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24章

启明1158-第24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听的所有人也不由自主的被苏咏霖的话吸引了,呼吸不自觉地加速了。
  “咱们要坚持战斗,同时广泛宣传,兄长,请向山东豪杰发讨金檄文!”
  苏咏霖大声说道。
  赵开山盯着苏咏霖看了好一会儿。
  “真的要这样吗?”
  “真的要这样。”
  “若如此,咱们就真的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我们早就和金贼彻底决裂了!怎么可能有退路?”
  看到赵开山还有些犹豫的样子,苏咏霖稍作思考,便拱手道:“兄长,若造反成功,兄长为何不可改朝换代,取而代之?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金贼是有德者吗?”
  改朝换代,取而代之?
  赵开山愣在当场。
  这是真的愣住了。
  他的那些亲信族人们也纷纷愣住。
  他们跟随赵开山造反,从未想过改朝换代的事情,他们所想的不过是保全家业,跟在赵开山后头混个荣华富贵。
  至于目标……
  挺模糊的存在,他们从未想过造反是为了什么,只是知道要造反和造反本身需要做的事情。
  至于其他的,没想过。
  更不用说改朝换代了。
  要是改朝换代,不就是意味着赵开山要做皇帝,而他们所有人都是皇亲国戚?
  还有这等好事?
  一大群刚才就呼吸急促的家伙现在呼吸就更加急促了。
  不仅呼吸急促,眼睛也亮多了,像是有人往因为油枯而昏暗的油灯里添了一点油似的,火苗忽的一下就窜起来了。
  所有人的眼神都集中在了赵开山的身上。
  赵开山表情呆滞,眼神空洞,仿佛陷入了某种久远而又不可捉摸的幻想之中。
  皇帝?
  我……我也能做皇帝?


第45章 驱逐胡虏,光复中华
  赵开山没有迷茫太久。
  似乎是因为激动而从深邃黑暗的幻想之中脱离出来,又似乎是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太低、太假,以至于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于是赵开山回过神来。
  他看了看苏咏霖,看了看儿子赵玉成,又看了看自己的亲信们。
  “你们觉得,这可能吗?”
  他试探着询问。
  赵玉成没说话。
  亲信们也没有说话。
  他们哪里知道这种事情是否可能呢?
  于是他们一起看向了提出这种说法的苏咏霖。
  苏咏霖说话了。
  “兄长,这为什么不可能呢?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初,不过是一泗水亭长,身无长物,年过四十,谁能想到仅仅七年之后,他就登基称帝,建立两汉四百年基业?
  光武帝刘秀起兵之初不过是一破落汉室宗亲,家中清贫,义军初成之际什么都缺,刘秀甚至要骑牛上阵领兵打仗,何等窘迫?谁又能相信仅仅四年之后,他就做了皇帝?”
  “汉高祖,还有光武帝……”
  赵开山想了想这两位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不由得感到十分感慨:“我如何能与他们相比呢?”
  “兄长起兵之初,振臂一呼,群起响应,追随者过万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沂州拿下,金贼毫无反抗之力,转瞬即败,这仗,不比高祖和光武的仗打得好看?
  当年始皇帝出巡,刘邦与项羽观之,一人言大丈夫当如是,一人言彼可取而代之,彼时彼刻,刘项都只是小人物而已,小人物尚且有如此雄心壮志,兄长这般的豪杰为何要妄自菲薄?”
  苏咏霖拱手一礼:“兄长谦虚精神,小弟佩服,但是过度的谦虚谨慎,并非好事。”
  苏咏霖这话说完,大家纷纷点头,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
  刘邦一个亭长带着一群小吏、屠狗辈都能创下偌大基业,赵开山一个大地主带着他们这群“能征善战”之辈,怎么就不能与之相比了?
  别说其他人,就算和苏咏霖不对付的赵祥都觉得自己可以对标一下刘邦身边的周勃或者灌婴。
  赵开山沉默了一会儿,大抵是把自己和刘邦起家的时候做了一番对比,忽然勾起嘴角笑了出来,伸手拍了拍苏咏霖的肩膀。
  “贤弟,我何德何能,可以做那天下至尊呢?别说我不如高祖和光武,就是楚霸王,我也是远远不如啊,更何况南国宋帝还在,山东本是宋土,我区区一介小人,又怎么能僭越呢?”
  苏咏霖顿时冷笑出声。
  “宋帝?赵官家?赵构?就那向金帝称臣的无耻之徒?兄长,赵构被金人吓得无法人道以至于没有后代的事情,你不知道?”
  “有这种事情?”
  这下子别说赵开山来了兴趣,赵玉成也来了兴趣,其他人一起都来了兴趣。
  就连赵祥都顾不上恼火苏咏霖,转而关注起了赵构无法人道的这件事情。
  果然,八卦是人类的本能,关系到男人生育能力的事情,更是吸引人眼球。
  更别说这家伙还是一个皇帝。
  “当然,街头巷尾都传遍了,说赵构当年南渡的时候,有一次正在行房,结果忽然间传来了金贼追击而来的消息,赵构当场就被吓懵了,单骑逃出城池,跑的那叫一个快啊!
  结果从此就不能人道了,唯一活着的儿子后来还病死了,于是赵构没有办法,只能从其它宗室那边过继儿子,立为太子,就是当今太子,你说赵构要是还能生,二十多年了都没个动静?很明显是不行了!哈哈哈哈!”
  苏咏霖的肢体语言十分丰富,说着说着就哈哈大笑起来,引发整个屋子里男人们的集体大笑——
  这也是对赵构的集体嘲笑。
  就这样一件事,就那么短短的一瞬,赵构作为男人和皇帝的形象就彻底崩坏了。
  一个连人道都不能的家伙居然还在做皇帝,那南边的宋国不就是……
  苏咏霖注意着赵开山,注意到他脸上那不屑的嘲讽的神情,注意到那种身为一个强壮的男人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赵构的感觉。
  于是乎要不要归附南宋,依靠南宋对付金国,也就成了一个可待商榷的问题。
  一个连床都上不去的皇帝,连女人都收拾不了的皇帝,不就是个阉人吗?
  跟阉人合作?
  向阉人称臣?
  貌似有点不爽啊。
  思考一阵子,赵开山心思动摇,脑袋里忽然多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而后他缓缓开口了。
  “贤弟,宋国皇帝的事情暂且不说了,现在,咱们还是商量一下咱们之后该怎么做比较好吧?”
  苏咏霖对赵开山的反应十分满意。
  “好。”
  接下来,一群人就义军下一步的动向做了一番商议。
  具体定下来的就是让赵开山确定义军的军号和义军的目标,然后以义军首脑的身份率先向整个山东发布讨金檄文。
  注意一定要快,一定要抢在所有人之前发布讨金檄文。
  苏咏霖的理由很充分。
  “莒州和密州也有义军,他们名义上接受兄长的首领地位,实际上则不然,如果他们率先发布檄文占据了先机,兄长的处境岂不就十分尴尬?所以兄长一定要快,把义军首领的身份坐实了。”
  赵开山对于身份地位的事情非常在意,对苏咏霖的建议也非常赞同,立刻采纳了苏咏霖的意见。
  关于义军的军号,赵开山的意思是要响亮、雄壮,一听上去就能给人威武之师的感觉。
  于是大家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地说了十七八个军号,赵开山都不满意。
  什么神武军神勇军威武军之类的,赵开山都不喜欢。
  他觉得这些军号要么金国有,要么宋国有,都不能体现义军的特殊。
  “光复军如何?”
  苏咏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金国以异族临中原,中原人心不附,我等可以光复军为军号,起事口号就可以定为【驱逐胡虏,光复中华】,以此号召中原豪杰群起攻之,驱逐金贼,光复大好河山。”
  “驱逐胡虏,光复中华……”
  赵开山眯起眼睛摸着自己的下巴,微微点头。
  其余人等也纷纷点头,感觉这个军号和口号听起来都有点意思,很有几分气势。
  赵开山环视一圈。
  “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所谓的你们,是指赵开山的一帮亲信亲戚,陈乔山、陈祚、李啸、赵凯、赵雄、赵祥、赵开河、赵作良等人,都是和赵开山关系很近,然后被他任命担任重要军职。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还是苏咏霖有文化,说话一套一套的,不愧是南边来的人,他们没什么可说的。
  于是光复军这个军号和【驱逐胡虏,光复中华】的口号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第46章 苏咏霖的脸上带着合群的笑容
  “好啊,这样好,驱逐胡虏,光复中华,这口号何等雄壮!”
  赵开山越想越是满意,大笑不止,然后立刻下令将光复军的军号和口号制成传单,广而散之。
  又派人奔赴各州府,意图找到当地有名豪强,宣传光复军战绩、口号,许以重利,号召他们一起反抗金廷暴政,驱逐金贼,光复中华。
  与此同时,赵开山自任光复军大统领,为义军最高领导者。
  接着他在苏咏霖的建议下改组义军,把原先编制颇为混乱的义军改组为编制规范的光复军。
  大家一起商量,最后决定采用二十年前名震中原广有威望的岳家军的编制改组义军,希望光复军可以和岳家军一样强悍善战。
  岳家军中最善战最强悍最精锐的一支军队叫做背嵬军。
  嵬有酒瓶之意,战场上为大将背负酒瓶的都是亲信,背嵬军因此引申为将领亲军,当初,韩世忠最先设立背嵬军,岳飞随后仿照韩世忠设立了自己的背嵬军。
  而光复军既然对标岳家军,那么也要有背嵬军。
  作为最强悍善战的亲信部队,赵开山最开始属意于苏咏霖和他的部队。
  因为这场军事行动中,苏咏霖所率军队毫无疑问是表现最好、战功最强的一支,消灭金人最多,见血最多,战绩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
  “雨亭贤弟战功卓著,最适合为背嵬军统制,诸位以为如何?”
  赵开山就此询问众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没有出声。
  场面陷入了诡异的沉寂之中。
  这样的沉默其实很好理解。
  苏咏霖因为赵祥的事情而建议赵开山严肃军纪,约法三章,限制了军队的某些行为,阻挠了部分人获利的手段,这让部分人很不满意。
  以赵祥为首,对苏咏霖感到不满意的义军军官为数不少,且多是赵家亲族。
  背嵬军既然是亲军,那肯定是待遇最好、装备最好、也是赵开山最亲信的一支军队,这样的好事怎么说都该给赵家自己人,又怎么能让给苏咏霖这个外人呢?
  更别说这个外人还一副清高的样子,还要求赵开山严肃军纪,害得他们很多人都不能为所欲为。
  苏咏霖要是做了赵开山的亲信,和他昼夜相处,指不定又要折腾什么幺蛾子出来让大家更加难受。
  大家提着脑袋跟着赵开山造反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荣华富贵为所欲为,去做那些曾经只有金人能做而他们不能做的事情吗?
  现在居然不能做,因为要和金人区分开!
  这是为什么?
  我们就是为了成为“金人”所以才去反抗金人,若非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提着脑袋不要命的干事业?
  为了做慈善?
  为了当大善人?
  开什么玩笑!
  赵开山正对这诡异的沉默有点意外,赵祥率先开口了。
  “大统领,我以为背嵬军作为大统领亲军,时刻伴随大统领左右,这种事情让雨亭来做,有点大材小用,雨亭能征善战,正是应当外出征战四方确立我光复军威名之时,又怎么能时时刻刻伴随大统领左右呢?”
  赵祥一脸笑眯眯的,似乎只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为了苏咏霖考虑的事情,一片公心,绝无私心。
  赵祥说完话,看了赵开山的堂弟赵开河一眼。
  赵开河身材高大、强壮威猛,是赵开山很信任的亲人,与赵祥关系不错,此番攻打费县县城,他立下了功劳,所以说话有几分重量。
  他也表示了支持赵祥的意见。
  “雨亭兄弟能征善战,是我们之中战功最高的,我也觉得应该征战四方,而不是作为亲军,那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接着,赵凯和陈祚两人也表示了支持。
  其余人不是默不作声,就是等着看笑话。
  赵玉成看了看自己的亲属、长辈们,觉得奇怪。
  “最强的军队为背嵬军,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雨亭叔的军队战绩最强,为什么不能做背嵬军?”
  赵祥一脸【你太年轻】的表情看向赵玉成。
  “正是因为最强,才要征战一方独当一面,今时不同往日,咱们也不能死死抱着岳家军的军规,不做改变吧?”
  赵玉成皱了皱眉头,还想再说,但是赵开山却举起了手,示意赵玉成不要再说。
  他忽然觉得部下们说的有点道理。
  苏咏霖的军队最能打,应该放在外面四处征战,正面对抗金军,而不是放在身边做他的亲军,跟着他行动。
  到时候无论义军主动进攻还是金军几路来讨伐,义军肯定都要分兵作战,苏咏霖应当独当一面,他也能稍稍放心一些。
  怀着这样的想法,赵开山做出了决定。
  “你们说的也有道理,贤弟能征善战,应当征战四方,贤弟,你以为呢?”
  从方才开始就一句话不说、活像一尊石像的苏咏霖看向了赵开山。
  “一切听凭兄长做主。”
  “好,那就这样,贤弟自提一军,军号……胜捷军如何?”
  “甚好,多谢兄长。”
  苏咏霖对赵开山表示感谢,赵开山很满意,任命苏咏霖为胜捷军统制官,独领一军,驻守在自己攻克的农村地区。
  大家都很满意。
  于是,背嵬军的军号被赵玉成得到。
  所有人都认为儿子做老子的亲信、尽力保护老子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赵玉成也立下了功劳,成为背嵬军统制官并没有任何问题。
  接着,赵祥成为选锋军统制,赵开河成为踏白军统制,陈乔山成为破敌军统制,李啸成为游奕军统制。
  虽然眼下军队数量不多,要不了那么多的军号,光一个统制也不行,剩下的亲信们也要帮着管理军队,当当副手。
  而且军队要扩军。
  赵开山宣布扩充军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各军统制官应当立刻在沂州范围内招募人手补充兵力,尽快扩充军队。
  于是光复军最初的六大军团就此成型,基础的军队军制也搭建完成。
  而接下来的决议就是限时扩军,赵开山决定一旦扩军上了规模,就立刻出兵攻击其他州府,绝不拖延时间!
  要利用这宝贵的金廷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大规模进行军事行动,打败金人,占据山东,进一步扩充实力。
  事情商议完成,赵开山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非常开心,当即宣布举办宴会。
  大家一起喝酒、庆贺,还叫来乐师奏乐,舞女跳舞,宾主尽欢。
  苏咏霖小口小口抿着杯中酒,一杯酒喝了很久很久。
  他看到乐师们卖力的吹奏着美妙的音乐,似乎正在为自己所演奏的乐曲而倾倒。
  舞女们则努力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摆动着纤纤玉手,踏着铺上软垫的柔软地面,完美的跟上了每一个节拍。
  这帮乐师和舞女似乎是费县某个金人大富之家的私产。
  赵开山破城之后,他的亲信陈乔山率先冲入那个金人的府邸,杀光了所有金人,把这群乐师和舞女当做礼物献给了赵开山,赵开山很高兴,觉得以后招待客人也有拿得出手的歌舞团队了。
  苏咏霖望着脸上满是喜色的这群人,默不作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