身边做了一个军事参赞。
  时间进入到六月,越来越多的消息汇总到苏咏霖这边。
  他十分欣喜的发现就算光复军主力没有正式攻打山东西路,山东西路很多地区也已经遍地都是光复军了。
  原因很简单,山东西路的地主乡绅们听闻光复军在山东东路的造反大业,已经深受鼓舞,纷纷行动起来,并且单方面宣布加入光复军,和赵开山一起战斗。
  十几年承平之下的恶果已经充分地被金人品尝到了。
  加上赵开山不讲武德地捣毁了益都统军司,打碎了山东金军的统一指挥可能,使得山东各地金军不能统一步调行动,只能各自为战。
  各自为战的下场当然是被在这一地区内占据绝对优势的汉人地主武装驱逐、剿杀。
  金廷在山东的统治在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已经摇摇欲坠,濒临崩溃,其在中原的统治根基之脆弱一览无遗。
  这个消息一旦广泛传播出去,不用半年时间,便会激起更多心怀不满的人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天下大势正在发生剧烈的转变。
  没过几天,六月初六,苏咏霖正在安排胜捷军新兵训练,忽然接到了赵开山的命令,叫苏咏霖带着西路军的一些主要将领前往益都府开会。
  的确,光复军的规模正在急速扩张,这个时候开个会理顺大家的关系和驻地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听着山东西路发生的事情,苏咏霖感觉赵开山可能有了进一步进取山东西路的想法。
  金廷的反应是真的很慢,虽然终究会反应过来,可眼下这个时机要是不抓住,一定会后悔的。
  苏咏霖已经下令让苏长生北上河北地区探听金廷动向的消息,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所得,可是他真的很想知道眼下远在中都的完颜亮是不是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
  他如果知道了这件事情,会做什么打算呢?


第66章 极强的求生欲
  其实完颜亮知道山东出现叛乱事件的时间并不晚。
  在苏咏霖占据济南府之后,也就是五月中下旬左右,他就知道了山东有人造反的事情。
  消息是益都统军司按照常规操作给枢密院送的消息,再由枢密院转呈,让皇帝知道山东地界上不平静,有人阴谋作乱。
  这个消息就是益都统军司最早分析出来的山东乱局。
  尽管苏隐和苏长生使用情报战混淆视线,但是术虎思济已经意识到山东真的有乱军。
  只是乱军在什么地方他还不知道,于是到处派人查。
  有人回来得早,有人干脆没回来,查了一圈,术虎思济确定叛乱在南边几个州,沂州莒州一带,于是将此事上报。
  但是还没来得及进一步行动,光复军就兵贵神速的主动打过去了,他也就随之逃跑了。
  于是完颜亮也就知道沂州和莒州一带有贼人作乱。
  这对于完颜亮和金国朝廷来说实在不能算是大事。
  原因很简单。
  山东之地造反的次数实在是有点多。
  自从他登基以来,因为南迁猛安谋克户的关系,涉及到土地问题,山东与河北之地大大小小的叛乱消息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但是这些作乱往往规模很小,转瞬就被平息,根本不足为虑。
  括地政策在地方执行的乱局他并非不知道,但是他无暇管顾那些官员的不正当手法,他私下里甚至觉得多死点人也好,至少可以给他腾出更多的土地安置女真人,不至于到处和汉人抢土地闹得矛盾多多。
  所以这一次感觉也是一样的。
  完颜亮没当回事,就指示枢密院稍微关注一下,等山东的乱局平定之后再派人跟他讲一声就好。
  他作为皇帝日理万机,尤其是铲除掉大量宗室权贵之后,他的权力前所未有的集中,所以他有很多事情要做。
  尤其是为南下讨伐南宋做准备。
  枢密副使徒单贞主要负责此事,但是他也没有太多的在意。
  念及益都兵马都总管兼益都府尹徒单京是他的族人,所以随便派了一个小官南下询问此事,看看情况是不是已经解决了。
  要是解决了,也好顺便报个喜,讨份功劳。
  徒单京是他推荐给完颜亮的,也是因为他受到宠幸,完颜亮才给了徒单京一个机会,让他作为一路军政长官历练一番。
  自己推荐的人立下功劳,自己脸上也有光不是?
  五月底,徒单贞派遣的小官作为朝廷使者抵达河北,在河北与山东交界处的无棣遇到了仓皇北逃的术虎思济、徒单京和一众大小随从官员,不由得愣住了。
  术虎思济和徒单京眼看着朝廷使者来了,想起完颜亮干掉他那么多亲眷都毫不手软的凶残性格,顿时感觉大事不好。
  两人逃跑的时候不是一起逃跑的,但是最后却汇聚在无棣县,可谓殊途同归。
  眼下,又要一起面临杀身之祸。
  于是两人大眼瞪小眼,十分慌乱。
  “要是山东贼乱事大的事情被皇帝知道,我必死无疑,没死在反贼手上,倒要死在皇帝手上,这种事情怎么能做?”
  “的确不能这样认栽,要是就这样回去,肯定要死,咱们必须要做点什么!至少要把性命保住!”
  两人商量着要做点什么的时候,徒单京的亲信、益都府兵马副总管夹谷阿速向他提出建议。
  “山东反贼势大不假,但是终究只是一群刚刚起事的反贼,又能有多大能耐?不过是趁我等不备偷袭得手,真要我等调集兵马面对面决胜负,贼军必然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这话虽然不知真假,但是听起来还是蛮有气势的。
  反正他们顿时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放弃抵抗仓皇逃跑的,也忘记了他们是怎么样被光复军一路追击从益都府撵到滨州再撵到无棣县的。
  他们突然就感觉自己又行了,之前的一切只是不小心。
  于是术虎思济询问徒单京。
  “你有什么看法?”
  “眼下益都府和滨州虽然被强占,但是偌大一个山东,难道没有可以一用的兵马吗?除了山东东路,还有山东西路,还有大名府路,统军使执掌三路兵马,为何不能反击?”
  徒单京寻思着自己失职,一旦被问责必然大事不妙,唯一的自救方法就是收复失地将功补过。
  于是他竭力撺掇术虎思济调动其余各路兵马发动反击,帮着收复山东东路的失地。
  徒单京只是管着山东东路的射粮军等杂役部队和签军,眼下属于光杆司令,除了少数亲卫部队之外,并无法调动军队使用。
  山东西路和大名府路的军队也不会听他的。
  而术虎思济却可以调动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和大名府路三路的猛安谋克兵马,所以眼下术虎思济是大家最后的指望。
  大家眼下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这一点术虎思济也明白,所以他答应了这个计划。
  嗯,计划可以算是定下了,但是眼下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反贼到底是多大规模?
  从他们攻克了益都府又追击到滨州的情况来看,人数绝对不会很少,五千人以上怕是有,而且之前术虎思济的判断也不会有错,贼人最早在沂州和莒州一带发动叛乱。
  所以眼下包括益都府和滨州在内,小半个山东东路怕是情况不妙,若不尽快发起反击,一旦贼军做大,则大事不好。
  术虎思济分析了眼下的局面,徒单京和夹谷阿速两人也神色凝重。
  然后他们以共同的极强的求生欲为根基,达成了共识。
  总之,最主要的问题是,绝对不能让皇帝感觉山东的事情闹得很大,一定要让皇帝觉得只是小事而已,他们地方上就可以搞定,不需要皇帝花费太大的心思。
  这样,他们就能从容调兵遣将解决山东反贼,而不至于什么都没做就被皇帝砍了脑袋。
  以完颜亮的性格,一旦知道他们不敌叛贼还逃出了辖区,他们估计就可以准备到下面会和熙宗皇帝与一大群被完颜亮干掉的宗室亲贵了。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贿赂收买加忽悠,让朝廷特使变成自己人,先把这关过了再说,其他的之后再谈也不迟。
  “那就这样决定了?”
  术虎思济看着徒单京和夹谷阿速。
  两人一起点头。
  “就这样吧,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谈,反正绝对不能让陛下觉得山东的问题很大,否则咱们几个脑袋不保。”
  共识就此达成。
  然后三人凑了些钱,由徒单京出面,找到朝廷使者,握着他的手与他“深谈”。


第67章 徒单京的本领很强
  朝廷使者刘琰并不是傻子,也不是二愣子。
  见这个势头,他知道情况不妙,心里又是担忧又是害怕。
  一箱子金银财物摆在面前,贿赂的用意不言而喻。
  堂堂一路最高军政长官怎么会用这样的钱财数目来贿赂自己?
  自己只是一个使者,本身官职低微,还是汉人,先天不足,在这些女真地方大员面前其实不值一提。
  而眼下益都府都已经沦陷了,他们都跑到河北来了,还要拿钱贿赂自己,看来这问题不是一般二般的大啊。
  这钱拿着这没问题吗?
  不会烫手吗?
  回去之后万一出事,自己不会被连累吗?
  他总感觉有把刀,刀尖向下,悬在自己脑门上,只要稍有风吹草动,系着刀的绳子就会断裂,扑哧一下,自己就会当场去世。
  于是他怀着忐忑不安又害怕的心情询问道:“徒单府尹,问题真的不大吗?”
  看着刘琰又惊又怕的表情,徒单京连忙开口。
  “当真不是什么大问题,若是大问题,我早就死了,怎么会活着?丧师失地,我一定自裁,怎么还会活在这里呢?事实只是一群蟊贼胆大包天突袭了益都府咱们的驻地。
  贼人非常胆大,咱们猝不及防,给他们得手了,我都来不及调动军队反击,就被亲兵保护着撤退到这里,这实在是奇耻大辱,我都已经准备反攻回去了,真的。”
  刘琰眯起了眼睛,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徒单京。
  “反攻?”
  “反攻!”
  徒单京坚决地点了点头:“我和统军使术虎思济正在积极联络山东的部下,正准备组织部下们集合在一起,以大军反攻回去,一举平定这帮胆大包天的蟊贼!把他们的脑袋全部砍下来!我们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当真?”
  “当真!”
  “反贼数量几何?”
  “约三千,只在益都府一带活动,规模不大,已经被我们控制了局势,只要我们发起反击,叛乱立刻就会平定。”
  徒单京很熟练地睁着眼睛说瞎话,一点也没有生涩之感。
  当官嘛,这种事情是常规操作,根本不足为奇,比他做得更过分的人比比皆是,反正皇帝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
  “当真?”
  刘琰还是有些疑惑,感觉徒单京在睁着眼睛说瞎话,甚至想着要不要自己也南下看看情况。
  “当然是真的,只是吧……”
  徒单京左右看了看,见没人,便靠近使者,低声道:“陛下是什么性子,天使也知道,一点小事就能让陛下暴怒,然后我等性命不保,这件事情的确是我等失职,但是也不至于就这样丢了性命啊。”
  刘琰想了想,觉得也有点道理。
  皇帝的确喜欢杀人,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