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238章

启明1158-第238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引起了孔彦舟的极大紧张。
  张浚这个老家伙,堪称南宋骨头最硬的文臣,多次领兵和巅峰金军交手,毫不畏惧。
  虽然屡有败绩,奈何真的敢打,头非常铁,那群打败他的完颜们对张浚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尊称他为【张枢密】。
  南宋本来就是大国,虽然对金国称臣,但是依然是大国,大国的底蕴和实力还是有的,如果真要调动起来,几十万军队也并非拿不出手。
  在张俊那种又臭又硬的老石头的带领下,搞不好兵力不足的整个南京路真的要被戳成筛子。
  之前赵开山的那一战虽然没有伤到南京路金军的元气,但是的确消耗了很多战争储备物资,又因为眼下开封府的扩建改造还在进行当中,孔彦舟手头的资源十分有限。
  不说资源,单说军队,他手上大部分军队也都用来在金宋边境镇守监视宋军动向,以至于本身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十分有限。
  现在宋军气势汹汹,孔彦舟真的太紧张了,生怕宋军会在完颜亮打败光复军之前出兵北上,协同光复军一起作战并且吞并南京路。
  那到时候凭他手上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同时抵挡宋军和光复军的进攻,南京路定然不保。
  于是他多次派人向完颜亮和中都朝廷请求援军,但是没有得到什么有意义的回复,朝廷还是在和稀泥,完颜亮那边干脆就没给他回消息。
  时间到了二月上旬,孔彦舟再次得到确切消息,说张浚已经回到了临安,被宋帝赵构召见,与他商量北方战事。
  目前他还不知道张浚到底对此持什么态度,但是随着张浚进入临安城,整个南宋的战争呼声十分高涨,战争情绪也被提了起来,边境军事演练一浪高过一浪。
  不说是不是真的要进兵,那势头还是真实存在的,相当不错的,作为威慑也很有效果,边境金军的确很紧张。
  看起来,南宋是真的要出兵北上了。
  孔彦舟也紧张到了极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南部边境,仔仔细细地打听相关消息,一点讯息都不打算漏下。
  一方面他的确是打算固守,和南宋交个手,无论如何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就贸贸然的把南京路拱手相让,那样的话实在是太对不起完颜亮的嘱托了。
  另一方面,他倒也是做好了一旦战局无法挽回就立刻北撤的准备——一支军队对抗一国北伐军,怎么想也不可能。
  所以他一个人一支军队败在南宋一国的北伐军手上,无论如何也算不得死罪。
  如果对手是张浚,就更是如此,大概率不会有事,最多被降职罚俸。
  盘算好了利害关系,孔彦舟倒也不担心自己的退路,于是传令沿边各州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可以相机行事,无需向他事先报备。
  当然,真的要开打了,也必须要第一时间告诉他——不能耽误他逃跑的行程。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孔彦舟全部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南宋身上,以至于当光复军数万大军越过黄河杀入归德府的时候,孔彦舟还没有反应。
  光复军准备充分的军事行动完全没有被孔彦舟重视,和光复军接壤的控制区也没有安排足够的兵力防御,于是很快兵败如山倒,被光复军长驱直入。
  等光复军兵分两路齐头并进杀入雎州的时候,孔彦舟才刚刚得到消息,说光复军已经逼近开封府了,把孔彦舟吓得不轻。
  他是没搞明白,短短数日,光复军怎么就突然发起进攻还进攻的那么迅速。
  张越景此次出兵兵分两路,一路以他为主将,一路让周至带领游奕军为主要战力,张越景负责主要攻坚,周至则负责快速接近开封、包围开封,不要放跑了孔彦舟。
  所以张越景也几乎把所有可以使用的骑兵都交给了周至,让周至走比较好走的道路,以期达到尽快突袭开封府的效果。
  而张越景则率领主力走大路,一路攻克虞城、宋城、宁陵、襄邑四县,四县官府和守军或是毫无防备被突袭打败,或是无法坚守被攻克,亦或是事先得到消息赶快溜号,总之没有对光复军的进攻造成什么有效阻碍。
  一边打,光复军也不断传播完颜亮身死和金军南征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以此震慑、动摇南京路金军的战斗意志和决心,以期更快的击溃他们,将他们驱逐。
  这一做法是非常有效的,反正张越景一路西征,就没有遇到什么真正有力的阻碍,攻克州县之后询问当地人,得知女真官僚和军队听闻光复军来,无不狼狈逃窜,只留下本地汉人。
  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坚守的信心,听说光复军来了,就立刻放弃抵抗选择逃跑,那姿态简直和当年的宋军一模一样。
  此时此刻,和彼时彼刻,居然如此相像,历史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来了。
  而光复军当然不会伤害本地汉人,他们和本地汉人和平相处,于是当地统治权顺利易主,城头变换大王旗,投了光复军。
  这不重要,完全不重要。
  重要的是周至到底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抵达开封围城,把南京路金军中枢全部围困在城内,包括孔彦舟那个该死的混蛋。


第471章 为人臣者不得诽谤君上
  周至一直都憋着一口气。
  从当时为了让光复军主力撤退而殿后的一战开始,他一直都憋着一口气。
  眼看着快要攻到开封了,金军偷袭了光复军后勤,以至于功败垂成。
  虽然赵开山未必能拿下开封,但是没有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结果。
  所以周至那个恨啊!
  他作为救火队长没能成功救火,之后还成为了替罪羔羊,差点没死在监狱里,这一系列的经历让他感叹不已。
  在监狱里的时候他就数次复盘那一场开封之战,想着要是某个环节能跟上,也不至于遭到那样的挫败。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一雪前耻,但是上天垂怜,居然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再次领兵之后,他发誓,无论如何也要一雪前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证明自己。
  重新组建的游奕军由原光复军老卒,也有苏咏霖麾下的老卒,还有被孔彦舟荼毒之后的曹州单州幸存者,组成成分还是比较复杂的。
  不过靠着苏咏霖派来的指导员们,用同一种思想凝聚了军心,用同一种身份塑造了军队内部的身份认同,由此带给了周至很不一样的观感。
  训练不拖沓,吃饭不争抢,日常不赌博,学习很上进。
  数月之间,新的游奕军和旧的游奕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至非常惊讶,同时也非常高兴,新的游奕军给了他极为良好的观感,让他相信他可以带着这样一支部队建立功勋,一雪前耻。
  当时那种状态下他尚且不惧孔彦舟,与之血战连连,且战且退,孔彦舟到底没能奈何他,现在就更不用说了……不对,现在不是这样的说法,现在的说法是,孔彦舟必死无疑。
  开战命令既下,周至就带领游奕军开始了奔袭,他要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奔赴开封城,而所有的攻坚任务都将留给张越景。
  但无论是张越景还是周至,他们的速度都非常快,光复军这一波进攻的势头非常迅猛,金军根本无法抵抗。
  当孔彦舟得知光复军攻克了归德府的时候,张越景已经占领了宁陵县,开始进攻襄邑了。
  而同一时刻,周至已经带着军队越过黄河岔流,抵达了潘岗,向通津关进发。
  而当周至大军占领通津关的时候,刚刚得知光复军发起进攻没多久的孔彦舟才终于得知一支光复军的军队距离他仅仅只有四十里的路程了。
  “怎么回事?为什么之前没有任何汇报?哨探呢?沿途驿站呢?人都死了吗?!为什么没有人汇报消息给我知道!!!”
  孔彦舟对着自己的部下歇斯底里的狂吼。
  部下们战战兢兢,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说实话,他们也不知道这支光复军是怎么行动的,为什么能够在抵达到距离他们只有四十里的地方才被发现,而之前一路居然没有任何人汇报这个消息。
  也可能是他们太快了,亦或是他们的行动过于隐秘,亦或是沿途安排的防备人手全部逃跑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记得自己的职责。
  任何一件事情发生都会让孔彦舟变成瞎子聋子,只能说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实在是太逊了。
  可现在说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随着光复军大举进犯的消息传来,另一个可怕的消息也传进了开封城。
  完颜亮的南征行动失败了,完颜亮自己也死了,南征大军全军覆没,光复军已经转入战略反攻。
  进攻南京路拿下开封城就是这一行动的开端。
  这个消息显然比光复军发起进攻并且行动迅速的消息还要吓人。
  完颜亮死了?
  南征大军败了?
  光复军转入战略反攻了?
  担任东京留守的孔彦舟、开封尹纥石烈志宁以及参知政事敬嗣晖三人对此事都是目瞪口呆,并且从一开始都是不相信的,都觉得这是光复军的阴谋诡计,是在欺骗南京路的金军。
  完颜亮南下大军快五十万人,那么庞大的军事集团怎么可能输给光复军?
  假的!
  绝对是假的!
  所以三人都不认为光复军是得胜之师,是来开疆拓土的,他们只觉得这是战略欺诈。
  但是随着前线溃退回来的文官武将越来越多,听说他们带回来的消息,三人也越来越动摇。
  光复军一路进攻,一路带着很多金军的旗帜乃至于军队的战旗,还都是全新建立的金军南征军队里的新军队番号战旗。
  那可真是有模有样的。
  怎么看都不是仿造的。
  该不会……
  真的战败了吧?
  这要是真的战败了,完颜亮真的死了,那大金国不就完蛋了吗?大金国虽然很强,但是也绝对承受不起南征军团的彻底覆灭。
  所以,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三人都无法判断。
  然而现实情况非常紧急,一支光复军正在攻城略地,南京路东部防线兵败如山倒,而另一支光复军距离他们只有一天的路程。
  他们需要立刻做出很多战略决策。
  最卑劣的选项是立刻弃城而逃,放弃开封。
  其他的选项就是据城而守,或者出城野战。
  这都是针对光复军的,这还不够,还有南宋。
  进军一旦和光复军开战了,南宋是怎么想的?南宋会怎么做?
  更深入一点思考的话——光复军的行动是不是和南宋联合起来了?
  之前赵开山行动的时候南宋全程摸鱼划水一点动静都没有,而这一次,在光复军行动之前,南宋已经厉兵秣马好几个月了。
  是不是双方达成了什么可怕的协作条约?
  种种可怕的情况摆在了三人面前,准确的说,更是摆在了孔彦舟的面前,让孔彦舟十分担忧。
  完颜亮把南京路军政全权委任给了孔彦舟,于是孔彦舟权压纥石烈志宁,让真正意义上的南京路军政首脑纥石烈志宁权力受限。
  敬嗣晖是营建开封宫室的主要负责人,对军政方面的议题没有决定权。
  所以纥石烈志宁和敬嗣晖的意见并不能成为最终决策。
  孔彦舟才是最终做决策的那个人。
  而眼下孔彦舟非常恐慌,对光复军突如其来的进攻和南宋的厉兵秣马,还有那可怕的传言,种种不正常现象让他渐渐开始感到恐惧。
  被数十万大军威压的光复军怎么可能还有兵力分散出来两线作战呢?
  这不合常理啊!
  任何一个懂一点军事的人只要稍微分析就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光复军的决策层集体被门夹了脑袋,才会做出这种和自杀没什么两样的事情。
  事出反常必有妖,而这个妖,直接指向了那个传言——完颜亮兵败身死,金军南征部队全军覆没。
  如果这是真的,一切就能想通了。
  所以孔彦舟咽了口唾沫,看向了纥石烈志宁与敬嗣晖。
  “你们说,如果那个传言是真的,那么我等该如何是好?”
  他紧张地看着纥石烈志宁和敬嗣晖,希望从他们这里得到一点不一样的解答。
  两人纷纷愣住,一时间无话可说。
  好一会儿之后,纥石烈志宁才艰难地开口道:“为人臣者,怎么能如此设想君上呢?没有确切证据的事情,事关君上,就绝对不能乱说,绝对不能!”
  敬嗣晖犹豫了很久,最后也只能赞同纥石烈志宁的说法。
  “为人臣者不得诽谤君上。”
  他用这句话堵住了接下来可能有的更加不友好的发言。
  因为如果这样下去,可能会有更加大逆不道的、刺激他们小心脏的发言被说出来,让他们本就不安分的心脏继续狂跳。
  那种感觉可不好受。


第472章 会师与围城
  若是平常时节,说这种话就当是给皇帝表忠心,没什么不好。
  但是此时此刻,是要命的时刻,这种要命的时候说这种话就是缺心眼。
  只能说大家在【我大金天下无敌啊】这样的状态里呆久了,遇到了大金不占上风的突发状况时,居然如此的欠缺应变能力。
  大金帝国的官僚水平正在严重下降!
  然而这也属于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算现在立刻就有些许的改变,对孔彦舟也是毫无帮助。
  眼下,孔彦舟需要判断这件事情的真假,如果是真的,他就立刻要跑路了,如果是假的,他就立刻派兵出去迎战光复军。
  二者之间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让他不得不小心谨慎的思考。
  但是纥石烈志宁与敬嗣晖不愧是老牌官僚,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做出失言之举,大家都是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落人口实呢?
  宁愿不说,也不能说错,官僚的本质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说了一大堆,愣是没有一条动议。
  于是孔彦舟就十分的为难了,他完全无法做出决策,左右为难。
  因为直到最后也无法做出决策,心烦意乱之下,他决定干脆把能做的都做了。
  他一边固守开封,一边派人南下调兵北上支援开封,一边又派人领兵出城往通津关方向而去,去主动进攻光复军的攻击部队。
  能做的全都做了,这下总没问题了吧?
  开封太重要了,完颜亮几乎半公开的表示过未来要把首都迁到开封,作为对南宋发起作战的指挥中枢,作为金帝国一统天下的标志。
  现在都还有几十万工匠、民夫在为完颜亮营建开封宫室,开封城里聚集着大量非战斗人员,还有大量的工程建材,那可都是钱。
  孔彦舟虽然做好了撤退的心理准备,但那是建立在南宋大举北伐、张浚那个老家伙亲自领兵来战的基础上,那样的话,他不怕事后被完颜亮清算掉。
  可是眼下这个情况,孔彦舟承担不起丢掉开封的后果。
  所以他也是病急乱投医,把能做的都做了,准备继续观望局势,看看之后事情的发展再说。
  说不定光复军真的只是银样镴枪头呢?
  所以孔彦舟还怀着那么一丝丝的幻想,觉得自己未必就会一输到底。
  很可惜,周至带领的游奕军今非昔比,而金军还是去年的金军,没有任何长进。
  于是当周至带领两万游奕军主力遭遇到五千人的金军野战部队的时候,就直接列阵与之战斗,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正面击溃了这支金军的野战部队。
  然后他亲自带领数百骑兵追杀金军溃兵,收获很大,一直杀到开封城外才止住前进脚步,缓缓后退与主力会合。
  二月二十六日,周至带领游奕军主力抵达了开封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