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236章

启明1158-第236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真的败了?”
  “大军真的完了?”
  两人彼此问了对方一个问题,却都无法回答。
  “之前陛下才说已经要进攻山东了,这才不到一个月,就败了?四十多万大军!快五十万人啊!就完了?”
  仆散忽土双手捂着脑门,满脸的不可置信。
  徒单贞也好不到哪里去。
  “精锐尽出,良将尽出,十七万战兵啊!八万骑兵啊!大金国全部的主力啊!就这样完了?谁敢信?贼军是什么来头?作乱才多久就能覆灭大金国的主力?怎么可能?!”
  两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出为什么金军主力会被光复军打败。
  就算光复军的步军的确厉害,但是金军是八万骑兵啊!八万啊!
  南宋和西夏绑一块穷兵黩武差不多才能拉出八万骑兵干一仗,金军一口气出动了灭国级别的战斗力,结果却败了?
  怎么败的?
  为什么会败?
  思来想去,两人强行恢复了冷静。
  在完颜亮身边做臣子多年锻炼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感觉在完颜亮之死没有实锤之前,都不能放弃希望。
  万一这只是光复军的计策,为了浑水摸鱼一把梭哈呢?
  但是光复军的行动真的很快。
  光复军进攻良乡的时候,金军援军根本还没有走多远,刚刚抵达宛平,良乡失陷的消息就传来了。
  领兵将领立刻停止前进,一边把消息传递回去,一边在宛平就地设防。
  良乡失陷,光复军剑指中都的消息传到中都,中都人心浮躁,不断有人离开中都往辽东跑,因为听说辽东打了胜仗,所以他们觉得至少辽东是安全的。
  别说民间,很多官员也觉得莫名的恐惧,听说光复军针对女真人,对女真人非常凶狠从不留情,于是女真官员感觉前途渺茫,纷纷产生了要逃回辽东的想法。
  这种想法愈演愈烈之时,就有不少人付诸实践,拖家带口、十几辆大车拖着家产直接就往城外跑。
  有人带头,整个中都直接兴起了一阵逃跑风,拦都拦不住。
  城内租马租车的业务价格暴涨,一马一车难求,最后连驴子的价格都翻了好几倍,还是一驴难求,于是很多人干脆打算靠双腿逃离中都。
  眼看着连部分官员都递上辞呈,宁愿不做官也要逃跑,仆散忽土觉得不能这样下去。
  他担心这样下去城内会彻底混乱失序,到时候光复军还没来,中都城就要乱成一锅粥了。
  于是仆散忽土和徒单贞商议了一下。
  两人商议间,皇太后徒单氏也听到了风声,召来仆散忽土和徒单贞,问他们要不要让皇族离开中都避难,避开光复军的兵锋。
  对于这个想法,仆散忽土和徒单贞都表示反对。
  “臣正要请示太后,臣打算封锁中都,全面戒严,不能让中都失序,否则中都一旦乱起来,贼军还没来,中都就会失陷,无法坚守,我等都是砧板上的鱼了。”
  徒单氏非常担忧。
  “所以才要走啊,不走的话,贼军一来,中都被围,我和太子都要陷于敌手了!这是你们希望看到的?你们的家人不也在城中吗?”
  徒单贞立刻开口道:“正是因为如此,才不能走,如今贼军距离中都很近,若要走,拖家带口,大车小车一眼望不到头,速度极慢,必然会被贼军追上,到时候荒郊野外,连个容身之所都没有,太后难道希望这样吗?”
  徒单贞到底是自己家人,徒单太后被他的话劝住了,但是依然非常恐惧,满脸哀怨。
  “那我们又该怎么办?皇帝到底怎么了?大军到底怎么了?贼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啊……”
  徒单太后到底是个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女子,事到临头,完全失去了理智,一边说一边哭,形容凄惨。
  但是也不能怪她,很多见过大风大浪的官僚们不也想着逃跑吗?
  只是这样的事情不能被允许。
  仆散忽土开口道:“陛下身死、大军覆灭只是传言,目前并没有实际的证据可以证明此事是真的,所以吾等万万不可自乱阵脚。”
  徒单太后急忙道:“但是贼军不是要来了吗?贼军如果来了,我们又该如何?”
  徒单贞点了点头。
  “这是最难的,陛下南征已经带走大量兵力,留守的兵力自保有余,进取不足,所以臣等商议之后,决定派人外出去辽东向乌延蒲卢浑大都督请求援助,请他带兵回援。”
  提到乌延蒲卢浑,徒单太后忽然记了起来。
  之前契丹人叛乱建立辽国,完颜亮派遣乌延蒲卢浑带兵平叛打了胜仗,后来因为他们需要清剿契丹叛军的余孽,所以才没有带兵参加南下征战。
  所以现在乌延蒲卢浑的手上还掌握着一支打了胜仗的精锐。
  于是徒单太后破涕为笑,仿佛见着了什么希望之光一样。
  “我想起来了,乌延蒲卢浑曾经带兵去讨伐契丹叛军,所以他的手上还有兵马!他要是赶回来的话,中都就有救了,大金国就有救了!对否?”
  “对,乌延蒲卢浑麾下至少还有四万战兵,若是临时扩充一些,凑一支五六万人的大军不是问题,定可回援。
  而且乌延蒲卢浑擅长用兵,麾下大军刚刚经历大胜,士气磅礴,定然可以与贼军一战,所以就算情况已经到了最坏的地步,大金国也还有回天之力!”
  仆散忽土高声道:“所以,请太后不要离开中都,留在中都,臣等可以保证,贼军绝对不可能在乌延蒲卢浑领兵回援之前攻克中都!臣等必然竭尽全力守卫中都,守卫太后,绝不让贼军逞凶!”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徒单太后也没什么可说的,只能默默点头,答应了两人的请求。
  她也只能相信,只要乌延蒲卢浑率兵回援,就可以解除中都之围,解除燕云之危,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对,就是这样。
  得到了皇太后的理解,也就等于得到了皇太子的理解,也就得到了名义上中都的最高权力的理解,一切就师出有名了。
  于是仆散忽土和徒单贞松了口气,一边下令全城戒严,一边派人急赴辽东召回乌延蒲卢浑的军队,令其回援,解中都之围,挽回燕云局势。
  这是大金国最后的希望了。


第467章 力保皇太子登基
  说是大金国最后的希望,但是宿将乌延蒲卢浑和他率领的数万刚刚打了胜仗的大军到底能否挽回局势,说起来,仆散忽土和徒单贞也不知道,两人心中到底还有着诸多困惑。
  两人私下里也交谈过此事。
  “如果南征大军真的……那么中都已经没有固守的意义了,根本守不住,贼军一定会反攻燕云,只靠乌延蒲卢浑一人,恐回天乏术,除非他手下都是天兵天将。”
  “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贼军速度太快了,咱们根本无法保证在被贼军追上之前抵达辽东,留守中都的军队除了两千细军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精锐,精锐几乎都被陛下带走了。
  所以眼下来看,最好的办法反而就是固守待援了,中都城池宽深,稍加经营,必然可以抵挡贼军兵锋,如果情况真的坏,那么……也能跟着乌延蒲卢浑的军队离开燕云,返回辽东。”
  返回辽东。
  依靠辽东的关隘和地形进行防御,阻挡光复军的东征,换取喘息之机,以期重新获取生机。
  这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差的结局,却也是在完颜亮身死这种事情真的发生的情况下,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局。
  两人沉默不语很久,最后也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徒单贞和仆散忽土忧心忡忡,对于眼下的局面怀着深切的担忧和淡淡的恐惧,但是该做的事情两人都没少做,没有辜负完颜亮对他们能力的期待。
  他们首先传令那支驻守在宛平的东拼西凑的军队,一定要守住宛平,不能让贼军直接进攻中都。
  然后又下令动员中都城中和附近的军队入城防守城墙,加固城墙,把完颜亮留下来的没带走的战争器械全部搬运到城墙上准备抵抗。
  接着就是宣布全城戒严,征调全部交通工具作为军用,民间不得私藏,城门立刻封闭,城内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出城等等。
  一系列的命令颁布之后,有很多人非常反对,从民间到官方,从升斗小民到女真权贵、高官,都有表示抗议的。
  对于升斗小民的抗议,仆散忽土和徒单贞果断出动军队予以弹压,想要强行离开中都的普通女真人、汉人和契丹人等被无差别攻击,金军用鲜血让民间的抗议直接终结。
  对于女真权贵和官员的抗议当然不能直接动刀子,所以先用民间的血震慑一下权贵,然后请出徒单太后好言好语的说一下,恩威并施,让他们老老实实呆在城内。
  女真权贵们没有真的猛士存在,所以面对淋漓的鲜血,他们全部都萎了。
  于是很快,在光复军抵达宛平并且展开攻击的档口,中都城内的戒严令终于贯彻落实了,仆散忽土和徒单贞也确实的掌握了中都城内的所有实权。
  但是宛平的军队失败的也很快。
  这个消息随着溃逃的士兵回到中都,再一次震慑了中都金军,让中都守军和金国高层知道了光复军的战斗力,于是很多人更加相信光复军来了主力,且南征金军已经全军覆没的传闻。
  仆散忽土和徒单贞顶着巨大的压力再次驳回了一些官员要求离开中都的建议,坚持守城,并且等待乌延蒲卢浑的驰援。
  于是光复军顺利抵达中都城下,并且将中都城团团包围,不打算放走城中的任何一个人。
  仆散忽土和徒单贞登上城墙观察光复军的人数、军容和气势,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像是一支主力军队才有的配置。
  庞大的兵力,庞大的资源配置,强悍的气势,威武的吼叫声,怎么听怎么觉得问题很大。
  而反观城内守军,除了两千细军因为是完颜亮留给完颜光英的最后保命符所以格外精锐强大,剩下来的军队不是一般般的正规军就是临时扩充的女真正兵。
  战斗力……实在不能给予太多的期待。
  但是因为光复军的宣传政策里有提到号召汉人和契丹人一起反抗女真人的统治,所以金廷高层已经无法信任底层汉军、契丹军。
  高级官僚和女真权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暂且不说,但是下面的大头兵是不能被信任的。
  所以就算是受到过一些训练的汉兵与契丹兵也被收缴武器,当做辅兵来使用,乃至于部分将领的非女真人亲兵也被要求不能参战,必须要交出武器去当辅兵。
  城防作战部队全面使用女真正兵。
  在籍的不够,那就全面征召城内十五岁以上的女真男子参军。
  林林总总也的确折腾出了好几万的壮丁参军守城,倒是把守城的架势给折腾出来了。
  当然这样一来战斗力就很成问题了,那些女真壮丁没有经历过有效的军事训练。
  可是金廷也没有其他的选择,眼下也只能用细军作为军官、其余士兵作为士兵,勉强撑起一个城防部队的骨架子,至于其他的,那就稍微糊弄一下,反正坚持到乌延蒲卢浑带兵回援就可以了。
  经过认真研究,金廷决定由徒单贞亲自担任城防部队总指挥,亲自指挥整个城防工作,后勤则由仆散忽土保证。
  还好,中都城内外都有大量还没有运送到南边的存粮,一段时间内应该是够用的,虽然城内人的确很多。
  “咱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固守待援了,但愿乌延蒲卢浑可以及时赶来。”
  徒单贞无可奈何地对仆散忽土说道。
  仆散忽土点了点头。
  “惟一的希望就是乌延蒲卢浑了,剩下的,也只有祈祷陛下和大军安然无恙了。”
  顿了顿,徒单贞忽然想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于是他压低了喉咙,靠近了仆散忽土。
  “尽管我不希望发生那样的事情,可如果……我是说如果,陛下真的……我们该怎么办?”
  仆散忽土悚然一惊,看着徒单贞低声喝道:“身为朝廷命官,你怎么能这样想?”
  徒单贞连连摇头,皱着眉头低声道:“我也不愿意这样想,但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我等又当如何?”
  仆散忽土愣了愣,好一会儿才咬着牙道:“你我都是陛下亲近之臣,陛下若有闪失,当然是……力保皇太子登基!”
  作为完颜亮的宠臣,天然就和其他的女真权贵不对付,真要是完颜亮死了,他们为了活命,只有一个选择。
  让完颜亮的儿子完颜光英登基称帝,他们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可以继续活下去,执掌权势。
  如果换了其他的皇室宗亲登基称帝,为了和失败者、天下笑柄的完颜亮划清界限,他们这些完颜亮的宠臣必然是要遭到清洗的。
  所以徒单贞和仆散忽土没什么选择的权力。
  两人对此心知肚明,并且达成了一致看法——借着眼下的权势,一旦风声不对,立刻让皇太子完颜光英登基称帝,以确保他们本身的安全。
  完颜光英一旦登基,为了确保皇帝的地位和安全,必然依靠完颜亮留下来的旧班底,那么他们才会成为新君最大的依仗,名正言顺的继续执掌重权,自己也能安全。
  这对于完颜光英和他们两人来说,是个双赢的局面。
  至于乌延蒲卢浑……他若是带兵回到了中都解围,很有可能获得巨大的话语权,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两人相信他大概率还是不会反对的。
  乌延蒲卢浑年老,且素来恭敬,出于安享晚年的动机,他大概率是袖手旁观,乃至于乐见其成的。
  就算出了问题,中都城内也不是没有军队,到时候双方兵力相当,己方还有主场优势,乌延蒲卢浑一支外军怎么也不能在京城主场占据优势吧?
  徒单贞和仆散忽土不知为何,就是有了这种奇怪的自信。


第468章 现在咱们看到了长城,算是好汉了吧?
  中都城内风起云涌的同时,孙子义率领军队包围中都之后,也有一些新的动作。
  他知道凭眼下的兵力很难强攻夺取中都城,于是便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一边围城消耗城内的存粮、食水和各类生活物资,一边对本身的军队进行强化。
  这是跟着孙子义北上的行动总指导员毛乐欣的意见。
  他认为光复军在短时间内扩充了太多的军队,看上去战斗力增强了,实际上也不能这么说,搞不好短时间内大扩军对光复军的战斗力反而是一种削弱。
  新加入光复军的士兵大部分都是燕云地区的本地人,虽然怀着对金国和女真人的刻骨仇恨,并且经历了思想教育,但是本身依然有着相当多的局限性。
  他们需要进一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否则就以目前这种态势,跟着光复军一起打顺风仗或许还行,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想要回家了。
  孙子义对此很感兴趣,支持了毛乐欣的建议,于是这个建议就被采纳,并且执行,由军队里的全体指导员一起负责,给新兵进行文化教育,顺便上政治课。
  军事训练当然也不能落下,光复军的军官们需要对新兵进行尤为严格的军事指导,一应生活学习指标完全向光复军老兵靠拢。
  于是乎,就在中都城下,就在金国的首都之外,光复军在围城的同时,开始了对新兵的训练和教育,准备将他们彻底同化入光复军这个大团体之中。
  军队是最能同化人的,更别说这些签军多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服从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中都城内外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而苏绝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太多。
  和孙子义兵分两路之后,苏绝没有急着赶路,而是询问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