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263章

启明1158-第263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感觉这家伙有占便宜的嫌疑,但是赵作良也没有多说什么。
  对于这些宋臣来说,金国的覆灭的确是一件好事,虽然做出这件好事情的并不是他们自己。
  话说到这里,虞允文向赵作良提出了一个自己想问的问题。
  “领帅阁下,光复军到底是怎么打败金军的?金军兵多将广,还有骑兵优势,河北山东地势平坦,光复军初起未经训练,肯定不会有大量骑兵,若是如此,光复军又是如何战胜金军的?”


第519章 难道能拦住我南下灭宋之路吗?
  赵作良看了看虞允文,看出了他眼中强烈的求知欲。
  这大概是南宋官僚们普遍的疑惑吧?
  赵作良如此想到。
  “真要说起来,我知道的未必比你们多,我虽然是领帅,但是对付金贼大军的事情,主要是我们光复军的苏大将军负责,这个问题,若是将来有机会见到苏大将军,你可以亲自问他。”
  虞允文眼睛一亮,忙问道:“我能见到苏大将军吗?”
  “现在估计是不行的,他正在燕云指挥战事,不方便接见贵使,我们也不敢让贵使前往燕云战地,以免遇到危险。”
  赵作良抚着胡须笑道:“也不怕阁下嘲笑,论起打仗,我是不太擅长,所幸有他,对了,他也是我的贤婿,多亏他一力承担军事,他是真的用兵如神,金国君臣在他面前不堪一击。
  自从和金贼交战以来,我就没听说他打过败仗,最危险的时候,他甚至要用不到三万人的兵力面对金国两万铁骑,他居然还打赢了,哎呀!光复军能获胜,九成功劳属于他!”
  听着赵作良毫不吝啬的夸赞,虞允文就知道临安拿到的情报不假。
  赵作良的确是名义上的领帅,苏咏霖才是光复军真正的主人翁,赵作良的上位也是苏咏霖推动的,说不定只是为了方便治理,所以才把姓赵的老丈人推上来顶包。
  虽然这位老丈人担任领帅的职位,但是光复军的实权依然掌握在苏咏霖手里,真的想要谈出点什么结果,需要直接和苏咏霖谈,而不是和赵作良谈。
  “那么在下要何时才能一睹苏将军的风采呢?”
  虞允文委婉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赵作良一脸为难。
  “这……还真不方便,燕云战事尚未平息,若要贤婿南下,无论如何也要等燕云战事结束之后才行,贵使应该可以理解吧?”
  “这样……倒也是如此。”
  虞允文就算自己敢,光复军方面也不会让他深入战地,而燕云战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作为试探性的破冰之旅,虞允文感觉自己这次出使也差不多到头了。
  而且张浚交给他的三个任务也基本上都完成了。
  完成这三个任务之后,虞允文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他这个级别的官员可以插手的了。
  接下来几日,虞允文在赵作良的安排下,在临沂城内度过了还算舒适的几天,赵作良把之前没有好好招待的份都给补齐了,还带着虞允文出城踏青,算是结下了善缘。
  接着虞允文就打道回府,回去汇报消息了。
  而赵作良也把这一消息快马加鞭送往燕云,让苏咏霖知道。
  等因为事务繁忙而头昏脑涨的苏咏霖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都是五月末了。
  他一直没时间处理这件事情,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就得知南宋主动派人来接触了,来人名为虞允文,看样子大有空手套白狼之心。
  虞允文?
  这个名字……
  苏咏霖眯起了眼睛,想起了那个南宋的救时名臣。
  该说不说,当年他还是个衣食无忧的大少爷的时候,还真的做过和这些名留青史的大人物们一起畅游宦海的梦,他也为此苦读儒家经典,为了科举做准备,甚至一度厌恶贩私盐的家人。
  他幻想着自己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享受着高官厚禄,抱着美女,喝着美酒,吃着美食,赏着美景,在杭州日复一日的暖风拂面之下,就那么醉死在温柔乡中。
  度过枯燥而又富裕的一生。
  不过这样的梦很快就破碎了,他对于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了兴趣。
  虞允文也好,陆游也好,范成大也好,杨万里也好,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他看来都毫无吸引力。
  他不想要雪月风花,他只想要金戈铁马。
  而他现在也的确做到了,做到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后世名人们在是诗篇中和梦中想要做到的事情。
  他灭了金国了。
  所以这些人对于苏咏霖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再有名气,写诗词再多,难道能拦住我南下灭宋之路吗?
  哼!
  苏咏霖接着看赵作良的信,得知赵作良认为南宋方面可能心怀不轨,除了谈合作谈友好这种传统艺能,甚至可能厚着脸皮来谈一些土地方面的事情。
  南宋搞不好对某些中原地区的土地有想法,甚至对光复军本身也有想法,谈话过程中,总能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苏咏霖冷笑一声,觉得赵构朝廷就是那种典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傻逼朝廷,正常碳基生物干不出来的事情他们都能干出来。
  这种碳基生物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给他点好脸色,他搞不好还敢和你谈归附的事情。
  不过苏咏霖短时间内也没有和南宋正式开战的想法,虚与委蛇最好。
  就说当前,苏咏霖有个很好的转移视线的方法可以撩拨一下南宋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经。
  攻克中都之后,苏咏霖接到了甄别人员的汇报,说从部分金国权贵家中还有内城之中发现了不少自称是宋国皇族的人,觉得很有嫌疑,想问问他该怎么办。
  苏咏霖一愣,想起宋的靖康之耻,这才注意到当初那一大批被掳掠到北方的北宋皇族的确应该还有那么些活在人世间,而他们在金国生育的第二代第三代应该也已经长大了。
  当年没有死掉的北宋皇族和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加起来,估计也是一个挺大的数字,而这些人还的确不属于必须要被杀掉的女真贵族序列。
  该怎么处理呢?
  苏咏霖思来想去,忽然一个想法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不知道赵构见到他的这些多年未见的亲族们之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是高兴,还是羞愧,还是其他的什么感受?
  苏咏霖满怀恶趣味的这样想到。
  于是苏咏霖立刻命令甄别官员把所有自称是宋室后裔的人集中起来记录,让他们互相甄别、证明身份,并且互相交代到底还有没有亲族遗留在中都或者其他的什么地方没有被发现。
  苏咏霖下令之后自然有专人负责此事,而这不甄别不知道,一甄别吓一跳。
  别说那些二代三代们,就算是那些跟着赵佶和赵恒一起被金人俘虏北上的直系亲属都还有相当一部分还活着。
  他们之所以在中都,基本上是因为当年完颜亮为摧毁女真旧贵族而毁掉上京,紧接着就把政治中心迁移到燕云之地。
  而原先被俘获的北宋宗室就生活在上京附近,之后为了就近监视宋宗室,以赵恒为首,所有宋朝宗室都被迁移到了中都。
  时过境迁,北宋宗室死了很多,不过这都无所谓,唯一让苏咏霖觉得有点可惜的是赵桓死了。
  赵桓要是还活着,他能用赵桓做多少文章啊。
  可惜,他死了,四年前就死了。
  过了差不多三十年的俘虏生活,受尽屈辱,最后死在敌人的首都,死法说明不一,还有野史说他是被马践踏而死。
  但是不管怎么讲,要说这中国古代倒霉皇帝排行榜,赵桓无论如何也能排上前三。
  除了赵桓之外,随着甄别工作的进行,苏咏霖拿到了还一份让他感到十分感慨的名单。
  一份徽钦二帝在世直系亲属的名单。
  苏咏霖略微扫了扫,看到了很多让他很感慨的名字,同时他也想到,这一年,距离北宋宗室被掳掠北上……已经三十三年了。
  敌营三十三年,这些人还活着,也不知道他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什么状态。


第520章 苏咏霖还是更期待赵构本人做他的俘虏
  就光复军目前甄别出来的徽钦二帝直系亲属之中,赵佶的直系亲属占绝大多数。
  比如赵佶的妃子,乔贵妃、崔贵妃、两位王婕妤以及才人狄金奴。
  她们都已经四五十岁,尽显老态,且眉宇之间有着化不开的愁。
  接着还有赵佶的儿子,还活着的一共有十个,分别是赵植、赵栩、赵杞、赵棣、赵楃、赵楗、赵棧⒄酝⒄酝缡埂⒄蕴埂
  其中最大的赵植已经五十二岁,而最小的赵铁使也已经有三十岁。
  然后更令人感慨的还有赵佶的女儿们。
  相对于生活清苦但是多少有点保障的儿子们,他的女儿们显然更加凄惨。
  死了的就不说了,算是一了百了,相对而言也更幸运一点。
  活着的还要遭到更加屈辱的对待,今天侍奉这个权贵,明天侍奉那个权贵,动辄打骂,能活到今天实属不易。
  所以赵佶还活着的女儿只有六个,赵串珠、赵珠珠,赵金奴,赵富金,赵金铃,还有全福帝姬赵铃儿。
  其中年龄最大的赵金奴已经六十岁了,而年龄最小的赵铃儿也有三十三岁。
  这些就是赵佶还活着的直系亲属。
  这些儿子和女儿当中并不都是赵佶在被俘之前生育的。
  苏咏霖还听说赵佶在被俘北上的过程之中以及抵达五国城之后居然还生育了六个儿子八个女儿,在感慨他生育能力强大到了世所罕见的同时,也觉得此人当真是无情无义无耻到了极点。
  但凡是有点廉耻之心的人都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心情大搞造人行动,结果他居然充分发挥了“苦中作乐”的“优良品质”!
  你是亡国之君啊!
  亡国之君居然还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连生十四个子女?
  生下来干什么?和你一起做亡国奴?
  苏咏霖顿时感到一阵无语,对赵佶的为人感到深深的震撼,林子大了,真是什么鸟都有。
  而赵桓比其他的父亲就正常多了,活到现在的直系亲属也就少多了。
  虽然他活的时间更长,但是和他的父亲那种“苦中作乐”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他的子嗣稀少,远远不能和他的父亲相比。
  苏咏霖多方证实,确认他一共只有三子一女,三子当中,长子和次子已经死亡,剩下一个三子名为赵训,居然在十几年前成功逃亡不知所踪,也算是离奇到了极点。
  所以苏咏霖除了找到赵桓的十几位在世妃嫔,也就只有一个年已三十九岁的女儿,算是赵桓唯一可以确认的血脉后嗣。
  虽然也已经嫁给金国权贵生儿育女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可以看得出来,赵桓的痛苦程度和羞耻程度应该在他的父亲之上。
  随后,苏咏霖让这些已经证实是徽钦二帝直系亲属的人各自书写自己入金之后的遭遇,然后统一交给他,收集之后稍微看了看,倒也能看出其中的斑斑血泪。
  比如赵佶还活着的那六个女儿,每一个活的都不轻松。
  比如年龄最大的赵金奴,她在靖康之变时已经二十六岁,已经嫁人了,被俘之后丈夫很快死去,她先是遭遇了耻辱的牵羊礼,然后被分给了功臣完颜昌。
  她侍奉完颜昌十年,待完颜昌死后,她被熙宗完颜亶纳为妃子,又侍奉完颜亶十余年。
  到完颜亮杀死完颜亶继位做皇帝的时候,赵金奴人老珠黄,不能得到完颜亮的欢心,于是被完颜亮安置在内城之中居住,靠着她所生下的孩子抚养,就那么默默地活到了今日。
  她在陈情书中写着无一日不思念故国,无一日不思念故乡,书写的纸张皱巴巴的,想来是书写的过程之中流泪太多了。
  如果没有苏咏霖逆天改命消灭金国,她应该是一直在中都城内住到死为止,埋骨他乡,再也没有回到故国的可能。
  赵富金和赵金铃两人最开始都侍奉完颜宗翰的儿子完颜设也马,赵富金一直跟随完颜设也马,完颜设也马死了之后就居住在完颜家中。
  赵金铃后来不知为何被嫁给了燕云汉人王成棣,那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王家。
  两人的生活倒也还算是稳定。
  赵金铃算是年纪比较小的,靖康之变时才三岁,对于故国没什么记忆,也谈不上思念,多年来生活也不算太难熬,所以哀怨较少。
  赵富金却是被从原先的丈夫身边夺走,强行被完颜设也马占有,然后一直生活在他身边,心中充满了痛苦。
  从她们的陈情书中,苏咏霖看到的都是哀怨和悲伤,还有对故国故人强烈的怀念,以及对赵构没有救她们脱离苦海的怨念。
  读了近百份陈情书之后,苏咏霖就没有继续看下去。
  对于这些北宋皇室,他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不过这也是他们的父亲自找的,怪不得别人,他们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不值得任何怜惜。
  把他们留下来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多了几百张近千张吃饭的嘴,又没什么用,他这边有金国皇室用来折辱已经够了。
  宋国的……
  苏咏霖还是更期待赵构本人做他的俘虏。
  所以苏咏霖开始盘算着把这些北宋宗室和他们在金国生育的子孙后代打包,分批送回南宋,让他们回到故国,和他们的“至亲”赵构团聚,顺便看看能不能从南宋讹一笔钱。
  他真的很想知道赵构会不会接纳这些亲族们返回,如果接纳,那么看到这些哀怨的亲族们返回南宋的时候,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不是对付南宋的政治进攻,这是苏咏霖个人对赵构个人的进攻。
  对这个没有卵蛋的怂货的进攻。
  你救不回来的家人,我帮你救回来了,你洗刷不了的耻辱,我帮你洗刷了,还帮你把人给送回来了,你是不是要感谢我?
  这纯粹是苏某人个人的恶趣味。
  这些人是赵构的伤疤,也是宋国的伤疤,被与他们毫无关系的人解救并且送了回来,无疑是对宋国最大的讽刺。
  一念至此,苏咏霖便让部下去找到这些北宋宗室,让他们准备一下,自己要亲自接见他们,并且设宴款待他们,还要送他们回南宋。
  不过能得到苏咏霖接见和赐宴的只有徽钦二帝的直系亲属,其他的人就算了,几百上千号人,苏咏霖可没那么多钱请客。
  苏咏霖赐宴当天,勉强捯饬了一番的徽钦二帝直系亲属们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成群结队的来到了中都皇宫。
  他们已经听说了光复军的大将军要宽恕他们,要释放他们,还要把他们送回宋国,让他们和亲属团聚,一解多年相思之苦。
  而当他们看到苏咏霖的时候,无一不感到惊讶万分。
  因为他们发现苏咏霖有点太年轻了,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贵族公子哥儿,甚至有点像当初在汴梁城里那些横行霸道的衙内。
  唯独不像一个纵横驰骋沙场争锋的将军。
  就是这样的人带着千军万马攻破了中都,还对金国人做了当年经过对他们所做的事情?
  这真的可能吗?
  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
  不过既然出现在这里,对方的身份便毋庸置疑了。
  毫无疑问,他就是光复军之主苏咏霖,灭亡金国的人。
  风度翩翩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经天纬地之志。
  于是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赵佶二女、荣德帝姬赵金奴便作为代表,亲自向苏咏霖叩首谢恩。
  感谢苏咏霖覆灭金国,将他们救了出来,并且还会把他们送回故国。


第521章 赵构很担心
  看着六十岁、白发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